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吗

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吗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贸易是指国家间的商品、劳务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基础课程主要是阐述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等内容,揭示其中特点与运动规律的学科。一般认为,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国际市场上进行的商品交易以及提供的服务,称为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专门贸易,有的国家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除前述货物贸易外,其他的交易均划为服务贸易。

一、国际贸易定义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间的商品、劳务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必须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因为,这种商品、劳务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发生在世界范围内,又称世界贸易,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出口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基础课程主要是阐述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等内容,揭示其中特点与运动规律的学科。

国际贸易是泛称,它包括对外贸易和海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服务交换活动。一般认为,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当人们从世界范围的角度看这种交换活动,可称它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当人们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它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劳务和服务等交换活动,可称为对外贸易。海外贸易,是一些海岛国家或地区如日本、英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等就对外贸易活动的泛称。

一般认为,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是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的关系。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都是空间贸易的不同形式,它们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参考依据。从本质上讲,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都是商品、劳务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商品从生产者、销售者向消费者转移,劳务和服务从供给者向需求者转移。通过商品交换和劳务、服务转移,供给需求双方的价值以及使用价值得以体现;经营者获取经济利益和利润的目的得以实现。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国内贸易的基础上,是国内贸易在国外空间上的延伸;国内贸易是一国或地区社会发展的主要经济活动。对外贸易存在着与国内贸易明显的不同(见表1-1):

表1-1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之处

由此可见,对外贸易活动不同于国内贸易的特点,正是从事国际贸易实践与业务的人们所要关注的。

(二)国际商品

贸易,是离不开商品的。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国际市场上进行的商品交易以及提供的服务,称为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按国际商品的生产要素构成比重划分,国际贸易商品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种类型。

1.劳动密集型贸易商品

劳动密集型贸易商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开支与原材料投入占据较大部分的商品,如纺织品与手工艺品等。从目前看,广大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具有相对优势,因而上述商品成为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

目前,在我国对外贸易商品中,制成品的数量虽已经上升到85%以上,但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比例,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范畴。以纺织业为例,2014年我国出口创汇1160亿美元,实现利润约660亿美元,但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布匹和中低档服装。由此看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对外贸易效益相对低下,基本上仍是靠廉价劳动力,或是靠拼资源、拼能源,以量取胜。

2.资源密集型贸易商品

资本密集型贸易商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资金和机械设备投入占据较大部分的商品,如钢铁产品等。商品资本密集型程度,可用资本与劳动力的比率或资本与产量的比率来衡量,比率较高的称作资本密集型产品。

一般来说,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在劳动力资源缺乏、劳动力价格相对昂贵的国家占有相对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出口的大部分都是此类商品。

3.土地密集型贸易商品

凡在生产过程中土地投入占据较大比重的贸易商品均称作土地密集型贸易商品,如农副产品等。例如,澳大利亚土地资源比较充裕,畜牧业产品在该国对外贸易商品中长期占据较大比例。近年来,我国每年亦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上述产品,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如,我国江苏镇江出口的鳗鱼,创汇在逐年增加,尤其2015至2016年,其烤鳗产品在日本市场已经占有一定份额。

4.技术密集型贸易商品

凡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和知识要素投入占重要部分的贸易商品,均称作技术密集型商品,如,汽车、家用电器、电脑等。这些商品是发达国家及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的商品的主导产品。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此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将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

总之,国际贸易促进了各国的专业化分工,扩大了国际贸易商品的数量,提高了国际贸易商品的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薪资、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加深了国际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国际贸易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国际分工的纽带,是推动全球范围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下面所述的国际贸易主要分类,可以看出其在内涵上和外延上均已发生巨大变化。

(一)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依照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及过境贸易,具体内容见表1-2。

表1-2 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二)一般贸易和专门贸易

依照国境和关境划分进出口,对外贸易可分为一般贸易和专门贸易。

一般贸易,又称总贸易。许多国家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凡进入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为进口,称作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称作总出口。

专门贸易,有的国家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贸易进、出口。凡进入本国国境的外国商品,只要存放在保税仓库,并且暂时不进入关境,一律不视作进口。只有进入关境的外国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并进入关境的商品,方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对于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便复运出关境的商品统统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

(三)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依照商品的物理形态,对外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指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进出口交易。根据1974年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分类标准,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1942个基本项目,几乎包括了所有国际贸易商品。现将上述10大类商品分类介绍如下: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动物油脂及植物油脂;未列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待分类的其他商品。

国际贸易统计,通常把上述0至4类商品称为初级商品,如食品和矿产品等;把5至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如机械产品等。9类商品属于待分类商品。目前,上述分类法已为绝大多数国家采用。

我国于1981年实行的商品分类标准,就是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我国进、出口货物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我国商品统计目录编号现采用6位数。数位组成是:一位数为“类”,二位数为“章”,三位数为“组”,四位数为“分组”,五位数为“项目”,六位数为“子目录”。

服务贸易。除前述货物贸易外,其他的交易均划为服务贸易。在国际交易商品中,运输、保险、金融、旅游、技术劳务的提供与接收等统称为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主要区别是:货物贸易出口与进口均须经过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海关,接受海关监控,且进出口额均表现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并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收支的主要部分。服务贸易则不需经过海关,通常不显示在海关的贸易统计表上,但构成一国或地区国际收支的组成部分,并反映在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四)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依照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对外贸易又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具体内容见表1-3。

从技术上讲,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系同一性质的贸易,区别在于分析的角度不同。从生产国角度来看,有关商品是通过第三国销往进口国的,故称作间接贸易。从中间商角度看,本国既不是生产国,又不是进口国,只是从事有关商品的转口贸易业务,故称作转口贸易。

表1-3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通常情况下,转口商以较低价格购买有关商品,有时还辅以一定程度的加工或包装,尔后以较高价格转手出售,以赚取手续费和加价利润。由于这种贸易非但不受本国国内经济周期影响,而且还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和汇率风险,因而很受某些大型贸易公司和跨国公司的重视。间接贸易是各国用以对付有关国家贸易限制和歧视政策的有效手段之一。

(五)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依照清偿和结算工具的性质,国际贸易又分为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自由结汇贸易,指可自由兑换货币作为清偿和结算工具的交易,又称现汇贸易。目前,绝大部分国际贸易以这种方式进行。在国际贸易中,普遍接受的、可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主要有:美元、英镑、马克、法郎、日元等。1999年3月1日欧元启用后,通过近年来的表现可以发现,到2016年度时,欧元已逐步取代英镑、马克和法郎等成为重要国际支付工具之一。

易货贸易是指在换货的基础上,把等值的出口货物和进口货物直接结合起来的贸易方式。易货贸易大多发生在缺乏硬通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这些国家由于外汇储备短缺,无法完全以自由结汇方式与他国进行贸易,因而只得采用此种方式。

易货贸易的特点是:把贸易进出口业务直接联系起来,双方有进有出,进、出口基本平衡,互换货物品种相当,因而无须支付外汇。易货贸易的主要缺点是,一旦双方所生产的货物失去互补性,这种贸易便难以为继。

三、国际贸易的有关概念

在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中,涉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总额、贸易总量、贸易平衡状况及贸易条件等。

(一)贸易总额

贸易总额是指用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目前,大多数国际的对外贸易以美元表示。因此,若有关国家公布的对外贸易额以其他货币表示,应首先设法将之换算成美元或其他相同的硬通货。在对外贸易总额统计时,有两个指标须加以区别:

对外贸易总额,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出口贸易额之和。对每个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相加构成了本国当年对外贸易的全部内容。如某年A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5亿美元,其中,进口65.4亿美元,出口59.6亿美元。

国际贸易总额,从全球范围看,指各国在特定年度内所发生的出口贸易之和。如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表明,2016年世界货物与商品服务贸易总额约为21.83万亿美元。

(二)贸易总量

贸易总量是指以数量或重量等计量单位表示的一国当年实物贸易总规模。如,2005年A国出口汽车75万辆。同年,B国出口原煤3082万吨。在统计有关资料和建立数据库时,亦须注意收集总量数据。这是因为,统计一国对外贸易总量有效地排除了汇率、价格变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有助于对相关产业的生产规模及总量进行国际比较。

(三)贸易顺差、逆差与贸易平衡

分析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主要借助于政府定期公布的对外贸易平衡表。一般而言,平衡表比较系统地载有表明出口和进口的数字统计,大体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国对外贸易按出口大于、小于或等于进口等情况,分别构成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或贸易平衡。

贸易顺差,指在特定年份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一般认为,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贸易总值,又称“入超”,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贸易逆差将致使国内外储备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贸易平衡,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纵观世界各国或地区政府的对外政策实践,这种现象并不多见。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应设法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结余,此举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四)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是指在特定年份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该指标是衡量一国进出口贸易形势的主要指标之一。其中包括一国进口商品与国产同类商品的比价;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比率等。

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在分析一国对外贸易条件时,需计算该国当年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以分析和判断有关国家对外贸易所处的状况。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根据上述公式,只需将有关国家当年公布的相关指数进行计算即可。如果计算出来的比价指数大于100,说明有关国家的贸易条件改善了,因为该国用同样多的物品可换回更多的东西,计算方法是用当年的贸易条件指数减去100。

如,假设A国2001年的进口价格指数为100,出口价格指数为105,套用上述公式计算:(105-100)÷100=5%。

通过计算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2001年A国的贸易条件有5%程度的改善,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比较明显。

进口商品与国产同类商品的比价。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的比价,是同一市场、同一时期内某种进口商品与国产同种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为保护本国民族工业,或为节约外汇,许多国家政府通过各种措施适度调高有关进口商品的价格。一国政府在制定关于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政策时,通常依据产业政策与该商品生产国的双边关系,并对有关进口商品与本国同类商品比质比价,一般以国产商品价格为基础来作价,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的比价=进口商品销售单价/国产商品销售单价。

假设,某年我国天津夏利牌TJ7100型小汽车市场零售价格每辆8万元人民币,而同期在其他国家进口的同类汽车,每辆市场零售价只需约4.5万元人民币。套用上述公式计算:比价为4.5/8=0.56。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得出两点思考:

1.我国汽车行业与国际同行业相比,企业规模没上去,生产率相对低下,生产成本较高,因而只得相应提高产品售价。

2.我国汽车市场价格存在严重的扭曲现象,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汽车工业实施了关税保护的政策。

(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当年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及对外开放程度,同时也反映该国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程度。具体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对外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如,某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236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38万亿人民币。如按当年12月份的平均汇率8.561元人民币折算,套用上述公式则可计算出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了创纪录的46.3%。

一般认为,一国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并非越高越好。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的上述指标大多在20%~30%之间,其中美国和日本两国分别为9%和12%左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国内市场的吸纳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本国的综合国力。一个国家如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即使外贸受阻,国民总体消费水平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仍可望得以为继。

中国商务部外贸司近日发布《2005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及全年走势》报告,报告称2005年中国全年贸易顺差将接近1000亿美元。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将创历史新高,远远超过历史上顺差最高年份1998年的434.75亿美元。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1~8月,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917.3亿美元。据中国出口和比总额少0.1亿美元,进口和比总额少0.1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顺差607.8亿美元。

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了37%。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80%,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称为世界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国内消费应占经济发展促进因素的主导地位,达到70%左右。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

二、我国对外贸易特征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当代世界,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已从进口与出口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经济关系,从商品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从提供满足人类物质享受的产品,到开展满足人类精神享受的旅游服务等。对外贸易成为国际经济相互影响的重要渠道。“相互影响”是指一个国家经济的盛衰如何对另一国产生影响,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靠,各国经济的增长或衰退都会影响其他国家。世界经济中,相互影响的过程有:世界市场价格变动,影响国内开放部门价格变动,再影响国内非开放部门价格变动;国内市场价格变动,影响产量与就业变动;产量与就业变动,影响整个经济的变动。一般认为,相互影响的因素包括: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一国进出口在世界总进口值与总出口值中的比重;一国对某些世界性商品的供求,在该种商品的世界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中的比重;双边贸易关系;各国经济政策。从我国对外贸易特征可以找到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的整个过程。

(一)加入WTO的积极效应和全球生产力转移的加快,推动了外贸发展进入新阶段

首先,加入WTO后,我国贸易环境明显改善,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的限制明显减少,扩大了我国的出口空间。近三年来,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各月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月均出口额超过300亿美元。可以说,我国外贸出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其中,一般贸易出口的迅猛增长更是体现出加入世贸组织效应对外来冲击的抵御能力。其次,加入WTO有力地推动了跨国公司加速向中国转移生产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直接拉动了中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我国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作为跨国公司在全球生产链的一个环节,更多从事的是集团内部的贸易,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最小。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已超过半壁江山,成为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只要中国吸引外资增势保持不减,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浪潮将继续为中国扩大对外贸易提供机遇。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将为促进出口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另外,加入WTO后,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国有经济部门的出口潜力得以释放,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已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中的最活跃因素。目前我国集体、民营及其他企业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扩大出口,外贸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二)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迅速提高

近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迅速提高。加入WTO后,我国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快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这些行业加速与国际接轨,迅速融入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外资企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国较大型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商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机电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企业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首先获益,而它们出口的增长也带动了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增长。当前,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50%以上,被誉为出口的火车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未遭到“非典”冲击,对促进整体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外贸进口快速增长,“大进大出”新特征初步展现

目前我国外贸进口呈现高速增长的特点,其有多种原因。一是随着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断提高,加工贸易进口及外资企业进口实现了较快发展,外资企业进口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超过50%。同时,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力进程进一步加快,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将成为保障进口快速增长的稳定性因素。

二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原材料进口的比重上升。以2015年一季度为例,GDP增长9.9%,增幅达到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经济的较快增长,既为扩大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也拉动了进口快速增长,尤其是对短缺资源和先进设备的需求转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