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意义来讲,“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50]但近代上海在国家羸弱、政治分割的状况下,权益安全没有国家保护,社会公平没有政治基础,稳定发展没有政治保障。可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必须要有一定的稳定和秩序前提,而稳定和秩序是在社会有基本保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在国家和政府不能有效提供社会保障的时候,民间组织就会承担起相应的任务,以维护社会能够向前发展。
一、维护行业和阶层权益
近代上海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之下,市民社会逐步成长,市民的民权思想超越了蒙昧的自然生存状态,开始自觉地认识到社会保障对个人和群体相互关系的意义。当社会统一保障的条件不具备,或没有认识到社会需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或认识到也没有实现的可能的时候,市民社会便会在社会领域组织和开拓社会保障的资源。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以及价值取向相同或相近的各类群体建立起来的各种社团组织,适应社会急剧转型的特殊需要,为广大市民分类别的提供了一定水平的社会保障,黏合着特殊时期的社会脉动,容纳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近代上海,各种社会团体,包括各色行业公会、会馆公所、同人组织、同乡会、政党组织,甚至帮派组织分别为不同的市民群体提供了当时条件下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对于此种社会情态,时人评价道:“沪上人文荟萃,开化最早,故会亦最多,凡学界商界各团体,往往联合同志,设立章程,以谋种种公益之发达,诚足嘉也。”[51]
近代上海社团组织为市民提供的社会保障包括抵抗滥权、安全维护、权益争取、义务教育、机会准入等。
各类工商业和行业社团的建立,都有维护本业利益或本阶层权益的基本目的,期望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籍会馆公所除了具有联络同乡或同业情谊、规范同业生产或交易行为的功能外,保护本籍和本业商民的经济和社会权益,是其另一重要功能。当本籍和本业商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和不公平对待时,会馆公所就是有组织的争取和保护力量。
近代上海的商会和行业联会等综合性市民社团,一方面为政府提供工商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工商业者的基本要求等信息,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制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工商业发展遭遇困境和不利形势时,往往能够极力要求政府体恤民族资本的状况,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帮助困境中的民族工商业渡过难关。如,在近代多次政府与外国的关税谈判中,上海的工商团体,都建言、力促政府在谈判中坚决抵制不公平的关税条约,争取比较有利的关税协定,取得过一定的效果。这对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有力的作用。
各种职业社团对争取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也都不遗余力的开展活动。如,近代上海的中医职业,在西学强势的社会变革形势中,遇到西医职业的激烈竞争。中医从业者组织中医社团,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并不断向政府陈述中医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扩大新时期中医在民众中的影响,争取得到政府的支持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近代中医社团为保障行业权益、争取发展机会,可谓不遗余力。
广大劳工、妇女等社团更是维护本阶层权利的保护者。劳工和妇女等阶层,建立了自己的社团后,为争取本阶层的经济和社会权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
近代上海社团致力的义务教育事业,对提高市民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众文化和工作素质的提高,是自身权益的根本条件,所以近代上海社团尽力开展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有远见的卓越事业,对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良性发展的确功不可没。
各行业、各阶层、各范畴的社团组织维护本业和本阶层权益的过程,也是社会关系不断调整,趋于动态平衡的过程。各行各业和各阶层不但要保护自己的发展权益,而且要维护自己实现发展权益的社会关系。通过社团组织化的市场关系博弈,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整合到社会运行的大系统之中,维持了良好的社会运行关系,各行业各阶层都可获得社会发展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得到自身发展条件下社团组织的保护。
二、保护社会安全环境
市民社团的大量产生,本质上是由近代意义的个体权益意识,以及由社会转型中社会保障系统的某种失范而促成的。在市民个体与各种霸权之间形成一种中间力量,以维护个体和行业的权益,对各种霸权起到约束作用,防止霸权的滥用。各类市民个体通过组成社会团体,使自己的权益以群体的姿态及集体力量的形式出现,社团组织成为个体的保护者,成为他们参与社会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召集者,从而发展了有机的社会关系。
开埠初期,以各籍来沪商民设立的会馆、公所为代表的社团组织对保障本籍商民的各种权益和需求起到很多作用,诸如就业、济难、扶危、厝柩等就是对移民对明显的社会保障。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同业组织、商会、同乡会、商团组织、学会、教育会、宣传舆论团体等,对近代上海市民所起到的社会保障作用进一步扩大和提升,维系了近代上海社会的融合发展。例如,商会组织对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与中外强权势力尽力博弈的重要作用;宣传舆论工具及时报道市民社会的问题和呼声,力陈或督促政治变革或问题的解决等。如果没有大量的社会团体作为市民社会的基本框架,近代上海社会各种复杂关系的整合与协调是不可想象的,民间的基本秩序的维持就失去了基础。
近代上海最著名的社会安全保护团体,是上海救火联合会和上海商团。这两个重要的城市安全保护组织都是民间社团,在近代上海城市秩序的保护和城市安全的防御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不但起到了客观的保护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近代上海城市的安全形象和市民的安全心理,这对维护城市的秩序,意义重大。就是在近代中国动荡不安、生灵涂炭的大环境中,上海也被认为是一方比较安全的区域。
辛亥革命时期,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比较动乱的一个时期,但上海市面维持了基本稳定,上海商团和救火会这样的民间社团组织功莫大焉。上海起义过程中,各商团分区出动,维持治安;救火会全体戒备,社会秩序井然。一边是起义的民军占领城厢,一边是城厢里的舞台上演戏如常,非战场区域没有发生混乱,可谓社团组织可以保障市面的鲜明例证。
在1911年辛亥革命及此后的“十一·三”上海光复起义中,同盟会、光复会和由上海市民组成的商团组织成为三支主要的武装力量。同盟会、光复会属于“会党”性质的组织,上海市民商团则是典型的民间社团。在武装起义之前,上海市民商团最关注的是城市市民的秩序和稳定,特发布安民告示:“上海巨埠,保护华洋。免受兵火,独立主张。凡我商民,切勿恐慌。照章营业,痞棍宜防。如有闹事,军法照行。本军府示,各各传扬。”[52]在起义的过程中,各商团分区出动,维护治安。凡监狱改过所,硝磺局等要地,防守尤严,救火会亦全城戒备,市民也主动联防,社会秩序稳定。这说明,近代上海市民个体,经由社团组织表达自己意志、同时获得保护的机制,已经基本形成。
近代上海社团组织对社会秩序和市民权益的保障作用,维护了市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说明社团组织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