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充分发挥舟山独特的地理和海洋经济优势,正积极对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临港制造基地、海岛休闲基地、远洋渔业基地、绿色石化基地和海上花园城建设,努力全面实现新区发展规划。本文从充分发挥和挖掘舟山新区海洋海岛及区位优势出发,深入分析舟山新区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描述归纳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运行轨迹,梳理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经验,以期提出加快舟山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供参考。
一、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与发展海洋经济的关系
(一)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与发展海洋经济
1.区位优势。《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舟山群岛新区处于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地带,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是我国伸入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前沿地区,也是我国扩大开放、通联世界的战略门户。”“努力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对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舟山已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铁矿砂中转基地、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转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工品和粮油中转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物资保障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舟山放在国际上、放在全中国、放在浙江省这样的位置上去考虑。越这么考虑,舟山的地位越不可限量。”“舟山要把海洋经济这篇文章做深做大。”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舟山,进一步提升了舟山群岛新区在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李克强总理:“舟山是第一大群岛直接面向太平洋可以突破第一和第二岛链,所以利用舟山群岛十分重要。”李克强总理在浙江调研时明确要求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强调“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这实际上应该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
2.海洋资源优势。舟山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舟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和航道资源优势,岸线总长2444公里,其中可开发利用的岸线383.6公里,2014年末已开发岸线162公里。全市主要深水岸段有38处,水深在15米以上的有200.7公里,其中水深在20米以上的有103.7公里,是中国东南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舟山海域面积占全省的一半,岛屿个数占全省的45%,海岸线占全省的37.7%。舟山深水岸线占全省的55.2%、全国近1/5。舟山港口岸线资源丰富,我国沿海7条国际航线有6条经过舟山。
201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3528.5万标准箱)居世界首位,其中在舟山区域的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520.2万标准箱,占上海港的43.1%。2014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3.47亿吨,占宁波—舟山港(8.73亿吨,居世界首位)货物吞吐量的39.7%。可见舟山港口岸线资源优势所在。
3.海洋产业基础。舟山海洋产业特色明显,行业集中度较高。从三次产业中的主要行业占比情况看,2014年,全市渔业增加值91.4亿元,占第一产业比重90.6%,占GDP的比重为9%。船舶工业增加值170亿元,占工业的比重为50.4%,占GDP比重为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2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20%,占GDP比重为10%;海洋旅游增加值73亿元,占GDP比重为7.2%。渔业、船舶、交通港口、旅游四大海洋特色行业合计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3%。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看,船舶工业占50%,水产加工业占11.1%,石油化工业占15.5%。从外贸产品结构看,2014年,舟山市出口总额57.8亿美元,其中,水产品出口8.31亿美元,占14.4%;船舶出口21.23亿美元,占36.8%;油品出口21.03亿美元,占36.4%;油品进口总额44.9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8.5%。
交通运输业。根据经济普查数据,2013年,全市有交通运输企业901家,从业人数3.2万人,其中道路货物运输企业230家,从业人数0.39万人;水上运输企业400家,从业人数1.7万人;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企业158家,从业人数0.29万人。
海运业。2014年,全市海运货运量16662万吨,增长1.8%,海运货运周转量2157.10亿吨公里,增长16.0%。2014年末全市有海运企业274家,海上运输船舶1608艘,运力542.81万载重吨,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126艘,比上年末增加3艘,运力282.16万载重吨,占全市总运力的比重为52.0%。年末全市有舟山户籍运输船海员3.7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6%。
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建设。舟山成立外轮供应服务中心,突破了跨关区供油、夜间靠停泊等政策,直供量跃居全国第三位。2014年,舟山保税燃料油直供量66.5万吨。2015年前三季度,保税燃料油直供量68.1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9.6%。
(二)建设临港制造基地与新区海洋工业发展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5家,其中,船舶企业8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62.1亿元,占规模工业的50%;石油化工企业1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6.8亿元,占规模工业的15.5%;水产加工企业1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9.9亿元,占规模工业的11.1%。风电、潮流能发电、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多个陆上风电场发电运行。岱山县首个国家级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固定式双转子导流增强型潮流独立发电系统及产业化”,将进入产业化研究和开发。
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深入推进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船舶修造企业向海工修造、高附加值船修造转型,船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工装备、绿色修船、高端船配和绿色拆船不断发展,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4年,舟山新接订单、手持订单、造船完工量分别是654.8万、1882万和466.8万载重吨,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0.9%、12.6%和12.0%。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两批关于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船舶企业白名单)共60家(其中浙江省9家),舟山就有7家企业,分别是金海重工、欧华造船、扬帆集团、正和造船、长宏国际、增洲造船、中远船务,这7家船企实现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
(三)建设海岛休闲基地与新区海洋旅游发展
推进海岛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开发海岛民宿、运动休闲、健康养生、禅修体验、邮轮游艇、海鲜美食、渔家风情等特色产品。加快嵊泗列岛、白沙岛、东极岛、秀山岛等主题岛屿建设。国际邮轮码头建成开港,赴台自由行顺利实施,新区(城市)总体规划顺利获批,百里滨海大道建设启动。提升普陀山品质,实施“全景朱家尖”工程。2014年,全市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3397.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实现旅游总收入3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舟山市成功举办首届世界海岛旅游大会,构建了国际海岛旅游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四)建设国际远洋渔业基地与新区渔业发展
舟山是我国著名的渔场和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年捕捞产量约占全国的1/10,浙江省的40%以上。水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市水产品产量166.94万吨,渔业总产值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市有渔业户7.2万户,渔业人口20万,从事渔业生产的劳动力有10.38万人,约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14.0%,其中捕捞劳动力4.74万人。2014年末有机动渔船8617艘,总吨位111.94万吨。
表1 2014年全国和舟山渔业主要指标
近几年,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较快。2014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39.35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比重由2010年的9.3%提高到23.6%(全国比重仅3.1%)。2015年1—9月,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8.67万吨,增长17.7%,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31.4%。国际远洋渔业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到2020年,力争实现远洋渔业总产量60万吨,远洋渔业基地经济总产出300亿元,把西码头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成为远洋渔业的专业母港。
二、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轨迹
(一)传统海岛经济,起步阶段(1978—1990年)
舟山市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着悠久历史。过去渔业在舟山市国民经济中比重较高,当时的海洋经济主要以渔业为主。1984年,舟山市将经济工作重点从渔业为主转为抓工业、渔业、港口业和旅游业;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舟山撤地建市,同年4月舟山港对外正式开放;1988年4月舟山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逐渐注入活力,开始由渔业为主向工业和涉海服务业方向发展。
(二)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市,初具规模阶段(1991—2002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舟山市改革渔业经营体制,至1992年,渔村普遍推行股份合作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1993年、199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战略构想。之后舟山市开始明确把开发海洋作为舟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战略,《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则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大市”。
(三)确立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快速发展阶段(2003—2010年)
2003年8月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并将作为“八八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2003年舟山市首次把港口放在首位。2005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2007年提出了“以港兴市、服务富市”的战略目标。贯彻“八八战略”、实施“六六决策”以来,舟山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
(四)实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战略阶段(2011年至今)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新区范围与舟山市行政区域一致。舟山群岛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2014年1月,舟山港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作。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使舟山成为国家实施“海洋强国”的战略基点。2015年,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正在推进中。
三、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一)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14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2435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由2001年的80亿元提高到713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9.8%提高到6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7.9%。
(二)海洋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2014年舟山市海洋及相关产业增加值713亿元,海洋渔业、涉海工业、交通运输港口业、海洋旅游四大产业合计占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70%,其中,海洋渔业增加值为91亿元,占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12.8%;涉海工业增加值为253.81亿元,占35.6%;海洋交通运输港口业增加值为84.2亿元,占11.8%;海洋旅游业增加值为73.23亿元,占10%(旅游业与部分行业有重叠)。
(三)海洋三次产业结构
近年来,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从2001年的24.1∶31.3∶44.6演变为2010年的9.6∶45.3∶45.1,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为9.9∶41.9∶48.2。全市经济从以渔为主向以临港工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主转变,从传统海岛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转变。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快提高,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2014年,舟山市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9∶ 50.6∶36.5。
四、加快发展面临的压力
(一)投资、消费对经济的有效拉动需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来,舟山市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强度增长,但投资效率不高,从近几年两者比例情况看,GDP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未呈同步变化趋势。2014年,我市GDP与固定资产投资之比为1.06,全省为1.7,即一元固定资产投资产出的GDP舟山市为1.06元,全省为1.7元,该指标舟山居全省末位。舟山市投资产出率较低既与投资结构中基础设施项目较多、项目周期较长有关,与舟山市船舶修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高、船价较低有关,也与有效投资、实体制造业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不足有关。
从历年数据看,舟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和投资规模的扩张。
(二)海洋资源环境和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4年,舟山近岸海域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占舟山海域面积的12.6%、8.2%、4.4%、17.6%和57.2%,一类海水比例比上年下降,四类海水比例比上年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度舟山市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七位,全社会R&D经费支出14.8亿元,居全省第九位;R&D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1.46%(全省2.26%),舟山居第九位。
五、经验借鉴
(一)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经验
韩国:依赖技术进步的海洋产业比较发达。韩国的船舶修造业、跨海大桥建设、滨海旅游业举世闻名。其海洋经济发展以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业为主,在海工装备、潮汐能发电、跨海大桥建设、健康养殖等领域具备世界一流先进技术。韩国是世界三大主力造船国之一,海工装备渐成主力。2013年韩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都超过全球的30%。韩国船企在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建造领域占优势,这也是韩国占订单总额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主要原因。2012年韩国钻井船的订单量占全球市场的67%,韩国(含韩国企业在国外的造船厂)获得了全球成品油船83%的订单。2013年,韩国LNG船手持订单占全球市场的76%。韩国滨海旅游业突破了自然资源禀赋等局限,成功构建“韩国旅游模式”,通过优惠政策扶持旅游业发展,着力打造济州岛旅游度假区和多个海岸旅游群开发区,大力发展医疗旅游、影视旅游、留学旅游等特色旅游。其以跨海大桥为主的海上建筑业,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且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日本:为实现海洋经济战略,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与区域政策、科技与人力资本政策、保险政策和环境政策等,使海洋经济得到更快发展。如日本制定和完善了促进本国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税费政策。加大拨款,大力推进那些与物质形态变化、化石燃料枯竭、信息共享化等相适应的海上港湾、海上机场、海上桥梁、海洋牧场、海底隧道以及海洋能源基地等方面的海洋空间利用项目;利用财政拨款充实、强化和完善海洋监测系统。在海洋科技政策方面的举措有:一是推进研发体制改革,如引入竞争机制,改善研发环境;广泛普及任期制,加强人才流动;实行有弹性、讲效率的工作制度;开拓人才活用和多样化发展途径等。二是产学官合作的改革,构筑信息流通系统,实施共同研究,促进人员交流,研发设施共同利用,设立成果转让机构,召开产学官合作峰会。三是推进科技活动国际化。四是加强计划和组织管理。
(二)国外海岛旅游经验
马尔代夫:注重特色发展。其始终采取四个一的模式:一座海岛及周边海域只允许一个投资开发公司租赁使用;一座海岛只建设一个酒店(或度假村);一座海岛突出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一座海岛配套一系列功能齐备的休闲娱乐及后勤服务等设施。从而使马尔代夫海岛旅游形成了一个独立、封闭、完整的度假区。正是这种一岛一店的小、清、静的开发模式使马尔代夫海岛开发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海岛旅游学习的典范。生态旅游理念。采用了“三低一高”的开发原则(即:低层建筑、低密度开发、低容量利用、高绿化率),以尽量使到此旅游的游客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享受到休闲的舒适。加强政府监管。注重发展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监管系统,强化旅游部门的行业综合管理协调和监督能力。国家旅游部门负责组织审查海岛开发规划和各海岛的建设布局,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并且实行极为严格的审查制度。
地中海海岛群:交通设施完善。高效、直达、便捷是海岛休闲度假的首要条件。地中海著名的海岛休闲度假区,基本上都有大飞机起落的空港和固定航班。各岛特色突出,建筑文化各异。散落在爱琴海上的众多岛屿各有特色。同时通过会议、展览等方式来弥补旅游淡季。
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以休闲度假旅游、航海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平衡旅游淡旺季,大力发展高尔夫旅游、自行车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澳大利亚大堡礁:侧重政府主导、分工协作推进旅游开发;侧重立法保护、严格执行促进持续发展;侧重构建合作平台、发动全员参与推进综合协调;侧重市场推广和宣传策划。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政府联合当地居民和旅游经营企业共同开发、保护当地旅游资源,形成了社区共管、专业公司与土著居民共同开发的经营管理格局。
巴厘岛:侧重政府主导,有序开发;侧重环境优先和文化保护;侧重引进西方投资和管理经验;侧重强化旅游地宣传促销;侧重营造安全、文明、好客的社会环境;侧重挖掘地方特色。
韩国济州岛:侧重赋予济州岛高度自治的权力;侧重政府直接投资;侧重借助文化产业、国际会议等加强国际化营销;重视便捷设施与多样化旅游产品打造。如韩国政府赋予了济州岛高度自治的权力,允许济州岛设立面向韩国国民的免税店,济州岛的高尔夫球场也减免部分税金,整个济州岛实施“无签证”“无关税”,实行人员、商品和资本自由流动。
六、加快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重大项目引领,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舟山群岛新区经济总量不大,要通过引进对地方经济有明显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尽快形成大产出,做大经济总量规模,优化舟山产业布局,早日成为长三角经济增长极。同时,注重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引进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绿色石化、波音飞机装备中心及通航产业园、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甬舟铁路等“三重”项目和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完善督查考核和责任机制,确保项目落到实处。建立建设用地投入产出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切实加大对企业囤储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依法处置力度。
(二)构建良好创业创新环境,打造海洋经济创业创新热土
发挥新区体制机制优势,吸引人才和项目落户;积极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创立舟山群岛新区政府高效率服务品牌,以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合力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努力创造公平环境,加快海上花园城建设,营造美丽人居环境,降低企业、居民在舟山的生产生活成本,提高创业回报率和生活幸福感。突出与其他地区比较优势,扩大投资者在舟山的获利空间,使其看好新区发展,吸引优秀企业、团队和人才落户舟山。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对舟山新区发展有实实在在贡献的各类人才,同时努力挖掘本地人才的潜力,为对新区发展投入满腔热情的人提供更大的舞台,便是发挥更大作用。
多途径提升海洋科学城科技创新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学习借鉴国际高水平知名科学城成功运作模式,创新开发运营模式,提升辐射带动和经济社会效益。继续引进高端科研院所团队,依托现有的浙大海洋学院、浙大海洋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学等资源,打造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做大做强海洋卫星通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大数据等五大海洋科技产业园区。
加快数字海洋和信息化建设。适应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大趋势,推动海洋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海洋数据中心建设,完善江海联运信息与数据服务体系。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创新和信息化为动力,向智能制造转型。凭借信息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整合力度。加快数字海洋、智慧舟山建设,并不断拓宽领域。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产业发展。
打造舟山新区优质教育品牌。探索建立国际名校、国内名校的舟山分校,带动舟山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质的飞跃,提升水平至全国全省前列,从而为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成为吸引人才和企业、项目落户的重要亮点之一。充分发挥舟山在国防军事中的重要地位,把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强化中小学素质教育。如可以进一步发挥舟山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学校的功能,使其成为面向全国的海洋教育实践基地。
(三)科学保护和开发岛屿,加快国际生态休闲岛建设
突出旅游惠民理念。发展旅游业,不但要扩大外来旅游者人数规模,更需要吸引中高端旅游群体,提升消费水平和城市品质,从而促进舟山本地旅游相关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加快发展最终将更多惠及舟山新区居民,不仅仅会带来旅游人数的增加,还会带来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的提高。继续推广创新旅游惠民各项措施,也能吸引外地游客享受舟山的旅游福利,使淡季不淡,从而解决旅游旺季的交通等系列问题和困境。数字化与旅游结合,建立智慧旅游信息系统平台。营造软件和硬件的细节完美,打造“美丽舟山”的乐游品牌。
突出健康养生发展。舟山市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出进程加快的势头。但人口老龄化程度快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舟山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的10.50%,位于衢州、丽水和湖州之后,居全省第四位,高出全国(8.87%)、全省(9.34%)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速度超越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还相当脆弱,需要加快构建面向本地和外地居民的多层次新型养老模式。同时,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生产生活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变化等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建设生态功能网络,打造“绿色舟山”“美丽海岛”,充分利用舟山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气候优势,加快海岛休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
突出海洋海岛主题特色。舟山市目前正着手自由贸易港区项目课题研究,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项目对舟山某些岛屿进行整岛开发,建设一岛一品牌,一岛一主题。整岛开发的范围不仅是旅游,还可以是产业、科研、文化等各类领域。加快建设观音文化园、海洋主题游乐园、特色小镇等。如建造一个将海洋特色、城市文化品位、科技创意、休闲娱乐融合起来的大项目,把舟山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合起来,通过真人演示、现场体验等活态传承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舟山海洋文化。
(张欣南 张 荣 孔海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