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餐具使用礼仪主要包括筷子、勺子、汤匙、碗、餐巾、牙签、盘子、水杯等的正确使用。
(一)筷子的使用礼仪
在中餐的所有餐具中,最重要的就是筷子了。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箸”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在中餐厅,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右手执筷,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前部共同捏住筷子的上端约1/3处;在使用筷子时,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用餐前筷子要整齐地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要整齐地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当然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使用筷子并没有这么严格,筷子的使用还是以夹住食物为主要目的。在筷子使用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小问题:
1.不要把筷子竖着插放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是人们最为忌讳的,这是对宾客极大的不尊重。
2.与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的舞着筷子。不能举着筷子和别人说话,说话时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将筷子并齐放在碗边。
3.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不要用筷子去叉馒头或别的食品,也不能用筷子去推饭碗、菜碟。
4.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5.不能举着筷子在菜碟间来回游移,却不知道夹什么。更不能用筷子拨拉盘子里的菜。
6.不能夹菜时滴滴答答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
7.不能刚夹了这盘里的菜,接着就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
8.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筷子通常应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时如需临时离开,应把筷子轻轻放在碗的旁边。
9.现在有些宴席实行公筷母匙,那么,你就要记住不能用个人独用的筷子、汤匙给别人夹菜舀汤。
(二)勺子、汤匙的使用礼仪
勺子、汤匙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使用勺子、汤匙须注意以下几点:
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
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暂停”片刻,等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插在食物中。
用勺子取食物后要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
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
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复吮吸、舔食。
汤匙除可以饮汤、吃甜品之外,绝对不可直接舀取其他主食、菜。
已经开始使用的汤匙不可再放回原处,也不可将其插入菜肴、主食中。
尽量保持汤匙干净。
用汤匙取食时,动作应干净利索,切勿在甜品、汤中搅来搅去。
用汤匙取食不要过量。
不能直接用汤匙去舀取茶饮用。
(三)餐巾的使用礼仪
如今很多餐厅都为宾客准备了餐巾,在使用餐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礼仪:
1.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再拿起餐巾,先将餐巾展开,对折为三角形,开口朝外放在膝盖上。
2.餐巾可用来为衣服保洁、擦拭口部,但不应以餐巾擦汗、擦脸,擦手也要尽量避免;切记不能用餐巾来擦餐具。
3.餐巾可用来掩口遮羞,如当众剔牙或者吐东西时。
4.餐巾的摆放形式可用来暗示用餐开始、结束、暂时离开。
(四)牙签的使用礼仪
牙签又叫剔牙棒,也叫剔牙杖,是一种具有柔韧性的小细棍。一般用竹子、木材或塑料制成,不仅用于剔除牙垢和塞在牙缝中的食物,还可用以清洁口腔,其使用范围较为广泛,餐馆、酒店等都有备。
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应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更不要用这根牙签来扎取食物。
(五)碟子的使用礼仪
碟子比盘子稍小一点,所以称为碟。中餐中的碟子主要用来暂放从公用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
1.用碟子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否则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贪得无厌”,是不礼貌的。
2.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串味”,不好看也不好吃。
3.不吃的残渣、骨、刺不可以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碟子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碟子上,而要用筷子夹放到碟边。
4.如果碟子中的残渣、骨等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六)杯子的使用礼仪
杯子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用餐时,不要用杯子来盛酒。杯子不要倒扣。另外,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