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常态期我国仍然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新常态期我国仍然存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无法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现象,普遍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减速或保持缓慢增长。对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以下几个:一是成本价格上升。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往往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居高不下,腐败多发,甚至出现就业困难、社会动荡。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是世界银行2006年在其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无法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现象,普遍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减速或保持缓慢增长。从历史数据看,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87%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将近50年的时间跨度里,都无法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因此中等收入国家陷入经济增长停滞的几率是很大的(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

对于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以下几个:一是成本价格上升。拉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迅速上升,要素的边际报酬不断下降,同时国内产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其他国家转移,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消失,从而出现停滞。二是发展战略调整滞后。部分国家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或过度依赖出口导向战略,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方式,继续依靠高投资与高能耗,大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因而逐渐受到外部环境和国内资源约束,经济发展束手无策。三是收入分配不均。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往往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居高不下,腐败多发,甚至出现就业困难、社会动荡。四是技术发展与制度创新缓慢。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较少,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同时在体制机制上缺乏有效的改革创新,使得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各类桎梏日益严重。

实际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命题本身就是有争议的。

有观点认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是一定会出现增速下滑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占比达到顶峰后,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服务业的增长,而服务业的生产率提高更加困难;更大的资本存量意味着更多的折旧,需要更多的经济资源去弥补这部分折旧;经济接近技术前沿,必须从技术引进转向本土技术创新(巴里·艾肯格林,2011)。类似的,有专家认为经济飞速增长后将出现“均值回归”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不少国家的经济在“经历了短暂的飞速发展阶段后,马上跌回了世界平均发展水平”(劳伦期·萨默斯,2014)。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国家掉入陷阱的概率在不同收入组中是比较低的,“中等收入陷阱”比“低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都要小,只有40%。也就是说,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增长率超过美国的概率更低,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率超过美国的概率更高一些(姚枝仲,2014)。从中国的经济增长出发,即使根据现在比较悲观的预测,如果中国保持5%左右的增长速度,在2020年后不久肯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没有必要担心“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事实上,“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增长陷阱,其本质是一国经过一段经济高速发展后,已有增长动力出现乏力、后续动力不足,而经济下行导致高速增长积累的经济风险与社会矛盾开始显现,导致经济高速增长停滞和社会问题频出。因此,本文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指世界银行最初意义上的概念,即中等收入国家要进入高收入国家存在诸多困难,而是指后发国家在高速发展后可能落入的“增长陷阱”。

本部分将以世行公布的人均收入及不同收入阶段分类标准,将主要国家分为“处于中收入或高收入阶段”以及“处于低收入阶段”两类,随后对第一类国家进一步分为“未跨过中等收入阶段国家”、“进入高收入阶段国家”两类。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两类国家的原因与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