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贸易安全与服务业开放

贸易安全与服务业开放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自贸区作为肩负国家重大使命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扩大服务业开放是核心任务之一。随着服务业的开放,贸易安全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区域性自由贸易与投资的协定谈判,通过谈判对规则制定施加影响,化解被动局面。在规则制定层面应在维护我国贸易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获取贸易利益。其次,尽快建立一个保障贸易安全的管理体系。企业是实现贸易安全的实体。

随着国际分工体系从产品间分工向产品内分工转化,贸易模式由传统贸易模式向以价值链为纽带的贸易模式转化,服务业就成为这种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产业。要在竞争激烈的贸易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扩大服务业开放、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上海自贸区作为肩负国家重大使命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扩大服务业开放是核心任务之一。根据总体方案的要求,上海自贸区将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等6个领域扩大开放,涉及18个行业,2013年共采取了23项开放措施,表现在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2014年7月结合2014版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进一步推出了扩大开放的新31条措施,其中涉及服务业领域14条。据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工程设计、旅行社、增值电信、游戏游艺设备生产销售、演出经纪、船舶管理等行业的扩大开放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并积极向上海全市推广。融资租赁、资信调查、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等领域的开放措施已在黄埔、徐汇等区落地。

随着服务业的开放,贸易安全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贸易安全具有了外扩性特点。一方面贸易安全的范围随着加大对外投资力度而向外延伸,加强对外投资,获取更多生产资源和要素将成为贸易安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以服务业开放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兴起,包括美国倡导的TPP、TTIP、TISA等区域性贸易投资谈判,这些谈判已经成为各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维护自身贸易安全的重要平台。第二,贸易安全具有了内延性特点。全球贸易规则开始由边境措施渗透到各国边境内层面,包括行政透明度、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竞争中立原则等,这些规则的正面影响是促使各国对阻碍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进行改革,负面影响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实施难度较大,容易失控,形成贸易安全隐患。第三,贸易安全具有平衡性特点。在服务业全面开放下,贸易结构中的不平衡问题有望得到部分改善。一方面,贸易安全的目标将从出口导向转向进出口平衡,另一方面,通过进口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有助于国内的产业转型、产品升级,进而有利于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开拓贸易安全新渠道。第四,贸易安全具有动态性特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不断融合的动态趋势,这一趋势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开始被服务业所整合,而这一过程,实际上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模式,从而增加了贸易安全的新内容。

在服务业不断开放条件下的贸易安全,应当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新内容:

第一,要敢于争夺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话语权。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区域性自由贸易与投资的协定谈判,通过谈判对规则制定施加影响,化解被动局面。谈判必定充斥着两国贸易利益的博弈,重点是在开放我国服务业的同时,要求对方实施对等开放,特别是我国急需的高新技术等方面,最终实现双方互惠共赢;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我们在全球贸易治理及规则制定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应该发挥规则制定的主动性,完善我国自贸区谈判的战略布局,制定既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又顺应我国与贸易伙伴实际发展需要的贸易投资规则。在规则制定层面应在维护我国贸易安全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获取贸易利益。

第二,以开放促改革,勇于按国际规则改革国内贸易体制。首要任务是改革并调整与服务业开放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做好准备。对涉及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按照最新签署的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例如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等)进行系统整理,废除过时条款,修订妨碍贸易自由化的条款,增加预警和监管条款,为贸易安全建设一个透明公正的法律支持体系。其次,尽快建立一个保障贸易安全的管理体系。按照“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的相关要求,在国内探索形成与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管理体系。促进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制度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推动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创造一个最大限度保证贸易自由化措施公正运行的体系。最后,可以考虑建立针对性更强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货物贸易在促进体系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完全可以为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提供借鉴。还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专门的服务贸易机构以及开展专项展销会等措施,促进服务贸易出口。

第三,制订产业体系优化措施,以建立贸易安全的产业基础。只有促进产业发展,培育产业竞争力,才能为贸易安全提供保障。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制造业领域,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争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占据一席之地。在服务业领域,可以引导更多资源流向现代服务业,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带动服务企业的发展,形成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服务业结构。②推进产业转移。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以优质的软硬件设施为中西部地区贸易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优化国内产业布局,形成东部与西部区域之间的分工体系。③稳步实施服务业开放。在服务业开放上,必须按照行业特性及其对贸易安全造成的影响,采取有区别的开放策略。对于有利于激发市场经济活力的行业要优先开放,对于能提高制造业生产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开放,对于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领域要谨慎开放。

第四,大力推动跨国公司发展壮大。企业是实现贸易安全的实体。要推动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而不仅仅是购买国外的资源,只要有了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能进一步保障我国的贸易安全。①组建各类跨国公司,形成自己的国际分工体系,从参与价值链向主导价值链迈进,力求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利用全球生产要素,发展和延长国内价值链。②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发展机遇。在服务业全面开放的背景下,要给民营企业提供同等机会,提前尝试竞争中立原则,对内资外资都要采取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保证内资企业平等进入开放领域,避免以往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情况。只有内资企业通过和外资的竞争与合作逐渐成长起来,才能在企业层面为贸易安全构筑牢固基础。③激发中小企业的潜力。中小企业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力量,是一国“金字塔”形企业整体结构的基础部分。应该充分挖掘资本市场功能,发挥股权融资作用,支持中小型企业上市,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坚力量,促进中小企业以“抱团出海”的形式抢占世界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