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各省市的经济发展
一、各省市经济发展比较
中国国土面积超过整个西欧,人数超过整个非洲,是世界上少有的超大型国家[9]。如此广袤的国土,如此众多人口的一个国家,其三十多年的飞速增长势必引起世人的关注。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经济腾飞,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那么,中国经济何以增长迅速,则成为学界和政界争论和试图解释的问题,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也将给不发达的国家提供一条新的探索道路。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在于省份之间的竞争,这种良性的县域竞争推动着各个地区力争上游,进而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巨变,即设计了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较好地刺激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雄心,也给予了充分的政策调整空间。[10]各个省市2011年的经济数据如表1-5所示。全国31个省市区中,有23个超过1万亿人民币,有6个省市首次超过万亿元,分别是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这一年,广东省首次超过5万亿元;江苏、山东两省超过4万亿元;浙江超过3万亿元。按地区来划分,东部地区仅有海南未过万亿;中部地区6个省市全部超过万亿元,河南以2.7万亿元成为中部翘楚;东北三省全部超过万亿元。如今,地区GDP“万亿俱乐部”已形成三个梯队:3万亿—5万亿元为第一梯队,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2万亿—3万亿元为第二梯队,分别是:河南、河北、辽宁、四川;1万亿—2万亿元为第三梯队,分别是: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2012年,云南省经济总量也超过一万亿元,达10309.8亿元,成为我国第24个超过万亿元的地区。从人均GDP来看,天津最高,为1.34万美元,贵州最低,为2495美元。上海、北京人均GDP均超过1万美元,达到全国平均产出的省市区共有11个,超过4000美元的有25个省市区,超过3000美元的有29个省市区。
表1-5 各省市经济总量及人均产出[11]
续 表
二、省市经济的国际比较
鉴于中国各个省市之间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以及每个省市较大的经济规模,将中国经济看作一个整体,无法明了其间难以忽视的差别,而这种省份之间的差别,有可能大过美洲各国、欧洲各国。可以说,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各个省份经济规模都相当于一个国家。2011年2月,英国《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杂志将2010年中国各省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与其他国家做了对比,以比较中国各省份的世界位置和发展水平。具体如图1-5和图1-6所示。从经济总量来看,广东经济总量相当于印度尼西亚的规模,山东、江苏两省相当于瑞士,四川相当于马来西亚,北京相当于菲律宾,青海相当于玻利维亚,辽宁相当于阿联酋,浙江相当于澳大利亚,香港相当于埃及,西藏相当于刚果的规模。
从人均GDP来看,中国各省市所处发展水平与类似国家比较如图1-6所示。北京人均GDP相当于斯洛伐克的发展水平,上海相当于沙特,天津相当于匈牙利,内蒙古相当于土耳其,湖北相当于安哥拉,四川相当于亚美尼亚,贵州相当于印度,新疆相当于埃及,香港相当于新加坡的发展水平。从中可看出,中国各省市经济总量极为可观,部分省市在全球可排进前20位;与此同时,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呈“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的特征,即有些地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有些则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部分地区则处于最不发达水平。
与中国经济腾飞同步的是中国企业的急速扩展。企业数量和企业规模一日千里,发展迅猛。以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为例,20年来中国企业的上榜数量和排名节节攀升。当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的时候,中国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也从2001年的11家企业,创纪录地变为2011年的69家(其中台湾地区9家),总量由世界第9位上升至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的133家;企业排名也有了很大提高,前10位企业中,中国有3家,分别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它们分别排在第5、6、7位。不仅如此,从行业来看,我国部分企业也处在前列。企业分布石化、金融、钢铁、制造、汽车、煤炭、电子电信等22个行业,企业的竞争力有了飞速增长,以华为、联想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开始崛起,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在行业中从原先的模仿者、追赶者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先者,逐步占据翘楚地位。
图1-5 各地区经济总量所相当国家[12]
图1-6 各地区人均GDP所相当国家
三、区域发展的雁阵模式
2003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东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行为,推动着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发展。东部地区则在“调结构”的主旋律下增速逐步放缓,“西高东低”的增长态势极为明显,地区差距有所缩小。随着东部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资本西移、产业西迁开始提速,我国非均衡发展的局面还将持续较长时间。
根据传统的雁阵模型,国家和地区因为资源禀赋的改变,其比较优势呈动态特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实现落后地区的赶超发展,淘汰的产业因丧失比较优势将通过外商投资而迁移他国,进而推动其他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发展,日本、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成功地体现了雁阵理论的预测。蔡昉等人认为,飞雁式的产业转移直接产生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即随着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资源禀赋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在产业结构上形成相应的重新配置。但是,比较优势变化路径,从而雁阵模式的显现,在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特征。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小国经济的特点在于其资源禀赋结构从而产业结构的同质性,一旦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经济整体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大国经济的特征是地区之间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情况下,另外一些地区可能仍然处在原来的发展阶段。因此,小国雁阵模式往往是指独立经济体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而大国雁阵模式则表现为一个独立经济体内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13]鉴于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区域特征,可以预期中西部地区或者广义地说那些以往不作为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地区,可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以更快的生产率提高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对东部地区的赶超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延续。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方向,但长期以来,这一调整无法实现。随着东部人力、土地等各方面资源的紧缺,产业转型调整开始实现,区域增长格局转到更加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轨道上面。归根结底,由于中国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丝毫不小于国家之间的差异。因此,雁阵模式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各个地区之间产业转移的路径。中西部地区基于土地、劳力的丰裕,将与东部地区资本、技术、产业、产品重新集合,形成新的产业空间布局。这成为推动中国地区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动力,东部向中西部资本、产业的转移将逐步提升整个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带来国家更为持久而长远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