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金市场的历史
在古代,因为黄金极其稀有,开采困难,是一种贵重物品,所以主要是在皇家和有钱人的手中,成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或者用于供奉神灵。所以,那时并不存在黄金市场。
进入19世纪,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大量黄金被开采出来。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000年的产量总和。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许多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也就是说黄金就是货币,既可以用普通货币兑换黄金,也可以用黄金兑换货币。这时只存在有限范围内的黄金市场,黄金通过市场在官方严格控制下在各国间以及国内流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黄金市场被迫取消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借助其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强势地位,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各国间用美元进行结算。
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由美、英、法、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世界货币金融会议,在会上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通常所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主要内容是: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美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各国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制,一般只能在平价1%上下幅度波动,如果超过规定界限,各国则有义务进行干预。
这个体系的建立对二战后扩大国际贸易往来和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美元再也难以维持其和黄金的特殊关系了。
由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美国黄金储备大量外流,无法维持黄金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在经过和其他国家协商后,美国政府宣布不再按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之间仍按官价结算。
1973年3月,因为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方各国经过磋商,最终达成协议,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这就是黄金非货币化的开始。
1975年,美国政府允许私人买卖和储存黄金。
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平价的共同单位,取消了黄金官价。黄金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基金组织不再干预黄金交易的市场价格,自此开始了黄金市场化的进程。
1972年,加拿大温尼伯商品交易所开始试验黄金期货交易。1974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引入黄金期货。
1983年,以伦敦为交易中心,以苏黎世为周转中心,连接东京、纽约、开普敦等地的全球黄金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国际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使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使各国逐步放松了黄金管制,是当今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条件,但是黄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并没有完全退出金融领域,目前黄金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投资领域,并有相当数量仍被国家或个人作为储备资产。
国家放开黄金管制不仅使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地发展起来。并且由于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几十倍、上百倍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规模。现在的世界黄金市场中,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物。而世界各国央行仍保留了高达2.9万吨的黄金储备。在1999年9月26日欧洲15个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将黄金市场的发展原因归结为黄金非货币化的结果,也不能把黄金市场视为单纯的商品市场,只能说在国际货币体制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商品属性回归的阶段发展。国家放开了黄金管制,使市场机制在黄金流通及黄金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出日益增强的作用,但目前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