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国并购的理论

跨国并购的理论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以及代理理论等的长足发展,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非常迅速,并购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产生协同效应“1+1>2”。横向、纵向、混合型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原因,本质上可归为效率理论。并购活动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

由于规模经济、交易成本、价值低估以及代理理论等的长足发展,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非常迅速,并购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一)传统并购理论

1.效率理论

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产生协同效应“1+1>2”。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与多元化协同效应。横向、纵向、混合型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威廉·杰克·鲍莫尔(1982)提出可竞争市场和沉淀成本理论,进一步支持了效率理论。1984年美国司法部的《合并指南》修正了《克莱顿法》的传统观点,旗帜鲜明地支持效率理论。

2.交易费用理论

科斯(1937)提出,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是当企业意识到通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原因,本质上可归为效率理论。

3.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是指通过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同时垄断利润的获得又增强企业的实力,为新一轮并购打下基础。市场势力一般采用产业集中度进行判断,如产业中前4或前8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CR4或CR8)超过30%为高度集中,15%~30%为中度集中,低于15%为低度集中。美国则采用赫芬达尔系数(市场占有率的平方之和)来表示产业集中度。该理论成为政府规制并购、反对垄断、促进竞争的主要依据。

4.价值低估理论

并购活动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标企业的价值被低估。詹姆斯·托宾以Q值反映企业并购发生的可能性,Q=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如果Q<1,小得越多则企业被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进行并购要比购买或建造相关的资产更便宜些。该理论提供了选择目标企业的一种思路,关键是如何正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现实中并非所有价值被低估的公司都会被并购,也并非只有价值被低估的公司才会成为并购目标。

(二)现代并购理论

1.代理成本理论

现代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公司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之间利益的不一致。由于管理层只有公司小部分所有权,因此管理层会偏向于非现金的额外支出,如装潢豪华办公室、购买名牌汽车等,而这些支出要靠公司全体员工来承担,称为代理成本。这种情形在大公司更为严重,即使监控管理层,所花费的资源仍属于代理成本,而收购行为则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

公司的代理问题可经适当的组织设计解决,当公司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时,决策的拟定和执行与决策评估和控制应加以分离,前者是代理人的职责,后者是公司所有者的职责,这是通过公司内部机制设计来控制代理问题。收购事实上可以提供一种控制代理问题的外部机制,当目标公司代理人有代理问题产生时,收购或代理权的竞争可以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

2.战略发展和调整理论

与内部扩充相比,外部收购可使企业更快地适应环境变化,有效降低进入新产业和新市场的壁垒,并且风险相对较小。企业在其所处的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其并购策略是不同的: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新兴中小型企业,若有投资机会但缺少资金和管理能力,则可能出售给现金流充足的成熟产业中的大企业;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更多会试图通过横向并购来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运用价格战来扩大市场份额;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为生存而进行业内并购以打垮竞争对手,还可能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向新兴产业拓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其他企业并购理论

关于企业并购动机的理论有:利润动机理论、投机动机理论、竞争压力理论、预防和安全动机理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