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并走向富裕的经济学分支。 由于不满意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和解释能力,一大批西方经济学家在二战后开始以独立民族国家经济实践为基础,创立并发展专门针对这些经济的模型。 著名的模型和理论包括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动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及其起飞模型等等。 这些发展经济理论采取了和主流经济学完全不同的分析视角和方法,历史经验法特征明显,依据发展中经济的结构十分不均衡特征而制定特别的发展措施,因此也被称为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逐渐向着新古典的方向发展。
具体而言,发展经济学可以分为结构主义思路、新古典主义思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和激进主义思路[1],因此,研究方法也因派别的不同而不同。
结构主义方法重视整体主义,主张从经济整体性和结构分解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问题,其原因在于经济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比如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分析、罗森斯坦-罗丹的均衡增长理论等。 该思路认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是持续的不均衡状态,这种不均衡的主要根源在于部门间的结构差异。 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强调边际分析,将经济发展看作是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需要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经济发展;同时强调均衡分析,认为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 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继承了传统的个体主义,在均衡框架内以最大化和最优方式来处理经济变化,并且认为存在一种在一切时间和地点都适用的规律,即主张“单一经济学”,因而这种分析是一种非历史的分析方法。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路既是新古典复兴思潮的反动,重视制度分析经济问题,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思路的延续和发展,既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范畴,也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分析方法。 激进主义思路的研究方法最显著特点就在于它是涉及跨学科、历史变革的、制度的分析,反对纯经济学分析和以单一学科来考察经济问题,注重历史分析,认为只有在现实的基础上构建理论结构,才是经济学分析的适当方法[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