一、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说,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首先,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每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同时,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又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其次,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地得到维持和发展。可见,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的统一。
再生产按其规模特征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没有简单再生产也就谈不上扩大再生产,只有在原有生产规模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生产规模扩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方式上又可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主要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的规模。正如马克思指出:“生产逐年扩大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由于投入生产的资本不断增长;第二,由于资本使用的效率不断提高”[1],“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2]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一般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比重会不断提高,并会逐步过渡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不过,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纯粹的外延扩大再生产或纯粹的内涵扩大再生产都是不存在的。外延扩大再生产中包含有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内容,内涵扩大再生产中也包含有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内容,二者总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