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在二战后和美国经济一起迎来了“黄金时期”,“美国制造”曾一度占到全球制造业份额的40%左右。
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制造业的一系列弊病开始凸显。而同时期的日本产品由于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和质量优异,在汽车、半导体等行业建立了更强的竞争优势。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和恶性通货膨胀后,价格低廉又省油的日本汽车,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30%。美国制造业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日本的严重挑战。
1985年,里根政府设立了产业竞争力委员会,重新强调制造业对美国的重要性。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美国制造业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契机重新获得了优势。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欧美等发达国家只能将不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量转移海外。特别是2000年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美国本土的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丧失并加速转移。
客观地说,目前美国制造业的制造实力仍然较强,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制造领域。此外,通过将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也充分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并通过对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控制,获取高额利润。
陈凤英: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进入全球化,全球化浪潮的结果就是:中国这种新兴市场的进入,导致全球化行业产业分工更细。金融业和制造业的交叉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就出现了,当金融业壮大以后,制造业自然会退化。因为金融更能赚钱,收益更高。
美国现在的产业实际上是服务业占大多数,制造业的比例很低,而像我国这类国家刚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制造业的比重在上升。当然我不太同意美国制造业在萎缩的说法,事实上美国制造业也一直很强大,主要的高精尖制造依然在美国。
比如美国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是竞争性很强的电动汽车。对于电动汽车产业,政府有非常大的补助,所以实现性非常大。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业竞争的一个焦点,它就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而在这个产业当中,美国可能会领先于德国或日本,引领世界发展的一个潮流。
除了重组汽车业以外,这次美国重振制造业,还有一个领域值得我们关注,就是能源独立。美国现在是世界上天然气生产最多的国家,超过俄罗斯。而美国的页岩气在2011年已经开始出口了,它的能源依存度已经降到81%。所以,美国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还是体现在能源上。奥巴马在国情咨文当中提到了一个重要问题,美国的未来在于能源,能源要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发展。就现在来看,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实际上又给美国创造了就业。
霍建国: 20世纪80年代金融业兴起,利润升高,很多高端人才都集中在金融业。20世纪90年代后,IT产业又涌上来,高端人才又集中到该产业。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家都在反思,金融业是不是走得太快太高了?如果要限制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或者说泡沫性的东西,它的比例很有可能会被压缩下来。
总的来看,美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有稳步回落。但是从价值上看,比如有一个材料现在的价值是20世纪70年代的2.5倍,这就说明美国在做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就是总量缩小,而集中在高端制造业,比如航空、航天、大型装备、电子、半导体等等。所以,从美国的这种战略看,在不同阶段它总是要设计出自己不同的盈利模式来。
新能源方面,各个国家都在开发,中国是最大的市场,但是目前美国在技术上还是占据优势的。不过问题是,美国需要克服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发展自动化,提高自动化水平。最近国外在谈论第三次产业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和自动智能工厂为主。如果美国在这种车间配置上进一步减少人力,更多地通过自动化生产柔性生产,就能够继续保持优势。
赵景光:美国汽车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并非大排量,主要还是体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这几年中国的汽车消费结构来看,价格越高卖得越好,卖得最差的是自主品牌,也就是那些小的、轻的、排量低的、节油的。因为虽然现在试图把汽车做成一种大众消费品,但毕竟还没有达到洗衣机那种普及程度。所以,汽车被称为传统制造业,但是这个传统制造业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不断地创新,未来将成为生命周期非常长的一个现代制造业。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轮竞争机会,不然有可能美国在这方面又要继续领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