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的方法

管理的方法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人造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相关性和矛盾性。矛盾性是指作为整体和组织成员作为个体之间总是相互矛盾的,组织要求个人群体化,而个人则要求组织个性化。教育是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管理的发展史表明,虽然教育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是缺少教育的管理也是不能的。最后要指出的是,许多管理学教材在谈论管理的基本方法时都将法律也当作一种基本的管理方法。

第四节 管理的方法

一、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力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行政方法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行政方法是管理的基本方法。因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人造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相关性和矛盾性。所谓目的性是指组织是为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存在的,相关性是指组织内部各结构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要进行调整。矛盾性是指作为整体和组织成员作为个体之间总是相互矛盾的,组织要求个人群体化,而个人则要求组织个性化。为了在这种组织中保证行为的协调统一,目标一致,行政方法就必不可少。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社会管理时就指出:“人民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进行学习和有秩序地过生活,要求自己的政府,生产的领导者,文化教育相关的领导者发布各种适当地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没有这种行政命令,社会秩序就无法维持,这是人们的常识所了解的。”[2]行政方法的特点是: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以组织的行政权力为基础,以下级服从上级为原则。因此,行政方法的时效性很强,见效快。

2.行政方法还具有明确的范围,即它只能在行政权力所能够管辖的范围内起作用。

3.不平等性。行政管理方法是以组织的权力为基础,以服从为天职的。上级对下级发出的命令,下级在执行中不能以利益或者是其他方面的要求讨价还价。所以,在组织的管理中,下级与上级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运用行政方法,也必须注意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切忌长官意志;运用行政方法也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要注意与其他的方法相结合。正确地使用行政方法,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需要管理者具有正确地使用行政权力的意识和能力。

二、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的需要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物质利益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与其他的管理方法相比较,经济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利益性。经济方法主要利用人们对经济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来引导被管理者的。

2.交换性。经济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以一定的交换为前提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报酬手段,被管理者去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3.关联性。经济方法使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影响面宽,与各个方面都有着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联系。

经济方法是现代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因为即使在经济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国家里,物质利益仍然是人们的基本利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决定人们行为取向的最重要的动力。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不够发达、人民的收入水平还不高,物质利益还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国家,运用好经济方法更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要注意的是,经济方法虽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人们的需求不可能仅仅只有物质利益的,决定人们行为积极性的也并非只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一些具体的环境中就更是要注意这一点。否则,会导致“一切向钱看”的倾向。

三、教育方法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改变行为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教育是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与其他的管理方法比较,教育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教育是以转变人的思想、价值观为特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虽然教育产生作用的过程较长,但是产生了作用之后,所维持的时间要比其他的方法持久得多。

2.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授教者和受教者都在提高,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活动。因此,教育不是教训,不是灌输。教育要起作用,授教者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否则,教育方法是无效的,至少会是低效的。

3.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教育的具体方法很多,如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岗位培训、对员工的感情投资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管理的发展史表明,虽然教育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但是缺少教育的管理也是不能的。因为人们在任何一个社会组织中,除了谋求一定的物质利益、社会归属、自我价值的实现等追求之外,还包括着自身的成长,自我的完善。这些方面的要求,是报酬、职位所不能满足的。对员工进行教育,就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组织的凝聚力、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在我国的企业中实施教育方法,一定要注意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合适的具体方式,将教育的内容融会在各种员工喜闻乐见,愿意接受并积极参加的健康活泼的形式中,避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做法。

四、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数量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建立在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基础上的一系列数量分析、决策方法,如排队论、博弈论、投入产出论、线性与非线性规划等。这些方法具有这样的特点:

1.模型化,指在假定的前提条件下,运用一定的数理逻辑分析,就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起一定的模型。

2.客观性强。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除了假定前提条件和选择分析的数量分析方法之外,在建立模型和进行推导过程中,基本上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经营较强的客观性。

数量分析方法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现代管理理论体系中的管理科学学派就是以这些方法为主导的学派。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决策的准确性。将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与定性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特别是作业管理工作的效率。数量分析方法在组织的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管理中运用的空间极其广阔,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

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方法在模型建立起来之后的分析推导不受人的主观偏好的影响,但是在对复杂的环境进行前提条件假定、数量分析方法的选择上仍然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出现长官意志的数量分析结果;其次,即使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由于管理的环境复杂多变,许多因素很难量化,以包含有限的变量模型来代替现实的管理环境,二者之间显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差异过大,就会影响数量分析结论的可信性;再次,这种方法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所以说,这种管理方法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在对人的管理中运用起来就更为明显。在管理中这种方法也应当与其他的方法结合起来,不承认这种方法的价值和完全迷信这种方法都是不正确的。

最后要指出的是,许多管理学教材在谈论管理的基本方法时都将法律也当作一种基本的管理方法。我们认为,如果法律指的是由国家的立法机构制定和认可,体现统治阶级利益,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的话。那么,除了国家之外,其他的社会组织都不可能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法律已经成为管理的外部环境,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如果将法律从广义上理解为制度或者是规则,那么,每个组织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方法。但将这种管理方法称之为法律方法容易引起歧义,不太恰当。管理必须要有制度,并且管理者在制定、执行、维护、完善制度和规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的制度化方法更为恰当。

本章阅读书目:

1.(美)亨利·西斯克:《工业管理与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中译本。2.(法)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中译本。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注释】

[1]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中央编译出版社,第431页。

[2]《毛泽东选集》甲种本下册,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5~45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