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量形成过程

质量形成过程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于20世纪60年代用一条螺旋曲线来表示质量的形成过程, 我们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曲线, 如图2.1所示。质量形成过程的另一种表达方法是 “质量环”。朱兰认为, 质量管理是由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样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关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手段。质量改进是指突破原有计划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一、 朱兰质量螺旋曲线

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 形成和实现的过程。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于20世纪60年代用一条螺旋曲线来表示质量的形成过程, 我们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曲线, 如图2.1所示。 朱兰质量螺旋曲线阐述了五个重要的理念: ①产品质量的形成由市场研究、 开发 (研制)、 设计、 制定产品规格、 制定工艺、 采购、 仪器仪表及设备装置、 生产、 工序控制、 检验、 测试、 销售、 服务十三个环节组成; ②产品质量形成的十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 周而复始, 但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不断上升、 不断提高的过程; ③产品质量形成是全过程的, 对质量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④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中会受到供方、 销售商和顾客的影响, 即涉及组织之外的因素, 所以, 质量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⑤所有的活动都由人来完成, 质量管理应该以人为主体。

图2.1 朱兰质量螺旋曲线

二、 质量环

质量形成过程的另一种表达方法是 “质量环”。 1994版的ISO9000标准就采用了这种表达方法。 所谓质量环是指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个阶段中, 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硬件产品的质量环包括12个环节, 如图2.2所示, 其中,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或再生利用阶段主要是指那些如果任意废弃后会对公民健康和安全有不利作用的产品, 如核废料、 化学制品等, 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 应注意的是, 这种质量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循环, 它与朱兰质量螺旋曲线有相同的意义。

图2.2 硬件产品的质量环

三、 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日本从美国引进了统计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一举改变了日本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20世纪70年代末期, 日本产品开始大量进入美国市场, 不断蚕食着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 对于美国企业来说, 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面对这种状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迫切希望有新的管理思想来指点迷津。 朱兰博士便是担当这一使命的先驱者之一。 他主张要想解决质量危机, 就需要破除传统观念, 从根本上改造传统的质量管理, 按照新的行动路线来行事, 这一路线便是朱兰所提出的三部曲。 朱兰认为, 质量管理是由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样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所构成的一个逻辑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关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手段。

质量策划指明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 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需的各种活动进行规划和部署的过程。 通过质量策划活动, 企业应当明确谁是自己的顾客, 顾客的需要是什么, 产品必须具备哪些特性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 还必须设定符合顾客和供应商双方要求的质量目标, 开发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工艺, 确保过程在给定的作业条件下具有达到目标的能力, 为最终生产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控制就其一般含义而言, 是指制定控制标准, 衡量实绩找出偏差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 控制应用于质量领域便成为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也就是为实现质量目标, 采取措施满足质量要求的过程。 广泛应用统计方法来解决质量问题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特征之一。

质量改进是指突破原有计划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 实现质量改进有三个方面的途径, 即通过排除导致过程偏离标准的偶发性质量故障, 使过程恢复到初始的控制状态; 通过排除长期性的质量故障使当前的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引入新产品、 新工艺时从计划开始就力求消除可能会导致新的慢性故障和偶发性故障的各种可能性。

在质量管理的三部曲中, 质量策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质量控制确保事物按照计划的方式进行, 是实现质量目标的保障; 质量改进则意味着质量水平的飞跃, 标志着质量活动是以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不断攀登和提高, 如图2.3所示。

图2.3 朱兰三部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