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和业绩
首要问题是确定国外企业是不是比国内企业业绩更好。有几个理由可以确定这个假设成立。例如,国外企业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资料框3.2),更优秀的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更熟悉发达国家的市场。此外,他们经营的公司往往更容易达到规模效应[5],也拥有足够的实力在更好的市场环境中开展业务,这些投资接受国的市场具备各类基础设施,比如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
虽然上述这些优势也就意味着国外企业具有更好的市场经营环境,但国内企业同样也具有优势,比如他们更加了解当地市场,在语言,风俗习惯,消费偏好,商业惯例,文化认同等方面有着更好的市场条件,还有可能包括较低的生产成本等在内的有利的区域市场条件[6]。而国外企业会因不具备这类优势,在短期内会导致效率低下(Dunning,1998;Caves,1996)。
这也表明,虽然预期国外企业在某些方面的业绩(表现)要高于国内企业,不过在这里所说的这种国内市场环境下就可能要另当别论了。此外,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企业都有可能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对经济的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这里基本上没有对这些影响做出解释。
这里要关注的第一个指标是国外企业的表现是否明显好于国内企业。可以肯定这个系数从统计学上来看是正的,且系数值也不小。外资控股的比例可能会影响业绩,不过国外所有权的类型也同样非常重要。比如,跨国企业掌握的技术可能会与私人拥有的公司不同。第三个方面涉及公司的来源,也就是说企业组建之初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技术与国家的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关系,那么来自发达国家的公司比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更有可能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同样的道理,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会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更大的、正面的溢出效应(外部性)。然而,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更容易接收,更适应当地条件,那么这种溢出效应的假设可能无法实现。接下来,报告将讨论这一系列问题。
资料框3.3 金融危机对非洲制造业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初期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了大部分国家,其所产生的后果,仍制约着各国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抉择。但是,一般认为,因为非洲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高,所以受此次危机影响也不大。然而,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一些宏观数据,而基于非来自企业的具体信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非洲投资者报告》则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直接调查这些非洲企业在金融危机期间蒙受的损失,研究金融危机对非洲经济的影响。
此次调查中,所有参与调查的企业都必须提供他们在金融危机前和在危机期间的产能利用率。若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即可表明经济危机给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百分之六十的企业均表示,在危机期间,他们的产能利用率下降了,显然,这与前面提到的一般认为非洲受危机影响不大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表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那些受危机影响大的公司和受危机影响不大的公司的一些具体的企业特征。此外,非常有必要弄清楚这些负面溢出效应的传播途径和渠道,即分析这些负面溢出效应是如何从一个国家传导到另一个国家,或如何从一个企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的。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正确抉择,以避免在未来产生类似后果。
因此,本次研究将通过回归性分析来研究影响企业成为负面效应传导通道,或者避开这种传导效应的公司具体特征,以确定其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概率。研究通过国家和产业部门的分类来进行分析,其中,对制造业部门企业所做的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
·人力资本投入相对较少的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概率更大。
·劳动资本比率越小的企业更容易受危机影响。
·人均产出越低的企业在危机面前越脆弱。
·组建时间越长的企业受危机影响的可能性越小。
·相比非出口型企业,出口型企业更可能由于产能利用率的降低而遭受损失。
其中,最后一条结论因为涉及国际贸易这一因素,而在本次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该因素可被认为是金融危机潜在传导通道。也就是说,如果某一个国家正经历金融危机,那些出口商品到该国的企业也会蒙受损失,即使他们自己所在的国家之前并未受金融危机影响。
这些结论提供了一些政策制定方面的启示:支持生产资料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支持企业提高生产率等措施可以减少来自外部危机的影响。而企业也应该将上述几点作为他们自身的发展目标。
其次,虽然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也会使一国更容易受外部经济危机的影响。因此,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决策者还需制定一些贸易相关的政策以调和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有关金融危机对非洲制造业影响的具体分析和讨论可参考Fethi,Isaksson和Kaulich (2011)“金融危机对非洲制造业的影响”一文(文章尚未出版)。
企业的业绩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考察。一般研究倾向于集中考察衡量公司生产率的各类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或是全要素生产率。将两者分开进行考察的原因在于这样能更好地找出企业哪个方面的业绩要比其他企业出色。从而,进一步找出生产率溢出效应产生的途径。与劳动生产率相比,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考察了技术相关方面的业绩差异。而劳动生产率容易使技术方面的业绩差异与其他要素,如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密度等方面的业绩差异相混淆[7]。
生产率也可以理解为是企业的竞争力。虽然生产率不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唯一指标,但却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例如,如企业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也就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而公司要做到生产成本低,则必须具有较高的生产率[8]。价格竞争优势是很多国外企业在低生产成本地区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低生产成本地区,他们可以获得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
与其他标准的研究相比,本报告涵盖了就业情况和产出增长等因素,对公司业绩作了更为宽泛的理解。就业情况指的是上一年的员工数量与两年前员工数量的百分比。产量增长的计算方法与其相似[9]。因为不是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提供了往年的资产负债表,有些是凭记忆作出的答复,所以,增长指标可能会稍有瑕疵[10]。因此,这些数据的使用也需谨慎,关注重点可能要放在企业上一年的数据上。
这些业绩考核指标构成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外资产权的虚拟变量,其他的都是控制变量。简单地说,在企业其他特点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对业绩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这样分析,就可以研究外资所有权在实现公司业绩方面是否具有优势。如果有,其优势大小如何。如能找出所有权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假设投资促进机构将这两类公司都纳入选择目标,这将帮助投资促进机构在国外所有权公司和国内所有权公司之间做出选择。但是,投资促进机构在采用这种战略之前有必要考虑其他一系列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