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是,考察资本的再生产必须先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因为分析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从中发现在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中所不能看到的一些特点,消除作为孤立的生产过程所呈现的虚假现象,能从中揭示出资本再生产的最一般的本质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简单再生产的过程,我们举例说明:假定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年初资本家预付资本5000元,其中不变资本4000元,可变资本100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则剩余价值为1000元。这样,年终生产的新产品的价值就是4000c+1000v+1000m=6000元。其中1000元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那么下一年资本投入规模和上一年等同,仍然是5000元。
第一,从对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雇佣工人自己劳动创造的。从孤立的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要进行生产,先要预付一定数量的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而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得到劳动力价值工资。这就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工人的工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但是,从简单再生产过程看,就能揭示这种假象。在连续的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只不过是上一次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资本家预付给工人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不断再生产出来的产品中不断以工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里的那一部分”。[3]如上例中,资本家预付给工人的1000元可变资本,在年终工人生产的新产品中被重新创造出来了(6000元中包含了2000元工人新创造的价值)。可见,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雇佣工人自己创造的。工人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还创造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所以,绝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而是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了自己,并且还养活了资本家。
第二,从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归根结底也都是由工人创造的。“生产过程的单纯连续或者说简单殖民地生产,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以后,必然会使任何资本都转化为积累的资本或资本化的剩余价值”,[4]因为不管资本家的最初资本来源如何,经过一定的时期,都会被他们自己全部消费掉。在上例中,资本家预付了5000元资本,每年带来1000元剩余价值,这1000元剩余价值当年就被资本家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这样,经过五年,资本家一共消费掉了5000元,正好把他原有的5000元资本全部消费掉了。实际上,这个资本家手里仍然拥有5000元资本,显然,这些资本正是工人在五年中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都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如果资本家把自己预付资本的等价物消费掉,那么这些资本的价值不过只代表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总额。他的原有资本的任何一个价值原子都不复存在了。”[5]由此可见,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雇佣工人创造的。
第三,从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到,雇佣劳动始终是资本的附属物,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本,是资本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从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以外进行的,纯属工人自己的事情,同资本的生产过程无关。但是,从再生产过程来分析,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了再生产出在资本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劳动力,从而保证资本再生产的需要,甚至工人繁衍后代也成为保证资本再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劳动力的再生产。可见,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一个手段。“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在绝对必要的限度内,只是把资本用来交换劳动力的生活资料再转化为可供资本重新剥削的劳动力。这种消费是资本家最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即工人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可见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论在工场、工厂等以内或以外,在劳动过程以内或以外进行,都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6]。
以上对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分析表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一方面,工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商品,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这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从而不断地再生产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继续向资本家提供剥削的对象,也就是把资本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也生产出来了。所以,资本的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雇佣劳动这种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