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瑟·塞西尔·庇古是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在该书中,庇古阐述了基数效用论,基本观点是用效用来表示每个个体的福利状态,整个社会的福利状态也可以用基数效用论来计算。基于此,庇古提出了自己的三个主要观点。福利的实质是一种意识状态。基于以上假设,庇古认为有必要通过自愿与非自愿的方式将财富从富人那里转移到穷人手中,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
阿瑟·塞西尔·庇古是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是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在该书中,庇古阐述了基数效用论,基本观点是用效用来表示每个个体的福利状态,整个社会的福利状态也可以用基数效用论来计算。基于此,庇古提出了自己的三个主要观点。
(1)福利的实质是一种意识状态。一个人的福利多少与他拥有的商品带来的效用总和有关,而总效用又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支配。一个人拥有一种商品的数量越多,得到的效用增量越少。
(2)国民收入总量越大,国民的经济福利就越大。认为,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是两个对等的概念。他指出:“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即或者国民收入增加,而不减少穷人在其中占有的绝对份额,或者使穷人占有绝对份额增加,而不减少国民收入,都一定会增加经济福利。”
(3)财产转移论。基于以上假设,庇古认为有必要通过自愿与非自愿的方式将财富从富人那里转移到穷人手中,以增进社会福利水平。所谓自愿转移,就是富人自愿出钱举办教育、娱乐、保健、科学文化等事业;所谓强制转移,就是政府向富人征收累进的所得税与遗产税,将一部分财富集中起来,再通过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将这一部分财产转移给穷人,具体的办法包括举办社会保险与社会服务,比如养老金、免费教育,或者对穷人所需的产品进行生产补助以使穷人间接受益。当穷人和富人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就实现了“福利最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