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为实现商流转移而进行的接收储存、包装、搬运、配送、运输等实物处理与流动过程。它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商品(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员和信息网络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系统整体。
电子商务物流是物流产业本身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物流商务运作的过程,是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物流。物流的信息商务化包含了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业务流程中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的信息化。通过规范、有序的信息化物流程序,可以使物流进入一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良性轨道。电子商务物流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指产品的性能、质量、型号等)在准确的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指定的地点。
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包括两个网络:一是物流实体网络,指物流企业、物流设施、交通工具、交通枢纽等在地理位置上的合理布局而形成的网络;二是物流信息网络,指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业企业通过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把上述物流实体联结而成的共享信息网。通过信息网络可实现运输工具的调配,物流活动的合理安排以及在途货物的实时查询等功能。电子商务物流是电子商务运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子商务有效运作的保障和前提条件之一。
(二)电子商务物流的特征
由于电子商务所独具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等特点,以及高速、廉价、灵活等诸多好处,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在其运作特点和需求方面也有别于一般物流。
1.物流信息化
传统物流关注的是实体商品的运输流通,而不太重视信息在物流中的作用,用户能够获取的物流信息匮乏而且滞后,难以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条形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GpS技术、快速反应和有效客户反应等技术和观念在物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电子设备实时收集物流信息,到运用数据库、数据仓库等系统及时存储物流信息,再到采用通信网络和标准化编码技术即时传递物流信息,直至最后使用互联网实时发布物流信息,信息流自始至终都贯穿于物流过程中,不仅有利于物流人员进行业务的协同运作,也能帮助用户随时跟踪货物的运输状况,大大提高了物流的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2.物流自动化
传统的物流活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参与度高,分拣、包装、搬运和装卸等环节往往都离不开人员的介入,导致很高的人工成本。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则充分发挥了技术的优势,在运输、装卸、配送、保管和包装等物流功能中,利用信息技术和机电设施完成物流的自动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不仅有利于节约劳力,减少差错,还能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运作效率。物流自动化的设施很多,包括条形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中,而我国物流业由于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3.物流网络化
传统的企业由于信息流通不畅,无法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高效的合作机制。而电子商务的实时性和跨时空性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在企业之间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流通,实现跨地区的物流网络化运作。物流网络化的基础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与合作伙伴及客户之间的供应链信息系统以及跨地区的物流配送体系。
4.物流智能化
物流作业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传统物流往往根据经验和主观臆断进行决策,难免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专家系统、数据挖掘、GIS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先进的知识和模型,为物流管理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帮助人们进行合理的物流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以及物流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所必不可少的特征。
5.物流柔性化
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电子商务时代,传统的价值链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以客户为起点的“按单生产”方式。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调节生产流程和生产量,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物流系统是难以达到这个目的的。目前,出现了许多柔性生产系统,如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它们本质上都是将生产和物流进行整合,根据客户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
(三)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要求
1.要求改进物流的运作方式——信息化、网络化
电子商务要求物流处理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能够采集、处理运输、递送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网络进行汇集,对网络实施有效的控制,实现物流的集约化。同时要求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整体的、系统的实时控制。
2.要求提高物流的运作水平——标准化、信息化
以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为企业物流的信息管理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大幅度地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发展目标。对此,物品以至运输都要采用标准的标识码技术,对盛装容器、运输包装等进行标准化,便于自动采集和自动处理。另外,要求配置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对各种物品和容器实施自动化分拣处理,缩短物品的流通时限。
3.要求提高物流的快速反应能力——高速度、系统化
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是物流发展的动力之一,速度就是效率和效益,这是电子商务制胜的关键。用户进行网上交易后,商流和资金流以电子速度在网上流动,从而要求实物商品从受理、分拣、配送、运输直至递送到用户手中也能高速流动,这就要求物流系统拥有较高效的配送中心和快捷的运输方法。
4.要求提高物流动态调配能力——个性化、柔性化
电子商务创造了个性化的商务活动,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用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支持电子商务的物流也必须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即要求物流系统具有动态调配能力和柔性化的组织水平。因此,应突破传统的经营方式,适当拓展原先有限的业务范围,根据客户的具体定制要求进行配送,使物流品种灵活多样。在配送时间上,以高效的信息网和方便快捷的配送网为基础,做到快速反应、敏捷配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适宜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活动的功能越来越多,物流企业要在物流链上的不同环节充当不同的角色,在原料供应商、厂家与客户三者之间做到灵活运作,游刃有余。
电子商务物流成快递新增长点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化和网民的增加,国内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增长迅速。调查显示,40.7%的网民在最近一年内进行过网上购物,16.5%的网民经常访问购物网站,电子商务正越来越走向普通大众。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快递产业与电子商务平台、网商企业的合作日趋密切,合作范围不断扩大。2009年,全国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达到2000亿元,约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2%。仅淘宝网的日交易规模就达到600万笔,其中75%的交易商品要通过实物递送。由电子商务带动的邮递包裹达到10亿件。
尽管这样,我国快递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中国13亿的人口一年消费了约20亿件的快递业务量,而美国3亿人口却拥有75亿件的快递业务量。由此看出,中国庞大的人口与目前的快递消费量是不对称的,有巨大发展潜力。
5.要求改变物流的经营形态——社会化、全球化
传统物流业中某种物流系统往往是由某一企业来进行组织和管理,而电子商务具有的跨行业、跨时空特点,要求从社会化的角度对物流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实现物流经营的社会化和全球化。既要求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形成协同作业,又需要物流业向第三方综合代理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使整体物流效率得到提高,不仅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商品流动,使渠道安排从一个个松散联结的独立企业,变为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力的群体合作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