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型城镇化强调四化同步,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此外,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助于优化城市布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适当疏解转移特大城市经济功能,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聚集效应将逐渐转向扩散效应,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经济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发展小城镇,从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真正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十三五”时期我国城镇化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我国城镇化将进入一个双速推进的新阶段,即劳动力的城镇化进入减速阶段,消费者的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也就是说,从劳动力城镇化转入消费者城镇化阶段。由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农村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相当于城市的1/3,但人口为城镇人口的2倍,随着消费者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型消费者会大规模复制城市已经历过的消费升级,必将形成巨大的内需潜力。新型城镇化强调四化同步,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为发展注入新元素和活力,城镇化是发展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四化同步推进,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根本上有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此外,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有助于优化城市布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适当疏解转移特大城市经济功能,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聚集效应将逐渐转向扩散效应,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经济人口集聚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发展小城镇,从而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真正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世界经济》2006年第5期。

2.陈佳贵:《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05年中国省域工业化水平评价与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7年版。

3.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刘世锦:《市场开放、竞争与产业进步》,《管理世界》2008年第12期。

5.刘霞辉、张平、张晓晶:《改革年代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经济学动态》2008年第11期。

7.隆国强:《扩大对外开放,形成自主创新》,《国际贸易》2009年第4期。

8.裴长洪、赵忠秀、彭磊:《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9.王领红、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机遇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10.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版。

11.项俊波:《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2.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13.陈刚、李树:《中国的腐败、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经济科学》2010年第2期

14.李稻葵、何梦杰、刘霖林:《我国现阶段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下降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2期。

1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6.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十三五”时期供给需求结构调整与供给需求管理政策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2014年委托课题研究报告。

17.宋立:《理性认识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方向--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1月13日

18.宋立:《坚持发挥好出口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对外依存与顺差》,《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12月17日

19. Arndt, Sven W. and Kierzkowski, Henryk (ed.), Fragmentation: New 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 Deardorff, Alan V. Fragmentation across Cones, In Arndt, Sven W. & Kierzkowski, Henryk (ed.), Fragmentation: New Production Patterns in the World Econom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1. Hummels David, Ishii Jun and Yi, Kei-Mu, 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54).

22. Yi, Kei-Mu. C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Explain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