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选股的第一要务

选股的第一要务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财务资料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2007年1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首次登上了100元,南京一位股民由此成为亿元户。而与之对应的是,绝大多数散户股民却眼睁睁地看着这匹大“黑马”从自己身边跑过。南京一家媒体调查,南京99.9%的股民与贵州茅台无缘。许多人叹息自己没有骑“黑马”的命,没有赚大钱的运气。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贵州茅台的行业背景与发展态势,同样也能捕获到这匹大“黑马”。

上一章里我们谈到了根据行业状况选股。准确地说,这还不是选股,而是确定选股的方向。这就像你想买一样东西,衣服也好,冰箱也好,首先要确定到哪一个商店里去买。而具体你买什么式样的衣服、什么品牌的冰箱,则还要到商店里去挑选。买股票也是如此。你寻找到了一个景气指数高、发展态势好、盈利能力强的行业还不够,还要从中找到最合适的公司来。因为同一个行业有许多家公司,其管理水平、竞争能力、经营业绩都有很大的区别,你不能随便抓一个就了事。在2006年以来的大牛市里,有色金属行业火爆,但最大的“黑马”是驰宏锌锗;酿酒行业“咸鱼翻身”,但最好的股票是贵州茅台;电力行业突飞猛进,但涨幅最大的股票是葛洲坝……这就告诉我们,掌握了行业状况后,接下来的工作还要从该行业中寻找到值得投资的公司。

投资股票的实质是投资股票背后的公司,因此,决定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关键是看其背后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资,而公司值不值得投资,关键又是看该公司质地如何。如果这是一个质地优良的公司,投资者自然可以享受到公司稳健成长的好处;如果这是一个质地较差的公司,甚至是弄虚作假的公司,是亏得资不抵债的公司,则不管庄家有多大的神通,题材有多大的魅力,最多只能吹起几个泡沫,很快就会泡沫破灭,成为一摊污水。亿安科技、中科创业、银广夏、蓝田股份等都是典型的例证。

国外证券市场的投资大师们都特别重视上市公司的质地分析。彼得·林奇认为,想赚钱的最好办法就是将钱投入一家成长中的公司,这家公司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地成长。亨利·比特的选股准则是:公司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前途;公司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公司产品的知名度和技术专利;公司的经营范围;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潜力;公司经营利润的成长率;公司盈利情况及其盈利比率的高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情况与产品价格变化情形;公司成员的素质;公司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其变化;公司是否受政府法律和政策的严格约束。

约翰·奈夫,是当今最出色的追求“价值”的基金经理人。他经营温莎基金24年,复利投资报酬率为14.3%,充分显示出他的理财能力。他有一句格言:“在没有尽可能地了解一家公司的情况之前,绝不要买它的股票。”他认为,投资者对他所购买股票的公司,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并在投资前,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考察:

(1)这家公司过去的历史,它是否稳定而有信誉,它是否有高效率、完善的管理?

(2)这家公司所出品的货物或所提供的服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否会不断地受大众需求?

(3)这家公司的产品,是否置身于拥挤的竞争圈中?它有没有良好的竞争地位?

(4)公司在不做不合理且危险的扩张时,其政策及营业状况是否积极有远见?

(5)在公正严厉的查账员的检查下,公司的账务清单是否有毛病?

(6)公司过去是否有令人满意的利润?

(7)是否定时发放股息?如果股息没有发放,有没有充分的理由?

(8)直到目前为止,公司的短期及长期债务,是否都在安全极限之内?

(9)在过去数年中,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的升降,是否有太大的差距?是否显然有不能解释的波动?

(10)在投资者有意买进时,由公司净资产所计算出的每股价值,是否超过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相对于许多中国股民来说,他们选择股票却马虎和草率得多,很少像这些大师一样考虑与研究过这些问题。他们大都听信股评和消息来决定股票的选择,其结果是盲目跟风,追涨杀跌,赚钱的时候不多,套牢的股票却一大把。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分析上市公司的质地,寻找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那么,如何判断上市公司的质地呢?

分析上市公司的质地,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便是了解和分析该公司发表的财务资料,即公司财务报表。公司财务报表是关于公司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一家股份公司一旦成为上市公司,就必须遵守“财务公开”的原则,即定期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便于投资者查询。在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财务资料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报表。通过分析与研究财务报表,便能捕捉到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股票,从而享受到投资获利的乐趣。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公司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对比,综合地分析和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了解财务报表中各项指标的变动对股票价格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最终作出投资某一股票是否有利和安全的准确判断。财务分析属于基本分析范畴,它是对企业历史资料的动态分析,是在研究过去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以便作出正确的投资决定。从传统股票投资学的定义看,股价即为发行公司“实质”的反映,而发行公司的实质,就是它的营运情况、财务情况及盈利情况,了解这些情况最直接、最方便的办法,便是进行财务分析。

对于崇尚理性投资并想把炒股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股民,读懂财务报表,并熟练、准确地进行财务分析,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已有1000多家,其质地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想要重温股市建立初期齐涨共跌的旧梦是不太可能的了。因此,利用公开信息把握公司动态,运用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经营状况,从而对公司的内在价值作出基本的判断,将成为每一个置身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谁掌握了这项技能,谁就能成为股市的赢家。

2007年1月15日,贵州茅台股价首次登上了100元,南京一位股民由此成为亿元户。据悉,该位大户持有200多万股贵州茅台,以100元/股计算,市值已高达2亿元。

据有关报道介绍,这位股民当初投入这只股票,仅花了一两千万元。是在2001年贵州茅台刚上市不久,在30~40元一线,吃进了约40万股。该大户对贵州茅台情有独钟,无论该股票如何波动,就是死活不放手。贵州茅台经过了5次送股,他手上的股票从40万股变成了200多万股。与此同时,贵州茅台股价稳步上涨,2006年一年时间就涨了4倍多。当时许多人建议其抛掉股票套现,但都被他拒绝。他质问说:请给我一个抛掉贵州茅台的理由。

这位股民如此执著地看好贵州茅台,实在让人敬佩。而与之对应的是,绝大多数散户股民却眼睁睁地看着这匹大“黑马”从自己身边跑过。南京一家媒体调查,南京99.9%的股民与贵州茅台无缘。许多人叹息自己没有骑“黑马”的命,没有赚大钱的运气。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贵州茅台的行业背景与发展态势,同样也能捕获到这匹大“黑马”。可惜的是,在贵州茅台价格没有上涨的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对它的财务分析。

从目前国内A股上市公司总体情况看,高端白酒是唯一的奢侈品上市行业。从国际成熟股市的过往经验看,烈酒、烟草、高级饰品等奢侈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都远远超过同期指数。而贵州茅台号称“国酒”,其品质与地位深入人心,具有极高的美誉度和消费忠诚度,其品牌地位难以撼动,并且贵州茅台的垄断壁垒让其他公司无法复制。茅台的垄断壁垒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产品生产方面,茅台的生产工艺复杂,并且对周边微生物生态环境高度依赖,加大了公司产品的稀缺性。其次是茅台的品牌壁垒,众所周知高端白酒顶级品牌都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品牌传承,想进入高端白酒行业绝非仅凭借资本和营销就能解决的。因此,目前阶段能够分享高端白酒行业成长盛宴的顶级品牌很难增加,茅台作为高端白酒顶级品牌的制高点,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贵州茅台已经步入了一个非常理想的良性循环轨道:收入稳步增长、利润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同时公司治理也不存在重大隐患,未来还存在股权激励题材,这样的投资标的应该说十分难得。收入增长方面,过去5年基本保持每3年翻一番的速度,而且从2006年开始在产能支持下公司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从图2-1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到。

其实,早在2005年下半年,就有人根据贵州茅台主营收入、净利润连年上涨的态势而向股民作过推荐,但许多股民却单纯看股票的价格,而没有认真分析贵州茅台的财务状况,结果错失良机,只能看着别人赚钱(见图2-2)。

股市里“黑马”很多,就看我们抓不抓得住。而抓“黑马”,并非有些股民认为的就是听消息、信股评、追庄家,而是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这对所有股民都是公平公正的,谁付出了努力,谁选中了股票,谁就是股市的赢家。2006年,有一个人也就因为选中了驰宏锌锗而身家过亿。

2007年4月3日的《上海证券报》报道了一位私募基金经理选择介入驰宏锌锗的过程,给我们选股提供了一个范本。报道称,这位来自深圳的女私募基金经理,截至4月2日,她所控制的两个账户,合计持有驰宏锌锗流通股约100万股,以3月29日的收盘价103.09元/股来计算,市值约1亿元。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这只私募基金就已获得超过200%的投资收益。

据她介绍:“我最早开始关注驰宏锌锗,源于2005年11月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国储铜事件。和此前一年发生的中航油事件一样,中国在这次期货交易中,受损巨大。这两起事件,实际上凸显的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同时,对国际基础物资市场的定价影响: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有色金属,因此,驰宏锌锗主要生产的锌和铅,必然升值。但非常可惜的是,当时我的资金因为都买了别的G股,而这些股票大部分被停牌,因此,错过了在股改前对驰宏锌锗建仓的绝佳机会。要知道,此时驰宏锌锗的股价只有10多元/股。好在机会很快就来了。2006 年2月底,驰宏锌锗进入股改程序,由此也进入了将近4个月的停牌。然而,驰宏锌锗6月12日复牌的前几天,国际市场有色金属的期货价格突然暴跌。这使得6月12日驰宏锌锗复牌后当日最后报收32.79元/股。此后两三个交易日,更是一路跌至27元/股。而且,这几天,抛盘和换手率都非常大。这让我不得不面临买入还是放弃的抉择。但我最终坚信驰宏锌锗被大幅低估,大量买入驰宏锌锗,一举完成了建仓。不过,我没想到的是,完成建仓后,真正对我投资理念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从6月中旬到10月底,驰宏锌锗的股价一直不动。这极大地动摇了我继续持有驰宏锌锗的信心。特别是8月25日驰宏锌锗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原来重仓持有它的基金,都大举减仓获利出逃。很明显,当时它们并不看好驰宏锌锗后市的走势。在基金出逃后,很多人也跟着卖掉了驰宏锌锗。此时,对我而言,面临着和公募基金的理念之争。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综合国际锌价的走势,认定驰宏锌锗的净利润必将受到大幅影响,于是决定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一直持有,并在10月份增加了我的仓位。”她说:“很快,驰宏锌锗公告称,前三季度每股收益将达3.85元,净利润同比大增732%,随后股价一路上涨突破100元/股。应该说,此时我所获得的最大满足,不在于增值的比例,而在于对自己理念坚持的胜利。然而,随着3 月9日(当天公告了史上最大红包分配预案)股价突破100元大关,驰宏锌锗开始高位盘整,并一度跌破百元,虽然目前似已站稳百元上方,但未再创新高。这时,我不得不借助此次股东大会之机,来驰宏锌锗实地考察一下公司的各种状况,以决定是否继续做它的股东。”于是,3月29日,她只身出现在云南曲靖,由此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对驰宏锌锗管理层的全方位“盘问”,以及对驰宏锌锗生产线、主打产品及原材料库存的面对面观察,并参加了3 月29日的股东大会。在这次股东大会上,她对提交审议的15项预案全部投出了赞成票。在离开昆明回到深圳之后,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基于以下几个理由,我已决定继续持有下去:第一,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看好。第二,对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团队管理能力的信任。第三,对驰宏锌锗矿业资源整合,包括其所拥有的未探明矿产资源的信心。”这位经理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后来该股最高涨到了154元(见图2-3)。

显然,这位女私募基金经理大胆介入驰宏锌锗而赚取过亿的利润,绝对不是“瞎猫撞老鼠”碰中的,也不是听了什么内幕消息,而是经过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态势的分析与对驰宏锌锗财务状况的研究后作出的理性选择。而这是我们所有的股民基本都可以做到的。现在资讯发达,任何人坐在家里都可以通过电脑查到这些资料,可惜的是许多人却忽视了这项工作。我们且不说那位女经理下了多么大的工夫,我们只简单地看几个指标,也就能发现这匹大“黑马”。从每股收益看,2005年年报是0.818元,2006年半年报即为2.255元,第三季度报表是3.855元,2006年年报是5.315元,如此大幅度的上涨,怎么不是“黑马”呢?再看每股净资产,也是迅猛上升。2005年年报是4.509元,2006年半年报是6.26元,2006年第三季度报表是7.873元,2006年年报是11.987元。有这样的增长速度,股票价格不涨那才是怪事。事实上,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们在2005年底就可以捕捉到这匹“黑马”。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2006年初也行。再错过,2006年下半年也不迟。即使到2006年底发现,也还有相当大的赚头。

沃伦·巴菲特是当今世界具有传奇色彩的证券投资家,他以独特、简明的投资哲学和策略,投资可口可乐、吉列、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股票大获成功,个人净资产高达323亿美元,在2001年的《福克斯》富豪榜上排名世界第二。

不可思议的是,这位掌管着庞大的投资资金驰骋股市而制造了成千上万个亿万富翁的世界股王,竟是在美国一个远离城市的西部小镇奥马哈创造着证券投资的奇迹。他不靠内幕消息,也不搞坐庄的勾当,他甚至没有交易员队伍,没有电子屏幕,没有价格图表,没有计算机,他唯一的“武器”就是几十年来的报纸和公司年报——巴菲特就是靠严谨的财务分析取得了连续32年战胜市场的纪录。巴菲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种财务报表和公告进行研究,对公司、行业进行调查,从中进行艰苦细致地筛选。尤其是当他打算投资某一家公司时,一定要查阅有关公司的全部年度报告,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及策略,甚至到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他的投资逻辑是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因此,他总是要选择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且财务稳健、经营效率高、收益好、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他投资的股票,很多是属于老牌的传统企业,但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市场占有率很高,从而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如吉列(剃须刀)翻了3倍,可口可乐(饮料)翻了5倍,大都会从17.25美元涨到了80美元以上,GEICO,投入4600万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市值为17亿美元。

其实不只是巴菲特,许多投资大师的成功秘诀,也都是被我们许多投资者不以为然但事实上却极其有效的财务分析。号称美国“共同基金之父”、“世纪投资大赢家”的股市奇才罗伊·纽伯格,他总结出成功投资的十原则,其中之一便是“认真分析公司状况”,“包括领导班子、公司业绩及公司目标。尤其需要认真分析公司真实的资产状况,包括设备价值及每股净资产”。

以前,我国绝大多数投资者忽视财务报表的分析,而以打探消息、跟踪庄家、炒作题材来决定股票的选择与买进卖出,实际上是盲目跟风,草率行事,虽然也偶有获利者,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追涨杀跌,劳而无获,亏多盈少。现实已经无数次地教育投资者,不注重财务分析,不重视股票的内在价值,是难以在股市里立足的。号称中国第一大庄家的吕梁,纵然聚集了54亿元的资金,使尽了千般手段,但还是没有逃脱市场亘古不变的价值规律,最终落个仓皇逃亡的结局。

股市价格向其内在价值回归是未来股市发展的重要走向,过去那种高投机、高市盈率、价格严重偏离其价值的现象正在逐步被纠正。随着股票价格同其内在价值的回归,股票的价格与公司的经营业绩联系越来越紧密,股价的档次也在不断拉开,成长率高的绩优股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因此,理智的股市投资者,应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重视股票自身的品质。这就要求投资者掌握股票投资的财务分析方法,准确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告中各项数据及其变动对股票价格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最终作出投资某一股票是否有利和安全的准确判断。不论买卖股票的动机是从事投资或进行投机,不论从事交易的方式为长线或短线交易,都必须了解上市公司的营运情况、财务情况及盈利情况,并将其作为操作决策的重要依据。

公司的财务状况反映了公司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状况。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通过财务分析,就可以知道公司占用了多少资产,欠了其他公司多少债务,以及净资产是多少。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股民,就必须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分析,以作出是否购买该公司股票的决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在股市上找到成长性好、债务情况良好、将来会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好股。

所以说,无论是正处于选股阶段的投资者,还是已投资于某公司的股东,要想做一名理智的投资者,要想维护并发展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认认真真地研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在股市投资时,还是如同过去那样盲目跟风,或者“跟着感觉走”,对你所投资的公司知之甚少,则无异于“盲人骑瞎马,瞎猫捉老鼠”。

商店里出售的许多商品,大都有一张说明书,介绍该商品的性能、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消费者据此可以判断其品质的好坏与价值的高低。股票也有其“说明书”,那就是财务报表,只不过许多投资者没有在意罢了。

消费者通过商品的说明书了解商品的性能与品质,而投资者则可以通过财务报表获取上市公司信息,判断上市公司的质地与内在价值。财务报表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信息披露渠道,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中小投资者主要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报、季报以及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重要事件公告等公开的财务报表中获得关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因此,如何研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并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以判断上市公司的价值趋向,就成为投资者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家股份公司一旦成为上市公司,就必须遵守“财务公开”的原则,即定期公开自己的财务状况,提供有关财务资料,便于投资者查询。上市公司公布的一整套财务资料中,通常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分别见诸于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等法定文件。财务报表一般都有三张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每张表又都有数十个指标,每个指标又都可与其他指标结合在一起计算出许多比率。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流动资金是否充足作出判断;通过分析损益表,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经营效率,对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持续发展能力作出判断;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投资者可以了解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判断公司合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以及支持日常周转的资金来源是否充分并且有可持续性;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投资者可以了解企业使用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报表中的一些重大变化与重大事项。

阅读与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判断股票品质优劣最直截了当、最有效的手段,其理由是:

第一,财务报表可以准确地反映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资产、负债、净资产、股本总额及结构、财务状况发生增减变动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可以保证投资者不致于选择不良公司或有破产可能性的公司的股票。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公司破产的前5年,其失败的迹象就已通过财务比率而反映出来。通过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在公司破产的前一年,就能预测公司即将破产,其精确率高达95%;在两年前预测公司破产的精确率也达72%。因此,国外有人把财务分析又称为破产研究。

第二,财务报表可以准确反映出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经营业绩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好坏的镜子,是投资者选股的重要依据。所谓绩优股,就是经营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要判断一家公司的业绩是好是坏,关键是要阅读与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利润表。

第三,财务报表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情况。利润分配关系到每一个股东的切身利益。对于一个正在准备投资的投资者来说,通过阅读与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表,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对于一个已投资于某公司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对该公司利润分配表的研读,可以了解利润分配的情况,进而判断出这种利润分配方案合理与否,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

第四,财务报表可以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揭示公司筹资募股的资金是否按照指定的用途去投资。反映一只股票品质的好坏,不仅要看它含金量和含利量的大小,而且还要看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般而言,如果公司将募股、借款筹得的资金以及生产经营积累增加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筹划公司的未来,开拓新的领域,那么这种股票的未来发展必然看好,并可能成为持续成长率较高的成长股。怎样才能知道上市公司将积累和筹集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了呢?如何判断某上市股票是不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股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阅读和分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告诉你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告诉你公司将手中的资金用到了什么地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分配表可以向你展现出该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成长股的特征。

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评估上市公司的优点和缺点,了解它的业务趋势,评估它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从而确定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这是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基础,也是投资者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的前提。因此,随着理性投资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潜心进行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

但是,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密密麻麻,并且有的非常复杂,有的非常抽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广大非专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要完全看懂这些数字并据此进行财务分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又是我们不能不做的事情。怎么办呢?我们的建议是,抓住重点,把握规律。作为一般投资者,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要了解这样几个问题:企业的财务成果及其盈利能力怎样?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如何?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正常,经营能力是强还是弱?股东权益的变化及股东权益是否受到伤害?阅读与分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一般性阅读,也就是粗读。由于财务报表有较强的财务专业知识背景,对财务知识不甚了解的投资者,在拿到一堆财务报表后,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此外,在年报集中披露的时候,往往一天要公布数家甚至数十家的年报,如果一一去细读,无论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大允许。此时,走马观花式先粗读一下很有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粗读并非有的投资者以为的仅仅看一下每股收益这样的一两个简单的指标。在2002年2月5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修订)》中,规定第二大项是“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这才是我们粗读的对象。在该摘要中,又有两小项内容,第一小项为“本年度利润总额及构成”,该小项主要是让投资者了解本年度内,某上市公司的利润组成情况。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占据着主导地位,以及其现金流量净额有多大,与利润总额有多大的落差。该摘要中的第二小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前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是粗读的重点。在这一小项中,基本囊括了我们想要了解的主要数据。包括上市公司采用数据列表方式提供的资产负债率、净资产负债率、净资本比率、流动比率、净资本、自营证券比例、长期投资比例、固定资本比率、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等财务状况指标的年初数、年末数和增减百分比;包括提供的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费用率等经营成果指标的上年数、本年数和增减百分比。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基本可以粗略地得出该上市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比如我们从其主营收入及净利润上,就可以大致地估算出其经营的利润率。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我们同时拥有了其前3年的相关数据,这正是我们要进一步分析与探讨的。

下面是2006年宝钢股份的“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阅读后即可以对宝钢股份的经营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公司本年度主要会计数据

(二)公司近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及业务数据

第二步:精读。经过一番粗略了解之后,我们一般就可选定目标,锁住一些值得去进一步了解的上市公司,认真地来阅读其财务报表。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一是金额较大和变动幅度较大的项目,了解其影响;二是应该结合报表附注说明分析项目结构(附注部分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的内容比各项目中的数字更多、更详细);三是同上期数据作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四是分析这些数据变化的合理性等。

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各种数字数以百计,并且大都深奥难懂、枯燥乏味,要中小投资者全部看懂,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一般来说,对于中小投资者,需要精读的主要是以下八大财务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一家好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应该年年有所提高。二是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份额。宝钢股份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77亿元,比2005年增长300多亿元,比2004年增长近1000亿元,反映其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

(2)净利润。净利润反映一家公司的经营业绩,当然是越多越好,且最好是年年能有所增长。对公司经营者而言,利润多少代表公司的获利能力;而对股东而言,净利润多少代表公司的回报能力。宝钢股份2006年净利润130亿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

(3)总资产。总资产代表一家公司的规模。世界500强主要采用四个指标,即销售额(主营收入)、资产规模(总资产)、实现利润(税前利润)和职工人数,总资产仅次于销售收入列第二位。一般来说,公司资产规模越大,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4)净资产。对股份公司来说,只有净资产才属于股东所有,因而净资产也叫股东权益。净资产是否升值必须以交易为前提,这是一项重要原则。你说这块资产升值了,关键得看谁买下了;否则,光评估一下,说原来1000万资产现在升值为2000万了,那是不作数的。如1996年7月12日,渤海集团公告说,其两处物业经评估后资产大幅度升值。一处是原投资的一家电厂,评估后净资产由6098万元增至9686万元,升值59%;另一处是购入资产渤海康乐城,原购入时才20万元一亩,经评估达到320万元一亩,原来900多万元资产一下子变成了1.5亿元,升值16倍。这两大升值使渤海集团的净资产一下子从1.5亿多元猛增至3.5亿多元,看到如此辉煌的资产经营硕果,渤海集团随之公告了10送10的分配方案。可是,由于其资产升值大部分系评估增值,只有极少部分资产属交易行业,加上信息披露上的多处违规,渤海集团此举被作为违规案例受到证监会的严厉批评,股票停牌,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50万元,当然10送10的分配方案也泡汤了。

(5)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股市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指标,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它既是区分一、二、三线股的主要标准(一般0.50元以上为一线股,0.30~0.40元为二线股,0.10~0.20元为三线股,0.10元以下就是垃圾股,宝钢股份2006年每股收益为0.74元,显然属于蓝筹股的范畴),也是公司能不能分红送股实行股本扩张的依据。可以说,有时候,每股收益简直成了公司业绩的代名词。

(6)每股净资产。如果说每股收益高低是判断公司盈利能力的话,每股权益高低则是判断公司含金量大小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每股净资产最好在2元以上。宝钢股份为4.78元,净资产相当高。

(7)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单位资本的获利能力,因而比每股净资产来得更直接。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必须高于同期银行利率,以在15%以上为好。高出越多,说明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宝钢股份2006年为15.87%,盈利能力比较强。

(8)股东权益比率,也叫净资产比率。对上市公司来说,净资产比率一般应达到50%上下为好。但这也不是说净资产比率越高越好。净资产比率过高,如达到80%~90%,甚至更高,说明公司不善于运用现代化负债经营方式,用股东的钱适量负债扩大经营规模去为股东赚更多的利润。特别是对那些净资产收益率远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的公司更是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比同期银行利率高5%,说明借银行贷款还掉利息后还有5%的利润,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净资产比率一年比一年高,不是这家公司财务偏于保守,缺乏进取性,就是借了钱也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这样的企业最多只能算是稳健型公司,而不是成长型公司。

第三步:进行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不仅繁杂、冗长,而且从单个数据看,还很难看出其意义之所在。为此,我们可以根据财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比率处理,进而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权益比例等,以此确定其投资价值。

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了宝钢股份的财务报表,便可以初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宝钢股份是一家资本结构合理、盈利能力强、具有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其发行的股票有投资价值。事实也确实如此,在2006年以来的牛市中,宝钢股份表现相当良好,股价上涨了近3倍之多。

招股说明书是准备上市的公司经过证券监督委员会审核后,在实施股票发行前向社会公众公开其公司情况的最具标准性的材料。其内容翔实,包含了股份公司的前身和发起情况,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所面临的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报表,以及公司公开募股的项目简介和盈利预测等,是投资者了解该公司综合情况最好的书面材料。特别是招股说明书较详细地披露了该公司在招股前最近3年的经营业绩数据和发股当年数月的经营业绩数据,并且所公布的所有会计报表,均经过了核准,通过了从事证券类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因而具有较大的可靠性,是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资料,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投资者,阅读招股说明书,重点要关注如下事项:

(1)发行人在过去至少3年中的经营业绩:应当根据专业人员的审计报告和审查结论,来观察发行人过去3年的经营业绩。它至少应包括:最近3年销售总额和利润总额;发行人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发行人近期完成的主要工作,主要是指重大项目和科研成果;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情况;筹资与投资方面的情况等,以此来判断公司经营的稳定性。

(2)募集资金的运用状况:本次募股资金的用途与投向;投资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包括项目预算、投资周期与资金使用计划等;如果所筹资本尚不能满足规划中的项目的资金需求,应说明其缺口部分的来源及落实情况;增资发行的发行人必须说明前次公开发行股票所筹资本的运用情况。

(3)股利分配政策:发行人股利发放的一般政策;发行人在发行股票后第一个盈利年度是否准备派发股利;如果准备发放,发放几次,何时发放;不同类别股票在股利分配方面的权益;如果暂不准备派发股利,其原因何在;新股东是否享有公司本次股票发行完成前的滚存利润;其他应说明的股利分配政策等,以此了解公司对股民的回报。

(4)发行人股本的有关情况:应注意发行人的股本及其变动情况、注册资本、已发行的股份。如果发行人已进行过股份制改组、定向募集或公开发行,则应当披露本次发行前公司的股权结构,包括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其中含内部职工股)、外资股等各占的份额;发行人认购股份的情况;本次发行后公司股份的结构;公司职工股的有关情况;本次发行前后每股净资产等。

(5)盈利预测:这直接关系到公司股票的发行情况。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更愿意乐观地预测盈利,将盈利数字说得大一些,对此要注意考察其真实性与可能性。

(6)风险因素与对策说明:了解公司存在的风险及公司的应对之策是否有效。

(7)公司发展规划说明:了解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规划。

除了通过阅读招股说明书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外,我们还需要认真阅读上市公告书,进一步了解上市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上市公告书是发行人于股票上市前,向公众公告发行与上市有关信息的披露文件。上市公告书的内容概括了招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和公司近期的重要资料,因此,投资者可以将其与招股说明书相对照来看。如果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募集资金的投向,在看上市公告书时要关注投资项目是否与招股说明书中的相吻合,看其是否改变了资金的投向。看上市公告书时,应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业务范围。一个公司经营业务范围与其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发展和获利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公司经营范围越是广泛,资金投向的选择余地就越大。精明的公司管理人员往往会选择恰当的时机,投入资金从事属于其经营范围的业务。反之,当某一产品或行业在某一时期竞争较为激烈、获利水平降低时,公司可撤出资金及时转向其他产品或行业投资。投资者可从公司概况中的经营范围和公司前3年经营业绩介绍中去了解公司的业务范围。

(2)股本到位情况。按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首先必须募足股本金。因此,公司在公布上市公告书时,必须公布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对股本金投入的验证结果。了解股本金到位情况的另一主要目的是看股东投入股本的时间。如果社会法人和个人投入股本时间较晚,而公司仍有较高的税后利润,则说明该公司有较强的获利能力。因为所实现的利润,在某段时间内仅仅依靠了部分股本,如果股本全部到位且被合理有效地运用,则会产生更高的利润。对股本到位情况主要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验资报告。

(3)资产构成情况。应从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上去分析上市公司的构成情况。一家公司,资产通常有货币性资产、债权性资产、实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在这些资产中,有直接就可为公司产生效益的,如货币性资产、实物性资产、投资性资产;有的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为公司产生效益,如债权性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货款等,需要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转为货币或实物;有些资产则尽管账面上存在,但对公司并不能产生效益,它们的存在,只是因为公司会计核算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如短期递延资产的待摊费用和长期递延资产中的长期待摊费用等。如果一家公司总资产中的债权性资产和递延资产占的比重较大,那么即使总资产很大,也不一定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投资者可自行计算资产负债表上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从而分析其资产结构的优劣。

(4)对外投资情况。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对外投资是作为一种主要的财务信息来加以提示的。因为对外投资往往能够反映出一家公司的资金实力、控股能力、社会关系、多种经营方式及收益来源等信息。一般来说,如果在上市公告书中看到某公司对外投资面很广,且投资占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则说明该公司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已经控制了被投资企业。当然,分析对外投资还需结合其他一些财务资料来进行。例如,投资者可从利润表上或财务报表附注说明中去寻找有关投资收益的资料。

(5)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举债经营是现代成功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经营手段。在本行业,本企业产品资金利润率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时,公司管理者总是希望借入更多的资金来开展自己的业务。但举债额度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债权人在看到债务人负债与股东权益比例达到某一数值时,就会停止继续出借资金。而作为股东或潜在股东来说,上市公司负债大小同自己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资产总额已定的情况下,负债越大,股东权益越小。

(6)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情况。反映一家公司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好坏的信息资料有很多,在上市报告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首先,分析公司人员素质。主要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主要经历等。此外,还可分析整个公司在册人员的专业人员比例,专业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的构成。其次,分析应收账款收回能力。应收账款账龄长短,往往能反映出一家公司在资金管理上的能力。由于应收账款这一资产本身在资金循环过程中并不会增值,以及账龄越长越有可能成为坏账,因此,善于管理的人会将应收账款账龄尽可能地缩短。投资者可从财务报表附注说明中去分析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分析应收账款账龄长短,如果账龄在半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较大,则说明该公司在资金管理上较为薄弱,不能将资本在一年内数次升值。最后,分析存货周转速度,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能反映出公司的销售能力、存货管理水平等情况。在资金利润率已定的条件下,一年内存货周转10次比周转5次能增加1倍利润,投资者可将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去除以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期初和期末数的平均余额,求出存货周转率。

(7)获利能力。大多数股民最为关心的是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大小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公司的税后利润。每股税后利润越高,股东获得的权益就越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的其他一些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等,投资者可根据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去求得这些指标。如果某些上市公司在刊登上市报告书时,已经对去年实现的税后利润分配股利的话,还可将每股股利同每股市价相比,以判断股东自己的投资报酬率。

(8)重要事项。在看上市公告书时,不仅应对财务报表及其附注说明中列示的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而且还应对重要事项提示的内容仔细阅读。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对进一步了解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有极大的帮助。例如,你可从中了解该上市公司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以前所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改变,如有改变,其原因和导致的结果是怎样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何变更等,从而去分析这家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不管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是如何的冗长、如何的复杂、如何的烦琐,但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些需要重点掌握的、能基本反映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内容,就能对该公司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基本了解,对该公司的质地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据此可以作出合乎理性的投资决策。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布年报、半年报和季报。这三种财务报表形式大同小异,不过年报是最详细、最全面的,后两种报表则相对简略一些。因此,我们学会了看年报,也就知道了怎样看半年报和季报。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想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经营状况、企业发展情况、财务状况,是否有投资价值等,阅读年报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按规定,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的时间应在每年年末到次年4月30日即当年度终了4个月内,在年报中要向外提供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有关附表;在公布会计报表及财务档案时,要同时公布公司的重大事项、人员变动等。其基本格式包括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股东大会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业务报告摘要、重大事项、财务报告、公司的其他有关资料等,其中最值得投资者关注并认真进行研究的,无疑是财务报告。

许多投资者也想研究年报,但一看到那一版版密密麻麻的数字,一张张纵横交织的表格,就感到头晕目眩,不知从何下手。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且又缺乏基本财务知识的中小股民,面对年报更是如看天书,不知所云,最后只好无奈地叹口气,扔下年报资料,闭着眼睛到股市里去凭感觉、碰运气了。受标准格式的制约,年报资料确实比较烦琐复杂,尤其是其中的财务报告,更是艰深难懂。但投资者是否就真的一筹莫展、无法掌握呢?其实不然。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阅读与研究年报,其出发点是据此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发展潜力,说通俗一点,就是判断该公司的股票是否值得投资。因此,我们在研读年报时,只要能够抓住反映公司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的有关指标,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与成长性,从而对公司的质地作出客观的评价。

根据年报的编排格式,我们可以分步骤掌握年报的基本内容。

第一步,掌握“基本的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根据年报编制规定,年报的第一部分要向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的诸如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基本财务数据和指标,投资者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到。

第二步,看“董事会报告”,主要看董事会向投资者陈述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投资情况等基本信息。

第三步,了解“重要事项”,主要是涉及重大诉讼、担保等可能是公司未来正常生产经营的“隐患”的事项以及关联交易和购并等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空间的重大事项。这些非常事项是我们揭开公司“美丽”面纱的主要信息来源。

第四步,分析“财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会计报表。这是我们阅读年报的重点。具体地说,在研读年报时,我们要通过分析财务报告来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1)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和获利能力。阅读年报首先要注意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获利能力,每股收益、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都是必须详细了解的。净利润总额和每股收益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的相对盈利水平,而主营业务利润可以反映公司盈利是否稳定。如果利润来源大多数是依靠主营业务,那么其盈利就比较稳定;如果在净利润中,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重非常少,说明公司盈利情况不稳定。因为其他业务利润往往是一次性的,不能持续。例如,某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投资收益5072万元,其中股票投资收益为4634万元,公司利润是上去了,但以炒股所获得的收益是不稳定的,不能以现在的收益水平预测未来的发展潜力。

(2)财务稳定性。公司的财务状况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来掌握。总体来说,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大。另外,公司的总资本中有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部分。固定资产如果全部可由公司自有资本来解决,说明公司财务状况具有稳定性;如果一部分固定资产是由长期借款来解决,而不是靠短期借款来解决,那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仍然具有一种稳定性;一旦公司发生负债情况,无论是流动负债还是固定负债,都要观察一下负债是否超过了公司的能力。也就是说,有可能这个负债本身是正常的,是发展生产、扩大经营规模必须采取的资金策略之一。但是负债一定要适量。怎样才适量?这就有了一个负债比率的问题。在以后我们介绍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时将会对此作详细介绍。

(3)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投资者要想了解上市公司是否有成长性,应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是否逐渐提高,主营业务是否有发展潜力,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处于垄断性地位,还是激烈的竞争之中,主营业务的市场份额是否逐年稳步提高等。

(4)企业利润的新增长点。公司已建成项目或再建项目将在何时产生利润和盈利能力,这些是未来潜在的利润增长点。有的企业年报在“经营情况回顾与展望”中,说了一大堆废话,不见实质性内容,这种没有新增长点创利的企业,今后不会对股东有更大的回报。

(5)看送配情况。一是看送配的多少,二是看送配时间。有些公司连续大比例送配,股本扩张的同时业绩跟不上,使每股收益稀释,这样的股票价格肯定是要往下走一个台阶的。对此,投资者可参考资本公积金情况进行分析,因为资本公积金的多少决定着该上市公司的分红方案的好坏。

(6)看募集资金的运用。有些上市公司,拿了募集来的钱转过身去就还贷款,还特别声称,由于还贷及时,致使财务费用下降。这样的股票,由于后续发展没有了资金,股价未来难以有良好表现。

(7)有无重大法律纠纷。投资者应关注上市公司有无重大法律纠纷,尤其是有无担保涉讼债务案件。许多公司就是因为大量的担保涉讼案件,致使公司严重亏损。

(8)注意财务报表中的应收账款的数量。应收账款增加,表明企业的产品销售情况不好,如果时间过长将会出现呆账,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有些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很高,表面上看上去很好,但一看应收账款很多,这就不是好现象。

当然,分析年报最重要的基础与前提是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年报信息如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则将导致我们分析错误、判断错误,进而导致我们的决策错误。而在年报中披露虚假信息的情况在目前的股市中并不罕见,琼民源、银广夏、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就是典型的例证。琼民源曾经凭空虚构了5.66亿元利润,虚增了6.57亿元资本公积金,以此套牢了10万轻信的股民;红光实业本来是亏损1.03亿元,其招股说明书竟大言不惭地声称净利润为5400万元,编造利润1.57亿元,由此骗取了4.1亿元募股金。因此,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还要注意辨别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否则的话就是南辕北辙,作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结论。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把握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扩展经营能力、经营效率以及对投资者的回报率,因此,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主要就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长性、周转性和回报率五个方面的内容。

公司的获利能力是公司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在现代市场经济框架中,公司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更多的盈利,因此获利能力如何是衡量公司质地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投资者选择股票的主要依据。投资者投资股票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取买卖差价或公司的分红派息,而买卖差价的大小或分红派息的多少,最终取决于公司的获利能力。公司获利能力强,分红派息就多,股价就可持续上升;反之则相反。因此,公司获利能力的强弱,常常是投资者首先考虑的因素。换言之,在分析财务报表时,首先必须对公司进行收益性分析,以此了解公司的获利能力。

无论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还是现金流量表,都有许多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在此我们只重点强调以下几个财务指标:

(1)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公司税后利润平均到每股的水平,该指标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它代表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的绝对水平,但不能反映投资者是以多大代价取得这种投资回报的。

(2)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是每一股代表的公司净资产的数值,是衡量股票价值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司破产清算的重要参考。但由于不能直接反映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单独使用起来作用有限。

(3)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的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它的直接经济含义是投资者以现在市场价格买进某种股票后,多少年能收回投资。市盈率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便于和其他投资形式比较,从而为许多投资者所接受。但由于股票计算结果是静态,因而存在许多局限。

(4)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每股盈利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它代表的是公司运用资金的能力,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由于投资者并不是以每股代表的净资产数值获得股票的所有权,因此,净资产收益率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投资者不能仅依该指标进行投资决策。

(5)市净率。市净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它说明的是投资者为了获得股票的所有权、占有每股代表的净资产而付出的代价。当然,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投资者愿意以较小的代价获取相同的东西。与净资产收益率类似,市净率不能直接反映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回报。

了解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较多,但各有侧重,分析时要将多个指标结合起来看。如主营业务收入用于反映公司产品的市场大小,同比数反映了公司扩大市场规模的能力;营业利润率揭示公司基于产品销售价格的盈利能力;净利润可与以前的同期数相比来衡量公司的成长性;净利润和每股收益的高低,反映了公司分配股利的能力;总资产回报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它与净资产收益率一起分析,可以根据两者的差距来说明公司经营的风险程度;对于净资产所剩无几的公司来说,虽然它们的指标数值相对较高,但仍不能说明它们的风险程度较小;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配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公司调整利润的重要参考指标;市盈率是衡量股票市场价值的指标,市盈率过高,表明投资风险太大,你有可能穷一生之时光而不能靠公司的分红来回收成本、取得收益,即使可以通过价格波动赚取一定的投机利润,但这是极不可靠的,也是不符合理性投资原则的。

上市公司收益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的大小,是影响股票走势的最本质的因素,因而也是投资者选择股票的最基本的依据。我们以湖南投资(000548)为例,据其公告称,预计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为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0%以上。2006年同期净利润为187万元,同比增长8982%,成为名副其实的业绩增长大“黑马”。

事实上,湖南投资的业绩已经形成了连续大幅增长的格局,虽然2005年亏损,但公司2006年一季度业绩实现扭亏增盈,2006年中期每股收益还不过区区0.05元,但到了2006年年底,每股收益已经达到0.30元。更令人叫绝的是,2007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约为1.7亿元,每股收益约为0.34元,而公司2006年全年的净利润也仅为1.51亿元(见图2-4)。

显然,在经历了2005年的调整低谷后,湖南投资2006年以来的主业经营和资产质量均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公司依靠路桥和酒店两大稳健型产业的稳定发展,加上房地产引擎的推动,湖南投资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绩优股。而湖南投资2007年首季业绩暴增89倍的事实,也推动其二级市场股价实现重估,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先知先觉者大获其利(见图2-5)。

实际上,2007年以来,凡是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的公司,其股票在二级市场上也都是大涨特涨。如华峰氨纶公布的一季报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7539万元,同比增长47312%。公司每股收益0.53元,同比增长35293.33%。舒卡股份第一季度净利润1310.16万元,同比增长550.92%。由于受业绩增长驱动,这两家上市公司的累计涨幅均上涨了300%以上。

股票投资是有风险的,投资者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分析其偿债能力,以度量自己的投资风险和确保投资的安全。因为一个公司也许当年的获利状况良好,但如果资金结构不合理,偿还债务的能力差,则不仅难以保证将来继续获利,而且可能趋于破产,使投资者将来不仅无利可获,甚至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我们在作财务分析时,不仅要进行收益性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安全性分析,以此了解公司的偿债能力。安全性是收益性、成长性的基础。

偿债能力是公司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强弱,是判断公司财务状况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按照债务偿还期限长短(通常以一年为限)的不同,公司的偿债能力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因此,偿债能力分析也就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两个方面。

分析短期债务的清偿能力,主要是通过分析、检测公司资金的流通性状况来推断的。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要大于1,最好在1.5~2之间。流动比率越大,表示公司拥有自有流动资产越多,借贷流动资产越少,资产流动性自然就高,偿债能力也就越强。但过高的流动比率也是反映企业财务结构不尽合理的一种信息,它有可能是:企业某些环节的管理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在应收账款或存货等方面有较高的水平;企业可能因经营意识较为保守而不愿扩大负债经营的规模;股份制企业在以发行股票、增资配股或举借长期借款、债券等方式筹得资金后,尚未充分投入营运,等等。

分析长期债务的清偿能力,主要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不同权益项目之间的关系、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检测的。自有资产比率高,说明公司经营资产中举债的比例低,即资产负债比率低,偿债的安全性较高;反之,则结果相反。但是对投资者来说,该比率过高也并非是种好现象,它表明公司的经营者可能过于保守。当然,自有资产比率过低,公司经营扩张过度,将来资金周转有可能出现困难,这对投资者来说也并非是件好事。表2-1是中国石化齐鲁股份的偿债能力状况,从流动比率等指标看,其偿债能力是逐年增强的。

表2-1

公司偿债能力的强弱除了取决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外,还取决于公司负债的规模以及负债的流动性。因此,分析公司偿债能力,还必须分析公司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项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例关系等。

如果投资者购买股票是进行长期投资的话,则除了要关注公司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分析公司扩展经营的能力,即未来的发展能力。因为,如果公司近期盈利丰厚,但分光、用光,则其经营扩张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公司近期收益可观,并将其中相当部分用于再投资扩大生产经营,或有能力通过其他融资方式获取大量资金扩展经营,则发展前景可观,投资的将来将不可限量。对公司扩展经营能力的分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性分析。

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具体地说是上市公司未来的盈余及发展,决定于经营者的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取高于同业的利润,甚至在同业普遍营运欠佳或亏损的时候,还能够维持盈利。由于一个公司的管理能力无法从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反映出来,因此,投资者必须以主观的观察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就更需要投资者有长远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

一家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对公司的存在与发展、成功与失败,非常重要。现在市场普遍认为,公司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管理者的思想方法、决策水平、经营作风和管理能力。因此,对经营管理者经营水平与管理能力的分析,便包括各层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考察、经营效率考核、内部调控机构的效率、人事管理效率以及生产调度效率的评估。

一般来说,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其管理人员有:决策管理人员,如以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成员;上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及其主要负责人员。投资者较为注意的是决策层和上层人员的工作及其成就。决策层制定的各项重要决策,如经营方向、集资方式、组织制度、管理原则,对公司的前途起决定性作用。投资者所须判断的是这些决策的指导思想是有进取精神的,还是保守的、只维持现状的,等等。投资者通过细密分析,可以概括出公司的主要特征,也就是判别这是一家积极开拓型的公司,还是消极保守型的公司,或者是一个无所作为、前景暗淡的公司,甚至是言而无信、欺骗投资者的公司。投资者对某些公司有一个比较明晰的概念后,对于向哪一家公司投资,自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当然,公司管理工作是一种人类智能的无形发挥和反映,看不见、摸不着,要考察其综合的品质高低,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可能像某些基金一样深入到上市公司去进行调研考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投资者就不能了解到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实际上,我们可以从一些侧面进行研究分析。首先,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最终都必然会由财务效果如销售量和盈利额等数量指标综合地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财务效果来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公司决策层和上层管理人员的稳定性,如果这些人员变动过繁,则可能造成公司的方针决策多变,工作成败的责任难以分清,经营工作易脱节,效率可能受到影响,投资者需要谨慎对待;最后,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既反映了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水平与管理能力,而且又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发生变化,便进而影响到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因此,投资者应经常有意识地去获取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从蛛丝马迹中考察管理者的经营水平与管理能力,以便准确地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经营成果。

分析公司的经营效率主要是分析财务报表中各项资金周转的快慢,以检测股票发行公司各项资金的利用效果和经营效率。资金周转速度快,表明公司经营活动顺畅,各项资金的利用效果好,经营效率高,购买公司的股票便有利可图;反之,则表明公司有困难,经营效率低,通常不宜购买此类公司的股票。公司的周转性可以通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存货周转率是用来判断公司能否实现正常生产经营的指标,通常情况下,数值越大越好,若该指标过小,表明公司发生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一个数值较大较佳的指标,因为数值越小则表明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越差,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大。

煤炭行业曾经一度是我国一个效益状况不景气的行业,但随着煤价的不断上涨而上市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上升。而这早在2004年就可以观察出来。当年煤炭行业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7.19亿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6.9%,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总资产周转率同比上升0.15%,存货周转率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18.13%;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7.2%的低水平。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煤炭行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进入历史最好和最景气时期,充裕的自有资金在不需借助财务杠杆的条件下可以满足资本开支的大规模增长。如果此时我们敢于建仓,便可以轻松地骑上大“黑马”。

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一方面是要了解公司的赢利能力与经营能力,以确定股票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要考察公司的分配情况,判断作为投资者所能够获取的权益。目前上市公司的分配形式主要是股息和红利。股息是股东定期按一定的比率从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红利则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剩余利润。获取股息和红利,是投资者投资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投资者的基本经济权利。

一般来讲,上市公司在财会年度结算以后,会根据股东的持股数将一部分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股东一年的股息和红利有多少?这要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因为股息和红利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所以税后利润既是股息和红利的唯一来源,又是上市公司分红派息的最高限额。在一个经营财会年度结束以后,当上市公司有所盈利时,才能进行分红与派息;且盈利愈多,用于分配股息和红利的税后利润就愈多,股息和红利的数额也就愈大。

除了经营业绩以外,上市公司的股息政策也影响股息与红利的派发。在上市公司盈利以后,其税后利润有两大用途,除了派息与分红以外,还要补充资本金以扩大再生产。如果公司的股息政策是倾向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则就有可能少派息分红或不分红而将利润转为资本公积金;反之,派息分红的量就会大一些。

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在无力偿付到期债务或者实施派息分红后将导致无力偿付债务时,不得分派股息、红利。即使是公司的总资产额超过了公司所欠债务总额,但是当其流动资金不足以抵偿到期债务时,公司亦不得分派股息、红利。另外,上市公司分派股息、红利,依法不得影响公司资产的构成及其正常的运转。比如,公司为了分派股息、红利或收回库藏股票而支出的金额,不得使公司的法定资本(股本)有所减少。

上市公司发放股息、红利的形式有四种,这就是现金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和股票股利等,但目前沪深股市的上市公司进行利润分配一般只采用股票红利和现金红利两种,即通常所说的送红股和派现金。当上市公司向股东分派股息时,就要对股票进行除息;当上市公司向股东送红股时,就要对股票进行除权。

分配方案好,对股民回报多,这样的公司最受投资者欢迎,其股票在二级市场也因此受到追捧。前面我们介绍的驰宏锌锗,在利润大增的情况下,推出了10送10派30元的分配方案,不但自己创下了中国A股市场股价第一的奇迹,而且还带动市场掀起了高送配题材的炒作浪潮。澄星股份实施10送3转3派0.5 元(含税)方案后,股价实现翻番。宝新能源在实施10送2转8派0.3元(含税)的分配方案后,也是稳步填权,股价的涨幅已超过1倍。名流置业、三一重工、云内动力、云铝股份、华天酒店等一批推出高送转方案的公司,股价均出现了大幅飙升。显然,高送转公司股票是我们选择的重点。这类股票不但在除权前会大幅上涨,除权之后,还将掀起填权行情。操作上,可重点跟踪这类公司,可在除权前后逢低买入,等待除权后的大幅拉升。

一般来说,对于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们都有必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保证对上市公司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以此掌握上市公司的质地以及投资价值。当然,持不同投资策略的投资者对报表分析的侧重也不同,短线投资者通常关心公司的利润分配情况,长线投资者则关心公司的发展前景,他们甚至愿意公司不分红,以使公司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或用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时,可以根据各自的目的区分主次,把握重点。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的分析都是以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为基础的。而事实上,有一些上市公司出于某种目的,往往在财务报表上耍花招,如果投资者不小心,则往往上当受骗。因此,作为投资者,不仅要学会阅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而且还要掌握辨别财务报表真假虚实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因为受利益的驱动,目前上市公司制造虚假财务报表以操纵利润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企业为了上市圈钱,或者为了获取配股资金,为了避免连年亏损而退市,为了偷、逃税或者出于某种政治目的,常常人为地操纵、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投资者如果单纯根据公司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利润对所投资的股票定价,或者根据其盈余水平和未来变动趋势来判断目前及未来企业经济价值并据以作出投资判断,则极易上当受骗。投资者在作财务分析时,首先一定要判别财务数据特别是利润指标的真实性,否则的话,我们就有可能作出完全不符合现实的结论。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操纵利润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1.关联企业的交易

当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难如人愿时,上市公司为了维持或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就会采取从其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办法,使上市公司利润虚增,人为提高该企业的获利水平和信用等级,使投资者高估其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增加了投资风险。例如,深圳一上市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为使第三年“扭亏为盈”,通过与母公司某大型国有企业的交易,将一块350万元土地转手给关联企业,以1500多万元的价格获得1000多万元的利润,而款项挂账一分未收。该关联企业买该幅地并无能力开发也没有明确用途,只不过为帮助该上市公司不连续亏损,逃避被摘牌的命运。

2.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做文章

有些亏损企业,常常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大做文章。有一上市公司,拥有某大厦的部分产权,该部分产权的账面价值为3061万元。该公司欠建设银行债务为16658万元。公司以账面价值仅3061万元的资产抵偿16658万元的债务,并将差额13597万元作为当年利润入账。然后又以相当于原来所欠债务的金额向债权人买回抵偿债务的那项资产,交易的结果是债权人全部收回了借款。最后他又以3.66亿元的价值将原来只值3000万元的在建楼宇的产权作为该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上述交易的结果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皆大欢喜:债权人如数收回全部借款,而债务人则获得了1.35亿元的账面“利润”。本来很简单一项偿还欠款的交易,经过“精心包装”后竟然会产生巨额“利润”!然而此“利润”的虚假性却一目了然。

3.提前确认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的确认是企业获得经营成果的前提。《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方可给予确认收入: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效益能够流入企业;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有的企业为了扩大利润,违反规定提前确定销售收入,只要产品销售有合同或已发货就确认销售收入。有一家以销定产企业,为提高账面利润以达到超过10%的净资产利润率,利用刚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做文章,产品尚未生产,更谈不上销售,但却提早向用户开出销售发票,并以此作为确定收入的依据入账,虚增利润500多万元。

4.推迟确认本期费用

推迟确认本期费用的表现有:将发生在当期的销售费用有意挪到今后反映,不列入当期;广告费支出人为增大摊销期限,减少当期支出;已安装完毕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本应该记入固定资产,却仍挂为在建工程以减少折旧费用;设备维修或装修费用挂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待以后年度摊销;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减少费用的提取等。比如,有一家公司年末待摊费用高达2500万元,递延资产5200万元,两项共占全部流动资产的22%,如果按规定列入费用,该公司应减少利润1520万元。

5.四项准备金计提不到位和根据利润需求确定应计提费用

由于计提属于会计估计的范畴,其计提方法和比例在一定程度上由上市公司自行确定,只要按照公司管理权限分别由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即可,因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人为因素,这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空间。有些公司将能不提的损失尽量不提,能由以后年度负担的费用尽量挪到以后年度,以达到操纵当期利润率的目的。还有很多公司在执行这项会计政策时,把损失的立足点放在以往年度,把利润增加的立足点放在当前年度。他们采用追溯调整法,拼命加大这些计提的追溯调整力度,在以前年度提取巨额的资产准备,以造成当年的巨额亏损,这样就为下一年度扭亏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例如,深南玻在1999年度一次性提取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1.7亿元,长期减值准备1500万元,导致账面亏损16970万元。然而,正是有了这“一次亏个够”,才有了2000年中期的轻松扭亏。这种亏往盈今的追溯调整法,往往在利润表中突出反映为当期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占利润总额的很大比重,因此,投资者可以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八项计提”和利润表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账户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6.潜亏挂账

潜亏挂账多见于濒临亏损的公司。某公司与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发生房地产纠纷,法院终审判决该公司败诉并需向三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共赔偿2786万元。公司未将上述终审判决赔偿计入当期损益,虚增当年利润2786万元。法院终审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公司纵然表示不服,也不能因此而拒不执行终审判决,即使是出于谨慎考虑,亦应将损失计入当年利润表。另有一家刚上市的高科技企业,上市招股说明书公布不久,上市募集资金刚完成,内部审计结果却是存货跌价损失和多年形成的应收账款——呆烂账潜亏1836万元。这也是为争取上市、多筹资金惯用的一个手法。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普遍存在,屡禁不止,给投资者的投资操作带来较大的风险。在目前法律还不能给投资者提供完全有效的保护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自己增强保护意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能找出财务报表中的“猫腻”与破绽。一般来说,投资者阅读财务报表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项目,公司要玩什么“猫腻”大都在其中:第一,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第二,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第三,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第四,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润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翻开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中报年报,投资者都会无一例外地发现,在主营收入之外,还有一些打入另册但却对业绩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收入,这就是非经常性损益,也有的叫一次性收入。

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正常经营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主要包括处置资产的损益、新股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和税收减免、债务重组损益、偶发自然灾害损失、捐赠收支、合并价差摊销等,因此,它是偶然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是临时的。但就是这些偶然的、临时的收入,却对公司业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有的公司靠此保持盈利的形象,有的公司靠此保留配股的资格,有的公司靠此避免沦为ST股票……据有关部门统计,上市公司依赖短期收益提升经营业绩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而事实上这部分上市公司持续赢利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不少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扭亏复亏的现象屡见不鲜。

许多上市公司把非经常性收益堂而皇之地列入业绩之中,报表好看了,但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却加大了。有鉴于此,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此让投资者比较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此项规定首次实行,立即震撼市场,许多靠非经常性损益支撑业绩的公司立即“原形毕露”。比如ST石劝业靠2092万元的债务重组收益幸免连续三年亏损;珠江控股转让多宗股权,获5200万元转让收益,才避免沦为ST;新亚股份仰仗向第一大股东转让股票的投资收益8770万元和转让场地使用权、长期股权投资等收入,不仅保住不亏的纪录,而且最近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05%,刚好挤进配股及格线。

虽然如此,但并不意味着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现象就此止步。由于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分期假设来确认的,因此,上市公司依然可以控制非经常项目发生的时点,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报告期的会计利润,或者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增加报告期的盈利使其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或利用非经常性损失增加报告期的亏损以避免下一会计年度继续亏损。

例如,东方航空2000年度业绩下滑,每股收益仅0.004元而濒临亏损。从财务报表看,当年实现净利润2008.19万元,初看还过得去,但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该公司当年的非经常性收益高达24671.51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高达1228.5%,其中处置固定资产收益高达26281.04万元。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为-22663.32万元,即经常项目亏损22663.32万元。本来是巨额亏损,但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却可以变亏为盈,可见非经常性收益的神奇之处。实际中,利用非经常性收益掩盖经常项目亏损是许多濒亏上市公司玩弄过的花招。

有些已经亏损的上市公司则更有招数,他们估计在当年无法用非经常性收益掩盖亏损实质的情况下,便在亏损当年大量处理不良资产,确认巨额非经常性损失以避免次年连续亏损。如广船国际2000年公司首次亏损,实现净亏损72587万元,看起来确实可怕,但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只亏损353.7万元,非经常性损失高达72233.3万元,是经常项目亏损额的204倍。他们的手法是计提本公司存放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托存款的坏账准备计35043.3万元和计提两种型号的造船产品的预期亏损准备计32643.2万元,为来年的“扭亏为盈”作准备。

许多上市公司今年亏损,明年眨眼又盈利了,靠的也是非经常性收益。比如PT北旅,公司连续几年亏损,2000年终于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4570.5万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却不是盈利,而是亏损5063.7万元。从报表上可以看出,该公司当年发生非经常性收益19634.2万元,其中,债务重组收益高达15204万元(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已经规定债务重组收益不得记入当期损益)。饶有趣味的是,1999年该公司又计提了非经常性损失24697.9万元。由此可见,非经常性损益成了某些上市公司手里的魔杖,要公司亏,就大提非经常性损失,要公司盈,就大增非经常性收益。这样人为制造的利润,还有什么可信度,有什么可比性?

经常性收益是企业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的特点,投资者可以据此预测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及判断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和偶发性的特点,其带来的收益是暂时的。因此,如果投资者只看公司每股盈利多少、增长率多少,是非常容易上当的,因为许多上市公司靠非经常性损益包装了业绩,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增加。如果我们不辨真假,即有可能跌入利润操纵的陷阱之中。

也许有投资者不明白,这上市公司哪里那么容易制造非经常性损益?殊不知他们有两大法宝:一是关联交易,二是资产重组。

显然,上市公司要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制造虚增利润较为困难,但他们可以利用关联交易来降低费用支出,增加收入来源。包括以关联单位愿意承担其某项费用的方式减少公司本年期间费用,从而使本年利润增加;或向关联方出让、出租资产来增加收益;向关联方借款融资,降低财务费用。例如,夏新电子1998年中报将6080万元广告费列入长期待摊费用,从而使其中期每股收益达0.72元,以维持其高位股价,利于公司高价配股,然后在年末由集团公司承担商标宣传费用,股份公司只承担产品宣传费用,以此解决巨额广告费用挂账的问题。商标宣传费用和产品宣传费用在广告费用中的份额是可以任意分配的,谁多谁少自然凭公司的意思。不过,尽管通过这种手法使该公司当年每股收益达1.02元,终因有诸多减利因素不能长期勉强不反映,后经追溯调整,1998年度每股收益减少为0.88元,而1999年度更是减少为0.108元。2000年中期,该公司即已沦入亏损的行列。

由于公司治理不规范,目前上市公司与大股东进行非正常交易操纵利润,或者侵害股民利益的现象相当严重,对此,作为投资者,不能不有所提防。大股东巨额欠债已成为很多上市公司面临的严峻问题,除了长期不还,或宣布破产、一笔勾销以外,更多的是采用将实物资产出售给上市公司的办法来充抵债务。这些资产的“优良”程度令人担忧,给上市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更不容乐观。例如,工益股份的大股东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的欠款在1997年和1998年分别高达0.58亿元和1.4亿元以上,远远大于它对公司的投资额。后来,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用它“轧管四厂”的部分流动资产来抵债。由于成都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本身就是一个效益很差的公司,它的“轧管四厂”对公司经营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工益股份接下来的几年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每股收益从1998年的0.237元到1999年的0.007元,直至2000年底每股亏损0.270元。这些表面公平交易的“面纱”下隐藏的陷阱,不仅直接威胁到上市公司的资产安全,而且严重地侵占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欠款股东好歹还象征性地弄了一点资产还给上市公司,虽然是借米还糠。还有的欠款股东则更有招数,他们在自身实物资产已经卖无可卖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将所谓由集团公司持有的商标、品牌所有权等无形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以抵偿债务,这些无形资产的转让金额占上市公司净资产额的比重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交易金额之大、对上市公司影响之深前所未见。比较典型的如厦华电子,2000年11月发布董事会公告称,拟以3.2亿元受让第一大股东厦门华侨电子企业有限公司的“厦华”系列商标使用权,价款以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抵冲,不足部分以现金支付。这种交易的实质是欠款股东利用商标等无形资产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特点,对上市公司现金资源进行疯狂地掠夺,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上市公司利益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直接侵犯。对此,中小股民虽然无力抵制,但惹不起躲得起,不妨离这类公司远一点。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第二种手段就是资产重组。尽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成功率并不高,但是统计表明,大股东或者其他关联方通过购买债权、赠与资产、购买不良资产、资产置换等形式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当年利润的贡献要占到二成左右。如ST中侨将一项账面净值仅为201万元的上海新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72%出资额以9500万元转让给大连柏兴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大连柏兴再将价值14950万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赠与ST中侨。这与其说是重组,不如说是玩数字游戏。对此ST中侨并不讳言,声称公司能否扭亏,完全取决于该交易价格中高于账面价值部分能否计入当期利润。

总之,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既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也可以虚假、扭曲地掩盖公司的真实情况,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潜心研究,去伪存真,既能根据财务分析寻找到有投资价值的优质股票,又不要被虚假的财务数据所迷惑,以免落入弄虚作假者制造的报表陷阱中,防止上当受骗。比如银广夏,一个靠贩卖电脑软盘起家的公司,1998年前,它还默默无闻,挣扎在配股资格线的边缘。1999年,奇迹开始出现,当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达到1.58亿元,每股收益0.51元,银广夏股价也因此从13.97元飞涨到35.83元;2000年4月20日银广夏实施丰厚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每10股转增10股,股价随即展开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填满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除权前的价格为75.98元,全年上涨440%,涨幅雄居该年沪深两市第二名。同时,2000年年报再创业绩同步增长的奇迹,在股本扩大1倍的基础上,每股收益跃升至0.827元。而事实上,这所谓的利润都是虚构的。经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银广夏通过伪造供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手段,两年内共虚构利润7.45亿元。谎言揭穿后,银广夏复牌,连续走出15个跌停板,68亿元市值不翼而飞(见图2-7)。当时轻信银广夏为“新蓝筹概念”、“中国第一蓝筹股”的投资者无一不是损失惨重,基本上是血本无归。

总的来说,概念、预期、题材都是昙花一现的东西,只有价值是永恒的。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是那些具有持续稳定增长能力且估值合理的股票。而如何寻找这些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看财务报表自然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功课。作为一名理性的、成熟的投资者,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听消息炒股、跟庄家赌命的做法,克服追涨杀跌、盲目跟风的弊病,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股票的投资价值分析上,以投资的眼光选择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