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

时间:2023-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机会成本可以更好地考察个人以及厂商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含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在每一产量点上,TC曲线的斜率与TVC曲线的斜率相等,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固定成本TFC。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一、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正是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当把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获得一定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的收入就是所获得收入的机会成本。

使用机会成本可以更好地考察个人以及厂商的经济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例如考察是否上大学的决策。上大学主要的收益是使你知识丰富,一生中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首先,上大学最大的成本是你的时间。当你把时间用在读书、听课、写作业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如果你不上大学而选择到公司去作个职员,年薪如果是2万美元,四年一共可得8万美元,所以对大多数同学,为上学而不得不放弃的收入是接受大学教育的最大单项机会成本。这也可用来解释为什么美国一些到了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像NBA的科比、詹姆斯、麦蒂、加内特、霍华德、奥登、杜兰特、梅奥等,更愿意放弃上大学或退学而选择进入职业联赛,因为一个赛季就可赚几百万美元,对他们来说,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所以这样的选择不足为奇。

其次,上大学需要支付书本费、学费,如果大学4年时间,每年要支付1万美元学费与书费,四年一共要支付4万美元。因此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至少应该是12万美元。需要注意的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里一般并不包括大学住宿和伙食费,因为即使你离开学校,你也需要吃饭、有睡觉的地方。

当存在多种选择机会时,机会成本也可理解为是作出一种选择时必须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能选择中最好的一种的收益。如一人有存款10万元,假如存入银行,一年可获利息5 000元;投入股市,一年可获1万元;开商店,一年可获2万元。那么把10万元存入银行可得到5 000元利息的机会成本就是2万元。

二、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显明成本是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各种支出费用。因为这些成本在账目上一目了然,所以称为显明成本。

显明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支付给雇员的工资薪金、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和运输等所支付的费用,以及为借入资金支付的利息。例如,厂商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取得一定数量的银行贷款,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为此需要向工人支付工资,向银行支付利息,向土地出租者支付地租。总之,显明成本是厂商支付并记录在账目上的所有支出。

隐含成本是指厂商对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这种费用应该支付,但并没有实际支出,因此也就不反映在账目上。这种实际存在而并没有反映在账目上的支出费用就称为隐含成本。例如,厂商使用自有资金和土地,并亲自管理企业,应向自己支付相应的利息、地租和工资。

案例

一厂商为了生产15条牛仔裤,租用了1个工厂、1台缝纫机,雇佣了1个操作工,购买了1.5卷斜纹粗棉布,该厂商一天的总支出如下:

显明成本:假如厂房和缝纫机是经营者自有的,则该厂商的显明成本是雇佣工人的工资80美元和购买原材料的资金45美元,一共125美元。

隐含成本:厂商的隐含成本就是自有工厂的租金100美元,自有缝纫机的租金20美元,一共120美元。

三、利润

企业的经济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为企业的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企业的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会计成本(显明成本)之间的差额。

如图5-1,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里,利润是不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含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而当厂商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零时,厂商仍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这是因为从会计的计算方法上,隐含成本被作为正常利润。而从经济学分析来看,隐含成本则应该是成本,因为它也是生产要素的报酬。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明成本与隐含成本。

图5-1 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眼里的利润

经济利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企业供给商品与服务的动机所在。当一个企业经济亏损时(经济利润为负),企业所有者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来弥补其所有投入要素的成本。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企业所有者最终将选择关闭该企业。因此为了了解企业决策,我们需要紧盯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关系,总结如下:

(1)经济学上厂商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2)正常利润=隐含成本

(3)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总收益-总成本=总收益-(显明成本+隐含成本)=总收益-显明成本-隐含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短期是指厂商不能根据它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它只能调整原料、燃料及生产工人数量这类生产要素,而不能调整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这类生产要素。

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称为可变成本,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或不变成本。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厂商的短期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具体有以下七种,如表5-1所述。

表5-1 某厂商短期条件下的七种成本

1.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TC是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它是固定成本TFC和可变成本TVC之和。表示为:

TC(Q)=TFC+TVCs(Q)

固定成本TF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固定不变的。其中主要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

可变成本TV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可变的。其中主要包括原材料、燃料的支出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表示为:

TVC=TVC(Q)

2.短期平均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表示为: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表示为:

短期平均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它是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之和。表示为:

3.短期边际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表示为:

二、短期成本曲线

1.总成本曲线

根据表5-2中第Ⅰ、Ⅱ、Ⅲ、Ⅳ栏中的数字,可以分别绘制出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和总成本曲线。

如图5-2所示,固定成本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固定成本是不变的。

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拐点之前,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图5-2 TC、TVC、TFC曲线形状

总成本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是由每一产量点上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垂直相加而成的。在每一产量点上,TC曲线的斜率与TVC曲线的斜率相等,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固定成本TFC。

2.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如图5-3所示,平均不变成本AFC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图5-3 MC、AC、AVC、AFC曲线形状

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呈U形,它表示平均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

平均总成本AC曲线呈U形,它表示平均总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

边际成本MC曲线呈U形,它表示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

三、短期成本曲线的相互关系

1.短期生产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C曲线呈U形

边际报酬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减阶段,边际报酬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的极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极小值。因此,MC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2.MC曲线和TC曲线、TVC曲线的关系

每一产量点上的MC值是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如图5-4中图(c)与图(d),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曲线先降后升时,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当MC曲线达极小值时,TC曲线和TVC曲线相应地各自存在一个拐点。

3.MC曲线和AC曲线、AVC曲线的关系

如图5-4中图(c),MC曲线和AC曲线、AVC曲线相交于AC曲线、AVC曲线的最低点。这是由于边际量和平均量的关系所致。由于MC曲线呈U形,所以AC曲线、AVC曲线也必然呈U形,且必然与MC曲线相交于两者的最低点。

AC曲线的最低点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这是由于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包括平均可变成本,还包括平均不变成本所致。

图5-4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四、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

假设劳动是唯一的可变要素,其价格(即工资率)W固定不变,在此情形下,任一产量水平对应的可变成本TVC就等于劳动投入量L与价格W的乘积。

(1)推导。

(2)结论。

第一,如图5-4中图(b)与图(c),MPL曲线的上升段对应MC曲线的下降段;MPL曲线的下降段对应MC曲线的上升段;MPL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如图5-4中图(a)与图(d),TPL曲线的下凸段对应TC曲线和TVC曲线的下凹段;TPL曲线的下凹段对应TC曲线和TVC曲线的下凸段;当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TC曲线和TVC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

(1)推导。

(2)结论。

第一,如图5-4中图(b)与图(c),APL曲线的上升段对应AVC曲线的下降段;APL曲线的下降段对应AVC曲线的上升段;APL曲线的最高点对应AVC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如图5-4中图(b)与图(c),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APL曲线的最高点)与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AVC曲线的最低点)是对应的。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经济学上所说的长期是指厂商能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因此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以调整的,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在长期中也就没有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厂商的长期成本只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1.长期总成本函数

从长期看,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长期总成本LTC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长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没有产量时没有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增加。

长期总成本函数写为:

LTC=L TC (Q)

2.长期总成本曲线

如图5-5所示,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STC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和一条STC曲线的相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

图5-5 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而且,其斜率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1.长期平均成本函数

长期平均成本LAC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写为: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在长期中,生产者要根据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生产规模以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如果每个短期中平均成本都达到了最低,那么长期中平均成本也就达到了最低。

图5-6表示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AC曲线和一条SAC曲线的相切点,该SA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

图5-6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关系

在LAC曲线的下降段,LAC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在LAC曲线的上升段,LAC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LAC曲线才相切于相应的SAC曲线的最低点。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1)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如图5-6所示的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使得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使得管理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规模过大会造成管理人员信息不通、企业内部公文旅行、决策失误等,这都会造成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上升。

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成本在产量变动时保持不变的特性。其中U形曲线的底端对应着使长期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这种产量有时被称之为有效规模。

若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变动自己的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则也被称为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引起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生产的规模报酬作用。

注意: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但是,两者形成U形的原因各不相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2)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外在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例如,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从而使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受益。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恶化,则是外在不经济。例如,整个行业的生产成本水平提高,从而使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受损。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是由企业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外在经济使LAC曲线向下平移,外在不经济使LAC曲线向上平移。

如图5-7所示,外在经济使LAC1曲线向下移至LAC2曲线的位置。反之,外在不经济使LAC2曲线向上移至LAC1曲线的位置。

图5-7 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及其曲线

1.长期边际成本函数

长期边际成本LMC是指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写为: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如图5-8,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和一条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的相交点,该SM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交点所对应的边际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边际成本。

图5-8 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

注意:与长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不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不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包络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呈U形,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原因在于: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的关系,在LAC曲线的下降段,LMC必定小于LAC,LMC将LAC拉下;在LAC曲线的上升段,LMC必定大于LAC,LMC将LAC拉上。由于LAC曲线呈U形,所以LMC曲线也必然呈U形,而且两者必然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

由于LMC曲线呈U形,LMC的值是LTC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所以LTC曲线的斜率呈先递减后递增的特征。

四、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着一个LTC曲线与相应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相切点,一个LAC曲线与相应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和一个LMC曲线与相应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

如图5-8所示,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LAC曲线与相应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恰好相切于两者的最低点,LMC曲线与相应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恰好相交于该点。

阅读专栏1

成本函数的测量

经济学家对许多企业和行业的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一般都根据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本函数经验研究的一个最重要成果之一,是发现了大多数行业的长期成本呈现出“L”形,而不是“U”形。如图,汽车工业的L形长期成本曲线。在经验研究所观察的数据范围内,没有证据证明长期平均成本在高产量水平转而上升,而不是保持水平状态。表A和表B反映了近年来西方经济学家的某些重要研究成果。

L形长期成本曲线(汽车工业规模经济)

年产量由1千辆增加到5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40%; 

年产量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15%; 

20万到40万时,单位成本将下降5%;        

超过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幅度急剧降低;    

年产量超过100万辆后,再扩大规模就不存在规模经济。

表A 一般行业成本研究的成果

续表A

表B 公共事业成本函数研究成果

续表B

注:表中缩写字母的意义是:MC:边际成本,AC: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成本,LAC:长期平均成本,S:短期,L:长期,Q:问询调查,E:工程数据,CS:截面,TS:时间序列。

阅读专栏2

锅底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Q1为最小有效规模;Q2为最大有效规模;Q1-Q2为最优规模范围;Q1以下和Q2以上为非有效规模。

锅底型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第四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指的是产出的增长率大于成本的增长率,如成本增加1倍,而产出增加2倍。相反,规模不经济指的是产出的增长率小于成本的增长率。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这两个概念存在紧密的联系,规模报酬递增表现为产出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投入要素的百分比。当要素价格不变时,规模报酬递增会导致平均成本下降,即出现规模经济。反之,当要素价格不变时,规模报酬递减会导致平均成本上升,即出现规模不经济。当规模报酬不变时,如要素价格不变,则长期平均成本不变,即厂商平衡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状态之间。

在一般情况下,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但是严格来说,两者并不等价。因为规模报酬递增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比例增加,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改变投入要素的组合的比例。因此规模经济的概念更为一般,它包含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殊情形。前面提到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带来规模经济,除此之外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的财务状况改善也是引起规模经济重要原因。如企业生产规模越大,采购的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量越多,得到的价格折扣就越大;此外大企业相对于小企业融资成本也较低。

二、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是指生产紧密相关产品时拥有联合运用要素的生产和成本优势的经济,或者说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比单独生产这些产品成本更低时,我们就说存在范围经济。

也就是说联合产品的成本<独立产品独立成本之和:

反之,若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的成本更高时,则是范围不经济(Diseconomics of Scope)。

很多企业并不仅仅生产一种产品,而是同时进行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如汽车企业同时生产小汽车、摩托车、卡车;电信企业同时提供市话服务、长话服务、电讯产品等关联产品;微软公司同时提供像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浏览器等软件及服务产品。企业在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拥有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包括资源信息共享,联合市场计划,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统一管理等。

银行业也存在范围经济,扩大银行业务范围,允许银行适度混业经营,可以提高银行的收益率和绝对收益水平。范围经济形成的优势,是银行通过扩张规模难以办到的。研究也证明,混业经营的银行比分业经营的银行更不容易倒闭。尤其对我国来说,范围经济的存在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动因之一。在不违背现行法规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中间业务和增加投资业务,寻求银证、银保合作可以形成范围经济的优势,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另外一种情况,有些企业在生产主要产品时也会生产一些副产品。这也是范围经济。如焦化企业在利用焦煤生产焦炭的过程中会生成一些副产品,包括粗苯、煤焦油、硫铵和焦炉煤气制甲醇等。在2012年四季度,由于钢价大跌,我国钢铁市场陷入持续低迷。受此影响,焦炭价格也一跌再跌,甚至个别品种与焦煤价格出现了倒挂。焦化企业不得不大量限产以尽可能保价,不过限产却使焦炭的副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价格大幅上涨,甚至达到历史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焦化企业减亏。其中苯类产品是主要盈利产品,以粗苯为原料,通过不同生产工艺进行深加工,可以得到下游的焦化苯、加氢苯等产品。[1]

不过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规模经济主要指的是一种产品的生产。一家生产两种产品的厂商可以在规模不经济时获得范围经济,而一家生产单一产品的规模庞大的厂商可以不拥有范围经济。同样生产多种产品的规模不经济的企业也可以获得范围经济,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在规模经济下却并不一定获得范围经济的优势。例如一个跨行业的企业集团,由于其下属企业各自独立在一个产品领域内生产经营,因而享有规模经济。但就其单个企业而言并未获得范围经济。当然,具有规模经济的厂商相对容易拥有范围经济。

阅读专栏3

范围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使规模经济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规模优势逐渐减弱;内需拉动的政策导向和工资增长的经济诉求,使基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低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自然资源稀缺,生态环境损害,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驱动以及碳减排的全球共同行动等,使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成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此不难判断,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以着力规模经济而追求数量型增长的时代已近结束,

取而代之的将是以追求范围经济所主导的质量型或效益型经济运行时代,范围经济将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和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是工业社会经济活动的两大驱动力。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由于分工导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或区域的单位产出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或区域产出的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递减的经济。规模经济的理论基础在于资源的不可分性、资产的专用性和沉没成本的显在等,它所突出的是专业化,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而范围经济则是指随着产出品类的增加,产出的长期平均成本趋于下降的经济,也指由多样化经济活动的协同效应所带来的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因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共享同一资源而导致经济活动成本节约等现象。与规模经济不同,范围经济主要源于资源的多用途性和资源利用成本的可分摊性等,它所突出的是协同和协作,通过加强协调和协作,追求经济活动整体的经济性。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既是工业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也是工业化经济两种典型的增长方式。前者所导向的是以增加投入、扩张规模为特征的外延性增长方式,而后者所导向的则是以投入要素的综合利用和产出机构间的协同效应为特征的内生式增长方式。尽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工业化经济内部一直存在的两种增长方式,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的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被漠视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在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经济活动所强调的是基于分工取向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人们所关注的主要是投入要素的专属性,其结果,致使规模经济的增长方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对于范围经济的认识,更多的仅是局限于微观层面,似乎范围经济只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多角化或多元化经营战略。事实上,相对于规模经济而言,将范围经济纳入宏观范畴来理解和把握,无疑会更具有意义。

在宏观层面上,经济学家波特认为,规模经济源于比较优势理论,而范围经济则是与竞争优势联系在一起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所主张的是国家间或地区间基于资源禀赋优势的专门化分工,它所强调的是向内部资源要效率的单打独斗的经济发展方式。区域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内部资源禀赋,更取决于外部环境、内部的协同性、与外部的协调性等综合因素,即更取决于能够确保投入要素高效使用的经济运行环境以及相关的支持性制度,它所强调的是通过资源共享来实现成本的节约,所引导的是向外借用资源的产业集群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协调为取向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力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资源的多用途性被层出不穷地发现,资产的专用性日趋减少,规模优势逐渐减弱,从而使以做大做强为导向的规模经济正日益向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的范围经济转变。

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单纯的物质需求正在向非物质需求转变,消费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更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差别化”成了需求的基本特征。需求的变化不仅催生了柔性生产系统,引导着“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跃上了主流生产方式的地位,而且使得差异化成了企业或地区寻求范围经济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同时,由于资源多用途性的愈加彰显和沉没成本的愈来愈小化,资本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愈来愈快,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愈来愈突出,进一步加深了产业间的依存性和支持性,这也使外部协调力提升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再者,在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已经很难保障一个国家或地区合理地去分享全球化的利益。分享全球化利益的多少,更多地将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部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对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掌控力。不难看出,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浪潮正在兴起,数量型扩张正在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范围经济将取代规模经济而成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

因此,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当具有全球化的视野,明确树立范围经济的意识,既要着眼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统一配置,注重范围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经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升华,更要着眼于经济运行环境的改善和制度的创新,注重内部协同性和外部协调力的提升,从而形成区域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

摘自2012年10月12日《光明日报》 作者:吕春成

阅读专栏4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六大趋势

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许是一场颠覆我们从前习以为常的理论和概念的革命。经济学家或学者一般都会从3D打印说起,认为它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三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关于数字技术与数字化的革命,日益呈现出六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规模经济变成了规模经济加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曲线是拿汽车行业来说的。大概在30年前,老师告诉我,规模经济讲的就是汽车,从30万辆到60万辆,单位成本一样,跨过一定规模的门槛,单位成本就能下降。可在互联网时代,资源可以共享,有些成本不需要通过规模来降低,长尾理论由此出现。

不要以为长尾企业很小,生意很少,就不去努力对待。过往的理念是这样的“二八现象”:由于20%的大客户会带来80%的利润,另外80%的小客户只能带来20%的利润,企业必然牢牢抓住那20%的重点客户。但数字化时代,网络让资源可以共享,它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即服务类的产品,短头和长尾都应充分得到重视。“二八现象”正在发生变化,所以需要用同样的精力去对待大客户和小客户。

对于范围经济,多品种并不见得单位成本很高,所以有时候可以探索多品种。事实上,在产品经济时代,规模越大越好,而到了服务经济时代,种类越多范围越大越好。

第二个趋势,单边市场变成了单边市场加双边市场。

在最初进行交易时,消费者和门店老板进行的是单边交易,一旦有了平台,双边市场开始。这时,建立平台的企业不关心某一消费者和某一提供商交易如何,而更关心如何把电子平台做好,是一组人和另一组人的交易。这样行为变得越来越广泛,就连小企业也在考虑能不能使用平台,即使不能自建也要借用别人的平台。这其中牵涉到许多新的学科,比如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等,这是很大的变化。

事实上,平台本身也在发生变化。从B2B变成B2C,或者O2O,一些社交媒体以及阿里巴巴则都在尝试C2B。

第三个趋势是外包,甚至众包。

保留核心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现在已经是个普遍现象。尤其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说数字化革命以后,通过互联网,服务也可以跨境贸易了。把服务贸易写入章程,是WTO的最大变化,服务外包应运而生。

即便是服务外包,变化也日新月异,比如从B2B外包变成B2C众包;从传统外包到提供整套解决方案的外包;从单一功能外包变成利用“大、云、平、移”高质量的外包;从离岸外包发展到离岸外包加在岸外包。

众包也开始变得很普遍,中国可以在网上找到脑力库,还有很多专为研发做外包的,所以众包多数是指研发领域。比如苹果有70万个软件,自己只开发14个,其他99.998%都包给别人去做,只要把利益提前分割好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有些企业家认为研发是核心竞争力,不能外包,事实上并非如此。有一次,我遇见IBM新任女总裁,她说自己众包了很多科学家,建立了一个卓越中心。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将科学家、专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很快就要被淘汰。当这种趋势发生变化时,管理学、经济学教授就要想一想,自己教的东西是否适应现在的变化,是否依然有用。

第四个趋势,从收费到免费。

以前会计学教授都是讲授收费经济学,教大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企业家也都觉得越早开始赚钱越好。但现在不同了,免费的现象在一些行业,尤其是平台类行业相当普遍。依靠部分免费的营销策略,企业将争取到更多的客户群体从而赚到更多的钱。

目前在网上做的事情,除了收取流量费,其他费用一般不收。平台型企业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免费,第二是开放,第三是服务最大化。

第五个趋势,固守原有市场的方法即将过时,细分和被细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携程网细分了旅游行业,承担了行业中40%的订票、订房业务;“驴妈妈”公司则抓住了自助游的长尾,也尝试了细分,给企业带来了很多机会。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供应链是企业赚钱的法宝之一。那时,企业虽然也重视产品开发,可是更专注于打造分销门店和团队。而在当今服务经济时代,需求链才是赚钱的关键之一。需求链是服务经济时代的新产物。当所有企业都在追寻同样的顾客,并在相互合作的网络中进行顾客的需求信息分享时,就会导致需求链的产生。需求链能容纳的企业越多,产生的效益就越大,享受需求链服务的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

第六个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数字化革命中差不多处于同一起跑线。

中国的平台型企业做得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技术掌握得好,市场做得好,再对原有管理学、经济学理念进行一个变革,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落后的中国是可以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赶上来的。

摘自2013年6月14日《浙江日报》,作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

第五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总收益TR是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简单地表示为R,它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产品的销售量:TR=P·Q。

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在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获得的收入,AR=TR/Q。

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增量。

例题 已知线性的需求函数P=a-bQ。

此时,总收益TR可表示为:TR=P·Q=a·Q-b·Q2

平均收益AR为:AR=TR/Q=a-bQ

边际收益MR为:MR=

二、收益曲线

仍以线性的需求函数为例,可以绘制出总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如图5-9所示。

图5-9 线性需求函数的收益曲线

三、边际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在总收益函数和需求函数可导时,边际收益与价格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推导如下: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公式:

就有: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利润最大化的数学推导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即:

π=TR-TC

利润最大化就是总收益超出总成本的差距最大。这就转化为求π的极大值问题。当总收益函数和总成本函数都是连续可导时,π取极大值时的条件是:

dπ/dQ=dTR/dQ-dTC/dQ=0

得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MR=MC

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有潜在的利润;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会造成亏损;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2.利润最大化的图形表示

图5-10中的产量点Q0可使厂商获得最大化利润,在该产量点,总成本曲线切线的斜率等于总收益曲线切线的斜率,即MR=MC。

图5-10 利润最大化的图形表示

思考与作业

1.什么是总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这三条成本曲线的关系和特点如何?

2.简述边际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一样,都是U形,请说明各自形成的原因。

4.已知某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函数为SMC=3Q2+4Q+40,若当产量Q=10时总成本为1 630,求短期总成本函数STC、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AC、总可变成本函数TVC和平均可变成本函数AVC。

【注释】

[1]摘自2012年11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暂享工业“剩”宴,副产品成焦化企业减亏利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