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传统的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实行“双赢”不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了把垄断利润从外国转移到国内的主张。假设欧洲政府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补贴空中客车公司25万美元进行生产,则以上损益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旦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政策主张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都指出,必须正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不可片面夸大或曲解其功效。

一、理论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战略性贸易理论,引起理论界和发达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战略性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布朗德(James Brander)和斯潘塞(Ball Spencer)。他们认为,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是建立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理想假设上的,但现实生活中,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本身的运行处于一种“次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能保证潜在的收益一定能够实现,适当的政府干预则有可能改变市场运行的结果。这里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规模经济,由于规模经济存在于相当多的产业中,政府可以运用贸易政策对这些产业进行扶植,扩大本国企业的生产规模,使本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所谓战略性贸易理论(Strategic Trade Theory),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运用政策干预手段,把国外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垄断利润转移给本国企业或消费者的贸易政策理论。通常情况下,政府可以利用关税、配额等进口保护政策和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研究开发补贴等鼓励出口政策,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之所以称之为“战略性”,是因为这种政策能够改变国内外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使本国垄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政策主张及其影响

与传统的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实行“双赢”不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了把垄断利润从外国转移到国内的主张。这可以通过用关税来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用出口补贴为本国寡头厂商争夺市场份额、以进口保护作为出口促进的手段等办法来实现。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重要的政策主张是实施战略贸易政策,即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通过关税、出口补贴和进口保护等奖出限入措施,对现在的或潜在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支持和资助,增强其竞争能力,谋求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掠夺他国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最终实现增加本国福利的目的。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上,由于存在很强的规模收益递增现象,市场份额对各国厂商变得更为重要。这时,市场竞争便成了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在这场博弈中,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等手段,影响本国厂商及其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帮助本国厂商在国际竞争中获胜。

现在用一个例子来分析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寡头垄断的影响。

假定在飞机制造业中有两家厂商,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两家公司都打算生产一种新型客机,但由于该行业规模经济巨大,而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市场只能容纳一个获利的进入者。如果两个厂商都进入,他们都会遭受5万美元的损失,而不管哪一个厂商,如果设法只让自己在该行业中立足,就能获得100万美元的利润(见表51)。

表51 没有补贴的损益表

在没有战略性贸易政策时,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都有两种选择:生产或不生产。假设波音公司由于历史原因抢先占领了这个市场,则波音公司获取100万美元的利润,空中客车公司不生产。如果空中客车公司硬要挤进这个市场,则两者都亏损5万美元,所以空中客车公司不会进入竞争。

在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时,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只有一种选择:空中客车公司生产而波音公司不生产。假设欧洲政府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补贴空中客车公司25万美元进行生产,则以上损益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两公司都生产,空中客车获得的政府补贴减去亏损后仍有20万美元的利润;如果只有空中客车公司生产,其总利润将达到125万美元,而波音公司没有补贴,其损益状况未发生变化,如表52所示。

表52 欧洲政府给予空中客车补贴时的损益图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波音公司是否生产,空中客车公司只要生产就有利润。因此,对空中客车公司来说,不生产的选择已被排除了,而波音公司则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如果生产,将亏损5万美元;如果不生产,则市场将完全被空中客车公司夺走,所以波音公司只能退出竞争。这样,空中客车公司就能独占整个市场,获得125万美元的利润。欧洲政府用25万美元的补贴,就从国际竞争中获得了100万美元的利润。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战略性贸易理论可以改进市场运行的效果,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性优势,增加整个国家的经济福利。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价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积极意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新贸易理论的一部分,其积极的方面有:

(1)它是以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是国际贸易新理论在贸易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2)它是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状况中提炼出来的,试图设计出适宜产业内贸易的干预政策,以改善扭曲的竞争环境,使市场运作处于次优境地,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该理论广泛借鉴和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局限性

(1)该理论的建立依赖于一系列严格、苛刻的限制条件。除了要求产业必须具备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这两个必要条件外,还要求政府必须有齐全准确的信息,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带来的预期收益心中有数;接受补贴的企业必须给予恰当的配合;产品市场需求旺盛,目标市场不会诱使新厂商加入,以保证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他国家不会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措施等。一旦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政策主张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该理论背弃传统的自由贸易,主张采取进攻性的保护措施,劫掠他人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这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加以曲解和滥用的借口,恶化全球贸易环境。因此,许多经济学家都指出,必须正确把握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不可片面夸大或曲解其功效。

由于国际贸易对贸易参与国的福利影响是不均等的,一些受损国家为了避免福利损失,于是拿起了贸易保护的武器,而保护贸易理论则是贸易保护实践的需要,并为后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章着重介绍了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论等保护贸易理论。

幼稚工业 超保护贸易 战略性贸易

1.试述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加以评论。

2.简述幼稚工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

3.幼稚工业保护理论和超保护贸易理论有哪些不同点?

4.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