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归现代旅游

回归现代旅游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目前,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经营国内、国际旅游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联合国的世界旅游组织。中国的现代旅游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旅游发展阶段。新中国旅游业首先经营的是国际旅游业务,主要承办政府各单位和群众团体有关外宾的接待工作,采取的是行政管理方式。

任务三 回归现代旅游

一、世界现代旅游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现代旅游是现代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观念意识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它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它也对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1.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全世界随之进入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新时代,为现代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旅游作为大众参加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加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价值观念发生转变,人们的求新、求知、求乐、求健欲望增强,更多的人愿意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这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群摆脱了生存需求的羁绊,旅游行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国际上经济统计资料表明:当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 000美元时,将产生国际旅游的动机;超3 000美元时,将产生洲际旅游的动机。

3.闲暇时间的增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增加,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国民生活得到改善,带薪假期增多。据统计美国65%的人每年至少有一次假日旅游,很多人还要做多次周末旅游。英美等国的工人每周劳动35小时。美国家庭主妇一日三餐只花费90分钟,45%的日本主妇在30分钟内能做出一席丰盛的晚餐。闲暇时间的增多是使现代旅游趋于群体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随着社会生产力更大幅度的提高,人们的旅游生活需求和消费水平将会更大幅度地增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运输,同时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各国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

现代旅游发展的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行为的推动和各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大多数国家和政府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和鼓励本国旅游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把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到重要位置上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旅游管理组织,并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政治的手段干预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已把旅游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一大产业来开发,因此旅游业在各国得到了发展。

(二)现代旅游发展状况

现代旅游的崛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后国际关系的总体缓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中产阶级在战后的迅速成长,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工具的突飞猛进发展,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1946年10月,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合会(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瑞士日内瓦应运而生。到1950年,旅游观光事业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新兴产业。 1958年,喷气式客机在世界上正式启用,经济型客舱也正式出现,从欧洲到北美洲的旅行时间由24小时缩短为8小时,为国际观光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1960年,全球国际旅游过夜人数达6 932万人次,是1950年的2.74倍,平均每年增长10.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68.67亿美元,是1950年的3.27倍,平均每年增长12.6%,远远高于当时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这种发展趋势,在以后30年中继续巩固发展。到1990年,全球国际旅游过夜人数达4.556 6亿人次,是1960年的6.57倍,平均每年增长6.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 610亿美元,是1960年的38倍,平均每年增长12.9%,亦远远高于这30年中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加上比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高出2~3倍的国内旅游收入,所以,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回顾现代旅游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这个新兴产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它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三)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现代旅游是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现代旅游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旅游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唯独旅游业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在今后历史发展过程中,只要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或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世界旅游增长的持续性不会改变,世界旅游业将继续发展。

(2)旅游发展的国际化和产业化。现代旅游首先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兴起,全世界90%以上的国际旅游者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也普遍发展起来。目前,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经营国内、国际旅游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联合国的世界旅游组织。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旅游事业的普遍发展使旅游者几乎无处不到,区域边远地区旅游的局限性正在逐渐消失,各国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

(3)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和普遍化。现代旅游首先表现为它的大众化。旅游者人数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旅游活动在世界各地普遍开展起来。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游去处越来越远。

(4)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旅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随着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不断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二、中国现代旅游发展

中国的现代旅游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旅游发展阶段。这60多年中,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旅游业外事接待、初步发展、产业化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一)中国旅游业外事接待阶段

这一阶段的发展时间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这一时期我国的旅游业主要体现在国家的外事活动方面,自主、自费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几乎是空白。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厦门的华侨服务社。为了适应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侨胞想回国探亲访友和一些外国人想来中国旅游的新形势,1949年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以接待海外华侨为主旨。 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诞生。新中国旅游业首先经营的是国际旅游业务,主要承办政府各单位和群众团体有关外宾的接待工作,采取的是行政管理方式。

为了加强对全国旅游工作的统一领导,1964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由国务院直接管辖,负责全国旅游事业的管理。其目的首先是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加强和促进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其次是增加外汇收入。中国旅游事业从此有了专门领导机构。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前期,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旅游业举步维艰,陷入停滞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接待业务基本停顿。 1968年,全国仅接待外宾303人。 1971年,毛泽东主席对旅游接待工作作出“人数可略有增加”的批示后,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的正确方针,并指出在经济上旅游业的收入应略有盈余,我国的旅游业才开始出现转机,国际旅游接待开始有所恢复。 1973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总社恢复,并于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1978年,入境总人数达180.92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2.96万人次,过夜旅游者71.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3亿美元,名列世界第41位。

这一阶段中国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是:旅游业作为外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为政治接待、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带有较为浓厚的事业性质的色彩。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增进我国与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宣传我国的社会主义。

(二)中国旅游业初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发展时间是从1978年到1990年。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在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下,发展旅游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期间召开了几次比较重要的旅游会议:1978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转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纪要;1979年8月6日,国务院决定将全国各地的高级饭店划归地方旅游局和国际旅行社分、支社管理,实行企业化经营;1979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旅游局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事业若干问题的报告;1980年,国家开始在一批大学里开办旅游系或旅游专业;1981年7月,国务院在北京首次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规划指标和主要工作;1985年1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旅游业发展列入国家的“七五”计划,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到1990年,争取接待国外旅游者500万人次;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家的“七五”计划,旅游被列在第37章,这是旅游业第一次在国家计划中出现,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80年6月,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成为继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之后中国第三家全国规模的大旅行社。 1983年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已跨入世界旅游业的行列。

这段时期我国旅游业的特点是:从1978年以前的以政治接待、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为主,逐渐由政治性向经济性转变,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事业的性质得到肯定。到1985年转变已基本完成,并在中国的产业序列中取得了优先发展的地位。

虽然,转型后的旅游业仍然具有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的特性,但是行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旅游业逐渐从接待转向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部门,在这种结构转变下出现了旅游的初步繁荣。主要表现在:

(1)旅游管理部门相应建立。在各省市区成立了相应的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的发展进行管理。 1978年3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由外交部代管,1982年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陆续建成了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景点等一系列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从1979年以来,我国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旅游饭店的兴建,风景区和游览点的建设都有很大进展。

(3)各种规章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旅游行业的管理,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建设部、文物局、林业总局、环保局、国土资源部、旅游局等国务院主管部、局结合各种旅游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并通过各有关部门综合协调、相互配合,对旅游业实行归口管理,使旅游服务不断规范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4)强化旅游业人才培养。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有知识、懂管理的专业人员加入到旅游管理的队伍中来,于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开始筹划旅游专业教育。我国的旅游专业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由个别高等院校设立旅游专业或旅游系,随后旅游高等教育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为旅游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

(5)旅游活动内容丰富,项目多样。随着出门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绝大多数游客都能游的开心、游的满意,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根据不同游客的兴趣和爱好,开发推出了文明健康、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项目,使旅游产品结构趋于合理。

(三)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是从“八五”计划起始的1991年至今。

进入“八五”计划期间以后,随着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配套完善,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199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明确了国内旅游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一系列支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方针;199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进一步统一和提高了全党和各地方、各部门领导同志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使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2001年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4月发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新世纪前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举措,实现了我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这一时期中国旅游业的基本特点是:旅游业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大多数地方,旅游业还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我国已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亚洲旅游大国。

三、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旅游接待能力,外汇收入,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旅游人才的培养及旅游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我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旅游业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潜力的经济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随着旅游功能的全面发挥,旅游综合效益日益明显,旅游业刺激了相关各业的发展,扩大了国内需求,增强了经济活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趋显著。并且由于国际旅游的迅猛增长,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增加,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赚取外汇的重要渠道。此外,旅游业在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环境保护、弘扬民族文化、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尽管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国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今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将全面提高我国旅游产业的综合素质,全面改善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条件,全面加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配合和支持体系,逐步缩小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距离,使我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到世界先进水平。

【实训】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找资料,了解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知识链接】

2012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约为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

新华网成都1月10日电(记者 钱春弦)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10日在此间表示,预计2012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约为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

邵琪伟在2013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说,2012年,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下,中国旅游行业坚持主题主线,稳中求进,为扩大内需作出新贡献,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步。预计2012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约为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约为29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约为2.22万亿元,增长15%。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世界第三大出境客源国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中国出入境旅游继续呈现不平衡格局。 2012年,中国出境旅游超过8 000万人次,增长15%。入境旅游1.33亿人次,下降1.5%,其中入境过夜旅游5 740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目前乡村旅游成为国内旅游主战场和居民消费重要领域,年接待游客7.2亿人次。红色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年接待游客6亿人次,增长15%。假日旅游持续火爆,中秋国庆长假接待游客增长41%,收入增长44%。国内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9%左右。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为50万人。

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入达到2.85万亿元,增长11%,预计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左右。

邵琪伟说,预计2013年《旅游法》和《国民休闲纲要》都将颁布实施,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国民旅游休闲权利将迎来一个法规保障的重要历史机遇。

【自测题】

1.简述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2.分析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3.中国现代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