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涵义:认识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
“吉德林法则”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提出来的,他说,当你清清楚楚的把难题写出来时,就意味着已经解决了一半。也就是说,只有先认清楚了问题,才能有调理的解决问题。
在人生中,谁都会遇到难题。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如此。市场瞬息万变,怎样才能有效地更好地解决问题,况且,解决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可依,只能借鉴,特殊情况下亦没有经验可借鉴。但是,这也并不是说不能成功的解决问题了,当难题出现时,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它,但是在解决之前,看清楚解决难题的关键在哪里。
解决问题、危机刻不容缓。在传媒业异常发达的今天,企业发生的危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能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开去,造成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短时间内在全国设置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必然会引起公众和社会的极大关注;稍有不慎,就会对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造成会面型的打击,那么企业的无形资产将会在顷刻之间贬值,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由此可知,企业管理者仅仅有危机意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来控制它、消灭它,把危机带给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出现问题时,首先抓住问题的关键,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当企业面临各种问题、各种危机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将会给企业带来截然相反的结局。如果主动出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不仅能成功化解企业的危机,还能通过积极的行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化危为机,并且能借这个机会重塑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抓到问题的关键,就会导致处理问题方法失当或者是处理危机迟缓,使企业形象遭受损失,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吉德林法则”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管理者想要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就必须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遇到问题后首要的就是要分析问题,只有这样,在解决起问题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出现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危机冲昏了头脑而自暴自弃。对企业来说,危机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它有时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企业只要能树立忧患意识,并在危机来临时快速作出反应,就一定能扭转危局,反败为胜。要记住:所有的坏事情,只有在我们认为它是不好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
约翰逊连营公司是全美最大的医药公司,1982年9月30日,美国芝加哥地区有7人因服用约翰逊联营公司的一个子公司麦克尼尔日用品公司生产“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而死于氰中毒,大概有250人生病或死亡。这一消息经过一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美国消费者巨大恐慌,因为很多人都使用过“泰莱诺尔”牌镇痛药,该公司的股价大幅下跌,约翰逊联营公司为此紧急行动,这一突发事件,可能会致使公司走上绝路。
公司立即从市场上撤回“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并且公司的公关部门立即与新闻媒介通力合作,将自己的行动向新闻界坦诚地公布,依靠新闻与大众沟通。
9月30日17:16,新闻紧急播报了:约翰逊联营公司撤回第一批八月份生产的93000瓶“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
10月1日10:47,公司通过媒体对外发布“泰莱诺尔”最新消息:约翰逊联营公司撤回第二批171000瓶“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食品与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对“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进行抽检。
10月4日9:58,约翰逊公司对外发布“泰莱诺尔”消息:食品与医药管理局抽检了100多万瓶“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发现芝加哥以外地区的这类药品无受污染现象。
10月5日15:47,通报加州奥罗维尔地区“泰莱诺尔”胶囊的情况,宣布约翰逊联营公司在全球范围撤回“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
10月6日10:45,向所有有关机构,发布食品与医药管理局专员海斯与专卖部主任科普的声明,9月30日芝加哥地区7人的死亡与“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无关。
10月6日3:42,对外发布信息:“泰莱诺尔”日用品公司有奖回收“泰莱诺尔”牌镇痛胶囊。
事情发生以后,约翰逊联营公司本着向社会负责的原则,开展了合理、稳妥、透明地公关活动,同时还花费1亿多美元回收了市场上的3100万瓶片类胶囊,公司的信誉没有下跌,为一年后约翰逊的“泰莱诺尔”重新打回市场打下了基础。
约翰逊联营公司设计和生产了抗污染的药物包装后,重新将“泰莱诺尔”打回市场,公司花了5000万美元向消费者负责赠送这种重新包装的药品。同时,在纽约的喜来登中心饭店,召开了新闻记者招待会。这是美国新闻界“难度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在会上公司总董事长伯克发表讲话,感谢新闻媒介公正对待“泰莱诺尔”事件,并向记者介绍重返市场的有抗污染包装的“泰莱诺尔”,并邀请记者提问。这个由30个城市参加,通过卫星转播的电视记者招待会,使约翰逊联营公司成了抗污染日用品包装先例的著名公司,“泰莱诺尔”重新获得了公众的信任。
《华尔街日报》报道:迅速复原的“泰莱诺尔”,重新赢得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使厄运断言者们惊诧不已。约翰逊公司死而复生映证了“吉德林法则”——认识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半。
很多管理者在问题来临时,都会选择被动的应对方式,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吉德林法则”告诉给管理者在问题来临时,处理问题的原则应该是主动的。那么,在问题或者是危机来临时,该如何应对呢?
●以快制胜
不论管理者做出怎样完美的危机预警机制,问题总是会很意外的到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么在危机出现时,管理者一定不要惊慌,任何问题都是能解决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前,就要做到找到问题关键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并且,管理者对发生的危机要最快速度的做出反应,一般情况下,危机从发生到大面积爆发所经历的时间很短,所以就要求管理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才不会使危机演变成不可收拾的残局和灭顶之灾。
●以静制动
如果企业爆发危机了,有的企业管理者容易武断的发言言论,这样是不可取的,很容易给人留下口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以及宣传的部门要做好舆论的宣传,要保持口径的一致性。在舆论上做好工作,不要回避矛盾,更不要做无谓的解释。在态度上要诚恳,赢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理解。在问题来临时采取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
●宁强勿软
如果企业的某件事已经牵扯到媒体或者大众关注的时候,公众和媒体的尺度会比平时更加苛刻,甚至不近情理。所以,企业管理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比平时更加严厉、更为迅速有力的措施,只有这么做才能赢得社会以及公众的认同和信任。但是,管理者切忌做出不可能实现的承诺等,这样反而会使企业失去诚信,陷入更大的危急中不能自拔。
●采取疏通的态度
企业在危机爆发后,面临的问题就是不仅媒体和公众都在关注事情的真相,更关注的是当事人对事情处理的态度等。很多企业最后采取的态度都是冷漠、傲慢或者是敷衍等态度,更有甚者对消费者进行无端的指责,于是双方之间就产生了冲突和纠纷。管理者要知道的是,治水在疏不在堵,要做好重点疏通工作,获得公众的理解,而不是以店大欺客的形象出现。这样企业不仅失去了市场,还可能遭到群起攻击,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建立良好的外部协作关系
企业与外部建立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能够改善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相互作用的,一个企业如果能够与他的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竞争对手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互惠互利的平等关系,和政府以及媒体保持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和媒体建立一种互通有无、真诚平等、相互拉动的关系,广结善缘、诚信待人。这样,在企业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沟通活动以及手中有的媒体资源,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谅解,赢得各界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从而将问题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