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推荐城市之直辖市
重庆市投资价值分析
一、城市概况
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地区,位于中国东西接合部,是我国四个直辖市、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开发地区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该市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重庆现辖19区(万州、黔江、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19县(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城口、丰都、垫江、武隆、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土地面积8.24万平方公里。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45万人,户籍人口3343万人。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11459.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172.33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66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53.9∶37.9。按常住人口计算,重庆市人均GDP为39083元,比上年增长12.4%。重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0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05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二、形势分析
2001年,重庆市经济总量不到2000亿元;2008年超过5000亿,为5793.66亿元;2011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成为我国少数达到万亿规模的城市;2012年,该市经济总量为11459亿元,是2001年的5.8倍,年均增长17.41%(现价计算)。2001年,重庆市人均产值为6963元;2004年超过1万元;2008年超过2万元;2011年超过3万元;2012年达3.9万元,是2001年的5.61倍,年均增长17.06%。如图5-1所示,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在较高水平,经济总量和平均产出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有助于巩固该市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地位,提升其经济影响力和带动力。
图5-1 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1]
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如图5-2所示。2001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4.9∶42.6∶42.5;2006年优化调整为9.9∶47.9∶42.2;2012年优化调整为8.2∶53.9∶37.9。十数年间,第一产业所占GDP比重下降了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GDP比重提高了1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下降了4.6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的下降和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是该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
根据重庆市发展阶段,该市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重庆发展的两大动力。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市地域面积广大,农业人口众多,经济的二元结构明显,这意味着还需要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整体上改变城市面貌。通过工业的发展,带来劳动力人口的转移,降低农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通过资源配置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工业的集聚,产业的扩展将带来新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将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重庆市在今后十年内还将是高速工业化阶段,这也将成为推动该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
图5-2 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
我国各大城市发展情况如图5-3所示。2012年,我国前15位城市的经济规模下限为7000亿元,有7个城市超过万亿。上海市规模最大,地区GDP超过两万亿元,北京市、广州市其次,为1.35万亿和1.29万亿元;大连市、南京市和青岛市在7300亿元左右。从人均GDP来看,有5个城市超过10万元,深圳市、无锡市、苏州市最高,分别为12.5万元、11.86万元和11.47万元;成都市和重庆市最低,分别为5.59万元和3.97万元。
图5-3 我国各大城市GDP和人均GDP[2]
重庆市与我国部分大城市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如表5-1所示。从土地面积、人口、经济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来看,重庆市处于前列;从地区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工业产值、外商投资、进出口等指标来看,重庆市处于后列。重庆市的相对落后主要在于第二产业的不发达,虽然总量很大,但是相对于该地区的人口、土地面积而言,则均量不足。与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相比,重庆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部分城市而言已完成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先目标,而重庆市还需较长时间来发展第二产业,才能继续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与武汉、成都等城市相比,重庆市的优势也逐步缩小。
表5-1 我国部分城市基本情况[3]
三、产业定位
2001年以来,重庆市利用外资项目及金额增长迅猛,具体情况如表5-2所示。2001年外商新签投资项目为191个,2012年达248个,增长了29.84%;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136.12亿美元,增加了近18倍;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从2001年的4.24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105.33亿美元,增加了近24倍。2012年末,世界500强入驻重庆总数量达到225家,在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第二、三产业是外商投资重点,遍及各个行业。
表5-2 重庆市利用外资情况
根据该市“十一五”规划纲要,重庆市定位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产业规划为:第一产业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优质柑橘、瘦肉型生猪、草食牲畜、优质粮油、绿色蔬菜、香料、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榨菜、茶叶、笋竹、蚕桑、烤烟等特色加工业,加强绿色无公害大型农业基地建设。第二产业方面,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重点建设内燃机、环保成套装备、仪器仪表、军事装备等4个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发展输变电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船舶及配套产品等4个优势装备制造行业)、资源加工(化工、冶金、建材基地、食品基地、纺织服装基地、医药)、高技术产业(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第三产业方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信息和中介、旅游和文化等行业做大做强,提升服务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城市整体服务功能,提升商贸业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金融业,优化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和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和文化业。
根据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重庆市定位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规划上,第二产业方面,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新材料、仪器仪表、生物医药十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中国汽车名城、世界摩托车之都、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推动天然气石油化工、材料产业构建原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建成内陆地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和千万吨精品钢材基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方面,建设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建成内陆地区金融高地,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主体金融业,建设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西部地区消费中心,大力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第一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稳定粮油生产,重点发展蔬菜、柑橘、生猪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渔业、茶叶、特果、蚕桑、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重庆市工业发展如表5-3所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从2001年的2054个增加至2011年的4778个;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072.83亿元增长至13104.12亿元,提高了11倍多,实现了产值超过万亿的巨大飞跃,跨入我国最大工业城市之列;主营业务收入从1073.2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1382.34亿元,提高了近10倍。这十多年是重庆工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几年,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新生,培育了新的支柱产业。
表5-3 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发展情况[4]
续 表
重庆市具体产业发展情况如表5-4所示。
从规模企业数来看,超过100家的行业有13个,超过200家的行业有6个。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数最多,超过千家,达1065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均接近400家。此外,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规模企业数也较多。
从工业总产值来看,2011年超过500亿的行业有8个,超过1000亿的行业有1个。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规模最大,达3466亿元之巨,占工业产值的36.27%;电子信息产业其次,为815亿元,占工业产值的6.8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再次,为735亿元,占工业产值的6.21%。除了这些行业之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业规模也较大,所占比重均超过5%。
从产业发展速度来看,超过平均速度的行业有14个,大都发展平稳。电子信息产业是发展最快的产业,2011年的工业产值是2007年的15.04倍,增速最快;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倍数是5.59倍;金属制品业为4.56倍。增速最慢的行业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增幅均低于2倍。
从产业规模变动幅度来看,产业比重增加的行业有14个,减少的有9个,绝大部分产业比重保持在1个百分点的幅度之内,较为稳定。增加幅度最大的行业为电子信息,增加了5.6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增加了1.1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增加了0.9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是减幅最大的3个行业,分别为7.01、3.07和1.82个百分点。
表5-4 重庆市主要行业发展情况[5]
根据表5-3、表5-4及相关数据,我们对重庆市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来看,重庆市工业处于大力调整阶段,在保持交通设备、冶金、化工等产业规模和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具体来看,汽车摩托车、通信设备、化工、装备制造、冶金等产业均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规模,这将形成一大批产业集群,带动诸多企业发展壮大,进而改变西部制造业在国内的份额和地位。
四、编委会评价
重庆市作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唯一地处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增长极,重庆肩负着拉动整个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均衡东西部的重任。随着在西部以及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的显著提升,重庆市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自主创新高地、教育人才高地和文化高地,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日益凸显。作为中国工业基地之一,重庆有着完备的工业体系、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广阔的市场范围,加之国家政策支持、人力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企业投资选择重庆,是企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举措。
区位优势:重庆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作为长江上游的超大型城市,重庆与上海分处长江两端,连接沿江各大城市,是撑起中国沿江经济大局最重要的两大城市,在国家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与发展潜力不言而喻。重庆是中国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于一体的交通枢纽,横贯中国大陆东西和纵穿南北的几条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主城、万州两个全国公路主枢纽,高速公路密度领先西部。重庆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上游和西部最大内河港口城市,将建成以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高等级航道为骨架,主城、万州、涪陵“三枢纽”港区为中心的内河航运体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干线机场。
产业优势:重庆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大中型企业数量、固定资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居全国大城市前列。经过多年建设,重庆已形成产业门类较全、轻重并举,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重庆行业规模与产业密集度远远超过国内其他城市,这为企业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技术和市场支撑,有很强的综合配套能力。制造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行业,汽车摩托制造业、电子信息、冶金、装备制造、化工行业均形成较大规模,部分行业全国领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政策优势:重庆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中心城市,是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央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该市享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北部新区拥有西部最好的优惠政策。重庆具有“普惠+特惠”的优惠政策,融国家普惠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三峡库区优惠政策为一体,是当今国内少有的集诸多政策支持于一身的城市。
五、投资建议
根据重庆市的产业发展现状、未来的产业定位及比较优势,我们认为重庆市值得关注的行业如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