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分析

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分析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部分中SWOT分析法的核心是要科学分析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因素、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潜在机会、扭转劣势和避免威胁,通过构建SWOT矩阵为战略决策提供指引。这为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湘西州食品的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仍十分落后,仍然存在食品产后损耗严重、深加工产品少、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及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

SWOT分析法主要包括内部优势分析(strength)、内部劣势分析(weakness)、外部机会分析(opportunity) 和外部威胁分析(threat)这四个方面。在本部分中SWOT分析法的核心是要科学分析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因素、充分发挥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潜在机会、扭转劣势和避免威胁,通过构建SWOT矩阵为战略决策提供指引。本部分将对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SWOT分析,分析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strength)、现实劣势和潜在劣势(weakness)、面临的现实和潜在机遇(opportunity)以及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threat)。

一、优势(S)分析

(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湘西州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以及地质结构因素的影响下,潜藏着三个优势: 一是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即在北纬28° ±2°的范围内适合发酵产品的开发; 二是土壤中的富硒带; 三是植物群落里存在着一个亚麻酸带。

湘西州正处在发酵带上,武陵山区水均属碳酸盐或硅酸盐型水,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口感清冽,加上温和潮湿的气候、微酸性土壤,能促进真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有利于酿酒过程的“糖化”和“发酵”,自然也就名酒辈出,成为地球上的一个酿酒带。该地区适合酒、酱、醋、腌制品等的开发。当今,酒鬼出自神秘的湘西,而国家级名酒五粮液、郎酒、茅台、泸州老窖等也都出自与湘西相邻的四川宜宾、泸州和贵州遵义等地,这些地方与湘西州处于地球的同一纬度带,气候、地貌条件极其相似。

湘西州土壤中富含硒,与鄂西州毗邻,同属寒武纪地质。鄂西州是地理上的高硒区; 而湘西州土壤中硒的含量在0.2ppm至0.8ppm之间,属于富硒地带,含硒量高于0.44ppm的有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等县和吉首市的双塘、白岩等乡镇,构成了一个比较宽阔的富硒带。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开发天然富硒食品,在富硒土壤带培育的天然富硒猕猴桃的含硒量高于中华猕猴桃4~8倍,是一种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水果。

湘西州植物群落里富含亚麻酸,可以大面积种植猕猴桃、杜仲、花椒并从中萃取到高含量的优质亚麻酸。猕猴桃籽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α-亚麻酸含量高达60%以上。亚麻酸作为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一种保健食品添加剂已风靡世界。含天然亚麻酸的保健食品和药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湘西州土地总面积1546229.86公顷,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人均土地面积0.582公顷,大大高于全省人均0.318公顷的水平。人均土地面积多,人口密度小是湘西州最基本的州情。全州拥有山地面积2000多万亩,农业人口人均9亩; 耕地面积130.92千公顷; 有可供放牧的草场787.46万亩。未利用土地163215.81公顷,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约40000公顷,其中可开垦水田近10000公顷。林、牧用地宽广,内涵潜力较大。

(二)生态环境良好

湘西州境大部分区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全州区域内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32亿立方米。州境沟壑纵横,落差大,有利于布局骨干水电站,有利于梯级开发,有利于防洪、灌溉、养殖、旅游及改善环境。

湘西州的平均海拔为800~1200米,全州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16.9℃,无霜期250~280天,热量资源居于全省中等偏低水平。全州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00~1500mm,相对于全省属于降水偏少地区,雨量集中在春、夏,多见秋旱,对农业影响较大。全州各县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60~1450小时,低于全省年日照时数1300~1800小时的平均水平。这种气候非常有利于药材、油桐、油茶、椪柑、猕猴桃、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这为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

(三)旅游、文化资源多样化

州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共有脊椎动物区系28目、64科、201种以上,森林昆虫21目、131科、640种。属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保护动物有68种,二类保护动物38种。州内野生植物资源繁多,共有植物209科、897属、2206种以上,是国家保护植物高密度分布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湘西发展特色观光旅游业十分有利。

湘西的旅游资源主要有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被誉为“天下第一漂”的永顺猛洞河、中国两个最美的城市之一凤凰古城、吉首德夯风景区、龙山的皮渡河、古丈的栖凤湖。有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永顺县的小溪原始次森林保护区、凤凰县的南华山、永顺县的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永顺县后晋天福年间的溪州铜柱; 还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唐代垂拱年间兴建的凤凰“黄丝桥古城堡”,有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现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和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旧居等。加上州内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明显。州域境内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神奇迷离的人文景观、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以及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一些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舞蹈、民俗、乐曲等吸引了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前来观光游览。

湘西州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异质地域文化交融区,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湘西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原生态特征,至今保留着中国上古时期的许多稀有文化形态,也因此在外界获得“神秘”之名。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积淀着湘西土家族、苗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深深熔铸在民族血脉之中,是湘西州生存发展与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

二、内部劣势(W)分析

(一)缺乏品牌化

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虽然品质好,但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知名度低。国外品牌一般采用统一制定产品标准和市场规范,其品牌产业实行一体化发展模式和营销思路,品牌创建规范,其形象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湘西州均缺乏统一规划,各地栽培品种良莠不齐,名优品种少,出现畸形发展。

(二)贮藏保鲜与加工、包装技术落后

湘西州食品的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仍十分落后,仍然存在食品产后损耗严重、深加工产品少、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及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农产品资源有效利用低,食品产量虽然高,但主要以鲜销为主,加工只占很小的份额,鲜销又受到储藏能力、技术水平限制,损耗很大。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小,目前仅有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加工企业远远不够,资源综合利用的路子窄、收益低,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

除了食品的储藏、保鲜、加工技术落后,湘西州食品的外包装技术与该地区民族特色性的结合还比较少,大多数包装从材料到设计均沿用普通包装旧制,几乎没有民族特色或创新设计可言。

(三)人才资源严重缺乏,科研重视程度较低

据统计,2012年湘西州全州户籍人口为2908500人,全州常住人口为2623800人。全州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6623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972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1348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2036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在武陵山经济片区内,由于受几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和人口规模的制约,暂时还没有“211”、“985”工程的重点大学,只有吉首大学、怀化学院、张家界学院等几所二本院校和地方专科学校,这在吸引人才和人才培养方面显然处于劣势地位。此外,长期以来,州政府对当地的食品产业发展的科研投资力度不够,大多数单位缺乏研究经费,很难开展较高层次的研究。特色食品难以立项,严重影响科研队伍建设。另外,由于经费、人员、体制等原因,至今也没有进行特色食品鉴定和利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四)缺乏龙头企业

在湘西州的典型食品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经营的产品范围广且不专业,不能让自身形成特色产业。特色食品投资上,技术研究少、加工设备缺乏、产品转换程度低、科技含量差、品牌缺少造成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湘西州的特色食品企业集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为一体的骨干企业几乎没有,特色食品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或者说是还没有发挥龙头作用。加上食品企业现有规模较小、名品少、实力相对较弱、对地区辐射带动力不强、影响力不大。多数食品企业没有树立产品形象意识,品牌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占有率。

三、机遇(O)分析

(一)政策扶持,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湘西州是湖南省进入西部大开发唯一的地区。鼓励省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和中医药企业到湘西州投资办厂,努力建成具有湘西品牌的食品、医药生产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湘西州发展的大力支持显示了当地特色食品企业的良好前景。

国务院高度重视武陵山片区区域协调发展,就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把“三农”工作摆在了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位置,推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措施,为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运作平台。近年来,为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湘西自治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的政策文件。尤其在《湘西自治州“十二五”农业项目规划》中提到要面向大市场,构筑大生态,培育区域化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形成以经济作物为主体的种植业布局,种养加配套的农业产业结构,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新体系,建立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运作,技术支撑体系完备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推进绿色农业高效区和新农村建设。这为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湘西州食品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扶持。

“十一五”期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国家民委和省民委的正确领导下,湘西州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已取得可喜成果。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不断增加、民族贸易的落实优惠政策不断扩大和贴息金额不断增长。湘西州政府根据地方发展制定落实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保靖县民贸企业增值税减免政策》《关于明确2010年度湘西自治州享受民族贸易贷款优惠利率企业的通知》等。这些举措使得优惠政策落实不断到位、覆盖面逐渐扩大,具体情况见表6和表7。从表6可以看出,湘西州各县市在2012年的四个季度政府贴息情况较好,且呈明显增长趋势。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2008年至2011年这四年期间,参与到享受国家优惠补贴政策的食品企业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各个企业的贴息金额一年比一年要享受得多,前景非常乐观。从表6和表7可以分析得出: 政府多年来一直对民贸企业进行补贴,且补贴金额逐年增加,补贴的企业数量越发广泛。在州政府的重视下,“两民企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地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经济有所发展,这说明政府大力支持了民贸企业的发展。这给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表6 2012年四个季度州、市、县贴息情况表 单位: 万元

资料来源: 根据湘西州统计年鉴整理。

表7 2008—2011年“两民”食品企业优惠利差补贴清单

资料来源: 根据2008—2011年湘西州统计年鉴整理。

(二)食品安全环境下的绿色食品潮流

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绿色食品的需要就是大家共同的心声了,并且全球环境问题已经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但是随着统一的国际市场形成,国际贸易间的关税壁垒的矛盾将逐步减弱,而技术壁垒的矛盾则日益突出。发展绿色食品正是突破技术壁垒,增强我国食品特别是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给湘西州的绿色食品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发酵带有利于发酵产品的开发,能酿出天然的好酒、好醋、好酱油、好酸菜等等; 富硒带能够培育出天然富硒猕猴桃、富硒柑橘、富硒茶、富硒蔬菜等富硒食品和药材,不仅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而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亚麻酸带有利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果王素”实质上就是从猕猴桃籽里提取的富含天然亚麻酸的保健食品,后来开发的“金雪康”就是杜仲翅果中萃取的亚麻酸保健食品,“天之骄”就是从青花椒籽中提取的亚麻酸软胶囊。这些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无疑给湘西州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四、外部威胁(T)分析

(一)交通不便,处于经济圈的外围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正是由于山地地形,使得交通环境恶劣。在某种程度上说,交通是制约湘西州发展的一大瓶颈。截至2013年1月1日,经过湘西州境内的铁路仅有一条焦柳铁路,并且湘西州境内并没有机场。除了交通不便,湘西州的贫困面积广、数量大、程度深。武陵山片区至今共确定11303个贫困村,占全国的7.64%。地区经济的不景气、交通环境的恶劣加上地区的贫困注定了湘西州无法取得经济高地的事实。湘西州周围虽有成渝经济圈、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但湘西州始终在这些经济圈的外围,它没有作为圈内中心城市在发展。因此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的未来堪忧。

(二)市场销售体系不健全

由于销售人才的缺乏和交通运输条件的落后,市场销售体系不健全,缺乏中间商和其他销售网点,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的销售市场十分落后,与国际国内同行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目前主要还是采用承包户—小商贩—市场—摊贩零售—消费者的格局,或是由农户在家等待外地客商上门收购等被动方式,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的需求。

(三)生态脆弱,资源环境压力大

近年来,由于湘西州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加上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地区环境的承载能力下降。此外,湘西州平均海拔较高,气候恶劣,旱涝灾害并存,泥石流、风灾、雨雪冰冻等灾害易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土壤瘠薄。并且,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园区在农村地区不断兴起与壮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将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乡镇工矿企业污染、村庄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为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个别地区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畜禽养殖等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将逐步显现,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农村地区环境状况将更加恶化。而生态环境的恶化给特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埋下了隐患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对特色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将带来严重影响。

五、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通过构建SWOT矩阵对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及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湘西州特色食品产业化发展往往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情形。权衡利弊,“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衡取其轻”,进而可以分析综合制定规划战略,可以探索出具有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如图3所示,SWOT分析象限图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代表四种不同的位置,相应的有四种不同的战略。右上角拥有强大的内部优势和众多的机会,应采取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性战略,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克服经济落后的劣势和大力投资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右下角尽管具有较大的内部优势,但必须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应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或降低外部威胁的打击,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促进食品产业优化升级、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左上角面临外部机会,但自身内部缺乏条件,应采取扭转性战略,改变内部的不利条件,利用政府重视、政策扶持得力等优势,克服人才和技术资源相对不足的劣势,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由资源、人力等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左下角既面临外部威胁,自身条件也存在问题,应采取防御性战略,避开威胁,消除劣势,发挥外在发展机遇突出的优势,克服生态脆弱及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威胁的劣势,主动出击,推动特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图3 SWOT分析象限图

依据对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以及该地区食品产业的民族性和特色性的深入探讨,可以将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概括为四个阶段: 基地生产阶段、食品加工阶段、仓储运输阶段、宣传销售阶段(如图4所示)。

在SWOT矩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湘西州发展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来设定该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具体的主要任务以及制定该任务的特点。

第一个阶段: 基地生产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食品原材料的种植标准和丰富种类的多样化,在该阶段实施SO增长型战略。湘西州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具有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以及植物群落的亚麻酸带,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得天独厚。湘西州境人均土地面积多,大部分区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且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形成地表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格局。食品安全环境下的绿色食品潮流也给湘西州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机遇。

图4 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路径图

第二个阶段: 食品加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工、保鲜技术与深度开发以及资金的筹备与合理利用,在该阶段实施WO扭转型战略。因为考虑到湘西州食品生产企业的加工技术、储藏保鲜技术落后,所以要依靠科技支撑,加大科学技术研发的力度,弥补这一劣势。近年来,有政策扶持,有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要充分把握这一机会,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率。

第三个阶段: 仓储运输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仓储、分拣和配送,在该阶段实施ST战略。湘西州交通不便,处于经济圈的外围,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在发展民族特色食品产业的时候难免会遇到阻碍,这样会严重影响到生产原材料的运达以及后续销售的持续性。在立足于该地优越的自然优势的基础上,要努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拓宽交通网络体系。

第四个阶段: 宣传销售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品牌的创建、宣传、销售体系的建立以及龙头企业的引导,在该阶段实施WT战略。与国外竞争对手比,湘西州民族特色食品虽然品质好,但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知名度低。在湘西州的典型食品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经营的产品范围广且不专业化,缺乏龙头企业。目前主要还是采用承包户—小商贩—市场—摊贩零售—消费者的格局,或是由农户在家等待外地客商上门收购等被动方式,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的需求。所以要在弥补自身劣势的基础上减少外部环境的威胁,适时制定合适的战略进行调整。

在完成这四个阶段之后,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把我们湘西州的民族特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