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购买行为决策分析
一、购买行为决策分析概述
如前所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包括了确认需求、收集信息、评价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五个阶段,其中购买决策在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消费者是否进行决策,决定了其购买行为的发生或不发生;其次,决策的内容决定了购买行为的方式、时间和地点;最后,决策的质量决定了购买行为效用的大小。正确的决策可以使消费者以较少的费用、时间买到满意的商品;反之,错误的决策不但会造成时间、金钱上的损失,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挫折,影响以后的购买行为。因此,本小节特别将购买决策这一阶段单独拿出来作一详细分析,在理解时要与其他书籍中所指的广义购买决策有所区别。
(一)购买决策含义
消费者购买决策是指为了实现满足需要这一特定目标,消费者作为决策主体,在购买过程中进行的评价、选择、判断、决定等一系列活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这一阶段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如图4-6所示。
图4-6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对已形成的备选方案按照一定的原则作出选择,形成购买意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一定会执行这个方案,消费者是否采取购买行动,以及最终采用哪个方案还要受到他人态度、意外情况和可认知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现实生活中,对于复杂购买或介入程度很高的商品,消费者在形成购买意图之后并不一定马上采取购买行动,通常有以下三类因素会影响购买意向转化为实际购买行动。
1.他人的态度
消费者的很多购买决定都不是单独制定的,尤其是重要的购买,而是在征求他人意见之后,甚至是在很多人共同参与下进行的。家人、朋友、同学或同事等的态度,对于消费者是否会进行购买有着重要影响。其他人的态度对于购买决定影响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他人对备选品牌所持否定态度的激烈程度;二是他人与消费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三是他人在本产品购买问题上的权威性。一般来说,如果他人的否定态度很强烈,而且该人与消费者关系密切,或者该人在所购产品领域具有丰富的购买知识与经验,那么消费者推迟购买、改变购买意向或终止购买行动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增大。
2.意外的情况
这又可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与消费者自身及其家庭有关的某些突发事件,如收入的变化、额外的开支、工作的变动、身体上的不适等;另一方面是与产品或市场营销活动有关的因素,如新产品的出现、产品的降价或提价、新的促销活动的出现、商品的脱销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得消费者对购买方案进行重新评价,并改变原有的购买意图。
3.可认知的风险
这里主要是指消费者自身可以意识到的购买风险。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某一产品时,通常会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即他们所购买的某一商品在给他们带来满足和愉快感觉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他们不愿意、不希望接受的损失或潜在的危害。这就是消费者可认知的风险,如功能风险、资金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等。一般而言,消费者意识到的购买风险越大,消费者对最后购买行动的疑虑就越多,或者对购买就更为谨慎。这样,就更容易受他人态度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当消费者对可认知的风险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有可能改变原有的购买意图。
二、购买决策原则分析
在实践购买决策中,消费者通常依据以下几种原则选择并确定购买方案:最大满意原则、相对满意原则、遗憾最小原则和预期满意原则。
1.最大满意原则
这是指消费者力求通过方案的选择、实施,取得最大效用,使某方面的需要获得最大的满足。
针对消费者的最大满意决策原则,企业应充分了解他们对多种品牌、方案、价格进行比较和预测的标准及内容,有针对性地提供本企业产品的相关信息,并尽力说服消费者,使他们相信选择你的商品就是最佳决策。对消费者而言,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最大满意原则需要许多复杂条件,如详尽的占有全部商品信息,而这些条件往往是消费者难以完全具备的,所以人们往往以其他原则来补充或代替最大满意原则。
2.相对满意原则
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只需做出相对合理的选择,达到相对满意即可,最终能以较少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
贯彻相对满意原则的关键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用,而遗憾最小原则的关键则在于减少风险损失。由于任何决策的后果都不可能使消费者绝对满意,企业要注意产品所提供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承诺,如退货、保修保证等,可以将消费者的风险减至最小、顾虑降到最低。
3.遗憾最小原则
这是指消费者尽量将购买风险和购买后的不满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尽可能减少损失和造成的不利后果。
4.预期满意原则
这是与个人的心理预期进行比较,从备选方案中,选择与预期标准吻合度最高的方案作为最终决策方案。
运用该原则时,企业应适时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信息及专业性建议,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三、购买决策内容分析
一般认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六大方面(即5W1H):为何购买(why)、购买什么(what)、何处购买(where)、何时购买(when)、谁来购买(who)和如何购买(how)。在具体操作上,详细论述如下。
1.为何购买
即确定购买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人的需要有多种,因此也就有形形色色的动机。即使是同一购买行为,其背后也往往存在着多种动机。
2.购买什么
即确定购买的目标和对象是什么。消费者真正要购买的东西是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的效用和利益,而不是产品本身。例如,消费者购买电视并不是为了获得电视机这个物体,而是为了观看电视节目。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要善于发现消费者购买产品所追求的利益和效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何处购买
即确定购买的地点,或者说是选择购物的场所。消费者在选择购物的场所时,除了受自身特性的影响之外,还受商店本身形象的影响。而商店形象是由诸如地点、装潢、商品摆放、销售人员的言谈举止与专业知识等因素形成的。
4.何时购买
即确定购买时间。购买时间上的差异既与消费者本身的需要和动机有关,也受个人的经济条件、个性特点、产品本身的时令性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应注意了解消费者在购买时间方面的特点,以便适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便于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量或进货量。
5.谁来购买
即确定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有哪些。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所扮演的角色可以划分为五种:第一,提议者,首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第二,影响者,看法或建议对最终决策有一定影响的人;第三,决策者,在是否购买、为何购买、如何购买、何处购买等方面作出最后决定的人;第四,购买者,实际实施购买行动的人;第五,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企业应该分析每个人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的放矢地做好广告宣传,激发提议者的购买欲望,促使决策者早下购买决心。
6.如何购买
即确定购买方式。例如,是亲自去商店购买,还是网上购物、电话购物;付款时是用现金,还是用信用卡或支票。
近年来,以网上购物为代表的新兴购物方式发展非常迅猛,了解消费者通常是去商店买还是网上购物或电话购物,付款时是用现金还是用信用卡,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期付款,对于企业的产品设计、价格政策、渠道选择和促销策略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内容加以认真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