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港城互动发展的促进机制
港口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城市的发展又提升了港口的功能和规模。港城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是港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一)港口对城市的促进机制
港口是城市的重要资源,是多功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工业、商业、金融业及其他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港口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作为港口的载体,要与港口之间形成有效的关联,才能达到港城互动发展。
1.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港口具有独特的交通优势和大范围、大规模的集散功能,拓展了市场,促进了运输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的实现,推动各种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金资源向港口聚集,使市场得到了拓展,同时促进了运输规模经济的实现,进而推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快速扩展,实现城市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大。纵观港口城市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港口在港口城市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港口,随之对外贸易兴起,港口城市规模快速扩展,在此基础上城市经济日趋发达。
首先,港口的区位优势使得港口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大大加强。港口作为物流网络的枢纽,可以有效吸引大量的资源的集中,产生人才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使各种资源不断得到优化配置,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其次,港口的区位优势提高了城市经济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科学技术扩散速度极快,标准化生产方式日益普及。一方面,港口的信息优势使得港口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并转化为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港口城市发达的物流业也降低了成本,同时,港口对外贸易的便捷也促进了港口城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竞争能力,进而提高城市经济的竞争能力。
2.港口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1)实现产业聚集
港口具有创建和发展大都市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港口是联结海陆的节点,是联结内外两个区域的枢纽,能通过海陆交通网络、良好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吸引区内外先进的技术、资金、人才在这一地区聚集,资源的聚集必然带来产业聚集。而产业聚集之后形成的规模优势又将促进城市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规模的扩大,进而实现城市工业的繁荣。
港口的发展首先带来了利用港口发展的工业的发展。一是利用岸线资源发展的工业,如建设造船厂、热电厂等。二是利用河海运输条件的工业,如利用进口矿石、原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工业等。三是服务于河海运输和港口的工业,如修船厂、起重机械修造厂、捕捞用具厂等。四是利用内陆原材料或进口原料及零部件在港口加工并以出口为主的工业,以至建立专门的出口加工区。
(2)优化产业结构
港口具有的资源优势和流通优势,使得港口城市会在主动和被动中实现产业升级,从而保持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根据经济学的理论,资源配置将依据效率获得优化,当港口的获得的资源较为充足,港口将对资源进行选择,此时产业将实现升级。这时港口吸引的主要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以物流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也能逐步形成独特的产业链体系,包括轻工业、重工业、服务业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这些产业主要分布在港口和市区,与港口发展密切相关,使所在地区的产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港口特色。
(3)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
所谓临港产业,是指依托港口的货物中转功能,由集聚在港口内的港口航运、临港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商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产业综合体系,是临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临港产业主要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包括制造加工业、运输仓储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港口的发展促进了临港产业的聚集,一系列与港口相关的相互独立的企业,聚集在同一港区域,以获得相对于集群外部的联合竞争优势。通过一体化内部的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充分发挥要素的经济效益,进而产生一体化的生产效益。临港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而且带动了港口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3.港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作为物流枢纽,港口的交通体系必然要与城市相融合。港口与其他“节点”和“线路”的组接是通过城市以及区域发展,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的。港口离不开城市区域这个载体,而港口城市为港口及海运业提供综合物流活动的空间和连接内陆运输的通道。港口交通不仅受到海岸线、航道、腹地的限制,还受到机场、公路、铁路等城市交通体系的限制。
同时,港口及港口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设施,都必须同时考虑城市和港口的协调发展。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又要与港口及港口产业的需求相匹配。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发展,是港口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
4.港口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港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是推动港口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首先,港口及相关产业创造的税收,为城市公共事业和城市财政收入提供了资金来源,为城市交通、环境、水电等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和市政公共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资金。其次,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港口能集聚生产要素,给城市带来新的投资、新的产业和新的贸易,从而为城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对于维护城市的社会安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港口是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是城市正常运作的重要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有着积极的影响。港口开发和建设提升了城市投资环境,增强了港口城市对外资的吸引力,加快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港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塑造了与其港口密不可分的港口文化。港口文化具有通达性和开放性的特征,频繁的对外贸易历史,使港口城市易于形成浓郁的传统经商意识,“以商为业”、“以商为荣”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
(二)城市对港口的促进机制
城市是港口正常运转和蓬勃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的管理服务功能、政策机制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环境保障。同时,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港口功能的提升。
1.城市对港口发展的资源支持
港口的发展离不开港口城市各种资源的提供。港口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土地、集疏运等硬件设施息息相关,还需要金融和贸易等软件环境的支持。城市为港口及港口产业的发展提供土地,同时集疏运交通体系的建设为港口提供综合物流活动的空间和内陆连接通道,这些软硬件设施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外部保障。除此之外,港口城市综合运输网的发展程度、通讯网络的发达程度、交通设施的管理水平、口岸设施的先进程度以及金融、贸易等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对港口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
2.城市对港口发展提供经济、政策支持
港口城市对港口的管理功能主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体现。各级政府通过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可以对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港口运输作为服务性行业,对城市产业政策的走向十分敏感,城市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调整或更改,或对港口设施条件、技术水平等标准出台新的规定,都会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自由港,我国设立保税区,不仅促进了港口和港口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转移和管理方法的引进,促进了国际市场的开拓。
3.城市发展对港口功能的提升
城市的发展也会对港口的发挥发展战略、功能、服务范围、生产特点和地位作用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港口及其集疏运系统的建设,为港口提供综合物流活动的空间和内陆连接通道,从而使港口不断适应城市经济更高层次发展的需求,实现港口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信息化的应用、通关速度的提高、配套设施的完善等,为港口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港口逐渐由人流、物流的单一运输功能,拓集运输功能、发展物流业、临港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港口配套服务业为一体的综合功能。许多港口逐步形成了面向海洋,以信息化、生态化为主的综合流通枢纽海洋经济基地,并从一般基础产业发展到多元功能产业,有效地提高了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