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绿色发展之政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生态文明,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通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济发展路线,引导企业向节约、环保方向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良性发展。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治理环境污染、修复生态、节能减排等,2013年投入9516.5亿元治理环境污染,占GDP比重的1.67%;针对严重的雾霾天气,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治理工作。中央财政将根据各考核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进行奖励资金清算,以突出绩效导向作用,为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增加动力。政府加强监管、环保部门的权限增强、环保事故的处罚力度提升、环境诉讼得到强化以及资源、能源价格杠杆的使用等都将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在全球低碳发展和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应对资源稀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二)绿色发展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领域,加注生态标签、能效标签以及最新的碳标签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惯例,演变为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属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依赖廉价劳动的制造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环境标准与环境技术与发达国家差得很远,绿色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制约将越来越大,包括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中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与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等。中国传统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所有出口行业都遭受绿色壁垒,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世界各国通过绿色经济提振经济,绿色化发展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保护当地企业发展的手段。在各国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和深化的大背景下,这就要求我国企业达到低碳、绿色、环保的标准与要求。企业实施绿色设计,采用先进的绿色技术和少废无废的绿色工艺,对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进行严格的环节控制,实现资源消耗最少化、废物排放减量化、回收利用资源化的效果,生产出绿色产品,树立企业绿色品牌。既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又可以使企业产品顺利通过绿色贸易壁垒,走向世界市场。
(三)绿色发展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中国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工业生产方式,使得工业污染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2013年,工业SO2排放量占SO2排放量的89.79%,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9.4%;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3%;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用地中有36.3%土壤受到污染。各种污染物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使河流、地下水、空气、土壤遭污染,甚至导致某些疾病流行及一些物种灭绝等环境灾难。大多数污染70%来自于工业污染,以及对矿产、森林、土地、淡水等资源的过度开发、开采,所导致的对生态的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态危机时不时困扰着人们。企业污染环境事件越来越多,2009—2013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2634次,近三年发生重大环境事件14次、特大环境事件17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到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在国际社会上也造成不良影响。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发展绿色经济使企业的环境行为成为新的竞争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由此促进企业绿色文化的塑造和绿色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四)绿色发展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资源环境生态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发展模式大量依赖对自然资源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导致这些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直至最后枯竭,从而使得发展进程难以持续。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包括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等内容,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绿色发展在全球处于正在进行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处于探索中。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世界各国都纷纷从战略、制度、政策等方面促进绿色发展,以使本国获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寻求发展的新契机。因此,企业无论是在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是绿色包装、绿色服务等方面,只要走在前面,就会赢得绿色发展的制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