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镇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发展的。总体上看,其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以苏南乡镇工业驱动的小城镇快速发展,以开发区建设和外向型经济驱动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三个发展阶段。突出的是自2000年以来,江苏突破当时“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制约,按照“集聚发展、集约经营”的理念,确立了“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城镇化发展方针,并做出了相应的工作部署。
在落实城镇化发展方针上,江苏省采取了以下四项主要措施。(1)协调推进城市化。自2000年以后,江苏即把城镇化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推动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增强集聚产业、扩大就业的能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坚持把基本服务与配套服务建设同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推进撤乡设镇和乡镇整合,走特色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培育省级重点中心镇,在全省范围调整村庄居民点,优化村庄空间布局。(2)区域发展差别化。江苏根据全省各地区位、资源等特征,建设与其区域发展条件相适应的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将全省划分为由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构成的城市群;由苏北水乡湿地和苏南丘陵为主要特征的点状发展地区的两大类发展空间。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别化政策指导,明确两类地区城镇不同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主导特色、发展模式和实现方式,利用各自条件,提升城镇化水平。(3)建设模式集约化。突出的是根据江苏省人口密度大,土地等资源紧缺的实际,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相继完成苏锡常都市圈区域供水规划、苏锡常都市圈绿地系统规划、苏锡常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和苏中地区区域供水规划等,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效能,走集约化发展的城镇化道路。(4)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机制,率先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坚持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为有力抓手,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引导促进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合理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总体上看,江苏城镇化发展方略实施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显著成果。(1)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效果明显。到2011年,江苏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分别达到8个和9个,成为人口城镇化的主力军。(2)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得到优化提升。到2011年,中等城市增加到33个,小城市的数量和人口规模占比下降,但小城市平均规模增长到16万人。(3)小城镇整合发展成效显著。到2012年,乡镇(不含城关镇和纳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乡镇)减少到845个(建制镇749个),建制镇镇区平均人口规模增长到1.88万人。(4)城镇发展质量全面提高。全省13个省辖市市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迅速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道路、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各项指标增长居于全国前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