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建立在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但两者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1.基本假设的异同
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论都基于以下的基本假定: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只有一种劳动要素——劳动力,且要素只能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内不能自由流动;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资源从一部门转移到另一部门时,机会成本保持不变;产品在各国间自由移动,产品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物物交换;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因此,它们都是研究纯贸易的理论。但绝对利益论假定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有的处于绝对优势,有的处于绝对劣势;而比较利益论假定有的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有的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2.劳动生产率、国际分工和贸易利益
李嘉图和斯密一样,也是劳动价值论者。在衡量产品的成本时,两者都是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即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所决定。但李嘉图又认为,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即李嘉图在分析国内交换和国际交换时,虽然出发点都是劳动价值论,但认为两者并不完全相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劳动力要素不能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移动。对于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贸易形态与方向的决定,绝对利益学说认为一国只有存在绝对优势产品才有可能参与国际分工,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该优势产品,从而获取贸易利益。比较优势所注重的不是两个国家同一种产品的成本绝对差异,而是两国国内产品成本比率的差异即劳动成本比率的差异。因此,只要存在劳动成本比率差异,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仍可能通过生产并出口相对优势的产品获利。而两种产品均处于优势的国家则生产并出口优势更大的产品,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可以说,斯密的绝对利益情形不过是李嘉图相对利益模式的一个特例,后者更加全面和深刻。
3.有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绝对成本理论和相对成本理论从劳动成本角度分析了贸易产生的原因,但对两国如何分配贸易利益即交换比率的确定只是做了理论的假定,并未进行分析。李嘉图是假定了而不是解释了比较优势。两者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和国家间比较优势的差别,也不能解释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获利的影响。两者虽然用劳动价值论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内在原因,但对影响劳动时间耗费的具体因素有哪些,未进行深入分析,对各国之间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的解释也不明确;两者只从成本或供给角度来分析产生贸易的条件,没有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可能构成国际贸易的基础。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存在许多苛刻的假定前提,如假定成本不变,假定要素完全不能在国际间自由移动等。这些假定都不符合客观现实,因此可以进一步放松这些假定前提,以使理论更符合贸易实际。此外,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似乎比较利益越大的国家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之间进行,但事实上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现实与理论的冲突不得不要求人们从多方面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