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政策效果的传递机制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名义货币M的投放而控制实际货币供给量,影响基准利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总需求变化进而影响实际GDP的宏观经济活动过程,可用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外生性变化。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变化。此时,货币政策将失效。即使不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在经济衰退时期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其效果也不明显。这样,作为反衰退的货币政策,其效果就十分有限。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传递机制

从IS-LM模型看,货币政策效果是变动货币供给量使LM曲线变动,最终对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传递机制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名义货币M的投放而控制实际货币供给量,影响基准利率和其他信贷条件,来影响总需求变化进而影响实际GDP的宏观经济活动过程,可用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外生性变化。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是外生性变化。它使得货币市场供给量发生变动;货币市场供给量的变动导致市场利率发生变动;市场利率发生变动导致产品市场厂商投资发生变动,最终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发生变动;总需求决定总产出,使实际国民收入发生大于、小于、等于均衡的国民收入,并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的变动。如图5-7所示。

图5-7 货币政策效果的传导机制

二是内生性变化。上述外生性变化通过总需求变化影响总产出变化,使总收入变化。首先,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变化(上箭头指向部分),导致消费的变化,最终影响总需求、影响总产出;其次,会影响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下箭头指向部分),导致利率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变化,从而投资需求变化,导致总需求水平及至总产出水平变化。内生性变化与外生性变化的共同作用对增加的国民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

(二)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

从IS-LM模型看,货币政策效果是指LM曲线移动对于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变化。同样,也包括一般情形和特例。

1.货币政策效果的一般分析

所谓一般分析,是指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都为正常的斜线时的情形,具体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LM曲线斜率既定,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如图5-8所示,LM曲线斜率相同,IS曲线斜率不同。假定开始的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分别为r0和y0。政府货币当局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同样一笔货币供给量ΔM时,LM向右移距离为E0 E3,从图5-8看,IS较平坦时(IS1),国民收入增加较多,从y0增加到y1,增加了y0 y1,IS较陡峭时(IS2),国民收入增加较少,从y0增加到y2,增加了y0 y2;显然,若LM曲线斜率既定,则IS曲线平坦时的货币政策效果比IS曲线陡峭时要大。

图5-8 货币政策效果因IS曲线斜率而异

为什么会这样呢?由IS曲线的代数表达式可知,其斜率的绝对值由d和β决定。一般来说,由于边际消费倾向β是比较稳定的,所以IS曲线越平缓,则d值越大;再由投资函数i=e-dr可知:此时利率r稍有变动将引起投资i较大幅度的反向变动。当货币供给量m的增加导致利率r下降时,投资i将增加许多,国民收入y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大;相反,若IS曲线越陡峭,则d值越小,由i=e-dr可知:利率r大有变动才引起投资i较小幅度的反向变动。当实际货币供给量m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而导致利率r下降时,投资i不会增加许多,国民收入y增加就越小,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图5-9 货币政策效果因LM曲线斜率而异

(2)IS曲线斜率既定,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如图5-9所示,只有一条IS曲线,货币供给增加LM1和LM2右移相同距离E0 E3,LM1较陡峭,国民收入增加较多,从y0增加到y1,而LM2较平坦,国民收入增加较少,从y0增加到y2,显然,若IS曲线斜率既定,则LM曲线陡峭时的货币政策效果比LM曲线平坦时要大。

为什么会如此呢?由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可知: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k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和制度,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所以LM曲线越陡峭,表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值越小,实际货币供给量m只要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r下降许多,所以增加实际货币供给量m的货币政策将对投资i和国民收入y有较大的影响;相反,若LM曲线越平坦,同样由上式可知: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值越大,因而实际货币供给量m变动对利率r变动影响较小,货币政策对投资i和国民收入y的影响较小,即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小。

2.货币政策效果的特例

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效果也有两种极端情况:

图5-10 货币政策效果与凯恩斯陷阱

(1)流动性[7]偏好陷阱。如前所述,当利率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此时一国多处在经济严重萧条的阶段,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下愿意持有无限数量的货币。这时,LM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货币供给量的任何增加或减少都不会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即货币政策效果为零。

如图5-10所示,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1曲线右移到LM2,由于利率极低(为r0)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无限大,LM曲线处于水平状态,这时,无论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点始终不变,从而均衡收入也始终不变,即财政政策效果十分显著。

图5-11 货币政策效果与古典情况

(2)古典情况。古典情况与凯恩斯陷阱正好相反。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当LM曲线成为一条垂线时,由(4.12)式可知,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h趋于零,即货币需求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很小。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的变动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对投资和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影响,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产生最大效果。

如图5-11所示,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时,LM1曲线向右移至LM2,均衡收入由y1相应增加为y2,利率由r1相应下降为r2。由于LM曲线是垂直的,因此,当LM曲线向右移动时,均衡收入的增加量与LM曲线移动的距离是完全一致的,即货币政策效果是完全的。

垂直的LM曲线被称为古典特例,是因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需求仅取决于收入水平,而与利率的变动无关。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与财政政策一样,在实践中,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也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

(1)流动性偏好陷阱。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当经济萧条时,人们处于流动性偏好陷阱。此时,货币政策将失效。即使不存在流动性偏好陷阱,在经济衰退时期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其效果也不明显。那时,厂商与消费者均对经济前景的预期非常悲观,即使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松动银根,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而降低资金运用成本,投资者与消费者也未必增加贷款从事投资与消费活动,商业银行为控制信用风险,也不肯轻易放贷。这样,作为反衰退的货币政策,其效果就十分有限。所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在反通货膨胀方面效果比较明显,而在反衰退方面的效果就不明显。另外,短期效果明显,长期效果不明显。

(2)货币流通速度。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给量影响利率的高低是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的。如果这一假定前提不存在,通过货币供给的变动来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实际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是不好把握的,例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情况下,即使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减少货币的发行量,但由于人们手中不愿持有货币,往往将手中货币换成实物,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中央银行对此变动无法准确把握,因此无法将通货膨胀率降低至期望点。

(3)时滞。与财政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受到内部时滞与外部时滞的影响。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作出判断、分析、制定政策并付诸行动时会有认识的内部时滞,从政策实施到产生效果会有执行的外部时滞。尤其是外部时滞,比之财政政策情形会显得更长。因为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要通过影响利率,再影响投资,然后再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而微观主体在此之前已经作出投资计划并付之行动了。因而,利率变动以后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经验数据3~6个月)才会对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滞后制约着货币政策准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4)货币创造乘数与货币政策乘数。货币创造乘数表明:如果货币政策乘数不变或者完全可以预期,则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控制高能货币准确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并有效地影响经济。货币政策乘数表明: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对IS-LM均衡下的收入水平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实际上,货币创造乘数非常不稳定,中央银行也无法准确地预期货币政策乘数的变动情况。中央银行就无法准确地决定货币存量,从而对经济的调节也就不会总是令人满意的。

(5)公众预期与信心。货币政策的效应如何,还受到公众对政策本身和经济形式预期的影响以及公众的消费信心的影响。从公众预期来说,如果公众认为某项政策是一种长期的政策,并与政府有大致相近的经济预期时,才会配合该政策投资与消费,这项政策也就能发挥作用,达到预期的效应。如果公众认为某项政策的变动只是短暂的,从而不对该政策作出反应,这项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从公众信心来说,如果公众对经济社会未来的信心不足,就会收缩需求,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反之,就会扩大需求,推进政策执行的效果。

(6)在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水平而受到影响。

由上可知,货币政策作为平抑经济波动的手段,其作用是有限的,也是难以准确估计的。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间接手段,作为刺激需求促进国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货币政策不及财政政策,但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