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根据劳动人口主观是否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标准,可划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用从而造成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是由于劳动人口主观不愿意就业而造成的,所以被称为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因此不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范围。
非自愿失业的概念是凯恩斯提出来的,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收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失业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来消除。经济学中的所讲的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根据失业原因,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划分为四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像人们换工作或找新的工作便是这种失业的例子。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是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是过渡性的,因此这种失业存在是正常的,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与此同时,劳动者的知识结构、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却没有作出相应的调整,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引起的失业。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在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可能由于以下原因。一是技术变化。尽管技术被人为能减少成本,扩大整个社会生产能力,但它可能也会对某些特定市场(或产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产品偏好的改变在某些地区扩大了生产,增加了就业,但在其他地区减少了生产和就业。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这种不流动性延长了由于技术变化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造成的失业时间。工作机会的减少应引起失业者流动,但不流动性却没有使这种情况发生。此外,不适当的政府政策也会影响结构性失业。如政府为保护某种行业的政策,在短期内有利于减少失业,但从长期看,这种经济政策会降低受保护的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失去同国外竞争者相抗衡的能力最终加重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某些行业的生产具有受季节变化影响而引起的失业,如农业工人在收获期充分就业,但一年中却有几个月无事可做。其他如建筑业、捕鱼业、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也都如此。季节性失业的存在与充分就业并不矛盾。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当经济增长处于高涨阶段时,就业量增加,失业量减少;经济增长处于下降阶段时,就业量减少而失业量增加。按照凯恩斯的说法,当实际的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消费疲软,市场不旺,造成企业投资减少从而减少雇佣人员而形成周期性失业。通货紧缩时期的失业也可看作是周期性失业。
【专栏二】关于隐藏性失业概念
所谓隐藏性失业是指表面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对产出并没有作出贡献的人,即有“职”无“工”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工作人员的边际生产力为零。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而产出水平没有下降时,即存在着隐藏性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曾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隐藏性失业。
3.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随着就业量的提高而下降,但失业率从来不会降到零。在社会经济发展正常的条件下,仍然存在着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作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量称作潜在就业量。如果存在的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那么就业量就是潜在就业量。只存在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况,也就是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是指经济中消灭了周期性失业以后的失业率,即摩擦性失业和结构失业占劳动人口的比重。
充分就业是当一个国家经济的现实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4%~6%)时,我们就说这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产出称为潜在的GDP,又称充分就业的GDP,它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