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中可以看出,管理者不仅可以获得每个地区的物流总成本,还可以得到物流成本按照物流功能(运输费、仓储费、配送费、流通加工费等)的构成情况。实际上,企业也可以按照每个地区物流成本的成本项目构成进行物流成本的归集。
(八)过程别物流成本核算
过程别物流成本核算是指以供应、生产、销售、退货等某过程为对象的成本核算。它的主要任务是从材料采购费及企管费中抽出供应物流成本,如材料采购账户中的外地运输费,企管费中的市内运杂费、原材料仓库的折旧修理费、保管人员的工资等;从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及企业管理费等账户中抽出生产物流成本,如人工费部分按物流人员比例或物流工时比例确定计入,折旧费、大修费按物流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比例确定计入等;从销售费用中抽出销售物流成本,如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输、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等费用和委托物流费等。这样就可以得出物流成本的总额,使企业经营者对各范围(领域)物流成本的全貌一目了然,并据此进行比较分析。
除了上述物流成本核算对象选取方法外,企业还可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按照物流设备、企业物流活动等选取物流成本核算对象。
二、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
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都要执行该制度。
(一)企业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及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企业对外提供成本资料必须按照有关的制度规定进行成本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通过下列科目进行核算。
1.“生产成本”科目
“生产成本”科目主要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应当设置的明细科目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科目主要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不在该科目核算。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
1)按生产工人工资分配;
2)按生产工人工时分配;
3)按机器工时分配;
4)按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分配;
5)按直接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工资及应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之和)分配;
6)按产品产量分配。
企业具体采用哪种分配方法,由企业自行决定。分配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制造费用”科目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3.“劳务成本”科目
“劳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企业接受的建造合同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不在该科目核算。
4.“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销售商品等的实际成本。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主要核算企业日常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6.“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主要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
7.“营业费用”科目
“营业费用”科目主要核算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也在本科目核算。
8.“管理费用”科目
“管理费用”科目主要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9.“财务费用”科目
“财务费用”科目主要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资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财务费用”科目的核算范围内。
10.“预提费用”科目
“预提费用”科目主要核算企业按照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按规定预提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各项支出,借记“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实际支出时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实际发生的支出大于已经预提的数额,应当视同待摊费用,分期摊入成本。
11.“待摊费用”科目
“待摊费用”科目主要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当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超过1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费用,应当在“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不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知识链接
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中的体现
企业之前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影响成本的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将经济基础大相径庭的活动的成本合并,而把属于同一项活动的劳动、原材料和间接成本等相关部分人为分离。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企业的成本费用主要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11个科目进行核算。按照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物流费用是计算在原材料成本中的,工厂生产的产品从工厂运到商业部门的物流成本计算在主营业务成本中,自运运输费用和自用保管费用计入营业费用,另外与物流相关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所以在现行会计制度下,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都是列在了“材料采购”、“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账户中混合核算的。
(二)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科目
由于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对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物流费用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核算科目,有关物流成本是分散在各个成本费用科目中的。在这些科目中,汇集了企业发生的全部成本费用,不仅仅是核算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费用。为了汇集计算物流成本的方便,可以在各个成本费用科目下按物流成本费用和非物流成本费用设置明细科目。例如,在“营业费用”科目下设置“营业费用——物流费用”和“营业费用——非物流费用”明细科目,分别用来核算企业在物流业务和非物流业务时所发生的营业费用。在计算物流成本时,只需将各个成本费用科目的物流成本费用明细科目加以汇总,即可计算出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这样进行会计核算,既不违反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关于成本费用核算的规定,又可以方便、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费用的核算。
1.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账簿设置
我国会计制度中把会计核算对象分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可以进一步细化为一级科目、明细科目和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中,如果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实际上就是确定了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不同的科目设置就是对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选择。
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之后,就要按照这个核算对象设置相应的物流成本账户,并对账户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然后设置相应的账簿,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
2.物流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设置案例
某制造行业企业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如下:为了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在会计科目设置时设立了“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两个物流成本核算的一级科目,“自营物流成本”用于核算、记录企业自身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委托物流成本”用以核算企业委托第三方从事物流业务所发生的费用。两个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借方登记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贷方登记计入成本对象的物流成本。两个一级科目下按物流功能别设置了二级、三级科目,如表2-4所示。
表2-4 物流成本核算会计科目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