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课程的开发,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为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课程体系及具体的课程一直都处在持续的改革和改进的进程之中。必须采用改革进取的态度,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顺应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深度开发。
(一)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对当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过程。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通。围绕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基于岗位目标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课程资源与评价标准。
(二)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过程
基于总载体方案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简称总载体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在上述指导思想下,充分体现总载体模式的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要的创新方式,把总载体体系和课程体系对接融合、紧密联系起来,发挥核心课程的作用,构建课程体系。在总载体课程体系框架下,进行深度的课程开发和创新,成为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下的各个课程(简称总载体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和组织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二、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
总载体方案主要由总载体体系和总载体课程体系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两者共同指向是专业目标的达成。总载体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和建设,是以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和制作为基础,因此,总载体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含义有其特殊性。
(一)总载体课程
总载体课程本身还是课程,只是基于总载体方案的理念和方法而发展出来的,有着不同于一般课程的含义。
1.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则仅是指某一门学科。
2.总载体课程的含义
按照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总载体是将“总载体”和其由易到难逐级分解成为的分载体和子载体,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由学生逐次完成具有产品功能的载体。时间跨度从学历阶段的第一学期到最后一个学期,即课程体系及课程的实施与系列化的总载体体系同步进行。基于此,总载体课程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总载体课程的含义:从载体系统与课程实施同步进行的意义上讲、从能力成长和养成的角度上看,学生每一个制作进程学习的知识内容和能力训练的集合都可以看成课程,而这个制作进程是依据一个特定的工程实际应用所需要训练的特定能力划分出来的。从教学实际可操作角度上看,这个进程或集合可以是一门或几门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基于此,总载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含义完全有别于学科意义上的课程,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边界也需重新进行定义。
(二)总载体课程体系
总载体课程体系依托一般意义上的课程体系的概念,包含课程体系的全部内容。但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上、课程体系在最终的育人观念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进和深化,贴近当今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更加先进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含义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
2.总载体课程体系的含义
基于总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目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应总载体设备的选型、设计和制作等过程,按照总载体模式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特殊的方法将载体与课程对接融合等,进行有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排序和整合,形成基于总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这些特殊方法,建立起载体设备与课程的联系,是课程体系改革和构建所必需的工作。这也是基于总载体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体系及课程体系建设。
(三)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总载体方案中六个核心之一,是指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学习、训练、提高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起到关键作用的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且牵涉面最宽的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应用最具代表性的课程。
在基于总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与载体设备的联系最为紧密,是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的主线索,在课程体系中起到上下沟通、左右联系的作用。在总载体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往往是一个综合技术技能运用环节,是生产制作与知识学习中最重要的关键进程。
三、总载体课程体系的特点
一般的专业课程大致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拓展课程,由此构成普通的课程体系,在制订课程实施性计划后进行教学。而在总载体方案下,课程体系的设计就力求做到学生在今后的岗位上做什么就学什么,使得总载体课程和载体紧密结合,使课程体系形成完新的格局。
(一)课程目标与应用能力相对应
对于培养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后具备的能力。按照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的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可以将能力分为行业领域基本动手技能、单项专业技术能力、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应用技术技能能力和岗位能力等。
在总载体课程体系设计构建时,基本动手技能、单项专业技术能力、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综合应用技术技能四个层次分别对应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认知和基础训练类课程、专业基本技术技能课程、专业技术技能课程、技术技能综合应用课程四个层次。
这样以能力目标为出发点的课程体系层次划分,可以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工程概念更加突出,学生能力进阶清晰,使得与总载体设备联系更加紧密,便于总载体的选型、设计和课程体系的构架,能有效地实现课程体系对应的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划分以承载特定能力的特定载体任务为依据
总载体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它基于学生系列化载体每一个制作进程的知识学习的内容和能力训练的集合来划分课程。这种课程,往往以工程任务形式出现,而该任务包含了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基于一个特定的工程实际应用所需要训练的特定能力目标而存在。总载体课程体系使得一些过去的传统课程的界限和划分变得模糊,或者需要重新构架。因为,总载体是贯穿专业教育的主线,所包含的驱动任务、工程情境设计更加具有职业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跨越过去的课程界限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一体化教学一以贯之
总载体方案的实施,能确保一体化教学方法得以高度实施。即通过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与教学情景的一体化、生产制作任务和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目标与生产制作结果一体化、教师身份与师傅身份一体化等,在学生整个学业过程一以贯之,深刻改变过去以实验或实训代替实际情景的做法。
总载体方案的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形式: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高度一致,且是以实物制作为出发点,具有针对性;课堂即为工作场地,布局完全可以做到教与学、学与做的一体化设计,且能保持连续性;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际任务相匹配,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载体设备的制作过程。
(四)重复训练和反复训练成为常态
按照总载体方案设计的课程体系,由于总载体体系内涵和外延丰富,一些在前期课程学习和训练内容可能随总载体制作进程在后期再现,或在其他子载体或分载体制作中重现,自然而然地出现专业能力重复训练的情况。这种有目的性的设计和教学安排,完全符合职业教育和要求,满足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技能,这也是总载体教学的重要优越性之一。
(五)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证
采用总载体方案,可以完全遵循“项目驱动、任务导向”培养模式,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总载体平台上,可以充分发挥学中做和做中学教学方法的优势,提倡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训练提高。只有学生在了解学业中任务的前提下,使外在压力变成内在驱动力,才会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积极性,完成相应工程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也是总载体方案进行人才培养的特点。
[本节提示]
1.总载体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要充分体现总载体模式的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要的创新方式,把总载体体系和课程体系对接融合、紧密联系起来,发挥核心课程的作用,构建课程体系。在总载体课程体系框架下,进行深度课程开发和创新,成为基于总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下的各个课程(简称总载体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和组织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2.总载体课程含义:从能力成长和养成的角度上看,学生每一个制作进程的知识学习内容和能力训练的集合都可以看成课程。这个制作进程是依据一个特定的工程实际应用所需训练的特定能力而划分出来的。从实际可操作性上,这个进程或集合可以是一门或几门传统意义上的课程。
3.基于总载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目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应总载体设备的选型、设计和制作等过程,按照总载体理念,通过特殊的方法将载体与课程对接融合等,进行有目的和有规律的排序和整合而形成的。
4.总载体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目标与应用能力相对应、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划分以承载特定能力的特定载体任务为依据、一体化教学一以贯之、重复训练和反复训练成为常态、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