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

上海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推动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如此,上海文化的主题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真正对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文化的多样性来看,上海文化的外延既要体现文化的整体性,又要体现文化的独特性。上海文化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丰富上海未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内涵。从“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着手抓紧进行。

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充分说明,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也预示着文化的进一步大发展大繁荣。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十二五”发展时期的上海,同样也需要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同样需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认识上海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如何认识上海文化的支撑?如何推动上海的文化产业发展?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思考,也需要找到合理的答案。

上海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文化专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态: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文化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那么,上海文化的内涵指向又是什么呢?看来,应该是广义的文化,而不是狭义的文化。这是因为,狭义的文化内涵可以体现上海文化的积淀,但不足以支撑起上海文化这个主题。因此,只有物质和精神的组合才能使上海文化的主题产生比较强有力的依托,只有文化积淀和文化发展的结合才能使上海文化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站在这个高度去审视,上海文化的内涵就应该充分体现出历史性、继承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的亲和力和整合力,对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力。因此,上海文化必然是一种大文化,而这种大文化又必然要渗透到全市的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全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海文化的外延是什么?上海文化的内涵,决定了其外延必须形成历史与未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独特与综合的结合,继承与发展的结合,并且形成上海的大文化体系。如此,上海文化的主题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真正对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根据如此的要求,上海文化外延的确定和展示,既要体现纵深感,又要显露宽领域。因此,客观上也就需要多视角地研究和深化上海文化的外延。从文化的多样性来看,上海文化的外延既要体现文化的整体性,又要体现文化的独特性。其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建筑文化、江河文化、移民文化、难民文化、商业文化、体育文化、休闲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等。从文化的历史性来看,应该主要体现在:文化禀赋、文化特色、江河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从文化的继承性来看,应该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江河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等。从文化的地域性来看,应该主要体现在:人文底蕴、外来文化、革命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国际难民文化、中外移民文化、影剧文化及艺术等。从文化的民族性来看,应该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外来文化、中西交流文化、移民文化、国际难民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

上海文化的支撑是什么?上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不仅需要精神的力量来支撑,而且也需要外在的体现来张扬。为此,就需要寻找到相应的文化内涵的外在载体,也就是说,通过一些外在载体来体现文化内涵。根据如此的思路,很有必要对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类,赋予特定的外在载体,并进行相应的考证。例如,在文化禀赋方面,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及纪念地、革命遗址遗迹、名人寓所及其他遗址遗迹等。在文学艺术方面,有众多的名人故居、文化遗迹、文化名人街及中外文化交流重要场所,以及文化名人留下的优秀成果等。在江河文化方面,有长江、黄浦江、苏州河,以及市域范围内的众多河流所形成的水系等。在建筑文化方面,有外滩建筑,优秀近代建筑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特色建筑有早期的领事馆建筑、宗教建筑和早期的花园住宅,以及郊区的古镇建筑等。当然,在体育文化、商业文化、民间文化、宗教文化、中外移民文化、国际难民文化等方面,也都能找到相应的外在载体。

上海文化的内涵、外延、支撑等清楚了,上海文化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系又是什么?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是一种城市形态,又是一种城市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必须深化“城市”的内涵,优化“城市”的形态。换一句话来讲,既要完善城市内涵,又要改善城市形态。

上海文化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丰富上海未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内涵。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是难以想象的,没有文化创新的依托也是难以为继的。上海的文化,既能张扬积淀的优秀文化,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文化创新,从而产生更大的文化效应。因此,加强上海文化建设,推动上海文化发展,对于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既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更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或世界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集成,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组合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市的每一个区域和每一个系统,就成为一个子系统,或者说是组合体的一部分。因此,也就要求每个区域、每个系统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主题、自己的抓手。唯有如此,未来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或世界城市才有可能更加精彩。

那么,文化如何得以发展延伸?文化需要形成产业得以延伸,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所在。文化是一个理念,也是一个主题,需要形成相应的抓手和载体。从“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着手抓紧进行。一是形成上海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并制定推进策略;二是强化海派文化的概念,并策划增强认同感和感召力的方案;三是理顺全市的文化体系和脉络,并制定文化产业推进战略;四是张扬全市的文化禀赋,并形成文化发展的亮点和氛围;五是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融入文化发展的内涵;六是城市形态的调整,既要研究文化内涵的注入,也要考虑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七是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型工业发展,适时推出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产业楼宇,吸引国内外文化产业进一步向上海集聚。

(原文刊于《上海企业》,2010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