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熊市投资原则

熊市投资原则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市场趋势提示中长期均线指标处于上方起伏,或在上升通道中运行,投资者就要寻找和等待上涨的机会出现,不要轻易看空。同样,如果出现行情逆转,各类中长期均线掉头向下,行情转入下降通道中运行,投资者就要寻找和等待下跌中的机会出现,不要轻易介入操作。在投资过程中,长期均线是投资者行动的标杆,均线指标能够看出整体趋势是否健康。任何一项投资决策必须服从长期均线的走势,在此基础上实施投资的计划和策略。

第二章 大熊市,改变炒法

一、熊市投资原则

1.顺势交易,对趋势俯首称臣

顺势交易,顾名思义就是顺着当前的趋势进行买卖。如果当前趋势向上就可以买入持有,当前的趋势向下就卖出观望。虽然顺势交易在理解上不存在多大的问题,然而多数投资者只看到顺势交易的表面意义,对趋势理解得较为肤浅。在实际交易中,这并不容易下手。由于趋势交易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对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因为同样一个趋势,对于不同的交易者来说可能有着不同的看法。

顺势交易应根据目前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故时机选择是所有交易策略之根本。忽略形势和时机却在思索克敌制胜的策略,这是异想天开。

然而,时机的出现又必须依赖于形势,而并非某一事物。同样,时机的出现也并非一定是大或小,而是是否有介入的价值。这如同所有事物并非大才有价值,而是有价值才大,有价值才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投资者在进行交易过程中的所有行为都符合目前的发展形势和运行趋势的话,那么投资者就可以规避最大的市场风险,即避免了被一场大熊市套牢的煎熬。

反之,如果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脱离了对趋势的正确判断,却妄想孤注一掷地在市场风高浪急中进行火中取栗式的交易操作,则可以断言,必将遭遇市场规律的迎头痛击。

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顺势交易还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在一些细节上确实有些不同,下面让我们来认清趋势判断的规律性。

顺势交易的首要问题自然是如何判断趋势的问题。如何判断趋势,这是进行交易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趋势判断的方法很多,辨认趋势的最实用的方法就是通过趋势线或长期均线来进行,之所以依赖长期均线,是因为长期形成的价格走势方向不会一下子停止或逆转。即投资者不会轻易陷入最糟糕的行情。

投资者最为稳妥的投资行为是:耐心地等待行情的否极泰来之时,这代表时机即将出现;在行情不可逆转的时候介入,这代表趋势形成。也就是说在市场枯荣交接之时进行交易,交易胜算率将大于50%。这时投资者的风险总是最低的,投资者只需耐心地持有就可以了。

但是,市场总是有很多的投资者对趋势视而不见,无论牛熊市均进场搏杀,然而,这种交易行为是致命的。做到顺势而为不仅不容易,而且还十分痛苦,它限制了投资者对于市场的想象与猜测。索罗斯曾说:“除非趋势在最后转变了方向,否则它始终是你的朋友。”事实上,任何人在市场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交易中,重势不重价原则要切实牢记。

投资人在投资操作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种心态,特别是股票价格暴跌或飙升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种赌上一把、抄个大底或逃个大顶的想法,并且这种感觉和行为非常执著和强烈,甚至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逆市交易行为和投机心态,通常会把投资人送上绝路,正所谓“胜可知而不可为”也适合这里。

交易应该顺势而为,可是如何顺势?什么是势?简单地说就是涨时买涨,跌时买跌。如果在跌势中,无论什么理由你买涨,这肯定不是顺势而为。如果中长期趋势向好,任何一点买入都是对的,只有一点,即头部买入是错的。所以在上扬过程中,主要是看势,不必计较股价的高低,因为投资者买的股票不是与昨天比价位,而是与明日比价位。倘若股市处于下跌趋势中,即使股价出现大幅度的滑落,也不急于抢反弹,因为投资者买的股票不是和上面的价位相比,而是和明日可能出现相对较低的价位相比。此时若逢低补仓,最终又造成循环的高点追进,故涨亦不知所措,跌更没有方向,这主要是对于趋势认识不清。

聪明的投资者总是能够明智地顺着趋势的发展方向进行交易,而那些迷糊的投资者却总是幻想着逆势操作,狂想着如何抄别人的底。这些迷糊的投资者常常会为了猜测顶底而大费脑筋。任何趋势之中真正的顶和底只有一个,投资者如何进行正确的研判呢?顺势交易的关键就是在于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大多数情况下,行情不会因为投资者在买入就戛然而止,行情并不针对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顺势交易的普遍性规律,树立趋势至上的投资理念。任何片面地强调独立行情或者“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思维模式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顺势交易是建立在技术研判基础上的。

当市场趋势提示中长期均线指标处于上方起伏,或在上升通道中运行,投资者就要寻找和等待上涨的机会出现,不要轻易看空。同样,如果出现行情逆转,各类中长期均线掉头向下,行情转入下降通道中运行,投资者就要寻找和等待下跌中的机会出现,不要轻易介入操作(如图2-1)。因为错误只是在大势反转的时候发生。中长期趋势是投资者判断行情反转或行情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也是操作比较好的时机。

在投资过程中,长期均线是投资者行动的标杆,均线指标能够看出整体趋势是否健康。如果整个均线系统开始调头向上呈多头排列,市场顺着向上开始盘升就说明升势成立。

一轮牛市的产生是经过漫长的熊市之后,股价在低位持续上下震荡,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完成的,这样的方式同时是在等待各均线指标的低位蓄势的过程。所以此时的(30日、60日、120日、250日)四条长期均线的形态就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当250日均线在上,120日均线随后,60日均线在20日均线的上方,此时指标呈明显的空头排列,市场总体趋势向下;当30日均线在低位不断地与60日均线和120日均线形成金叉和死叉,这一过程可视为主力在吸货和试盘;当这种均线系统形态经过长周期的盘整后,各条均线由左到右向上行进而且呈发散状态,中短期均线(20日、60日)在上,长期均线(120日、250日)在下,这种状态说明整个市场的趋势已经转移,由原来的空头市场转为多头市场。

图2-1 上证指数中长期走势图

任何一项投资决策必须服从长期均线的走势,在此基础上实施投资的计划和策略。如果违背了这条准则,投资者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减,无论投资者多么努力,方案多么完美,成功也很难实现,因为这是逆势而行。通过正确的方法顺势而为有时候都未必一定能够成功,何况错误地逆势操作能有多大的胜算把握呢?

所以,操作时机要顺着长期均线的方向等待与长期均线方向相同的行情机会出现。因为这样获胜的概率要远大于去做相反的方向的行情。并且这里还有一个要点就是:顺着行情趋势买入获利的大小也远比做相反的方向的行情大很多。即:顺势交易,方向正确,机会大于风险;逆势操作,即使正确,风险远远大于收益,利润也不会高于顺势而为。这种方法可能不足以让所有的投资者成功,但一定比逆势而动要好。因为大的成功需要投资者审时度势,坚持正确的投资理念,把握千载难逢的良机,而不是凭借自己一相情愿地进行所谓的“反市场操作”来凸显自己的眼光独到。作为一个交易者,在操作中最重要的是当趋势明朗化时,一定要顺势而为,千万不可逆势操作。投资市场就是这样,在平时的操作中,投资者是否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取决于投资者自己,但能不能成功则取决于市场有没有促使你成就辉煌业绩的条件。

顺势交易中,最需要的心理就是耐心等待时机到来。虽然这次给出的交易机会不算少,但是也不会经常出现。所以在交易机会出现之前,只需要耐心等待。交易过程中,能够少几次失误,就能够多几次成功,这完全是成正比关系的。缺乏耐心往往导致介入时机错误,介入过早就要承受市场的大幅波动,因为此阶段还处在趋势的孕育期,这一阶段的市场阵痛是多数介入者所难以忍受的,往往导致投资者失去信心。介入过晚,往往也会过犹不及,等到市场所有参与者都看明白了,此时趋势就会开始减弱、调整或是反转。华尔街有句名言:理由可以等待,但你必须立即行动,否则就会被抛弃。所以,过早或过晚介入都不是介入的时机,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技术工具来判断进场的最佳时机和选择胜算较高的品种。请记住:做自己容易成功的事才能真正成功,抓自己容易抓住的机会才是真机会。在不知自己是猎人还是猎物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随时准备举手投降。所以,聪明的投机者不喜欢挑战难度太高、较难把握的品种,他们喜欢容易管理的趋势。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所谓的“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当大家都以同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朝着同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某一事件或者某一问题时,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和处理一些特殊事情,可能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所以,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在股市中,当少数人看多的时候,市场还不会发生质变,当发展到多数人都看多的时候,市场就会发生质变了。熊市也是如此,股市不断下跌,悲观气氛弥漫于整个市场时,对某些人而言似乎是世界的末日来临,而对于部分具备逆向思维的人来说,却正是投资的最佳时机。股市的魅力来自于“在欢乐中死亡,在痛苦中重生”。巴菲特有句格言:当人们蜂拥而至时,你要小心提防;当人们害怕时,你要设法对它感兴趣。这就是逆向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投资者必须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如果出现了事与愿违的事情,就不会怨天尤人。

无论是所谓的投资还是投机,获取高额的最终利润回报才是人们投资股票的真正动因。不论是在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投资股票都应该具备一点逆向思维,这是寻找高额利润回报的捷径。例如,2007年10月16日大盘达到6124点的时候,可以说大多数人并没有认为6124点是顶,而是认为2007年的行情会上升到7000点、8000点,会跨年度,可是行情就是在6124点逆转了。再比如人们空前一致地看好2008年上半年的行情,认为2007年10月后的调整为2008年上半年的行情预留了空间,2008年奥运会前一定会有大的行情,但2008年全年基本处于调整状态,大盘一跌再跌,跌破了3000点、2000点等整数心理关口,跌幅达50%以上。这也使机构们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对2008年的行情在4500点至8000点的预测成了笑谈。所以,在股市要有逆向思维,要敢于反潮流。

什么情况之下需要逆向思维?答案有下列几个:

一是市场公认的倾向容易被市场主力所利用,需要逆向思维、站到自己的对立面多思考才能接近真理。一个大多数人认定的、甚至公认的看好倾向,往往需要警惕。一旦市场主力反做,投资者可能蒙受重大损失。因此,投资者不仅要想自己在怎么想,还要想市场主力在怎么想。

二是熊市中的利好多是反弹出货时机。尤其是在熊市,也即股价股指总是受到20、30日均线制约而处在下行的通道,利好在股价反弹到20、30日均线附近或者上方的时候兑现,多是造成反弹夭折。利好的作用,需要结合股指所处的具体时间、位置、技术面状况尤其是趋势等综合研判,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三是熊市末期或者牛市里利空多是急跌介入的时机。例如美国“9·11”事件,在NASDAQ从5000多点跌落到1600~1700点的时候发生,导致股指一两周内急跌到1400点,结果是在此见了中期底部,股指从1400点反弹到2000点,涨幅接近5成。抄底者多有获利。可见,熊市末期出现利空和急跌段的话,投资者要善于摆脱熊市观点,逆向思维、站到多头思维的角度上去。这是需要回避的风险,是过分杀跌的风险。同样,牛市当中遭遇突发性利空,尤其是牛市中的中前段遭遇突发利空,同样是借助利空吸纳的时机。

上述情况显示:①利空、利好消息,都需要结合具体点位、时间、技术面进行具体分析。②人的思维要全面,要有两点论,要有逆反思维、挑战现有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趋利避害。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逆向思维时投资者更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对自我判断的强烈自信,能够将自己的选择坚持到底,否则势必会输得比一般人还惨。

最后,逆向思维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起作用,有时候相反的做法反而是正确的。比如当一个大的市场主力想操控大势,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时市场主力是输家,而广大散户是赢家。最突出的例子就是2007年5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加息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意在冷却有过热迹象的证券市场,但是21日开盘后股市依然势不可当,全线飘红。

投资市场上第一次提出“逆向思维”概念的人是美国人汉弗莱·B.贝尔,他在《逆向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指出:“当所有人想的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贝尔对“逆向思维理论”的定义也比较准确:“它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不应把它看得过重。比较而言,它更主要的是对普遍预期的一种矫正方法,而不是一种预测系统。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思考工具,而不是一个水晶球。它迫使我们彻底地考虑给定的问题,正如人们所说:如果您不把事情想透,事情就漏过您的思想。”这就是说,运用逆向思维时一定要注意时机,而时机往往是很难掌握的。“牛市不言顶”和“熊市不言底”等谚语都在说明即使股价绝对高估或低估,我们都不能轻言马上要发生转折。更多的时候,我们知道大趋势将发生变化,但不知道何时转折,由于“不知道”而产生的把握上的偏差可能对投资决策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3.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是指以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发展潜力为关注重点,从而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的投资策略。

价值投资的真谛就在于通过对公司基本面进行分析,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证券买入,在一家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以期获得超过大盘指数增长率的超额收益。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在理论上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虽然内在价值的理论定义非常简单也非常明确,但要精确或大概地计算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是很困难的。

进行投资分析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采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专业分析方法和手段指导投资决策,从而保证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价值投资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是价值投资的前提。从证券投资分析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分析是为了掌握证券投资的宏观环境,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趋势,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宏观经济分析以国家整体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走向为研究基础,主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状况、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并结合对财政、货币政策的理解,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走势,以此来判断大盘的走势。

证券市场对国家经济政策十分敏感,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运行良好,经济高速稳定增长,这加速了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对国家预算、税收、投资政策、利率和汇率变动的分析是价值投资模式的基础。投资者通过宏观经济预测分析,可以判断当前经济所处的阶段和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进一步判断未来几年内可以有较大发展前景的行业。

(2)行业分析是价值投资的基础。行业分析主要是针对行业现状和前景的研究,来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依据。此外,还需研究公司在本行业中是否处于垄断地位。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司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比别人成本更低,特别是处于国际垄断地位的公司。如果公司还处于产业链的上游那就更好,一般处于上游的行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不注重创新的公司,是没有发展潜力的。因此,还要看公司是否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研发投入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研发投入不应低于其总收入的10%。除了看公司内驱动力,还要看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要关注公司所在行业是否有新的技术突破。没有掌握新技术,又不及时跟踪新技术的企业,其下场显而易见。新技术带来的革命必然反映在股市中。稳定的行业市场,才能使企业保持稳定的市场增长。根据行业分析的经验,一般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每年的市场增长率应该在30%以上。

(3)公司分析是价值投资的关键。公司分析以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为研究基础。

首先,评估公司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投资价值主要是通过对市盈率评估来实现的,市盈率过低就代表公司价值被低估,这是选股的最重要标准之一。一般选10倍市盈率以下的股票较为理想,倘若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市盈率可放宽至最高20倍。

其次,公司分析关键还要看公司的经营能力。公司的经营能力包含了很多因素。判断一个公司经营能力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公司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指标是判断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经营发展能力、主营业务利润在总利润中的比例、非经常性损益数量、现金流的充足度。在信息披露规范的前提下,已公布的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预测与证券定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不但要有良好的业绩,更要能长久保持稳定的发展,所以,把公司的行业竞争能力、经理层的管理能力、各种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等统筹起来分析,预测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是价值投资理念分析的重中之重。

最后,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管理技能也是影响公司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坏的公司各有各的坏的原因,但好的公司一般都有一个好的经营管理层。现在很多股民都是利用消息在买卖股票,信息披露就显得非常重要。好的管理层肯定会做到信息披露方面诚实守信。好的管理层也会非常注重与投资者的关系,重视对股东的回报,适度的分红与送股也能透露出管理层的优劣与企业发展趋势。某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张先生笑着说,现在什么都讲求互动,股票也是一样的,要给投资者甜头,公司才能找到忠诚的投资者。

4.熊市需要“特立独行”

“特立独行”是一种炒股的方法,是一种炒股的思路。“特立独行”就是与众不同。与与众不同相反的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当然从众行为也有好的一面,但在股市上,我认为大多数是不好的,我们还记得“物以稀为贵”的成语吧?股市上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是股市成功者必要的素质,这种素质有利于投资者在任何时候,特别是在熊市阶段正确地判断现状和趋势。

投资者性格孤僻高傲,在人际交往中这可能是缺点,但在投机市场,这会让投资者无形中获益良多。决策本身就是一个排斥大多数人意见的过程,但这并不是不吸取好的建议。熊市中恐惧是一种谨慎,谨慎是决策的基础,认真分析多数人的投资倾向,独立思考,不轻易依附于别人的建议,但真正的很多成功决策却并不来源于此,它完全来自于决策者思想上的“特立独行”,或坚决地维护正确的一方。

投资决策有点像围棋比赛,这样出子和那样出子都各有一套说法,但是到底结果是赢是输无法定论,只是现在投资者感觉上这样出要比那样出好得多(因为除了自己的条件以外,所有的条件都不是可见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这一种方法会输掉,而用另一种方法就会赢。如果参与者真的按照另一种方法出牌,可能依然逃脱不掉失败的结局。因为,棋局往往会因为参与者自己的改变而改变,参与者行为的改变也在影响着别人行为的改变。所以,这就造成了两种出棋的方法却引发出六种结果:

(1)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2)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

(3)两种方法都不正确。

(4)两种方法都正确。

(5)寻找其他方法。

(6)可能结局是和棋。

在上述情况之下,过多地集思广益只能使自己痛失良机或陷入思维混乱。

投资者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决策就是排斥多数意见的过程。有些有价值的异议和建议也只能作为决策的参考,如果决策者陷入到众多的建议当中,只能越来越迷惑,集思广益的目的在于辨别出正确意见和错误意见。如果一个投资者没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不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就会陷入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境地。

投资决策所要求的集思广益,是为了给某一个问题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方案,就怎样做。但是这样做的前提必须建立在投资者要先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还要能够明辨是非、对错。如果投资者达不到这个基本要求,那么集思广益就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会越集思广益自己就越糊涂,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把问题越搞越糟,远不如只相信自己。

在股票市场中,多数投资者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那就是:手里没有股票的时候怎么看都像是要上涨似的;一旦买进,怎么看都像是要下跌似的。焦躁和不安就像幽灵一样不断地围绕着他们,只要行情一波动,他们立刻就失去了方向感,怎么也理不出一个头绪。这类投资者遇到事情总是感觉迷茫,他们不断地去跟别人要意见,并且还向很多人寻求意见。他们希望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要想在股市中生存,你就一定要撇开大多数人的意见。

思虑较深的投资者则总是能够明明白白地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总有自己的道理,坚定地相信自己,直到市场给出结果。虽然有时候思虑深的人和糊涂蛋都看涨,但是这并不是说糊涂蛋就比思虑深的人更聪明。思虑深的人遇到波动起伏的行情,可以清楚地看到价格起伏的真正原因。他们的操作就像厨师一样,可以根据火候和味道调节饭菜的口味。

二、熊市进场时机要准确

1.把握下跌良机

“暴涨必然导致暴跌,暴跌引发报复性的反弹或上涨”,这是市场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过证明的规律,而且涨得越高跌得越深、越惨,跌得越深涨得越高。就沪、深股市大盘而言,每年都会发生数次暴跌或急跌,而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暴跌或急跌,都是中短线最佳的买入时机,后市都必然会有强劲的反弹或上涨,这是因为每一次暴跌都是市场传言利空造成市场恐慌性抛盘所致,待事后证实并无利空就会报复性地上涨,即使后来真的出现利空,利空对市场的作用早已消化,利空出尽反而是利好,也必然大幅上涨。因此,暴跌是股市难得的买入机会,是又一次财富大分配的良机。

暴跌分成两种形式,即上升趋势中的暴跌或10日均线之上的暴跌和下跌趋势中的暴跌或10日均线之下的暴跌。

上升趋势中的暴跌往往是由于大盘持续大幅上涨,投资者账面利润丰厚,一旦突发消息刺激或盘面出现筹码松动,投资者纷纷落袋为安或者主力机构为洗盘震仓所为,其特征是调整时间短暂,往往1~2个交易日即可完成,随后会以一根大阳线将失地全部收回,其后继续上涨;然后是个股暴跌时,相应的大盘指数并未跌破30日均线,说明整个市场趋势仍显强势(如图2-2)。相反,如果上升趋势中的暴跌或急跌超过两个交易日且股价又跌破了30日均线,往往是中期头部形成的标志,就不应再轻易买入了,而是应该中期离场了。

图2-2 古越龙山2006年11月至2006年12月的日K线图

下跌趋势中的暴跌,一般是在持续阴跌之后,由于市场传言利空引发再持续大幅下跌,其特征往往是下跌持续3~4个交易日左右,且伴随明显的市场恐慌和绝望情绪;然后是个股的暴跌伴随着大盘指数回落到10日均线之下,且10日负乖离率超过10%甚至达到30%,此时无疑是最佳的买入时机(如图2-3)。这种暴跌也是常说中的熊市中的急跌,其出现后的走势往往是V形反转或者伸延V形反转,故将暴跌的买入时机列入由形态判断买入时机之中。

分析与操作要领如下:

(1)暴跌是指在短时间内大盘指数出现恐慌性大幅度下跌,当日股指下跌达5%以上或者股指当日上下震幅超过5%以上且日K线以长阴线报收,而股指当日下跌超过3%或当日股指上下波动幅度超过5%。日K线以中阴线报收,界定为急跌。无论暴跌还是急跌,都是空方能量的快速释放。

图2-3 北京旅游2008年6月至2008年8月的日K线图

(2)一般来说,上升趋势遇暴跌或急跌都是买入的最佳时机。只要股指未破10日均线仍属强势,其上升趋势尚未改变,除非连续两个交易日以上急跌或暴跌跌破10日均线就不再是买入时机而是卖出时机。

(3)下跌趋势中的急跌或暴跌只要持续两个交易日以上且10日负乖离率达10%以上特别是20%左右时是买入时机,如伴随成交量的放大更好。

(4)股市最怕的是持续的阴跌走势,而暴跌或急跌并不可怕,是风险释放过程,是赚钱的良机。因为上升趋势中的急跌或暴跌第二天就会涨回去,而下跌趋势中的暴跌怎么跌下来的还会怎么涨回去,且同样的快速。因此,不管什么情况下大盘出现暴跌,都不应盲目杀跌,除非判断暴跌刚刚开始或中期头部形成。

(5)处于熊市中个股的急跌或暴跌走势要格外小心,千万要熟悉庄家的操盘手法。因为个股的走势易受庄家人为操纵,有时较难把握,特别是庄家连续杀跌出货的时候。

2.买卖的估值决定投资回报率高低

在证券市场中,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同时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票,这是股市的自然规律。股价越高,风险也就越大,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投资者,何时买入股票?何时卖出股票?在证券市场中能否持续地盈利呢?众所周知,当在最低点时买入,在最高点时卖出,就一定能获得盈利。问题是:当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频繁买进卖出,何时是最低点呢?何时是最高点呢?特别是熊市来临时,股市持续阴跌,那些被专家认为强力支撑点也就是当时认为的市场底部,一个个被击破,而那时抄底的人,一个个被套牢,最后大部分投资者不得不挥泪斩仓出局。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很多。当大底真的出现时,是市场最低迷最恐慌之时,也是投资者最恐惧之时,在熊市下跌过程中多次抄底失败之后,反而不敢轻易抄底。当投资者发现大底之时,大盘已经上涨了很多,错过了最佳买入机会。反之,当牛市来临时,牛气冲天,股市涨了再涨,被专家称为打压大盘的一个个压力点(也就是卖出点)一个个被场内主力“蓄意”击穿。当普通投资者夺路而逃时,第二天却发现大盘又继续上涨,不得不反身在更高的点位再次买入,如此往复,在赚钱效应的驱使下,投资者忘掉了风险,市场随即进入非理性状态。当大底真的来临之时,正是市场最疯狂之时,人人都争着买入股票而不是卖出。当投资者发现大顶之时,大盘已经回落了很多,大部分投资者被套牢。投资者每次想低买高卖,结果每次却变成了高买低卖,焉有不赔钱的道理?

如何才能成为股市中的常胜将军呢?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边际”理论。对一只股票来说,只有当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正,当价值与价格相当的时候安全边际为零,而当价值被高估的时候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负。价值投资者只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对象感兴趣。安全边际不保证能避免损失,但能保证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这就是格雷厄姆所称的在买入时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卖出股票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在实战中,投资者不要奢望最低价买入,也不要妄想最高价卖出。投资者应该为花1元买入价值2元的股票而欢呼,哪怕它有可能跌到0.9元甚至0.6元。不应该为花10元买入价值1元的股票,也不要因为它有可能涨到15元甚至是20元的价位而沾沾自喜。必须保证在买入时把风险降到最低点。投资者所要做的是,在卖出时保证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千万别刻意追求买到最低价或卖到最高价。千万记住一条原则:“贪心”是股票投资最大的敌人。

3.价格具有吸引力时买进

牛市中股价齐上天,熊市中股价齐入地,无论是下跌还是上涨的时候都涉及获利盘,在缺少资金支撑股价的情况下,获利盘较多的股票往往会跌得很深,获利盘较少的股票相对会跌得少一点。高价股的获利盘必然比低价股的获利盘多得多,下跌的风险更大,高位买入高价股后资产缩水的程度可想而知。

熊市市场格局下,坚持低估值投资法方能化解风险并获得收益,其买入原则有下面三条:

(1)股价小于每股净值(每股净值=股东权益总数÷股本总数);

(2)公司经营阶层持股比率大于市场平均值(高层管理者持股比率=高层管理者总持股数÷流通在外发行股数×100%);

(3)负债比例低于市场平均值,且负债比例低于20%,这个20%的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动(负债比例=最近一季度负债总额÷最近一季度资产总额×100%)。

一般而言,在相对的弱势市道中,市场运作更多侧重于防御型投资策略,低估值股票的崛起并非偶然,这是弱势中的必然选择,当投资者认为未来仍然有风险,但又不甘心放弃可能存在的机会时,低估值股票往往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在目前特定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格局中,多数人可能在等待一个买入契机或理由。

首先,该类股票的成长性与国家经济的相关度较高,由于受到国家力争保持8%增长率大环境的影响,某些行业的成长潜力还是十分乐观的。

其次,超低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保证了该类低估值个股具备极强的投资价值。

再次,由于行业龙头企业的稳定性较强,而且从整体的行业趋势来看,在未来几年里,行业龙头企业产品的价格依然会维持稳中有升,具备了较好的持续性。

最后,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低估值股票是经过了前期的大幅杀跌,风险已经被有效释放,短期内继续下跌的动能不足。

很显然,投资者关注买入股票的成本能够扩大其盈利标准。无论什么时期,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入股票将使投资的最终收益相差30%~45%。当然,绝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准确判断低到什么样的价位才算具有吸引力的价位。

只有在回顾历史数据时投资者才能确定股市的低点和高点。但事实似乎表明,在股市下跌期间购买股票比在股市上涨期间购买股票要有利得多。投资者不必一定要恰好买到股价的最低点,有趣的是这些结论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可以得到。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市场上总会有许多稍纵即逝短期获利的交易机会,这种机会不仅能带来收益而且能让投资者享受投资的乐趣,投资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机会。

4.好公司出问题时是购买的好时机

牛市的时候,由于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上涨,投资者经常习惯于忽略公司的基本面。通常只有到了熊市的时候,投资者才会认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股票即使在熊市也能迅速走出低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也往往出现暂时性的重大问题,此时正是购买其股票的大好时机,这时购买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尽管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但属于暂时性质,对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当市场进行周期性调整而引发整体性恐慌抛售时,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也使优质成长性公司的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此时进行战略性投资将为价值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安全边际和巨大的盈利机会。随着这类质优公司化解自身问题后恢复正常经营,市场重新认识到其长期投资价值丝毫无损,股价将大幅回升。企业稳定的持续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是保障投资本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投资大师巴菲特善于捕捉一些暂时陷入困境好公司的投资机会,他选择在大市走弱的时候进场承接这些他长期关注的质优成长型公司的股票。虽然预测中短期股市波动是较困难的,但几乎所有股票市场参与者都明白一个事实,股市有涨有跌是市场规律,投资者能够凭借历史经验感觉到市场是“过热”还是“清淡”,股价是“过高”还是“疲弱”。其诀窍在于,在股市过度狂热时,只有极少的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可以购买;在股市过度低迷时,可以购买的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如此之多,以至于多数投资者因前期投资失误而无力充分利用这一良机。市场狂跌是以较大安全边际低价买入股票的最好时机。

巴菲特经常关注一些看似前景暗淡无光的股票,这类因受到疑云、恐惧或误解干扰而不受欢迎的好公司股票,一旦随大势转淡而使股价暂挫时,巴菲特则毫不犹豫地成为股东。1960年年末,他在美国运通银行发生色拉油丑闻事件后,出资吃下该银行的股份;20世纪70年代,他买下了GEICO公司股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买下威尔斯法哥银行股票。巴菲特这么做的原因是他坚信市场上大多充斥着大量短线进出的投机客,他的投资策略就是将“劣马”养成“千里马”,然后把这类“千里马”重新交给短线投资者。这就是说,如果某公司正处于经营的困境,那么在市场上,这家公司的股价就会下跌。这是投资者进场做长期投资的好时机。

这位大师在1996年伯克希尔公司股东手册中指出,市场下跌是重大利好消息。大多数人都是对别人感兴趣的股票才感兴趣。但没有人对股票感兴趣时,才正是你应该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越热门的股票越难赚到钱。只有股市极度低迷,整个经济界普遍悲观时,超级投资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他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要像我们现金增长的速度一样不断想出更多的投资主意。因此,股市下跌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明显的好处。”他接着指出,首先,股市下跌有助于降低整体收购企业的价格;其次,低迷的股市使下属的保险公司更容易以有吸引力的较低价格买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的股票,包括已经拥有的份额基础上继续增持;最后,我们已经买入其股票的那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如可口可乐、富国银行,会不断回购公司自身的股票,这意味着,他们公司和我们这些股东会因为他们以更便宜的价格回购而受益。

总而言之,作为一般投资者,如果已经证实某家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或者长期的盈利能力,甚或两者兼具,就可以预期该公司一定可以在股票市场大幅波动后重新焕发活力,一旦度过这个萧条时期,将来的经营业绩一定更上一层楼。经济不景气对那些经营机制僵化和实力欠缺的公司是最艰难的考验,但经营良好的公司,在这场淘汰赛中,一旦情势有所改观,将会展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并扩大原有的市场占有率。

对投资者来说,最好的投资机会来自于一家优秀的公司遇到暂时的困难时,当其需要进行战略协作时,明智的投资者就买入,这是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的最好时机。

5.等待市场犯错误

普通投资者投资股票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轻易地泡在市场里,应该择机而动。如何发现机会,如何抓住低点,或许比抓住低点的办法更高明点,那就是——等待市场犯错误。

从投资原理上讲,通常认为的正确投资是在股票价格和价值基本相符时买入,然后期待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利益。这是许多人了解并秉持的理念。但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不了解,这种做法要承担三种风险:一是公司如果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健康、快速发展,股票价格就会下跌,会给投资者带来实际的亏损;二是买入时价值已经高估,后来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价值回归导致价格跌落;三是由于市场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的恐慌心理可能导致价格急剧下跌,甚至跌到价值以下。

对这三种风险,许多投资者不以为然,认为那是浮动亏损,是暂时的情况,市场的内在机制总会使价格和价值大致相等。可股市投资大师不这么看,他们看到了市场机会,认为这才是买入的最佳时机。持这种观点比较典型的人物是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他的一个投资理念就是,没有绝佳的机会绝不进场。这个机会就是市场犯错误的时候。

巴菲特是以擅长投资股市著称于世的,但他实际上是一个深谙股市博弈之道的人,他很清晰地阐述了按博弈观点考虑股市问题的思路。他的模型是把股市竞局简化到了最简单的程度:一场他和市场先生两个人之间的博弈。局面非常简单,巴菲特先生要想赢就要想办法让市场先生输。那么巴菲特先生是怎样令市场先生输掉的呢?他先摸透了市场先生的脾气,他知道市场先生的情绪不稳定,股指会在大众情绪的左右下做出很多错误的事,这种错误是可以预期的,它必然会发生,因为这是由市场先生的性格所决定的。巴菲特先生在一边冷静地看着市场先生的表演,等着他犯错误,由于他知道市场先生一定会犯错误,所以他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就像我们知道天气变好后飞机就会起飞,于是我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着咖啡在机场耐心等待一样。所以,巴菲特战胜市场先生靠的是洞悉市场先生的性格弱点。所谓市场先生,就是除自己之外,所有投资者的总和,巴菲特洞悉了市场先生的弱点,其实也就是洞悉了股民群体的弱点。

普通投资者如何洞悉市场的弱点呢?学习巴菲特,超越巴菲特肯定不太现实,一般投资者很难达到这种境界。但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此方法,是完全可行的,是做得到的。这种做法,可视为分批购买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视为“保持连续购买能力”之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一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能按住这笔资金,熬到市场犯错误的时候;二是机会来临时,能和投资大众的情绪“反其道而行之”,果断出手;三是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后,要果断出局,不能恋战。这三者缺一不可。

三、熊市选股要诀

1.熊市选股的要领

(1)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上市公司净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大小,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抗风险的能力和偿债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公司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和成长性。认真分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对于投资者判别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避免业绩陷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一般由决定企业净损益的经营活动形成。因此,要把握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还必须结合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进行综合分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大的公司通常有较好的业绩,这类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值。

投资者要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的上市公司,正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般是因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提供的现金流入超过其成本支出的现金流出。

上市公司如果能够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正,说明公司主导产品经营状况良好,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呆坏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也说明该上市公司有保持主营业务稳定增长的潜力,信用状况良好。由于受到筹资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流量的大小不一定完全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成正比。但是,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是“假”不了的,这样可以及时分辨出上市公司是否通过虚构经营合同和交易单证等手段“造假”,避免投资者陷入“圈套”。经营业绩较好的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都比较大,显然,这样的业绩是实实在在的业绩。

(2)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贡献率不低于70%。上市公司在追求产业规模多元化的同时需要做大主营业务,真正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以及积极开拓市场,保持公司主营业务利润不断增长并且成为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尤其应该在主营业务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

国内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够成功上市,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上市公司是本行业的“领头羊”,有其产业优势,否则有限的资本市场资源就无法合理配置。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存在指标上市等计划体制的弊端,但近年来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以上市筹资,而包装上市将成为“众矢之的”,没有市场。

因此,坚持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贡献率不低于70%的选股标准,符合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和发展方向。当前国内证券市场上有很多上市公司依靠自身的产业优势,正在谋求规模发展的同时创出自己的品牌,扎实做好主业经营。虽然与国际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企业尚处于劣势,但我们的上市公司如果能够通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转换经营理念,利用我们的优势吸收别人的长处,那么在中国经济立于世界强者之林的同时,我们的很多企业也将是世界上的佼佼者。反映到证券市场上将是投资者不断分享主营业务突出、有较好发展前景和良好回报的上市公司带来的投资机会。

(3)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选股关键以及是否有新的利润增长点。价值投资除了讲究现实业绩之外,还讲究成长的持续性,如果未来成长性仍然是延续的,那么可以积极关注。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才具备成长性?首先要考虑的是行业周期拐点,其次是考察是否有整合重组的潜力。整体上,超跌成长股应首选细分行业的龙头优势企业,特别是央企上市公司或地方大型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

必须指出的是,超跌成长股的升温过程是渐进和复杂的,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尚未平息,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初都是逐渐回暖的过程。而在现阶段,超跌成长股将出现反弹,第一轮上涨将明显受阻于前期平台压力,操作上应强调低吸。大概到明年上半年,这批成长股的股价将达到一次高峰。这种成长性还要考虑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因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往往是成长性得以延续的一个重要支撑。

2.熊市选股的原则

熊市选股的基本原则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重点在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素,需要从企业成长性与长远发展趋势来进行选股。

毋庸置疑的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行业景气,二是产能扩张。前者因为价格提升带来毛利率提升,进而提升盈利能力;后者是因为规模效应得以扩展,在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能的增长必然会促进利润的增长,进而会使每股收益率得到提升。因此,选股可以从行业景气度和产能扩张这两方面着手。

产能的增长除了对固定资产进行潜力挖掘外,还有一个就是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从上市公司所披露年报信息中可以挖掘固定资产数据大幅增长的规模扩张型牛股。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固定资产扩张了,但由于固定资产分为在建工程等类别,有些产能对应的固定资产尚在建设中或者已竣工但尚未办理结算手续,这样的股票最具有投资潜力,因为这意味着固定资产将在下一年度初就产生效益,从而给下一年报的业绩带来爆发性增长,这样的个股较容易产生大牛股。

此外,还需要注意发现有新利润增长点的上市公司。当然,固定资产竣工也归属于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有时候,新的利润增长点难以体现在固定资产一栏中,例如有许多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周期跨度超过一年甚至两年,固定资产即使增长再多,在建设周期内由于未竣工也难以产生效益,甚至由于非合并会计报表投资的控股公司在建工程也因为会计准则难以在报表中体现,但这毕竟能够在下一会计年度给公司带来新的稳定利润来源。

由此可见,仅仅从固定资产数据对比中很难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要防止信息不全所带来的缺陷,不妨从年报的董事会报告一栏的文字信息中挖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者说即将竣工且要产生效益的项目,这样,寻找下一报表期间的利润增长点的可靠性就大增。

3.熊市选股的因素

(1)选择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其历史成交密集区和近期的套牢盘成交密集区的股票。

(2)选择经历过较长时间的深幅下跌后,价格远离30日平均线、乖离率偏差较大的股票。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参考移动成本分布,当移动成本分布中的获利盘小于3%时,要将该股票定为重点关注投资品种。

(4)“涨时重势,跌时重质。”在熊市末期或牛市初期,选股时要关注个股是否质优价廉,是否具有成长性等基本面因素。

(5)选择具有丰富资产重组题材的股票,例如:有优质资产注入及拥有实施高比例送转题材的次新小盘股。

(6)通过技术指标选股时,不能仅仅通过日线指标寻找底部夯实的股票,而要重点选择日线指标和周线指标、月线指标同步探底成功的股票,这类股票构筑的底部往往是长期性的底部。

(7)从成交量分析,股价筑底的过程,成交量往往持续低迷,当大势走稳之际,则要根据盘面的变化,选择成交量温和放大的活跃品种。

(8)从形态上分析,在底部区域要选择长期低迷、底部形态构筑时间长、形态明朗的股票。

(9)从个股动向分析,大盘在构筑底部区域时,要特别关注个股中的先行指标,对于先于大盘企稳,先于大盘启动,先于大盘放量的个股要密切跟踪观察,未来行情中的主流热点往往在这类股票中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底部区域选股买入时还要巧妙应用相反理论,市场分析人士反复强调的底部和大多数投资者都认可的底部往往只是一处阶段性底部,此时不可贸然杀入或重仓持股,而且,即使抢反弹也要注意及时获利了结。只有当多数市场人士已经不敢轻易言底或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敢抄底时,真正适合于战略性建仓的底部才会来临。

4.熊市选股的标准

熊市选股的四大标准指的是:良好的行业、良好的管理层、良好的机制、良好的产品。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能够满足上述四点,就可以称其为一个好企业,从长期来看投资将有不错的回报。

(1)良好的行业。选择好的行业非常重要,只有在一个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中才更容易创造、实现价值。企业价值的增长往往需要建立在行业的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由于不同行业的经营模式与不确定性明显不同,企业创造价值会有较大区别。例如,寿险与航空就显著不同,全世界航空公司破产的案例非常多,但寿险就较少,巴菲特就喜欢保险而讨厌航空。还有一点,企业价值增长后对现金的需求也很重要,如有些企业虽然可以赚到大量利润,但是新的利润增长却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在这个方面,优质酿酒公司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不同配方和产品保护了企业,竞争是有序的,而新增产能对资金消耗相对不大,这就是为何品牌名酒一直是股价估值高的重要原因。

(2)良好的管理层。好的行业还需要好的管理层才能创造价值,一个良好的公司管理层,并不仅仅取决于是否有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很多时候,对已有制度的执行恰恰是问题的关键。例如,旅游类上市公司,拥有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垄断以及游客的快速增长,但是管理层的绩效与机制缺乏,鲜见有优质回报的公司。

(3)良好的机制。好的机制和好的管理层同等重要。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机制系统的建设,能够确保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有助于规范公司内部各子系统的运作,防范各类风险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施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实现股东增值提供保障。

(4)良好的产品。品牌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综合体现。发达国家之所以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处于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拥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例如,美国的“芭比娃娃”在国内卖329元一件,但中国的贴牌生产厂家却只能从中得到4元,在整个价值链上仅约占1.5%。培育出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已经成了上市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熊市应关注哪类股票

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是股价走强的关键因素和主要依据。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除了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之外,还得益于股改中大量的优质资产注入和部分公司整体上市,这些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业绩。随着更多的公司整体上市和更多的优质资产注入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将更加贴近全国水平,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仍将持续下去。投资机会主要在于寻找价值仍被低估的成长股。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价值低估的“白马”。这主要是指那些人们对其业绩增长已经有所预期,而其股价又依然低估的品种。例如,钢铁板块就是此类。钢铁板块是A股市场市盈率最低的板块,而且随着国内拉动内需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钢材价格的回升,它们的业绩增长也同样值得期待。

(2)经历了经营困难但经营环境改善、发展前景相对明朗而价值仍被低估的“黑马”。企业内在价值的定义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产生的现金流(盈余)折现。价格会围绕着内在价值波动,所以,估值的核心就是预测未来的现金流(盈余)。既然是预估,那么确定性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经济形势的基调是保增长的2009年,这就使得包括银行股在内的蓝筹股的内在价值被大大低估了。我国经济未来仍会持续稳定增长,不会大起大落,这应是共识。而银行也将伴随经济而持续稳定增长,其间,可能增长来源将会发生变化,如消费信贷、中间业务增加。同时目前市场进入壁垒较高。可以说,银行是随经济不断增长的常青树。

(3)亏损公司通过优质资产注入、未来成长可期而股价又没有得到充分反映的个股。股票市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能使你获得较好差价收益的股票就是好股票。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投资者在股票这个风险市场寻求资产增值,不就是要找到能够上涨、获取较好差价收益的股票吗?在目前股票高估值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战略性地关注资产重组和资产注入等具有外延性扩张可能的股票,这类股票不受市盈率的约束,在市场投资风格逐步从价值投资转向成长投资后预期会有好的盈利机会。

相反,一些业绩明显增长,但其股价早已得到反映、估值水平已经不低的板块,投资者反而应该理性对待。

6.熊市应谨慎对待的股票

(1)累计涨幅巨大并为媒体广泛推介的股票坚决不买。连续暴涨的个股多半已经不便宜,而且买入之后多半会下跌或盘整,暴涨多是靠大资金推动的,当一只股票涨到了100%甚至更高,原来的市场主力抽身跑掉时,新的市场主力不会很快形成,通常不大会有大买盘马上接手,短期内价格难以上涨。同时,投资者在选股时,经常受到媒体推介的影响。有些主力资金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心态来影响甚至操纵舆论导向,通常采取所谓的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公司基本面分析或股评人士推介等形式,引诱投资者跟风以便顺利派发其拉高的个股。

(2)放天量的股票坚决不买。所谓“天量”,并不是指换手率过大,而是指今日的成交量超过前几日均量的三倍以上。在牛市中出现巨量,一般来说都是波段的高点,在熊市中出现巨量,一般来说都是反弹的高点。为什么巨量通常都是高点呢?在这个市场中,成交量是最引人注目的,只要放量,就会把散户吸引过来。大家可以想想,庄家把散户吸引过来是为什么?答案只一个,放天量是市场主力开始逃离的信号,就是让散户买单,所以出现天量的股票不可介入。

(3)大比例除权的股票坚决不买。大比例送配除权的股票是股市庄家利用除权改变价格对比现象的特种手段,例如,一只股票被庄家炒到30元,利用十送十的除权价格变成了15元,低于同类股票价格以吸引喜欢低价的新股民,为出逃创造了机会,特别是除权缺口前后放天量的股票十分危险。

(4)有大问题的股票坚决不买。大问题是指直接受证监会及证券管理部门严肃处理,而且在公开媒体上公开谴责或处理过的股票。这种股票机构一般不会再去炒作,原因是它们在散户中的影响不好了,如果刻意去拉抬,到了预定目标,让散户接盘很难。另外,因为这类股票市场影响不好,一旦被突然快速拉升,就会有一种顶风作案的感觉。所以,一般来说任何机构都不会去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去炒作一只有大问题的股票。更残酷的是,有大问题的股票往往有被停牌上市的危险。假若你投资了它,你不光在股市也随之“下岗”,还将会血本无归。因而,对待这类股票万不可听信市场传闻,特别是一些被处罚的股票在跌停板中放过天量的,后市的下跌将是遥遥无期。这无言的苦果,会让投资者痛苦和后悔一生。

(5)长期盘整的股票坚决不买。长期盘整的股票是指长年累月上下起伏在某一区间,既不大涨,也不大跌。这类被一时“弃庄”的股票,有点像城市中的“烂尾楼”,庄家或因资金短缺或因其他种种原因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只能随波逐流。大盘有行情时,它也意思意思涨一点,大盘跌时,它也跟着跌一点。因庄家已满肚子股票无意“控盘”了,要涨得等它重新融资到位才能有行情,而一般投资者却无法知道它何时能筹集到新资金。所以,在盘中凡见到像“木梳”一般的K线图,这即是此类长期盘整股票的最大特征,应该退出,绝不能犹豫。资本市场的资金利用率似生命般重要,退出后找出与大盘共生存的股票,要比捂在这种股票上强一万倍。

(6)利好公开的股票坚决不买。利好是股票上升的动力,而利好一旦公开和兑现,就会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利好出尽是利空”,股价就失去了上升的动力,开始下跌。因此,对利好公开的股票,不可介入,如果前期买入的,应在利好公开之际短线退出。因为利好的出现,常常是庄家利用散户分析能力差而又热衷于听消息的效应,骗散户接盘的一种手法。

(7)基金重仓股票坚决不买。基金进入二级市场将给股市及基金本身带来众多的无奈。首先,基金的初衷是想稳定股指,可是多年运作下来,在4万多亿元流通市值面前,股票型基金在2008年资产净值从29434.97亿元减少到12798.74亿元,减少16636.23亿元,而股票基金数量从264只增长到315只。值得关注的是,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较2008年不断缩小。截至2008年12月31日,沪深A股流通市值合计44419.11亿元,按照资产净值口径统计,股票型基金12798.74亿元资产净值占到A股流通市值的28.81%。封闭型基金的规模还难以担此力挽狂澜的重任。其次,投资基金在二级市场上运作有很多不便,每季度公布持仓情况是不利之一。进二级市场买股票时要作详细的运营报告,全是按投资理念上的思路买绩优成长股,事实上股票并不是凡绩优就是好股票,结果等报告批下来,再进入该股,往往会造成高位进入。此时,这种股票的老庄家一看有基金进来,或是砸盘,或是出逃,把原本好端端的庄股给搞得无规无矩。最后,由于资金有限度及自身目标明显,基金不宜自己坐庄,所以无法控制股价及险情,一旦价格破位后再止损出局,就会导致亏损累累,把股价也砸得不像样子,庄家也对它无奈。此外,基金在熊市里面表现最差劲。牛市一般可以忽略不计,牛市个股普涨,基金不会抛售。熊市里基金溜之大吉,散户全部被套,所以熊市时基金重仓股坚决不买。

上述类型的股票中,有少数类型的个股比较适宜于短线投资,但从价值投资的角度考虑,稳健型的投资者应回避为上。

四、熊市中股票价值高于价格

1.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记得有位股市高手曾经说过,“股票拉升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出”。这话非常有道理,不卖出,有红利可分,拉抬股票干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定律”在股市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价值”上涨价格也随之上涨,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投资”;另一种是“价值”不涨而价格却上涨,这就是所谓的“泡沫”。这种“泡沫”需要由股市外不断有资金流入股市来维持,否则就会暴跌。但是“价值”是看不见的,人们能看到的只是价格,作为股票市场的长期参与者,投资者往往容易陷入对价格的过分敏感和高度关注之中,关注价格本身无可厚非,但过分地关注价格会导致对公司本身价值的忽视——市场价格实际上是一家企业内在价值的反映,只有紧紧抓住公司内在价值这个关键,才不至于在价格变动之中失去主见。股票价格会反映股票所代表的价值,从长期来看股票的价值决定股票价格。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公众的误解和偏差都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股票的价值会通过合适的价格体现出来。正如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所说:“短期的市场是台投票机器,由狂想、贪婪和恐惧来决定如何投票;长期来说市场是台测重仪,按照公司的内在价值来评价一个公司。”

价值投资是从公司价值出发,从而把投资股票看作是投资于这个企业。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一个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随着公司价值的持续增长,股票价格也会持续地增长,例如招商银行,6年股票上涨5倍,不是单纯的价格增长,而是公司内在价值持续提升使然。不但如此,由于市场上的贪婪和恐惧,有些股票被盲目炒高,有些股票就被盲目丢弃,市场上的表现有时会使得价值投资者可以公开地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入股票,那未来的收益将更高。“股神”巴菲特在他的整个投资生涯中,买入卖出的股票非常多,但有十几只股票他一直长期持有,只增加投资,从不轻易卖掉,难道这些股票的价格一直诱人,一直被低估吗?显然不是。被巴菲特看中并长期持有的股票是:可口可乐、迪斯尼、吉列、美国广播公司、大都会保险、联邦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等等,显然,这些公司都是众所周知的收益稳定、管理规范、可以称之为基业常青的企业,在中国股市上类似于招商银行、万科、工商银行这样的股票。巴菲特认为,在任何时期只要能够找到若干经营稳健、长期高于市场平均利润率的股票,集中投资,就能够抵御市场风险,减轻市场波动的冲击。巴菲特告诫投资者:“恐惧是盲从者的敌人,却是基本面者的朋友。”由此看出,价值投资就是凭借资本增值来取得收益。然而由于市场的盲动,会时常为价值投资者提供更优惠的机会。成功的投资者对他的投资对象要有充分的了解,任何投资举动,不管是买入还是卖出之前,考虑的绝不仅仅是股票价格的变动,而是上市企业本身的变化。很多投资者在技术面分析研究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容易忽视事情的另一面,就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管是长线还是短线,都应当首先基于对上市企业本身价值的判断,从这一点上说,好的公司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2.股票价值决定股票价格

格雷厄姆曾说过:“长期的股市是一个天平,短期的股市是一个情绪化的投票机器。”假如投资者不是把赢利的机会押在小概率事件上,那么就应当基于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投资前一定要对企业的几个指标进行分析,对公司的损益要充分估计,另外,净资产收益率、边际利润、所有者收益、再投资利润收益也同等重要。这些指标不在K线图上,而是在厚厚的公司年度报表中,投资者应当仔细研究。

价值投资在具体实践上也有诸多不同,但核心都是:了解投资对象;估计公司价值。就像巴菲特一样只考虑两件事:买什么股票和什么时候买。

(1)了解投资对象。价值投资者希望凭借股票的资本性来获取增值收益,这种情况下,股票的风险就是单纯的企业经营风险。因此,根据一个企业发表的数据、有关资料,来研究将要投资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并详细分析该企业的收益、资产,包括预测它的成长率,通过评估企业的实力,可以发现该企业股价之外实际的价值。只有充分地了解这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尽可能全面的关于这个企业的信息和资料,那么做出的判断和分析才可以说是可靠和有依据的。

(2)公司的价值分为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就是在股票市场上股票的价格,比如某股票现在每股的价格是50元;账面价值是企业账面上反映出的企业现有资产价值,也就是财务报表所呈现的净值,比如某股票现在每股净值20元;内在价值则是企业未来可能收益的折现值,也是股票市场的全体参与者通过市场行为判定出来的某股票的真正价值,因为它可能比市场价值50元要高,也可能比账面价值20元还低,但是多数投资者认为,只有判定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投资者才能决定该不该买进这家公司的股票。问题是:怎么判定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呢?巴菲特判定公司内在价值的方式是:把自己当做企业分析家,而不是股市投资者,更不是股市分析师或经济分析师。巴菲特更注重公司的“商誉”,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像可口可乐、吉列。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国内A股市场的投资者常常以“炒短线”的角度去投资股票,这就把自己降低为股市投资者或股市分析师了。巴菲特买股票的方式则是把自己提升为企业家,将每一笔投资都看做是要把整个公司买下来。唯有抱持这样的投资观念,投资者才会认真地看这家公司的负债、资产、获利或其他潜在价值,也才能谨慎地看待每一次的投资“出手”,不会短线进出股票,因此更能长持抱牢,赚到丰厚的投资回报。

(3)对公司估值研判是决定价值投资成败的关键,当然价值研判也可能出现误差等潜在问题,因为估值的主要依据是公司的历史数据和对于未来盈利的预期,这不免会陷入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也看出估值之前充分了解公司的重要性。对于公司的估值仅作为投资的一个参考依据,谨慎的价值投资者往往还要在价格合适的时候才买入股票,创造适合自己的“安全边际”。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对于价值投资者,价格也是相当重要的,过高的价格会抵消企业出色的业绩增长所带来的收获,更有可能蕴涵潜在的风险。买入股票的价格越低,缓冲的空间越大、风险越小、未来可能的收益越大。可以说,低买高卖也是价值投资者所遵循的,不过是时间被拉长了。市场的下跌意味着投资者对市场的恐惧和向下的判断,这往往是价值投资者愿意看到的,可以买到价格又低又好的股票,这才是造就了像巴菲特一样的价值投资者远远超越大市的机会和他们非凡的业绩。

3.价值投资≠只买大盘蓝筹股

价值投资应该是相对的。“用七毛钱的价格去买一元钱的东西,这就是价值投资,用100元买70元的东西就绝对不是价值投资,哪怕是蓝筹股。”国内A股从2007年10月中旬开始,一反此前的稳健上扬走势,突然掉头向下加速大幅下跌,一些被机构视为具有投资价值的蓝筹股遭遇“腰斩”。股市中持有大盘蓝筹股的投资者很是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坚持价值投资,反而还被市场所抛弃。所以,这些投资者颇感“委屈”。但“委屈”归“委屈”,有道是“市场总是对的”,市场不会因为哪个投资者“委屈”而迁就于他。投资者应该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当前情况下持有大盘蓝筹股并不是一种价值投资行为。虽然总体说来,目前蓝筹股的总体市盈率要低于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但这种相对较低的市盈率是与蓝筹股的盘大、成长性不足有密切关联的。而且,这些蓝筹股的绝对市盈率也不算低,少则30倍,多则70倍、80倍,甚至上百倍,这样的市盈率,与非蓝筹股的市盈率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同样是没有投资价值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更加要保持清醒,意识到股票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可能随时破灭,这种危险一直存在,那么如何回避或者最大限度减小这种风险?投资者还是要回到巴菲特所倡导的这种价值投资理念上来,即关注和研究公司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仅仅关注每天涨跌多少。

但是很多普通投资者对这个理论有一种错误的理解,或者说是不准确的理解,他们觉得价值投资的对象就是那些大盘蓝筹股,这些公司管理规范、业绩稳定,有可预期的良好前景,适合长线持有,这就叫做价值投资法则。其实这种理解是偏颇的,研究公司本身的价值,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不是说就一定要买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万科这样的大盘蓝筹股,事实上很多不太起眼的公司股票内在价值是非常高的,但市场价格没有充分表现,正所谓价格和价值分离的情况,这类股票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它们就是坚持价值投资的股民应当给予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为什么2006年买金属资源类股票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就是因为价值投资理念的正确引导。2006年在国际金属期货价格大涨的基本面支撑下,金属资源个股的收益大幅增加,如中金黄金2006年每股净资产3.13元,每股收益0.53元,净资产收益率16.90%,而在2006年3月份后其股价一直徘徊在9元左右——价值明显低估,再加上业绩高,综合考虑之下30多元的价格简直是地板价,后来随着价值被发现,股价自然是一路走高,最高达到了159.60元。按照价值投资的法则,这正是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股票(如图2-4)。

可见,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企业的真正内在价值为核心、为研究重点,而不是只关注价格变动,是投资者应当注意的一条准则,而这样的分析需要投资者首先对行业和公司本身有足够的了解。

图2-4 中金黄金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的日K线图

五、熊市多元化投资策略

1.投资组合多样化

在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减少投资风险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这样不但可以化解各种风险,而且可以获得更高收益。多样化的策略主要是指将资金分成几种类型的投资或者几种类型的资产。例如,股票、债券和现金。在这些投资中,投资者可以进一步多样化,例如,投资于大的和小的或者是国内的和国际的公司。过去,专业理财人士运用一个很简单的规则指导人们的投资活动。如果投资者的年纪比较大,他们会推荐债券作为投资品种;如果投资者年纪比较小,他们推荐股票作为首选投资品种。现在很多投资专家都建议投资者在设计投资组合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年龄,而且还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投资组合中包括股票、债券、共同基金以及现金。

投资者建立适合自己交易系统的基础就是多样化投资,对所有投资品种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例如,当投资者的资金全部按照一种投资战略比如价值型投资战略进行投资,那么这样的投资组合就可能很不稳定。如果在投资组合中同时加入价值型股票和增长型股票,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减少不稳定性。由于国内股票市场属新兴市场,股指波动较大,市场趋势较难预测,但通过在价值型和增长型之间的多样化投资或者在数量型投资和品质型投资之间的多样化投资,投资者就可以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投资组合。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向股票市场投进更多的资金和在同样风险下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在众多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中,除了对冲基金通常不拘泥于多样化要求以外,即使是以“股神”巴菲特为代表的聚焦投资策略,其投资组合都是相当(如果不是充分的话)多样化的。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例,其投资被配置在上市公司股票、未上市经营公司的控制性私人资本、债券、商品、外汇等多种资产上。尽管巴菲特将约84%的上市公司股票投资配置集中在约10~15只股票上,但是全部约3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价值只占全部投资组合的30%左右。

几乎每一个投资专家都认为适度的多样化是必需的。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投资者就可以学会如何设计自己多样化的投资方案。有很多电脑软件程序可以帮助完成这个工作。但更加谨慎的做法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投资者也可以聘请理财顾问或者专业理财机构。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大多数投资专家建议投资者应该有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尽管风险不会因为多样化就立即消除,但这是在市场出现迷局或暴跌时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多样化是股票投资决策的基础。多样化投资可以避免因为一个不好的投资决策而毁掉了整个投资组合。按照很多专业人士的经验,多样化投资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投资共同基金,尤其是当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在低位补仓或增持股票时。

多样化不光是一种防守措施,除了在个别行业或不同类型的公司遭市场遗弃时起到保护投资组合价值的作用,还能帮助投资者拓宽投资视野,寻找各个领域素质高、管理良好的公司。

2.慎重进行资产配置

什么是“资产配置”呢?简单来说,“资产配置”就是将资金分别投资到各种不同资产类别或投资工具,经由长期持有及持续投资来降低风险,以达到预期报酬的一种投资组合策略。其基本概念即为:在风险理财与无风险理财之间求取平衡。也就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以此来分散风险。

“资产配置”的概念并非诞生于现代,实际上,早在400年前,西班牙人塞万提斯在其传世之作《堂吉诃德》中就忠告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无独有偶,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也传达了“分散投资”的思想——就在剧幕刚刚拉开的时候,安东尼奥告诉他的老友其实他并没有因为担心他的货物而忧愁:“不,相信我;感谢我的命运,我的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是依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所以我的货物并不能使我忧愁。”

然而,其后的300多年里,关于资产配置的理论并没有太多的进步。当然,也不是画地为牢般地一成不变,比如1921年,《华尔街日报》就曾向投资者建议了一种最优投资组合:25%投资于稳健型债券、25%投资于稳健型优先股、25%投资于稳健型普通股,其余的25%则投资于投机性证券。1952年,作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发端,马科维茨发表了那篇仅有14页的论文——《资产组合选择》。1959年,马科维茨又将其理论系统化,出版了《资产组合选择》一书,试图分析家庭和企业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支配金融资产,使财富得到最适当的投资,从而降低风险。该书标志了现代投资组合选择理论的诞生。

今天,资产配置的含义远比安东尼奥所理解的要丰富得多。简单地讲,资产配置就是在一个投资组合中选择资产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资产的类别有两种:一是实物资产,如房产、艺术品等;二是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当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考虑应该拥有多少种资产、每种资产各占多少比重时,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就开始了。由于各种资产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历史统计也显示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它们并不总是同时的反应或同方向的反应,因此当某些资产的价值下降时,另外一些却在升值。马科维茨在上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中,已经通过数量化方法说明,战略性地分散投资到收益模式有区别的资产中去,可以部分或全部填平在某些资产上的亏损,从而减少整个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使资产组合的收益趋于稳定。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对于多数专业投资者,资产配置通常意味着要计算各种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标准差和相关性,并运用这些变量进行均值—方差最优化从而选择不同风险收益率的资产组合。关于这些专业的分析和计算,已经有了大量现成的理论和工具。从马科维茨到夏普到米勒,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到有效市场理论到资本资产定价理论,20世纪中期以来,金融学家业已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投资组合模型。现代金融理论以数学为基本分析工具,论证严格,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实现理论模型向商业模型的转变提供了可能。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资产配置就未必包括这些专业而复杂的计算过程,但依然可以根据个人财富水平、投资的动机、投资期限的目标、风险偏好、税收考虑等因素来确定纳入投资组合的资产类别及其比重,并在随后的投资期内根据各资产类别的价格波动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资产配置组合权重,或者在某一类别的资产中再作“个股”选择,以寻求风险控制和投资收益最大化。

资产配置讲究安全性、成长性、收益性,这是关键。

在当前的点位,经常看到有人高喊,指数这样高啊,好可怕啊,要大跌了,但是,他们仅仅是喊喊口号,却没有任何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法。他们没有空仓而持股,又没有选择优质筹码,所以,反倒是他们的风险最大。

资产配置能分散风险,适用于大资金投资者,而对于小资金投资者则适合仓位配置的方法去分散风险。也就是说,一是股票的选择,二是仓位的管理,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稳健有效。赢得起输得起,总之一句话:未来还有五千点,一万点,不管哪个点,都需要在景气行业中选择牛股来有效持有。

根据最新基金投资研究报告,影响投资绩效最大的因素就是“资产配置”,影响程度高达91.5%。也就是说,如果依据资产配置的结果来进行投资,可使投资者有较大的机会达成所设定的投资目标。所以,资产配置才是决定投资回报的主要因素。运用资产配置来做好个人的理财规划有如下几个步骤:

(1)设定自己的财务目标。先依据自己的年龄、性格、风险承受度、家庭财务状况等,订出理财目标、设定投资期限,然后订出投资计划。例如,我想在五年内买房子,房价大约100万元,如果头期款要准备30万元的话,那我现在一个月要存多少钱?当然这个金额就会受到我们后面所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回报率的影响了。

(2)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工具。订出理财目标之后,接下来就要依投资目标,将资金依自己的风险承受度来选择投资工具(如基金、股票、债券、货币、房地产等不同类型的商品)。也就是说在选择投资工具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投资属性,如我一年内可以容忍的损失是在10%以内还是10%~20%,还是更高的损失我也可以接受?也或许我一点点损失也不能接受?这就是自己的风险承受度。

因为投资一定是有风险的,只是程度高低而已,追求高报酬率的同时,通常也是伴随着越高的风险。

很多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属性不了解,当被问及预期一年的投资报酬率希望可以达到多少,他们却回答希望一年至少要达到30%、50%,甚至更高。相对地,当问及如果一年投资亏损也是30%、50%的话能接受吗?他们的回答多半是不能,投资者这样的投资属性,可想而知其结果当然也是失望的多。

因为如果只看重预期报酬率,或许只有积极型的投资工具才可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但是如果真的全部都选择积极型的投资工具,当风险来临时,状况不如预期,而一下子也损失了30%、50%的话,投资者可能就会遭受惨重损失了。所以在选择投资工具时,千万不能只看自己希望达到的报酬率,也要先考虑一下自己能接受的损失程度。千万不能只做乐观的预期,也要先考虑万一最糟糕的情况出现时,自己是否可以承受。

(3)投资比例的配置及投资标的的选择。专业理财人士曾提出一个投资比例配置的建议:可用100减去自己的年龄,得出的数值就是自己可以放在风险性资产的投资比例。例如,张三今年40岁,100-40=60,则表示他的资产配置中,至少要有四成是放在稳健的固定收益商品上,而积极成长型的商品,如股票或衍生性商品,则不宜超过六成。

通常在选择投资品种时,较常用的做法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筛选。由上而下指的是从海内外总体经济面与全球金融市场的现况,先来了解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与资产配置间的相互关系,透过各产业景气的高峰、谷底,来决定资产配置的内容与各类投资组合的比重。

由下而上的方式则是在分散风险的考量下,选择不同产业中经营绩效卓越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公司来作为投资目标。这两种都是目前常用的方式。

此外,建议投资者在做投资组合时,可以分成核心投资与卫星投资两个区块。所谓核心投资就是为了主要的理财目标而设定的投资组合,这个以保守稳健的投资策略较好。

除了核心投资之外,其余的就算是卫星投资。卫星投资通常可以承担高一点的风险,因为就算这个部分发生损失,也不会影响到原有的生活水平。

(4)定期检视绩效并调整投资组合。这其中又包含按照个人的投资属性、不同的理财目标,以及不同人生阶段所要做的调整。例如,单身时跟结婚后、丁克家庭与有小孩的家庭,财务目标及投资组合是绝对不会相同的。

随着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家庭责任和不同的财务目标,所以当然就要做不同的调整。通常会建议每一季或半年可以检视一下自己的投资绩效和投资组合,当然,如果有发生人生大事的时候,如结婚、生子等,或是某一阶段的财务目标达成时,也要记得检视和随时调整。

(5)找到一个值得信任的财务顾问。财务规划是长期的事情,投资一定是要做功课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果自己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一样样地研究,那么找个值得信任的专业财务顾问,仍然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在国外,财务顾问就跟家庭医师一样,只是家庭医师是针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日常保健等问题提供咨询和解决的方案;而财务顾问则是针对我们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以及想要达成的各种目标,来给予最适合的咨询和建议。

在投资市场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对富人来说,他们的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当时还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有一种投资是没有风险的?风险从来都跟报酬率是息息相关的。后来才发现原来有钱人在投资时,一定都很清楚自己到底投资了什么。就像“股神”沃伦·巴菲特一直坚持的投资理念:不熟不做。

再者,就是充分地运用资产配置的观念,使自己的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当然就是投资之神巴菲特,也有错判行情的时候,但是他知道怎样去降低自己的风险,所以就算有风险发生的时候,后果也是自己能够承担的。

投资者在做投资计划时,必须先做好自身或家庭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像是自己在做财务规划时的防护网。有了防护网,就算将来遭遇损失,也不至于满盘皆输。所以专业理财规划人士会建议把年收入的10%先拿来做基本的风险规划,例如买保险。目的就是希望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到原先的投资计划而必须被迫中断,甚者侵蚀到我们原先累积的资产。

其实,投资只有两个诀窍:时间+复利。因此,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有耐心地持续下去也是很重要的。早规划绝对会比晚规划好,这就是时间成本。

3.选择基金投资

在美国,开放式基金的家庭持有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那么,基金是凭借什么样的魅力受到如此的青睐呢?

基金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当时英国经历工业革命,海外殖民扩张和投资后,涌现出一批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中产阶级,他们有投资的欲望,但苦于没有时间、精力和专业的知识,于是就由政府组成投资公司,委托专家代为操作。到了20世纪初期,基金发展到美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民众财富快速积累的情况下,它逐渐成为家庭理财工具的首选。

那么,究竟基金的魅力在哪里呢?为何它能成为今日全球的主流投资工具呢?其实很简单,它的操作方式是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向广大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集中资金,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然后对资金进行管理和运用,通过专业人员在股票、债券等方面的投资,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2007年,股票基金平均回报超过了50%,而优秀基金公司更是给投资者带来超过100%的回报。

与其他投资工具相比,基金具备如下无可比拟的优势:

(1)投资门槛低:国内基金只要投资1000元,就可以享受专家服务,而房地产、期货和股票必须有较大的本金。

(2)降低投资成本:基金集合了数千人至数十万人以上的小额资金,将其汇集为一大笔钱来为大众赚钱,而资金越多在金融市场上越容易争取到比较优惠的条件或折扣,同时可以进行投资组合,提高投资胜算。这种规模效应就帮助投资者节约了不少的成本。

(3)分散投资风险:由于个人资金有限,能选择投资工具并不多,风险自然较为集中,共同基金因资金庞大,可有计划地分散其资金,再加上基金经理人专业的判断,风险自然大幅降低。

(4)专家专业管理:理财工具多样化且专业化,我们一般的投资者很难全部掌握,所以委托相关的专业人士代为操作,以其专业的素养及经验,自然能产生较高的效益。基金由专家团队为投资者打工,优秀的基金公司更有全球的研究团队协助收集和分析信息,专业化投资,投资者无须亲力亲为,省时省心。

(5)流通性好:购买基金之后如果急需用钱,可到基金管理公司要求赎回或到证券市场将其卖出,变现容易。基金公司一定会依净值回买,一般不会有卖不掉之情况。

(6)合法节税、累积财富:目前国家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4.选择现金类理财产品

现金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只是一个单词而已。用华尔街的一句老话来提醒你:“现金就是垃圾”。事实上,很多投资者根本就不考虑把现金、基金、CDs(大额可转让存单)、国库券或者银行存款账户等作为一种投资方式,而仅仅把这些当成是一种储蓄的方式。这类投资者相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100%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然而,大多数理财专家都建议投资者至少要在投资组合中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事实上,很多专家说保留现金是财务规划中的第一个目标也是最基本的目标。

现金的最大好处是它的安全性。无论股票市场今天如何动荡,你总是可以知道现金明天肯定还在。至少,你应该保留一个应急基金,用于失业、长期生病或者其他没有预料到的紧急情况。尽管关于保留多少现金用于应急有很多争论,但是很多专家还是认为你应该保留足够的现金,以便支撑3~6个月的生活费用。

在弱势环境下始终坚持“现金为王”策略被认为是一种最安全的投资方式。然而,持有现金也有明显的缺陷。有关统计表明,从长期来看财富的最大敌人不是股票市场,而是通货膨胀。如果长期持有现金,投资者不仅可能会错过股票市场可观的收益,而且实际上还会因为通货膨胀而损失钱。在坚持“现金为王”的同时,如何提高现金的投资收益抵御通货膨胀,是许多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在可替代的选择方案中,货币基金以及债券基金是大多数人的投资选择。随着金融理财产品的拓展,一种新的现金增利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的新选择,该产品在为投资者的暂时闲置资金提供更广阔的投资出路的同时,也帮助投资者实现了更高的投资收益。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该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优点:

(1)投资方式较为灵活。一般的理财产品往往在购买时便确定了投资金额,在投资期内很难更改,从而给投资者理财带来诸多不便。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现金增利计划”理财产品实现了弹性投资,更有利于投资者理财。投资者可以根据账户资金收入及使用情况,动态调整投资金额,既可以选择定额累加投资,每月约定按一定金额增加投资,也可以选择比例投资,每月按账户余额的一定比例购买该产品。

(2)投资者在投资期间还可以更改购买方式和金额,如果急需资金,还可以随时办理提前终止手续,及时收回资金。投资者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灵活调度资金,理财投资更加惬意,实际收益率更高。与其他理财产品到期分配投资收益不同,此类理财产品按月支付投资收益。该产品年收益率一般预计在2%~3.6%,远远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国债的投资收益,而且收益免缴所得税。由于采用按月支付收益,客户可以将收益进行再投资,享受按月复利,获得比预计收益率更高的投资回报。

(3)投资者购买该产品无需向银行交纳手续费,也不需要交纳其他费用。省时省心,安全方便。这类现金理财产品多由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主要投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保障系数相对较高。投资者只需到柜台办理相关购买手续,便可坐享投资分红,其他一切事务均由银行负责办理。银行每月初帮助客户申购产品,月末将客户的投资本金与分红收益直接划入投资者指定账户。

(4)此类理财产品的购买也非常方便,投资者只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到相关银行各营业网点即可办理。

5.选择债券投资

在过去的几年中,债券可不像股票那样受追捧。由于股票市场的大牛市以及债券收益的平庸性,很多投资者都在资产组合中减少甚至剔除了债券投资。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在过去的三年中,股市、期市、楼市及其他投资品种年收益率达30%甚至更高,而在同一时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均不超过4%。

当投资者购买了一只股票,表明这位投资者购买了公司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一家公司的所有权。然而当投资者购买了债券,只能说明投资者借钱给了公司或者政府。债券是一种债务工具,换一个词来说就是借条。债券是一种收益固定的投资,也就是说在债券的持有期内支付给你固定利率的利息。保守型投资者比较适合投资债券,因为债券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预计的投资收益。

目前,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的债券品种主要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等。债券投资属于债权性投资,因此债券持有人只是定期获取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当债券到期的时候,债券投资者借给公司或者政府的钱就应该收回来。债券的期限越长,稳定性就越差。债券在存续期内,其价格会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动,买入债券或债券基金后出现投资缩水的可能性同样存在。同时,债券被信用评级机构降低信用等级的风险始终存在。信用等级最差的债券也叫高收益债券,又称垃圾债券。一般来说,要获取更高的收益,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但作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持有债券到期的收益是确定的,没有亏损风险。债券到期收益是确定的,因此价格上涨和下跌空间有限,风险自然大大低于股票。

尽管债券投资的种类非常多样化,但一般说来投资债券具有以下几项优点:

(1)安全性高。债券发行时就约定了到期后偿还本金和利息,其求偿权位于股东之前,因此债券投资到期能够收回本金。特别是对于国债及有担保的公司债、企业债来说,由于有国家财政力作后盾,其本金的安全性比较高,是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一种投资方式。

(2)收益较稳定。投资于债券,其收益是按照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及债券转让的差价,与发行公司的经营状况无关,因而其投资的收益比较稳定。

(3)价格波动性较小。债券的市场价格尽管有一定的波动性,但由于前述原因,债券的价格毕竟不会偏离其价值太多,其波动性相对较小。

(4)赎回容易,流动性强。许多债券如政府及大企业发行的债券,一般都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迅速出售,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当债券持有人急需资金时,可以在交易市场随时卖出,而且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债券的流动性将会不断加强。因此,债券作为投资工具,最适合想获取固定收益的投资者。

六、熊市操作要领——把握交易尺度

在股市上盈利与亏损有时并不在于投资者技术的好坏,而在于能否认识自己的弱点,克服自己的弱点。投资者对自己的弱点绝不能低估,对自己的能力绝不能高估,每一次失误,几乎都是因为自己的弱点造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性弱点的多少决定了盈亏的多少。投资规则、投资习惯的存在就是为了克服、约束人性的弱点,保证投资者基本的操作不出错误。怎样把握弱市格局下的交易操作尺度呢?这里向投资者推荐一个“慢”、“快”、“稳”的投资习惯,指的是买股票要慢,卖股票要快,持股票要稳。只要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把握这一习惯并牢记于心,投资者至少就可以保证基本的收益而不至于出现严重错误。

1.选股要慢

股市既然趋势走弱,一时半会儿牛不起来的,况且中国股市向来牛短熊长。熊市中频繁操作显然是不对的,熊市中盯着盘面也是不对的。那么熊市中该干什么呢?选股。在选择板块、选择行业、选择公司、选择股票的时候一定要够慢,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全盘考虑市场的情况和自己的情况。其实市场的参与者大都明白一个道理,投资战略是第一位的,具体的战术操作是第二位的,如果大方向把握对了,后面如何具体操作,如何持股,如何卖出,都无碍大局,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但是如果前面的研究、选股这一步做得不细致、不到位,决策过于草率以至于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后面的操作越快,只会死得越快,南辕北辙。而这一步在深思熟虑之下做对了,那么接下来的操作也将顺利得多,不管是快是慢都不至于影响大局。总而言之,前期的研判、选股要细要慢,这是一个通用的道理。高手买股票,往往在大势研判、个股分析上下足工夫。这类投资者多半喜欢花大量的时间看盘跟踪、反复研究资料和信息,耐心地等待机会,寻找合适的时机去建仓。有一种说法:买股票的胆子要小些;建仓的步子要慢些;眼光要远一些。相反,如果跟踪研判的时间过短,没充分考虑就操作,或者仅仅凭某些并不可靠的信息和推荐就入市,风险无疑是比较大的;有的投资者不愿意花时间分析研究,喜欢凭借经验买股票,不做技术分析,不研究公司资料,这样结果必然是蒙受损失。

股票市场上的投资高手每天做得最勤的工作就是研究、再研究,分析、再分析。他们绝对不会每时每刻寝食难安地死守着电脑屏幕,不会仅仅根据大盘指数和个股价格的涨跌变化来决定自己的投资,他们所研究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股票的价格,即选择公司而不只是选择价格。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整个投资中最有技术含量、最考验经验、能力、技术的都是在前期的选股阶段,把这项工作扎实落实好了,投资就成功了一半。

2.持股要稳

股市中许多股民的立足点是短炒,虽然有时候赶上了好行情,能够赚一些,但绝对经不起赔,这就是追涨杀跌的下场。但相比较而言,中长线持有优质的股票更容易成功些。中长线持股要稳,意思是说持股要有耐心、能忍,唯有此才能不被市场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才能获得丰厚的收益。股市波动非常剧烈,而且一切价格、信息的时效性都很强,转眼间市场的状况就会不一样了,如果股民立足短线博取短差,一来持股心态不稳,二来频繁买卖,这种操作自然很难有周密的研判。股票投资必须坚持价值投资原则,这样才能少犯盲动的错误。做到持股要稳,投资者必须有稳定的投资策略,有合理的投资预期,有既定的投资目标,同时能够在跌宕起伏的股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就是投资者所要把握的持股要稳的投资法则。

投资者要相信经济和股市内在的规律能够反映真实的价值变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应当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如果投资者认可这个前提条件,那就会明白,稳定的持股是非常合理的操作手段,而不需要太过关注每天的股价涨跌的频繁变化——道理很简单,因为价值本身不可能是这么频繁变化的。股市高手的投资策略就是“持股要稳”,这类高手一点不像每天搏杀于风云变化的金融市场的短线交易客,由于不需要像短线交易者一样紧张兮兮盯着大盘和自己的股票,也就没有频繁买进卖出的交易行为。持股稳定是被事实充分证明了的成功投资习惯。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这就是世界最著名的投资专家的投资习惯,值得中国股民们,特别是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线交易客们深思。

持股不稳的人,持币也不稳。如果交易心态陷入一种焦虑不安状态之中,然后入市交易,进而投资失误,然后割肉离场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要检讨自己的心态是不是过分焦躁,对投资的预期不切实际。切记,在投资中,理性是一切操作的前提。有了理性才能够有耐性(指的是在理性思考下的耐心,而不是无原则的耐性),才能够稳住自己的投资。

3.卖股要快

入市时机把握准确,你才成功了一半,掌握好合适的卖出时机,才是成功的投资者。决定要卖的时候,就坚决抛出。但多数投资者都有一个奇怪但又滑稽的思维误区,由于自己判断准确“买”对了,进而也就进行类推,自己一定能“卖”对。其实这是人潜意识里的一个错误认知,觉得选准股票能挣钱,卖早了股票就会亏钱。心理学上已经证明,放弃已有的东西比通过同样的代价去获取新的东西,心理成本更高。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买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往往因盈利而站在拥有主动权的一方,而在决定要卖掉的时候,就往往心态上处于被动。事实上谁都知道只有卖掉股票才能将账面利润转化为实际财富,此时的投资者最容易陷入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状态。任何投资交易都不是生死一博的赌局。古人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亏损的时候如果决定止损、卖掉股票,就要坚决行动,主动、果断出局,不要等损失扩大了,错过了在相对高位出手的机会。常见的例子就是,涨了15%的时候觉得不错,有的人满意了,卖掉了;但是跌了15%、20%、30%的时候,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不觉得这个数额和涨的相同数额是一样的,感觉不到心疼,而是沉浸在市场处于正常的回调整理之中,始终难以面对现实进行止损操作。其实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错觉。涨的时候按道理说更有理由坚决卖掉,但是实际上相反,越是涨,很多股民越是沉浸在“判断”正确的心理预期中,持股待涨成了唯一可做的操作,终于等到某一天大熊市降临,资产大幅缩水,于是更加舍不得抛,死捂守仓。其实要是早在高位抛出,套回现金,持币等待机会再入市,绝对是更好的选择,也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保持现金流动性也是弱市格局下的投资理念之一。

打仗就要严格遵守纪律,虽然严格遵守纪律不一定能打胜仗,但是如果纪律涣散,要想取得胜利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对手更涣散。其实所有的纪律和规章都是在约束人性固有的弱点,投资行为中往往也会被这样的弱点所困扰,并造成损失,所以投资一样要讲纪律、讲原则。投资中的人性弱点,比如前面提到的,人总是喜欢买、不喜欢卖,其实这就是一个非理性的心理判断误区。为了克服这个弱点,投资者在决定要买的时候不要那么“偏执”,要慎重再慎重,放慢节奏;在卖的时候就要果断一点,不要拖拖拉拉延误战机。在下跌中不舍得抛出坚决止损,导致损失更大;莽撞冲动,买股票盲目,不加思维,凭感觉盲断,结果买了没多久就被套牢;缺乏耐心,持股浮躁,总想着寻找别的机会看能不能赚更多的钱,或者盯着自己的股票有一丝风吹草动就寻思是不是该卖掉换别的股票了,这样的心态都是浮躁,根源就在于投资策略错误、对投资预期判断失误。这些人性的弱点只能通过正确的投资习惯、投资纪律来约束,所以在投资决策时,切记这样基本的操作原则:买股票要慢,卖股票要快,持股票要稳。

七、熊市避险策略

1.弱市格局下的决策

股市下跌必然会引发资产缩水,投资者都面临艰难选择:出局,还是观望?投资界盛传着这样一条定律:任何市场,投资收益与风险都相伴相生。股神巴菲特曾告诫投资者,如果无法做到当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仍死捂股票不动,就不要投资股票。股票从来都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产品。

在2007年10月以前的持续上涨中,投资者尝尽大牛市的甜头,但随着行情的峰回路转,近一年半的熊市下跌,正是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贯穿每个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生涯。如果再次遇到突如其来的大跌,比起观察身边的人是否抛售股票、一味跟风,更正确的做法是考虑以下两点,作为下一步决定的依据。

首先,准确及时地对后市作出判断。如果认为市场趋势仍将继续走弱,投资者应毫不犹豫地止损出局;如果认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变化,长期利好前景不改,或即使下跌,跌幅也在承受范围内,那么你大可继续持有。

其次,关注股票质地,而非指数涨跌。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股市暴跌,个股逆市走强的只属于小概率事件,多数股票难以避开系统性风险。股票的价值是在暴跌中突现出来的,优质的股票即使调整一段时间,也仍有上涨空间。这样的投资原则,中外多数基金经理和职业投资者普遍采用。

2.合理分配资金

投资离不开市场,特别是在熊市中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住本金,也就是追求绝对安全的收益,才能让投资者顺利挨到下一轮牛市。目前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小道传言,都可能会使之出现大幅震荡,股指从2007年的6124点跌至1665点左右,已经充分证实“理性”投资的重要性。当然,也不能因为市场风险如此巨大而不敢投资,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合理分配资金呢?

(1)强调资金投资组合的均衡性。均衡性是强调组合资产中股票、债券和现金的合理分配及股票在不同板块之间的分配,将股票的比例降低,适当增持其他类型的投资品种。

(2)强调资金投资组合的分散性。分散性是指降低股票的集中度,持有股票的集中度不到30%。

(3)强调资金投资组合的流动性。流动性是强调股票的可变现程度,弱市格局下不持有超过5%的股票,重仓个股的比例均衡地保持在3%左右,充分保持流动性。

3.在不同市场间配置

投资者都知道“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成熟的投资者一般都会多选择几项投资品种,以尽可能地避免股市风险。但是,大多数人忽略了这一点: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投资市场里,风险也极大。

如果在2006~2007年间,投资者把所有资产放在中国股票市场,毫无疑问,他们已获得相当丰厚的回报。但是,他们却错过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发展机会。更有甚者,从2007年10月下跌后,中国股市大幅下挫,而此时的美国、欧洲等其他市场走势却相对强劲,总体升幅高于中国市场。这表明,把资金分散在不同市场,是较为稳妥的投资策略。

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注重不同市场间配置——分散风险的第一重含义。

说不同市场间配置能够分散风险,并不是说它的预期收益有多么的高,而在于它降低了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这和衍生品的套期保值有点类似。套期保值并不保证你能获得多么高的收益,它的真正作用在于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收益并不是投资者所应考虑的唯一因素,分散风险从而降低风险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目标。

不同市场间配置究竟是否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这要看中国大陆股市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市走势有多大的相互独立性。从各地股市指数的相关性来看,这种独立性还是比较强的,其中,中国大陆股市和美国股市、英国股市的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06和0.04。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两个市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从-1到+1,-1表示两个市场走势完全相反,+1表示两个市场走势完全相同。

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震荡整理、波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不同市场间配置组合来降低波动性和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上面所说,不同市场间配置组合正好是这样一种能分散风险的投资选择。事实也确实如此,2008年以来,不同市场间配置组合分散风险的效果越来越明显。除了A股以外,我们来看一下海外市场2008年以来的表现。作为次贷危机发源地的美国,2008年以来标准普尔指数仅下跌5.27%,远低于沪深300指数同期25.68%的跌幅。从地域上来看,与A股同属亚太市场的韩国和新加坡市场主要指数跌幅也仅为3.80%和8.29%;从市场性质上来看,与中国A股市场同属“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三大新兴市场相比,其调整幅度也远远低于A股市场。数据证明,投资于海外、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有利于分散单一市场的投资风险。把部分资产配置于成熟市场的环球配置基金,主要目的就是分散投资,规避新兴市场波动较大的风险,使产品在尽可能降低波动率的情况下,获得较高回报。

4.不同投资产品配置

进行多品种投资是分散风险的另一重含义,不要将所有资产集中投资在同一个投资品种。比如,不能只买股票,或只投资外汇。投资标的集中,收益集中,风险也集中。一旦这个投资市场发生趋势逆转,短期大幅亏损将不可避免。

比如最近全球由于金融危机导致股市下跌,如果投资者做了合理的投资组合,投资于不同类型品种,总体资产损失无疑相对较小。

配置不同的投资产品,最简单的做法,是高低风险组合相互搭配。比如,股票与债券搭配,这是许多配置型基金的组合。相对股票市场的高收益、高风险特征,债券是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品种。例如,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将15%的核心资产配置在现金类投资产品,40%投资于股票类产品,35%配置在债券型投资产品,剩余的10%配置在商品等另类投资产品。非常进取的投资者则会将所有核心资产的70%投资于股票型产品,20%配置于债券型,余下的10%投资在另类商品等。除这类品种外,黄金、期货、外汇等品种,都可以考虑。关键是,要讲究高低风险产品的互相搭配。

任何投资市场都一样:短期趋势较难预测,但是长期趋势却可以大体把握。

市场随时面临意想不到的调整。如果投资者没有准备一笔短期资产,以应不时之需,一旦投资者突然发生流动性需求,整个投资计划会因此受影响,比如,投资者可能被迫在股市下跌时卖出资产。保存一笔可随时变现的资产,就等于保留了投资主动权。

投资计划的周期,与未来可预计或未能预计的支出项目有很大关系。比如,投资者有一笔钱,打算10年后用于子女教育,这笔钱就可用于长期投资。如这笔钱要用来供房贷,就只能用于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收益虽然明显低于中长期投资收益,但能避免被迫套现窘境,在执行投资计划的最初就应该坚持长期与短期合理配置的原则。短期投资产品包括储蓄或者现金类理财产品。

5.庄家常用的欺骗手法

(1)在股价经过大幅下跌已处于较低价位,在卖1、卖2、卖3、卖4、卖5挂有巨量抛单,从而使投资者认为上方仍抛压沉重,因此在买1的价位提前卖出股票,实际庄家在暗中吸筹,待低位筹码吸纳完毕后,突然撤掉巨量抛单,股价大幅上涨。

(2)在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已处于较高价位,在买1、买2、买3、买4、买5挂有巨量买单,从而使投资者认为上方仍抛压较轻,主力仍未出局,此时纷纷以买1价格买入股票,实际庄家在悄悄出货,待筹码出得差不多时,突然撤掉巨量买单,并开始全线抛空,股价迅速下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