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PTA(精对苯二甲酸)
1.PTA的基础知识
PTA在常温下是白色粉状晶体,无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限度内遇火即燃烧。
(1) PTA的生产过程。PTA为石油的下端产品。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石脑油(轻汽油),从石脑油中提炼出MX(混二甲苯),再提炼出PX(对二甲苯)。PTA以PX(配方占65%~67%)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氧气占35%~33%),生成粗对苯二甲酸。然后对粗对苯二甲酸进行加氢精制,去除杂质,再经结晶、分离、干燥、制成精对苯二酸产品,即PTA成品。
(2) PTA的用途。PTA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PTA的应用又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和0.33~0.34吨的MEG(乙二醇)。聚酯包括纤维切片、聚酯纤维、瓶用切片和薄膜切片。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 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 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制造业是化纤行业中规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业,除了涤纶外,其产品还包括腈纶、锦纶、氨纶等。涤纶可用于制作特种材料如防弹衣、安全带、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及缘绝材料等等。但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纺织原料的一种。
简单地说,PTA的原料是PX,源头是石油。涤纶用PTA占总量的75%,而化纤中78%为涤纶。这就是“化纤原料PTA”说法的由来。
2.PTA的供给与需求
(1) PTA的生产情况。2000年以前,中国PTA的产量较小,年产量不足150万吨。2000年以后,随着聚酯业快速发展,对PTA需求增长强劲,PTA工业开始崛起。PTA产量从2000年的221万吨猛增至2005年底的565万吨,年平均增幅高达28%,中国PTA产能一举超越韩国、中国台湾及美国,成为PTA居世界第一的生产国。2005年我国PTA产量占亚洲的20%,占全球产量的15%。
我国的PTA生产在区域上十分集中。从2005年的产量分布情况看,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产量占全国的52%,其次为广东、福建地区。除了在区域上集中外,在生产厂家上也十分集中,PTA的生产没有小厂,均为大型企业。
(2) PTA的消费情况。全球PTA消费增长最快的在中国。2001年以来,我国PTA的消费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在高利润、国产化技术成熟、投资成本大幅下降的驱动下,中国聚酯产业迅猛发展,中国聚酯产量由1998年底的398万吨迅猛增加到2005年底的2072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6.6%。聚酯原料市场因此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聚酯生产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最大的PTA消费国。2001年我国PTA的消费量仅547.1万吨,2004年中国PTA需求突破了1014万吨,而2005年中国的PTA消费量达1214万吨。占世界PTA消费量的1/3和1/2。在未来几年,中国PTA需求仍将不断扩大,中国PTA供需仍难以达到完全平衡。
国内PTA的消费用途集中在涤纶制造中,高度集中在江苏和浙江,两地合计达64%。就化纤生产来说,全国2005年合成纤维(涤纶占85%)总产量为1500万吨。江、浙两大产业集群占总产量的72%。其中浙江为656万吨,主要分布在萧山、绍兴、桐乡及慈溪等地;江苏为426万吨,主要分布在苏州、江阴、张家港、太仓和常熟等地。
(3) PTA的进口情况。1995年我国PTA进口量仅40万吨,1999年跃至154万吨。随着中国聚脂行业的发展,PTA的进口增速加快,2005年共进口649万吨,进口价为802美元/吨,进口额高达52亿美元。我国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PTA进口国。
从进口依存度分析,由于下游对PTA的需求强劲,国内缺口较大,我国PTA消费一直对进口保持较高的依存。特别是1999年以来,进口依存在50%以上。2002年创下了64%的高点,2005年的进口依存也高达54%。据业内预测,随着国内PTA产能的扩张以及消费量增速放缓,PTA进口依存将趋于下降。
从PTA进口来源分布来看,亚洲国家占总进口量的96%左右,另外的4%来自于北美和欧洲。主要进口来源国为韩国、台湾地区、日本、印度尼西亚和泰国。近年来,伊朗、沙特以及土耳其也开始向中国输入PTA。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韩国为PTA进口的最大来源国,进口量为267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41%。台湾地区次之,进口量为19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0%。可见,我国PTA的进口来源十分集中。与2004年相比,PTA从韩国、台湾地区、泰国、沙特的进口增幅平均在20%以上。而从日本、印度尼西亚、北美和欧洲的PTA进口量大大减少。
3.影响PTA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
(1)供给方面。由于我国聚脂产业高速发展,国内PTA的产量远无法满足其需要,缺口靠进口弥补。2005年,国内产量589万吨,消费量为1214万吨,其中进口量为649万吨。进口依存度为56%。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PTA的消费需求,近两年PTA产能新建扩建的项目不少。随着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国内PTA产量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相对消费需求增长而言仍然会存在一些缺口。与聚酯生产线1年即可投产相比,PTA项目投产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周期。预计至2007年年底,中国的PTA产能会达到1200万吨。可以肯定,随着国产PTA的供应能力的增长,对进口的依存度将逐步降低。
(2)需求方面。
①聚酯增长决定直接需求。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生产1吨聚酯需要0.85~0.86吨的PTA。聚酯产业发展状况决定了PTA的消费需求。1995年全球聚酯总产量约为1900万吨,而当时中国的聚酯产量约19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10%; 2005年,全球产量接近5500万吨,中国的聚酯产量则达到2163万吨,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0%。中国聚酯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2005年我国聚酯产量达1960万吨,按消耗系数0.865和开工率70%计算,可消耗PTA为每年1200万吨。预测2007年以后,中国聚酯产量将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周期,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
②纺织增长决定终端需求。聚脂产品中涤纶对PTA的需求量最大,决定着PTA的消费情况。2005年化纤产量占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2690万吨的61%,而化纤中涤纶占总量的近80%。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这就是说,纺织行业的景气程度、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涤纶市场消费,进而决定对PTA的需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同时,纺织品是中国最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大宗出口产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除了内需因素外,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还受国际市场贸易摩擦、汇率变化的影响。
(3)石油价格。PTA的源头为石油。在2004~2005年全球PTA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情况下,PTA价格却出现了大涨,其中原因在于成本推动。特别是2004年以来,世界石油价格一路上涨。在高油价下,作为中间产品的化工市场与原油价格密切相关。PTA所处的聚脂与化纤行业也不例外。石油上涨带来成本向下游的转移,从而影响PTA的生产成本。
(4)原料价格。PX是生产PTA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料,全球范围内超过90%的PX是用来生产PTA的,可见PTA和PX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相对于PTA产能的急剧扩大,PX的增产相对滞后。
(5)棉花市场价格走势。PTA的下游产品是涤纶,与棉花同为纺织品的原料。二者是一种替代关系。二者价格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各自在纺织配料中的用量,从而影响对PTA的需求。近两年来,棉花价格的低位运行状况,抑制了化纤产品价格上涨的可能。
(6)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人民币升值降低了纺织品的出口竞争力,而纺织品市场形势反过来也将直接影响到化纤产业及上游PTA行业的发展。另外,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按美元计价的进口PX价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应的报价上升。
(7)关税政策。加入WTO后,聚酯产品包括PTA的进口配额全部取消。由于下游化纤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原料短缺问题,继续实行高关税政策有可能会让国内聚酯企业受制于原料供应的不足,抑制国内聚酯工业良好的发展势头,进而影响化纤行业的发展。因此,中国化纤协会建议国家采取切实可行、成效显著的办法,调整进口关税,坚持当前公开暂定税率的政策并适度扩大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行业内原料与纤维关税倒挂的问题。因此,我国有可能会加大降低关税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