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新高地

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新高地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渤海新区核心区,是沧州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以来,产业园已吸引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项目63个,总投资162亿元。承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全国多家开发区竞争激烈,临港开发区最初并不在北京市主管部门确定的备选名单中。

2015年4月,生物医药园区首批开工企业奠基

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临港开发区)位于渤海新区核心区,是沧州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启动实施以来,该区抢抓京津产业转移机遇,精准确定功能定位,精准打造承接载体,推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功落户。2015年以来,产业园已吸引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项目63个,总投资162亿元。据预测,“十三五”期间至少会有100多家同行业企业落户该区,总投资达500亿元,产值超1000亿元,上缴税收超100亿元。该区作为省内京津同一生产型产业项目“抱团”“结伴”向同一园区转移发展的成功案例,为全省开发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一、夯实承接基础

承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全国多家开发区竞争激烈,临港开发区最初并不在北京市主管部门确定的备选名单中。那么,该区又是如何后来居上,最终赢得北京药企的亲睐?

1.彰显自身优势,增强吸引力。一是诸多“金字招牌”。该区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化工园区20强等“国”字号头衔,是吸引京津产业转移的优质资源和无形资产。二是产业基础雄厚。该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具备较为完善的化工产业体系,区内80%以上的企业和项目做到互为市场、互为原料,形成清洁循环型经济发展格局,能为医药产业提供上下游产品或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减轻环境压力。三是交通区位优越。该区位于京津产业转移距离最适中范围内,毗邻黄骅综合大港,“黄(骅)——新(疆)——欧”集装箱国际班列已经开通,使这里拥有了面向世界、贯通全国、发达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体系。四是土地资源丰富。区内及周边近200万亩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可直接用于工业项目建设,平均地价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三分之一。

2.完善软硬环境,提升承载力。作为承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从建园伊始就严格对标国际先进工业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低碳循环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发展,园区供水、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实现了“九通一平”,已建成的冀环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项目是全省唯一的危废处理中心。产业园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服务配套功能。着眼中小医药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依托京津冀科研院校和昭衍新药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加快建立以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公共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和产业技术联盟,让产业园成为中小医药企业创新创业、成长壮大的孵化器。规划建设涉及检验检测、成分分析、动物实验中心等针对医药企业的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服务企业,完善医药生产链条。为解决医药固体废物运输问题,引入专业的医药运输企业。为增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和技术支撑,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清华大学化工研究院等有关大学分校、科研机构,不断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配套环境。

3.坚持特事特办,强化服务力。为让客商充分认识临港开发区的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落地,临港开发区可以说把服务做到了极致。有这样两个细节:在与北京生物医药企业的对接会上,其他开发区人员随意地抱着两大箱子材料进入会场,而临港开发区工作人员则统一着装,展示出开发区的精气神;当别人还紧盯着主管部门的时候,临港开发区已把精力转移到108家企业上,提前逐家拜访,送上制作精致的招商材料,最终,在投票推选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基地环节,临港开发区得票数遥遥领先。为扫除企业落地的后顾之忧,渤海新区与23家北京药企面对面座谈,承诺并随即出台红头文件,明确北京医药企业落户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企业短时间实现实质性入驻园区。渤海新区还组织专门力量,采取“一对一”分包,对所有入园企业实行“一站式”服务,项目要件齐备后30天内办完所有手续。

二、突破承接藩篱

新成立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坚持改革创新,勇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携手打造京冀协同发展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1.创新园区建设模式。按照京冀双方的协议,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进行建设,通过“组团入驻、统一规划”的方式,引导医药企业进行产业布局,共同打造京冀生物医药区域合作示范新区。京冀双方通过合作共建领导小组、建立高层领导联席制度,定期召开高层领导或部门联席会议,就重大事项进行协商、审议,共同推动产业园健康、有序发展。

繁忙的黄骅综合大港

2.创新利益共享机制。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开发模式和建立有助于双方实现共赢格局的利益共享机制。新建园区在利益分配上,采取企业总公司注册在北京,分公司注册在河北,京冀两地共享分公司产生的税收和收益的模式。根据框架协议,入园北京药企上缴所得税实施北京与临港开发区5∶5分成。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破除了共建园区中最核心的障碍,为产业转移和承接铺平了道路。

3.创新园区管理机制。为破解生物医药企业“监管难”的问题,北京市食药监局与我省食药监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规定入园的北京药企保留北京原有药品批准文号,在园内建设的项目由北京食药监局进行GMP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等工作。企业投产后的相关日常监管工作由北京食药监局按职责范围进行监管。这种异地延伸监管模式是全国现有药品生产监管体制的突破,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北京市经信委和医药行业协会还积极配合我省工信厅、沧州市政府,协调引导北京优秀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落户园区,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按照“产品一流、技术一流、设计一流”的建设标准,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这种共同管理、统筹发展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管理特点,使得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的过程不仅仅是生产车间的搬迁,更是企业的一次转型升级过程,在区域产业协同、转型升级上充分体现了创新发展。

三、几点启示

1.承接产业转移要做到知己知彼。承接产业转移涉及转出方和承接方,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找准双方需求的最佳契合点。从相互关系看,转出方一般掌握主动权,承接方要想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综合剖析自我和对方需求,明确自身发展优势和条件,了解自身发展不足,确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切入点,找准发力点。临港开发区成功承接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并非偶然。早在2012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日渐升温时,该区就敏锐地意识到,沧州有条件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最先承接地,临港开发区应该是北京重化工业转移的首选之地。经过深入调研、考察、对比、分析,他们提出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初步设想,并规划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和首都高校科技园。2014年7月,当获悉北京市经信委正在进行产业转移基地的遴选工作时,该区迅速行动,赶赴北京,详陈承接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转移的优势,几经周折“挤入”备选名单。在随后的2个月内,组织专业招商队伍“挨家挨户”走访北京药企,详细了解他们的转移意向、对承接地的要求,以“无缝对接”服务在其他4个竞争对手中拔得头筹。

2.承接特色产业转移要精准发力。临港开发区的实践启示我们,对于承接专业特色产业,要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在与现有产业关联度大、要素支持足的产业上下功夫,打好优势牌,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变为竞争优势,从而避免浪费资源和精力,提高承接效率。

3.政府是产业承接落地的助推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成功实践表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项目,需要政府、开发区和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努力。在临港开发区承接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中,北京市、河北省、沧州市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其中,通过高层协商、一体规划、共建共管、完善要素保障等方式,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发展和北京药企顺利入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审视,该区还面临着机构设置不完善、审批权限不到位、土地和能耗指标严重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都需要省市政府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切实帮助该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新高地。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调研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