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
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193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担任心理学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的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67年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与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1 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在管理科学上的贡献,主要是进一步发展了亨利·默里在1938年把人的需要分为20种的分析研究,提出人类基本需要等级论即需要层次论。《人类动机理论》(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1943)是他这方面的一部代表作。其结论可以概述为如下几点。
1.动机理论的一个基础必须是生物体的综合完整性。
2.饥饿驱力(或其他任何生理驱力)被否定为明确的动机理论的中心点或中心模式。它是非典型的,而不是典型的人类动机。
3.这种理论应该把重点和集中点放在最终的或基本的目标上,而不是在部分的或表面的目标上。这样就意味着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处于更中心的位置。
4.为了达到同一目标,往往有各种可能的文化途径。因此,在动机理论中,有意识的、具体的、局部性文化的欲望就不如更基本的、无意识的欲望更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5.任何有动机的行为都必须理解为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许多基本需要可以同时表现出来或得到满足。
6.一切生物体的行为状态都应理解为受到动机支配的,或起着动机作用。
7.人类的需要本身是按照优势需要的等级排列的。那就是说,一个需要的出现往往是在另一个更占优势的需要已经满足之后。
8.由于各种理论和实践的原因,详细列出各种驱力对我们毫无用处。而且,对动机作任何分类,必须要解决需要分类的动机的特殊性或普遍性等问题。
9.动机分类必须以目标为依据,而不以促动的驱力或有动机的行为为依据。动机理论并不等于行为理论。动机只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中的一种。虽然一切行为差不多都是有动机的,但一切行为也差不多总是受生物的、文化的和情境的条件所决定的。
这种理论的构成必须根据3个基本假设:
1.人类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被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1.2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一切需要之中最占优势的需要。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对一个生活中一无所有的人来说,他最主要的动机可能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不是其他需要。如果一个人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和尊敬,他对食物的要求可能比对其他任何事物更为强烈。
2.安全需要。如果生理需要已经相当好地得到满足,就会出现一系列新的需要,我们可以概略地称之为安全需要。此需要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例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例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例如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
3.社交需要。社交的需要也叫爱与归属的需要,它包括:①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②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如果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已经很好地得到满足,那么会出现爱情、感情及归属的需要。
4.受到尊敬的需要。在我们的社会当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一种需要或欲望,要求对自己有一种坚定的、基础稳固的评价,我们要求保持自尊和自重,并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敬。所谓基础稳固的自尊,意思就是说这种自尊是以真实的才能和成就以及别人的尊敬为基础的。这种需要可以再分为两类:首先是那种要求力量,要求成就,要求卓越,要求面对世界的信心,以及要求自由和独立的欲望。其次,还有一种欲望,我们可以称之为要求名誉与威信,重视或赞赏的欲望。
5.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使以上各种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我们还可能常常会感到自己必须做一些适合于自己的事,否则很快就会产生一种新的不满足或不安定的情绪。例如一个作曲家必须要作曲,一个美术家必须要绘画,一个诗人必须要写诗,这样才能最终感到愉快。也就是一个人能够做什么,他就必须要做什么。这种需要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