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与IMD和WEF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相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专注于产业竞争力的层次。UNIDO的各国工业竞争力指数(Competitive Industrial Performance Index,简称CIP)反映的是一国生产工业制成品的竞争能力。
200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了《2002/2003年工业发展报告: 通过创新和学习参与竞争》,第一次公布了世界各国工业竞争力指数排行榜。2004年,这个机构又分别发表了第二部工业发展报告,并公布了世界各国工业竞争力指数的最新排行榜。
UNIDO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由体现一国工业制成品生产和出口能力的指标所构成,综合反映一国生产工业制成品的竞争能力。在《2002/2003年工业发展报告》中,CIP由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成品出口额、制造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制成品出口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4个指标构成,涵盖87个国家和地区(4)。
2004年,CIP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制成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两大指标,涵盖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55个。在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每个指标的取值范围都标准化为从0(最差)到1(最好),6项基本指标值也没有特别的权重,综合指数就是它们的算术平均数(5)。
由于UNIDO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的时间较短,指标系统尚未成熟,缺陷也十分明显。例如,按照制造业增加值进行技术水平分类仍不完善,主要原因是缺少进行细致的技术水平分类所必需的连续的国别数据序列,而且不能区分在单一的技术能力基础上以及在高低技术水平混杂基础上的工业或出口结构,这一问题在处理出口数据时尤为突出(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