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熊市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大熊市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熊市的杀伤力巨大,通常情况下,熊市是以调整为开端的,正在调整的市场孕育着熊市的种子。此后便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行情——“2005年大牛市”。此轮熊市,调整周期和累计跌幅均创下纪录,比起前期涨幅1.25倍的牛市行情,这轮熊市显然过于惨烈。中国证券市场上充斥着黄金十年、10000点等豪迈口号并没有维持原有的上升趋势,出现了急速下滑的态势,一场极为惨烈的熊市行情逐渐拉开了序幕。

第一章 大熊市是股市的冬季

一、曾经的三大熊市

有涨必有跌,有牛市就会有熊市。新兴证券市场的熊市通常是指市场主要的平均指数下跌的幅度达到30%以上,股票价格跌幅普遍过半,资本及财富迅速缩水的时期,也是市场参与者感到困惑并无所适从的时期。熊市的杀伤力巨大,通常情况下,熊市是以调整为开端的,正在调整的市场孕育着熊市的种子。真相还在于没人真正知道市场在持续跌幅达20%以上何时会停止,这是属于正常的调整期(这是被多数投资者普遍接受的准则),还是趋势发生了逆转?熊市是一个不断探明底部的过程,和牛市不言顶一样,熊市不言底。或许市场只有“推倒了”才能“重来”,这可能是新兴市场难以回避的发展现实。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中国股市是从1994年以后对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到1996年时,通胀率成功降到了8%左右,股市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开始日益显现。按照股市运行周期性规律来划分,1996年正式拉开了中国股市牛熊“争霸”序幕。在“1996年大牛市”、“1999年大牛市”及“2005年大牛市”过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也必将迎来相应的“股市寒冬”。

1.1997年大熊市

自“1996年大牛市”以后,上证综合指数自1997年5月13日触及最高位1510.18点后,便开始见顶回落(如图1-1),其回落的幅度与速率较大,在4个月的下跌过程中,指数跌幅约达31%,此后市场进入了一个长达2年的股市寒冬。

图1-1 1997年的上证综合指数图

回顾此轮熊市的调整周期,历时2年时间,从最高点1510.18至新一轮牛市的导火线“5·19井喷”处的1047.83点,上证综指累计跌幅约为1/3,但比起此前近2倍的牛市升幅行情来说,其调整幅度并不算深,并且在整个调整周期中股指形成过数次中级反弹行情,整体调整形态表现较为温和。

2.2001年大熊市

“1999年大牛市”后,上证综合指数在2001年6月14日触及最高位2245.42点,然后就开始急速掉头向下(如图1-2),在1700点、1600点、1400点这类所谓的“铁底”面前,多方也进行了多次抵抗,试图组织反击,但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再往后,股指飞流直下,于2002年1月29日在1339.20点“硬着陆”,垂直落差高达906.22点,这轮暴跌又使股指回到了绵延了7年的上升通道的下轨线区域。7个月,高达40%调整幅度创下了股市纪录,也是实行T+1交易制度以来的震幅之最。随后,一跌就是4年,直到2005年6月6日于998.23点触底回升,跌幅约达56%。此后便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行情——“2005年大牛市”。

图1-2 2001年大熊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图

此轮熊市,调整周期和累计跌幅均创下纪录,比起前期涨幅1.25倍的牛市行情,这轮熊市显然过于惨烈。从整体形态上来观察,在整个调整周期当中多方组织过数次“中级反弹”,但均以失败告终(如图1-2中所示)。

3.2007年大熊市——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市寒冬

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起步,经过2年4个月的长途跋涉,在股指大涨了6.17倍的背景下,于2007年10月16日攀登上6124.04点的顶峰。同期,一个被绝大多数投资者忽视的细节是,稍早之前的10月11日,大洋彼岸的美股道指刚刚见顶——14198点。中国证券市场上充斥着黄金十年、10000点等豪迈口号并没有维持原有的上升趋势,出现了急速下滑的态势,一场极为惨烈的熊市行情逐渐拉开了序幕(如图1-3)。

图1-3 2007年大熊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图

随着指数的杀机毕现,银根紧缩、次贷危机、大小非、冰灾、震灾等灾难接踵而来,A股一路暴挫。而至“4·24”印花税利好救市出台之前,大盘已经砸穿3000点大关。连最令投资者“难忘”的奥运行情也成了新一幕悲剧的开始,2008年8月8日指数从2800点附近开始新一轮暴跌,一口气砸至9月18日的1802点。在残酷的市场环境面前,投资者开始明白政策已经不可能再主宰市场的涨跌,市场只能按其自身规律性运行。

在2005年以前的历次大涨大跌过程中,政策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政策对市场的强力干预,使市场的定价机制被扭曲,股市涨跌其实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什么关系,市场波动的特征是涨跌持续的时间和幅度均无规律性可言,均属于脉冲式的涨跌行情。不管是牛市也好,熊市也罢,都属于“人造”的。换句话说,我国投资者在2005年前并没有经历真正的牛市和熊市。

2005年后,随着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张及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的力量开始真正主宰市场,政策的作用逐渐弱化,2007年年底以来的下跌是中国股市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熊市。

二、大熊市危机的基本特征

长年在股市搏杀的投资者,在多年的投资经验当中,应该经历过股票的牛市和熊市。当股市运行至熊市阶段(跌幅超过20%)时,如果投资者已经倾其所有投入股市而处于深套的痛苦之中,此时投资者多半思绪混乱,期待着市场能重新振作走出困境,证明自己的投资是值得的,同时投资者也在暗下决心以后绝不会再轻举妄动。如果投资者在大跌中幸运地持有现金,那么他只会满心欢喜地关注着底部的到来,以期求得利润的最大化。

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对于危机的看法多来源于自身的情绪,而不是对趋势的理性分析。由于投资者距离市场太近,市场所发生的很多大小波动都会对他产生影响,这反而会对他的投资决策起到束缚作用,最后投资者不免从根本上迷失了投资方向,成为市场危机愚弄的对象。

熊市之所以是一种极大危机,简单来说,有以下的特征:

(1)熊市很难预测。在股市处于上升时期,尤其是处于牛市末期,绝大多数股票均处于涨多跌少阶段。有时两三个星期之内,大盘指数依旧强势不改,拒绝回调,个股股价也是涨多涨少而已,市场气氛热烈。这个阶段,在股市中很容易获利。价涨量增的趋势很难让投资者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即使理性的市场参与者也不会放弃这稍纵即逝的获利机会。但股市是一个大循环,市场不会只涨不跌,也不会只跌不涨,涨涨跌跌,生生不息,这是市场运行的规律。牛熊交替之际也是投资者迷茫之际,很多时候难以发现其征兆,当牛市完结,熊市来临,那些投资经验与技巧不足的参与者,躲避不及,损失可能十分惨重。

股票市场千变万化,很难有规律可循。然而每一个投资者都试图预测短期的走势,因为盈利是市场参与者唯一的目的,但是,这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预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又非常专业的技术工作,它涉及许多领域的许多专业知识,这是普通投资者所无法企及的。预测本身就说明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

在现实的投资过程中,如果把熊市的预测作为一种手段去操作,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预测作为一个目标追寻,那就匪夷所思了。因为任何波段的操作即使是正确的,也绝对不是一条永远可以遵循的投资法则,股指和股价的波动往往并不总是有理性的。如果市场上真的存在着掌握投资命门的大师,那么,他仅靠买卖股票差价就可以任意控制财富之源,但是事实证明这种人至今不存在。

(2)熊市跌幅惊人。熊市可怕之处,除了是它的降临有时是会无声无色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熊市出现,股市的跌幅十分之惊人(如图1-4)。

图1-4 1990年12月19日至2008年12月1日上海综合指数涨跌全景图

①从1992年5月26日的1429点跌到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约达73%;

②从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跌到1994年7月29日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约达79%;

③1994年9月13日的1052点跌到1996年1月19日的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约达51%;

④1997年5月12日的1510点跌到1999年5月17日的1047点,历时24个月,最大跌幅约达30%;

⑤1999年6月30日的1756点跌到1999年12月27日的1341点,历时6个月,最大跌幅约达23%;

⑥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跌到2005年6月6日的998点,历时48个月,最大跌幅约达55%;

⑦2007年10月16日的6124.24点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历时11个月,最大跌幅约达73%。

(3)熊市周期漫长。其实,股市的牛市和熊市交替出现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但是每一次牛市究竟会维持多久,每一次熊市又会延续到何时,这一点在事前很难下定论。因为股票市场与整体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可分割,股票市场的走势绝对受经济、政治、社会、人心等因素的支配。经济和政治出现怎样的变化,事前根本不能预料,所以股市牛市会有多长,熊市会维持多久,很难有一个绝对准则。

总而言之,熊市确实会对市场的参与者以极大打击,熊市危机有时真的可怕至极。

三、大熊市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整个证券市场是一个大实体,而股票是一个小实体,两者虽然在形式与规模上有所区别,但其运行原理是基本相同的。股市在产生某种较大趋势之前也需要能量的不断累积或分散,也需要思想意识的不断统一或分歧。

股指经过连续上涨形成牛市格局之后会于高位形成两种现象:

(1)股票的实际价格远远高于其内在价值,市场中会形成一定的“泡沫”。

(2)获利盘的不断累积及流出会与盲目乐观者的积极入市形成两股力量交错的势力。

这两种现象是导致牛市结束、熊市开始的根本原因。

股市在经过连续的攀升后,会给相当一部分人带来丰厚的盈利,尤其是那些推动行情上扬的机构,在丰厚账面利润的背后隐藏着的必定是迫切的兑现了结心态,由于这些控盘主力意识到了股市潜在的隐患,因此,这一时期会不断地有抛盘向外涌出;与此同时,还会有另外一组投资者在大量地购进股票,他们可能是些没有获利的、获微利的或者是还想再获利的,不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同时犯下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盲目乐观,继续看好股市,被牛市的喜悦氛围冲昏了头脑(大多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机构的出货与中小投资者的进货会形成两股相对的势力,这两股相对的势力在牛市末期特别是较大的牛市末期,由于买方力量的空前高涨及卖方力量的有意收敛,会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保持均衡状态。因此,在很多大牛市过后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充足的出局时间,这也是主力给自己留下了充足的出货时间,这个位置基本上是属于牛末熊初的高位震荡期。

例如,“2007年大牛市”末期,上证综指于2007年10月16日以后改变了原有的上升趋势,在6000点至5500点上下形成了滞重的盘整走势,这是对原有趋势形成的一种对抗与否定,是内部力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一种表现,表明做多与做空力量的对比已发生了较大变化,精明的庄家与中小投资者已经开始减仓了,盲目的中小投资者还在不断地抢购筹码,能量正在由集中趋于分散,等到这种内部的转变完成之时也就是大盘走熊之际(如图1-5所示)。

牛末熊初是十分可怕的,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下跌,这句话通常说的都是熊市高位的“久盘必跌”。在熊市初期,主力与中小投资者、先知先觉者与后知后觉者在经过激烈的争夺后,完成了筹码的大转移,筹码由集中变得分散,即主力在高位出货,中小投资者在高位接盘。由于股民的人数众多,因此其投资心理也趋于复杂,当市场失去了“主导力量”及无法稳定获利的情况下,逐渐会有越来越多的买入者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久而久之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抛出股票,并且股价越跌,这种看空的观点就越一致,进而就形成了熊市中疯狂的“主跌浪”。

图1-5 牛末熊初上证综合指数图

从2007年5月30日关于提高印花税率至3‰的消息公布,股指如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日,沪指跌幅6.5%,跌停的股票太多了,题材股全军覆没。6月5日,管理层批准4只基金发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等于火线救市,但市场惯性下挫,最低探到了3404点,短短5个交易日,下跌近1000点,跌幅达21%,这是后续大熊市的预演。从7月6日算起,到10月16日创出6124点的新高,期间又有“9·11”、“10·12”、“10·25”三次单日跌幅过4%的下跌纪录。2007年以来的13次单日跌幅超过4%的急跌,反映出牛市末期的反复多变的重要特征。新高过后的10月22日,再现“黑色星期一”,沪指连破5800点和5700点关口,26日中石油申购日,股指下跌5462点。29日、30日终于峰回路转,大盘连续大涨,再次杀回6000点上方。然而好景不长,11月8日,沪指狂泻271点,盘中连续击穿5600点、5500点和5400点三大整数关口,最终以长阴之势,击穿60日均线的支撑,两市总市值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蒸发1.61万亿元。

从前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2007年大牛市”是由突发性暴涨与暴跌交替进行的。“快跌慢涨”,始终是牛熊转换的重要的走势特征。

四、大熊市的研判

牛市末期熊市初期,投资气氛热烈,广大投资者看好后市不愿卖出,持币的投资者积极买进,因此上涨迅速,即使大盘指数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人们也会认为是正常的牛市调整,以为是逢低买入的绝好机会,并期待着调整过后还会创出新高,股市继续走牛。此时从日K线走势图上,可以看到在顶部区域股价拉高极为迅速,而且成交量往往较小;下跌时速度缓慢,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然而事与愿违,大盘非但没有创出新高,反而越等越跌,越调整越深,中间虽有所反弹,但已难力挽狂澜。直到随后被熊市的放量暴跌深度套牢,参与者才渐渐醒悟,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了,资产缩水严重。牛市末期的那种做多的气氛的确让参与者陶醉,如果没有一种较好的方法来监测与判断牛市是否即将结束或正在结束,是很难从强烈的做多气氛中摆脱出来,清醒地认识到危险的逼近与降临。

牛熊转换有以下三个现象,表明市场的一个大逆转就要来了。

(1)熊市顶部形态的最大特征就是巨大的成交量和热烈的市场气氛。机构努力营造热烈的市场气氛,才能够顺利脱身,如果市场气氛清淡,机构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大量出货。而巨大的成交量是众多看好后市的中小投资者买进机构大量的出货造成的。

(2)从日K线走势图上,可以看到在顶部区域股价拉高极为迅速,而且成交量往往较小;下跌时速度缓慢,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

(3)顶部形成前的一个高点,成交量往往已经达到了这一波原始行情的最大成交量,在随后的上涨过程中,尽管指数再创新高,但是成交量往往无力再放大了。换言之,成交量和股价不再继续价涨量增的现象,显得力不从心了。这往往是顶部形成的最早征兆。

顶部一旦形成,换手率越大压力越大,这一区域越不容易被突破。这是因为股价跌破顶部之后,上面大量套牢盘会产生强大的卖压。所以我们选择股票时,就应该尽量避免选择这样的股票。

五、大熊市的周期规律

国内A股市场的投资者面对的熊市分为两种:一种是事件性熊市,这种熊市持续时间很短;一种是周期性熊市,根本上与经济周期或货币现象有关。周期性熊市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并领先半年左右,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与驱动,调整时间比事件性熊市长;周期性熊市是一个货币现象,主要与经济周期和信用周期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下降的利率会导致熊市结束。

1.时间循环周期

我国股市是新兴市场,投机性很强,资金推动型特征较为明显。虽然基本面影响股市走势,但资金推动的投机力量超过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牛市总是能把市场炒到很高的市盈率水平。比如遇上资金面、政策面较好的外部环境时,一轮牛市会出现惊人的涨幅。但基本面等因素最多只能支持其上涨2倍左右,就是说一轮牛市不到1/3的涨幅来自基本因素,其超过2/3的涨幅来自投机资金的推动。

对于以资金推动为主的市场,其市场内在趋势的影响往往大于基本面的作用,股市一轮周期循环总是要完成筹码经过“分散—集中—再分散”的过程,而形态上则表现为周期循环过程呈对称性特征,即牛市运行的时间与熊市运行的时间基本相等。从图1-6可以看出,我国股市的周期循环的对称性非常标准,并且这个对称性规律基本没有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只是循环的低点是不断提高的。如第一轮牛熊周期在1994年7月结束的时候正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最为恶劣的时候,当年的通货膨胀高达25%。又如1994年8月至2005年6月的第二轮牛熊周期,我国经济正处于一轮较为景气的周期阶段,经济不断向好。根据我国股市牛熊时间上的对称规律,可以预测本轮从2007年7月开始的牛熊周期要到2010年年初才可能结束。

图1-6 我国股市的周期循环图

2.空间循环周期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在一轮大行情中,流入市场的资金性质往往以投资为主开始,到最后以投机为主结束。而参与市场的投资者的专业水平,也是首先从较高水平开始,随着上涨而递减,最后到基本不懂市场盲目跟风的普通股民。因此,一轮牛市都是从价值推动为主,最后到完全由资金推动的过程。

对于新兴市场的资金推动型行情的特质,其顶底是很难预测的。众多因素都会影响短期资金流入,如当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等等。但是,我国股市熊市的底则和成熟市场一样,也是由价值决定,是由长线资金、专业投资者托起,因此有规律可循。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决定了我国股市大趋势的不断向上不会改变,低点总是不断抬高的(如图1-6)。

从运行规律看,每经过一轮周期循环后,低点总是不断抬高,即后一个熊市的底总是比前一个底高。第一个周期循环上证综指从1990年12月19日的96.05点开盘,经过牛市,再转熊市,最终跌至1994年7月25日的325.89点结束,底部抬高约239.29%;第二个牛熊循环上证综指从1994年7月25日的325.89点开始,经过牛市,再转熊市,最终跌至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结束,底部抬高约206.31%。

根据上述规律推算,同时考虑本轮熊市之前没有非流通股解禁压力,我们预计这轮熊市大盘最终会底部抬高200%左右,对应上证综指3000点附近,按目前的点位进行空间循环周期推算,短期内上证综指仍有上涨空间。

3.估值水平的波动循环周期

参考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恒生指数等可以发现,其市盈率的波动区间主要在10~20倍,一般超出其范围的时间都不长。如果长时间在这个范围之外,一定是当时遇到了极为不正常的经济或政治环境,导致市场出现极度恐慌或极度疯狂。

沪深A股市盈率波动范围较大,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投机性强,加上股权分置实际流通股较少,牛市时市盈率往往可以达到50倍甚至100倍以上的水平。但是,A股市盈率波动的低点却是与成熟市场相同的。1994年7月熊市结束时的平均市盈率约为11倍,2005年6月熊市结束时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是13倍。如果考虑当时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启动,平均对价水平10股送3股的因素后,实际的市盈率是10倍左右。上述主要市场,包括我国A股市场总是能在10倍市盈率见底,说明10倍左右的平均市盈率应该是股票市场绝对投资价值区。只要不出现特别恶劣的经济、政治环境,一个市场的熊市都应该在平均市盈率跌到10倍左右时结束。

按照最新公布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计算,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为3.14倍。沪深300能源、材料、工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金融、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及公用事业10个行业2008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0.38倍、14.08倍、15.62倍、16.92倍、31.28倍、25.60倍、14.08倍、22.34倍、20.32倍及23.88倍。

4.未来一年的市场风险

前面分析显示,我国股市周期呈现出相当标准的时间对称性,基本不受外部环境影响。1993年2月开始的熊市并没有因宏观调控还在持续,以及我国过热的经济还没得到控制而持续更久,而是按照牛熊时间对称的原则在宏观经济最坏的1994年7月结束;2001年6月开始的熊市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持续走高的景气度而提前结束,也依然持续了与牛市相当的时间,到2005年中才结束。按照时间对称原则,本轮熊市要到2010年初才能结束。显然,这轮熊市在时间上,才走了一半。

此外,本轮熊市与之前的不同,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就是大小非流通股的解禁流通。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前面分析的形成熊市底的各项原则。2009年和2010年是非流通股解禁高峰,2009年是压力最大的时候,2010年以后由于流通股比重的增大,解禁的非流通股相对流通股的比例已经不大,从而对市场的压力开始缓解。因此,在2010年以前,参与市场都要特别地谨慎。

六、大熊市的根本属性

中长期的大幅下跌与其称之为“熊市”,倒不如称之为“熊势”,因为熊市的杀伤力是十分巨大的,它在调整幅度、调整时间、调整进程上都会显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牛市的调整与熊市的调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牛市调整是战术性的,并不影响整体的环境。调整的目的是消化获利盘,重新积聚新的做多能量,并且至少还有20%到30%的个股能够逆市继续走强。而熊市则是反抽、创新低,再反抽、再创新低,很少有个股能逆市抗衡住大盘的调整,熊市的下跌过程是一次筹码转移过程,大量被价值高估的筹码由少数人手中逐渐转移到多数盲目跟风者的手中。主力的高位派发是与跟风者斗智斗勇的过程,不仅需要漫长的时间作为载体,而且还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作为掩护,以尽量多地保存住盈利果实。因此,每轮熊市都会显得十分的漫长,而且还显示出复杂多变的特性。然而在熊市当中,有很多投资者即使被套得很深也仍不肯出局,并坚定地看好后市。

从长期来看,决定股价变化的是它的业绩变化,但短期就不是了,在熊市初期,下跌的对象几乎包括了股市上所有的个股,不管是优秀的公司还是劣质的公司,均不能逃脱市值大幅缩水的命运。这是因为熊市初期是对高企的整体市盈率进行整体的降温和回调,所以就会看到有个股的业绩预告比去年同期利润增幅在100%以上,仍然照样大跌。

熊市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指数下跌现象,其内部蕴涵着复杂的结构调整。正是因为熊市是孕育新趋势的潜伏期,所以熊市也是股市中最具隐蔽性与迷惑性的阶段。大盘持续下跌,很多投资者容易产生抄底抢反弹的冲动,熊市中一年也没有几次像样的反弹,每次反弹都是清仓的好机会,因为低点还有更低,反弹都是场内资金在撤走,抄底的风险大过机会,一不小心就会被深度套牢。熊市中回避市场的风险要放在第一位,在系统性风险还没有化解之前,空仓等待为上策。例如,2007年大熊市,上证综合指数在2007年10月16日从6124.04点开始向下调整,至2008年10月28日阶段性低点1664.93点,持续时间达11个月,最大跌幅约为73%。其间也伴随着政策有过几波小的反弹走势,但终究是昙花一现的行情,绝大多数个股仍旧在中长期均线以下运行。由此可见熊市危害之巨大,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指数下跌,投资者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这复杂而漫长的调整。

图1-7 2007年大熊市后的上证综合指数图

一定要记住这样一句话:熊市花样多。尤其是熊市初期几乎都是在否定声中度过的。

七、大熊市蕴涵的机会

证券市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牛也情绪,熊也情绪。牛市狂奔之际,越傻越赚钱,大赢家笑小赢家,家家高兴;熊市来临之后,越忙越赔钱,大输家骂小输家,家家伤心。熊市危机意味着股价雪崩,下跌也是风险的释放过程,危机既是释放风险的过程,也是孕育机会的过程。危险程度越高,机会便会越大,也就是投资学原理当中所讲的利润和风险。风险越高的投资,通常获利的可能性亦会越高,风险和利润通常是成正比的。证券市场的熊市充满危机,使不少投资者葬身股海当中。但越危险的投资市场,却是越大利润之所在。

熊市危机中蕴涵着无穷机会,其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欣赏熊市,静待牛市

熊市的轨迹就是下跌,突破重要支撑位,向下拓展空间。其间出现的震荡横盘也是为进一步下跌聚集动能,这种大趋势不是管理层的一两条利好政策可以改变的,唯一能改变它的只有时间,用足够的时间创造出足够的跌幅,用充分的时间来化解高位的套牢压力,如此反复,大盘才会在各种累加起来的积极因素的影响下,慢慢向上,形成新的上升趋势。

2001年6月14日的2245.42点至2007年10月16日的6124.24点,总历时近5年半,是有史以来中国证券史上最为壮观、最为持久的一次牛熊转换过程(如图1-8)。

在这轮空前的牛熊转换过程中先后孕育了大量的、涨幅惊人的黑马股票:600739辽宁成大(如图1-9)、000623吉林敖东(如图1-10)、600150中国船舶(如图1-11)、600109国金证券(如图1-12)、600158中体产业(如图1-13)、600030中信证券(如图1-14)等。这些股票在刚刚形成上升趋势之初,多半并不引人注目,但随着行情向纵深发展,这些股票逐渐崭露锋芒,成为备受注目的焦点。

从以上个股可以看出每次熊市之后重新返回牛市,其中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如果能够把握熊市的低点入市,在牛市的高点出货,其利润往往是惊人的,有时可以一赚就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每一次熊市,不论低位在哪里,只要能够把握得到,在低位买入股票,静待下一次牛市重拾升势,股价再创出新高时,利润亦一定会十分之可观。总之,熊市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在于投资者是否能够把握得到。

图1-8 牛熊转换过程图

图1-9 辽宁成大股价走势图

图1-10 吉林敖东股价走势图

图1-11 中国船舶股价走势图

图1-12 国金证券股价走势图

图1-13 中体产业股价走势图

图1-14 中信证券股价走势图

2.熊市的投资策略

如果能在股市熊市的最低位买入股票,在牛市的最高位抛出股票,利润是相当丰厚的。但这并不代表投资者一定要等熊市最低位才买入,要等牛市最高位时才抛出。其实,不论是牛市也好,熊市也好,一样有各自的投资策略。在牛市时期,我们可以大手买卖,或是买卖认股证、股票期指期权,或是低价股、四五线股等。只要是牛市,这些细价股、认股证、期指等,就会一路上升。这是在牛市时期的股票投资策略。

牛市有牛市的投资策略,熊市亦一样。熊市的投资应对策略包括有顺势交易、逆向思维、价值投资、理性操作,等等。只要战略运用得当,大牛市可以获利,大熊市一样也可以获利。

3.股市跌幅越深,后市上涨幅度就越大

股市的风险是涨出来的,而机会是跌出来的,什么是利多?股市最大的利多是下跌,没有什么比股票的下跌更有利于股票的操作了,特别是在恐慌抛盘涌出之时,投资者在倒“垃圾”时往往会将“黄金”一起倒掉,此时正是拣便宜货的最好时机。市场的调整是一次挤压泡沫的行为,对未来市场的发展更有利了。市场经过深幅调整后,股票的股价跌幅过半,个股和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大大降低,这是股票投资价值逐渐凸显的重要依据。

价值投资理论揭示这样一个道理:股票定价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偏差经常存在,但市场最终会意识到这种偏差,并促使价格上升到反映其价值的水平上来。按照这种逻辑,熊市才是价值投资者的天堂,因为在熊市里,恐慌造就了无数非理性的抛售和下跌,使股价向下偏离其内在价值。聪明的价值投资者在市场陷入悲观失望时积极行动起来,因为在这个阶段才能获得如此多的低价买入好股票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