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宗商品商贸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大宗商品商贸物流金融研究现状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宗商品具有四大特征。大宗商品在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有序流通能增强相关行业价格动态稳定和市场化程度,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指导宏观调控方针的制定。目前,境外关于大宗商品的相关的研究比较多,技术和技术标准也不断完善,下面分别按照境外、境内的顺序,从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三方面论述相关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从分类学来说,大宗商品包括三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大宗商品具有四大特征。

(1)价格波动大

只有商品的价格波动较大,有意回避价格风险的交易者才需要利用远期价格先把价格确定下来。有些商品实行的是垄断价格或计划价格,价格基本不变,商品经营者就没有必要利用期货交易来回避价格风险或锁定成本。

(2)供需量大

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是以商品供需双方广泛参加交易为前提的,只有现货供需量大的商品才能在大范围内进行充分竞争,形成权威价格。

(3)易于分级和标准化

期货合约事先规定了交割商品的质量标准,因此,期货品种必须是质量稳定的商品,否则,就难以进行标准化。

(4)易于储存、运输

商品期货一般都是远期交割的商品,这就要求这些商品易于储存、不易变质、便于运输,保证期货实物交割的顺利进行。

大宗商品在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有序流通能增强相关行业价格动态稳定和市场化程度,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指导宏观调控方针的制定。由于大宗商品在现代流通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交易系统、物流系统和金融系统,因此,有必要系统化探索大宗商品现代流通过程中的交易、金融、物流等服务领域,并研究这些服务如何在一个体系内协同工作、有效配合。目前,境外关于大宗商品的相关的研究比较多,技术和技术标准也不断完善,下面分别按照境外、境内的顺序,从大宗商品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三方面论述相关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大宗商品现代流通领域中交易系统、信息服务现状

在电子交易市场方面,国外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较早。1848年,为缓解商品供求矛盾,芝加哥的82位谷物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采用签订远期合约的交易方式进行商品交易。CBOT是一个具有领导地位的期货与期权交易所,芝加哥交易市场虽然发端于谷物交易,但其期货合约逐步扩大到自然资源、贵金属、工业制品等与工业活动相关领域,并于1994年成功地推出了第一个电子交易系统。

随着电子交易使用的日益普及,交易所曾将电子交易系统数次升级,在欧洲,法国国际期货市场(MATIF)于1997年实现了从公开叫价到电子交易的飞跃。1996年,瑞士交易所(SWX)采用了一种最新型的交易系统,在透明度和效率方面建立了新的国际标准(Swiss Stock Exchange,1997),这种系统允许以全自动方式进行下单、处理指令、执行证券交易的结算业务。在交易技术方面,德国期货交易所(DTB,后来的Eurex)实行自动化交易,伦敦国际期权交易所(LIFFE)利用自动化交易系统APT。2004年1月,CBOT推出了另一个由领先的伦敦国际期权交易所LIFFE交易技术所支持的新的电子交易系统。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与CBOT共同清算并将两个具有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结合起来,提高了业务、保证金和资本效率,使期货经纪商和期货产品的最终用户获益匪浅。

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使用的Itayose交易系统和系统交易系统。Itayose系统又被称为集体拍板定价制交易系统,是大多数日本商品交易所采用的一个公开竞价拍卖制度,于1991年4月1日引进了电子屏幕交易系统,用于贵金属交易市场,该系统完全实现了电子操作、远程控制,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一套交易系统。同年,交易所又在配备了全新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贵金属交易方式,取代了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所将新的交易方式命名为Itaawase-Zaraba,其特点是采用全电子化连续交易技术,这在当时已被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交易所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2.境外大宗商品现代流通领域中金融服务现状

为了顺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金融业的推广应用和全方位市场竞争,金融机构服务流程根本性变革势在必行,其过程通常由地方政府积极引导,通过整合当地金融业及相关服务业资源、推动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来实现。

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是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金融机构发展核心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设施完善的物化载体和便捷优惠的技术、政策支持,它与金融前台服务体系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现代金融产业服务价值链。金融后台与服务外包体系主要包括:稳健发展的区域经济,高速成长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便利的通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支持体系等。

(1)电子支付服务

电子支付系统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工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作为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以电子信息传递的形式来实现流通和支付。电子支付系统包括电子信用卡支付、电子支票支付、电子现金支付和电子智能卡支付系统。

境外典型的支付系统有1973年成立的国际银行同业间的国际合作组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WIFT),是国际上最重要的金融通信网络之一。通过该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把原本互不往来的金融机构全部串联起来,进行信息交换。SWIFT的格式具有标准化,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大多数银行已使用SWIFT系统。SWIFT的使用给银行的结算提供了安全、可靠、快捷、标准化、自动化的通讯业务,从而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结算速度。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世界上90%以上的外汇交易,是通过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CHIPS)完成的。美国的第一条支付网络联邦储备通信系统(Federal Reserve Communication System),是美国国家级的支付系统,用于遍及全国12个储备区的1万多家成员银行之间的资金转账。它实时处理美国国内大额资金的划拨业务。

(2)金融衍生服务

金融衍生产品是建立在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这里所说的基础产品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典型的衍生工具有金融期货(货币期权、利率期货、股指期货)、远期合同、备兑凭证、认股权证、存托凭证及各类价格指数等。

欧美发达国家集中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全球80%以上的金融衍生交易分布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末的未清偿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名义价值中,全球80.5%属于北美和欧洲,到2002年6月末,这一比例上升到了93.7%,北美地区的合约价值占到总价值的64.6%。美国是全球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

3.境内大宗商品现代流通环节中交易系统、信息服务现状

我国境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始于1997年,其管理规范和法律依据主要是2003年出台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2004年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电子签名法》及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呈现不断加速的态势。目前,境内已建成200多家,其中几十家有一定的规模和交易量。从成立时间看,多数成立于2005年以后。2006年之后成立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占市场总数的比重高达63%。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有11家成立,2007年有12家成立,2008年则高达16家,2009年截至9月份就有14家成立。从地区分布上看,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北京、上海、广西、山东等省市数量较多,一般都以比较好的现货市场为基础,或是位于商品生产地,或是依托现货贸易集散地而产生和发展起来。从上市品种看,涵盖了钢材、有色金属、农产品、石油化工、橡胶塑料、煤炭、白糖等主要大宗产品,甚至有丝绸、花生、大蒜、苹果、酒水、大豆、小麦等品种。

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主要为:金银岛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系统平台、上海石油交易所系统平台、浙江余姚塑料城网上交易系统平台、华中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系统平台、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系统平台、广西大宗食糖交易中心系统平台、广州华南石化交易中心系统平台和宁波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系统平台等。系统平台的建设扩大了市场的交易量,工作也变得高速快捷。金银岛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率先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三流合一”,为大宗产品产业链的各方参与者,提供内参资讯、现货交易、在线融资等全方位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从2008年开始,各系统集成商专注于在物流、电子交易等领域进行信息化集成。渤海商品交易所系统平台推出了原油、煤炭、有色金属及农林产品等符合国家战略利益,满足境内外市场需求的交易品种,该系统平台集大宗商品交易、结算、物流和融资服务于一体。2010年,宁波第一个能源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宁波华商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注册登记完成。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主业并非系统开发,因此多数市场会选择由其他专业的公司进行设计开发,开发公司主要有两家:杭州高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郑州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这些新型批发市场的成立和《规范》的颁布,标志着基于B2B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具备发现中远期价格功能的第二代大宗市场群体正式形成。但境内系统的电子交易模块信息化集成程度不高,多方位服务业务整合尚未形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境内大宗商品交易系统正在健康发展,未来的研究将着重结合互联网与物联网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应用,建设大宗商品可信交易平台,全程可视化物流、金融、智能商情服务综合性协同电子交易体系的发展,以促进建设现货交易竞买竞卖、期货交易诚信交易,缔造全新供应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