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乡共同发展是时代对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乡共同发展是时代对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乡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新世纪新阶段,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目前在城乡共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我们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其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城乡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发展。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基本上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中小城市和县城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还可以,基本上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农村,尤其是云南、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低,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在城市优先、大工业优先方针的指导下,大量的财政资金集中投入于城市,用于经营性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品投资。城市建设越来越好,而农村变得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目前,全国农村有0.5%的乡镇、7.9%的行政村和大量的自然村不通公路,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2)农村的教育落后于城市的教育。我国的大中专院校,基本上都建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也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虽然我国宪法和教育法都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是,城市居民和农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却是不平等的,农村师资严重短缺,农村师资力量与城市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城市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距。(3)农村的社会保障远远落后于城市。我国实行的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国家社会保障的边缘。城市居民,无论在养老、医疗、教育、社会救助方面,基本上能够享受到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城市居民中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职工,不仅能够享受到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而且保障的水平还比较高。农村居民,在过去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基本上享受不到社会保障。近几年,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农村居民也开始在一定范围内享受到社会保障,但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存在两个大的问题:一是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广,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还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障的水平还比较低,不能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

第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总体上低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乡发展的失衡还表现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总体上低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农村改革,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57:1缩小到了1983年的1.76:1。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始转向城市和国营企业,农村由于家庭经营承包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量释放完毕,多数产品丰年有余,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显性收入差距总体上不断扩大。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基本维持在3:1左右,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201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695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倍多。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另一个基本的指标是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近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彩色电视机、手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大量进入了农村居民家庭,但是跟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计算机、家用轿车等方面差距更大。

第三,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生产力水平方面看,我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农业整体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局面。而城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则远远高于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的工业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城市的第三产业也有比较高的发展水平。从生产的效率看,目前我国从事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的劳动力占39%左右,而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1%左右。城市无论在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方面,还是在生产的效率方面,都明显地高于农村。

二、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是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世纪新阶段,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而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需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看,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解决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问题,解决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问题。从农业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13多亿人口对粮食、蔬菜、水果等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而且还可以为部分工业,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农业发展不起来,就会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从农村看,农村是我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与稳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农村的繁荣与稳定,对推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看,到2013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只有8896元,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农村市场增长的空间也比较大,增加农民的收入,能够有效地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地增加国内需求,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所以,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就需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

第二,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们要在21世纪的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1)全面的小康社会是就全国而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指城市的全面小康,也应该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就没有全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经过前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于21世纪初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比如,到2000年进入小康社会时,我们原定的16项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有三项没有达到。一是农民的人均收入,指标是人均1200元,实际达到1066元;二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指标是人均75克,实际达到73克;三是建成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原定指标是100%,实际上建成80%。这三项未完成的任务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即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经影响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且,进入新世纪后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因此,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只有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才能确保在21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第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需要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我国在21世纪中叶,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同样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因为:(1)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复兴,还必须包括农村和农村居民的复兴,没有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2)我国虽然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2013年的人均收入只有5400多美元,只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国家。从总体上看,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是我国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只有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需要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只有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才能真正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走城乡共同发展的道路,因为:(1)城乡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的发展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对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积极的作用。(2)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当前我国产生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产生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的重要原因。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对于缓解我国当前的一些社会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会有积极的作用。(3)城乡的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同样会诱发一些社会不和谐的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将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