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质地取决于上市公司的质地,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二者也并非完全对等的关系。比如根据行业背景、财务报表的分析,某上市公司具有成长性高、盈利能力强、经营业绩好的优良品质,是不是该公司的股票就一定值得我们选择呢?也不尽然。倘若该股价格已经很高,那么投资价值也因此大大降低。即使股价不高,但如果该股股性呆滞,涨跌都不活跃,这类股票也难以吸引投资者。
无论是行业背景,还是财务状况和公司动态的分析,都是针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没有考虑公司股票的特性,尤其是没有考虑股票的价格走势。事实上,股票的价格对于投资价值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上市公司质地好,而股票价格又低,这绝对是值得重点投资的好股票;如果上市公司质地虽好,但股票价格太高,在选择投资时就要谨慎,要看股价是否已经透支了上市公司的良好效益。基于此,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质地后,还要分析股票本身的质地,并据此作为我们投资的依据。
全面了解股票的质地,以此预测股价的走势,进而作出相应的投资策略,这是选择股票的一个重要方面。股市里的成功者无一不重视股票的质地分析。沃伦·巴菲特可说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了,其骄人的投资记录令无数人为之倾倒。如将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32年来的逐年投资绩效与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价格指数绩效相比,可以发现巴菲特在其中的29年击败指数,只有3年落后指数,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5年当美国股市陷入空头走势回档之际,巴菲特却创下连年“永不亏损”的纪录。因此,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但为他创造了惊人的230亿美元的财富,而且也成为全球投资者学习的经典。他就特别重视股票的质地分析。
巴菲特的投资分析方法乃师承基本学派大师本·格雷厄姆(BenGraham)与菲利普·费希尔(PhilipFisher)。前者以“定量分析”为主,后者以“定性分析”为擅长,巴菲特则是集二者于大成。
格雷厄姆首创“安全边际”的稳健投资观念,他认为如果股票价格低于实质价值,此种股票即存在“安全边际”,因此他建议投资者要将精力用于辨认价格被低估的股票。他的这一观点,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圭臬。费希尔则是主张投资成长率高于平均水准、利润相对成长以及拥有卓越管理阶层的企业。巴菲特将这两种投资方法加以了发扬光大。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股市牛气冲天的时代,整个华尔街进入了一段疯狂的投机时代。随着投资者们对短期利益的追逐,股指不断创出新高,尤其是电子类股票、科技类股票突飞猛涨。在乐观的预期下,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再高的股价都不害怕了,把套牢的恐惧忘得精光,证交所排起了长队,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面对连创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却逐渐不安起来,因为他已敏锐地感受到,股市疯狂炒作的时候,往往就是股灾即将发生的时候。虽然当时只要追逐市场,不动任何脑筋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但是巴菲特却认为即将来临的股市风险远远大于投机的收益。他开始有步骤地从股市撤退。1969年5月,巴菲特做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当市场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时,他却坚定不移地退出了市场。当时许多人嘲笑他是胆小鬼,他的合伙人也辱骂他是大傻瓜。但仅仅是1个月后,巴菲特隐退的决定被证明是最英明的。1969年6月,股市飞流直下,股价狂泻,一轮股灾由此发生。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种股票都比1969年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许多投资者赔得精光,债台高筑者有之,跳楼自杀者有之,而巴菲特却幸免于难。
20世纪70年代早期到中期,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之中。尤其是1974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1%,出现了连30年代都没见过的新症状: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恶化的经济形势使投资者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市场上人气低落,股票像熟透的水果从高空中坠落,一度热衷于以80倍市盈率买下“漂亮的50种股票”的基金管理者们,此时竟害怕买下哪怕只有5倍市盈率的股票。而此时巴菲特的反应却很独特,他说,“当别人害怕时,你要变得贪婪”。就在人们都逃到圈外观望的时候,巴菲特却一步一步回到股市中来了。他在一个月内买下了9%的《盛顿邮报》的股票,卖给他股票的人们把他们价值4亿美元的资产以8000万美元卖给了巴菲特,他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是因为电信业股票已在下跌,投资者们都抛之唯恐不及。同年,巴菲特以极其低廉的价格购回了伯克希尔的股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巴菲特的不凡之处:这一时期巴菲特收罗了许多富有潜质而价格又被低估的股票,这些股票后来为巴菲特创造了无尽的财富,最终将巴菲特推上世界首富的宝座。
巴菲特的选股思路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成功告诉我们,除了要重视上市公司基本状况的分析外,还要研究股票的质地。我们既要看上市公司的资本强弱、技术实力、获益多寡、偿债能力、成长潜力等指标,从而对股票发行企业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与评价,而且也要结合分析其股票本身的历史走势,看它在市场价格变动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联的特点及变化轨迹,股票交易量和股票价格变动、市场价格变动的对应关系,并运用各种分析的结果预测股票未来变化的特点及走势。这也是我们选择股票的一个重要原则。
股票市场有1000多种股票,按上市的交易所不同,分为深股、沪股;按交易的币种不同,分为A股、B股;按持有者身份不同,分为国有股、法人股、职工内部股、公众股;按股票质地和市场活性不同,又可分为蓝筹股、成长股、投机股、冷门股等。选择什么样的股票才适合自己,这是投资者面临的第一选择。对此,我们的建议是,涉足股市前,最好先熟悉股票的特性,然后根据自己的投资思路、资金实力、操作水平以及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特性的股票。
熟悉股票特性,是投资者选股不可忽视的课题之一。依上市股票的资本、业绩及涨跌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股票品种虽然林林总总,其特性并非千奇百怪,分类归纳以后,也不外乎几种类型。认识了股票的特性以后,投资者就可以针对其特性进行恰当选择。
1.大型股和小型股
根据股本大小,股票可分为大型股、中型股和小型股。在我国股市,大型股一般是指公众股总量在1亿股以上的股票,中型股在5000万股左右,小型股在3000万股以内。大型股实力强,营运稳定,但由于炒作这类股票需要雄厚的资金,一般的炒家轻易不介入。大型股票在过去的最高价位和最低价位上,具有较强的支撑与阻力作用,因此,其历史上的高、低价位是投资者买卖股票的重要参考依据。投资者可在不景气的低价区内买进股票,而在业绩明显好转、股价大幅升高时予以卖出。
中小型股由于炒作资金较少,容易吸引主力大户,搏差价比较理想;然而股本太小,经不起市场的冲击,股价涨跌幅度较大。一般来讲,中小型股票在1~2年内,大多会出现几次涨跌循环的机会,只要能够有效把握行情和方法得当,投资中小型股票,获利大都较为可观。其投资策略是耐心地等待股价走出低谷,开始转为上涨趋势时予以买进;其卖出时机可根据环境因素和业绩情况,在过去的高价区域附近获利了结。
2.投机股和复苏股
投机股是指那些易被投机者操纵、价格暴涨暴跌的股票。复苏股一般认为是那些经过惨败,极其萧条,一经复苏,可能获大利的股种。前者受消息及人为操纵影响,并无业绩支撑;后者虽不受青睐,但有其内在的价值。投机股短期可能获大利,但若操作不当则可能亏损严重,一般股民(中小散户)对待这类股票必须持审慎态度,绝不能盲目跟风,因为他们极有可能成为大投机者的点心。复苏股在低潮时,如有改进局势的良策大计或者有势力雄厚的大股东介入,则要密切关注其财力情况的变化,耐心收集,一旦形势好转便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该公司顺利度过复苏期,其大振雄风之时便是你考虑抛售之机。
投机型的股票可能有好股,也有问题股。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营状况不佳的公司的股票,根本不能依据本益比来测定它的合理价值,因为这类公司的经营业绩不佳,甚至没有股息可派,其价格变动完全取决于供求,股价波动大,具有很高的投机性;另一种是平时很少有人买卖的股票,由于股权过于集中在少数股东手中,或者公司经营业绩差等原因,这种冷门股可能会由于预料之外的原因而导致冷门变热门、股价大涨,因而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一般来说,投机型的股票适合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的专业投资人士,而不适合中小散户。
复苏股或者可能复苏股,由于营运不佳,业绩不好,有的甚至连年亏损,其股票惨遭抛售,往往跌到不能再跌的程度,但是一旦有可能复苏,通常产生“矫枉过正”的效应,上涨率惊人。如美国克莱斯勒股票在公司复苏后,从1.50美元狂涨到近50美元,上升了32倍。分析可能复苏股,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层次:第一种是企业“底气”还在,管理也较健全,其成败与否依赖外部支持的公司;第二种可称为难以预料的,主要是行业前景黯淡,对行业依赖性很强的公司;第三种是突发性事件影响,使企业陷入困难的公司;第四种是盲目扩大而身陷困境,需要通过调整、改组才能复苏的企业;第五种是破产企业里经营良好的子公司。投资者选择可能复苏型公司,首先,要进行认真摸底排队,找准这些公司失败或陷入困难境地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由于外部原因或突发性事件造成的,一旦外部影响消除,企业就会立即复苏。其次,要认真考察公司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财务收支情况有没有显著变化,一旦看准对象,发现机会,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由于可能复苏型公司的股票的涨跌和一般股市行情关联最小,投机性强,适合于激进型投资者插手,稳健型投资者少碰为好。
3.高速发展股和缓慢发展股
高速发展股,是指那些企业规模小、活力强、利润成倍翻番、年增长率在20%以上的股票。持有者可以获取可观的利润,一般小型地产股就有这样的特点。然而,投资这样的股票也有很大的风险,尤其是一些热情有余、资金不足、主业不突出、到处铺摊子的企业,一旦资金周转困难就会出现麻烦,或者由于行业政策或国家经济发生紧缩而一落千丈,甚至出现破产的结果。同时还必须注意一些高速发展股,特别是热门行业股,不会永远都这么高速度发展,一旦发展停滞,炒高了的股价势必大幅回落,故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素,只适合激进型投资者。
缓慢发展股,是指那些企业投入大、产出慢、年增长速度大致在10%的股票。因能力不足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收益,敢冒风险的投资行家理所当然不喜欢它,然而它受基金或机构的青睐,原因是由于它风险小,并可收到固定的股息,反而会被长期持有。由于这类股票上涨速度慢,只有到了股市很火爆的时候,才会有较好的表现,股价波幅小,不适合那些激进型的投资者。
介于二者之间,年增长速度在10%~20%之间的股票,称之为稳健适中股,其发行公司多是一些大中型企业。这类公司通常规模较大,成立时间也较长,经营比较稳健,但很少有50%~100%的增长记录,不能指望这种公司的股票在短期有成倍的收益。但它是大中型企业,其资产丰厚,抗风险能力强,一般不会破产倒闭,即使碰到危机也有能力化险为夷,安全着陆,使公司恢复如初,在经济衰退和不景气的时候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选择这类股票,往往有一种安全感,最适合稳健型投资者做中长线投资。
4.冷门股和热门股
顾名思义,冷门股是指那些无人问津、长期被搁置一边的股票;热门股指的是众人追捧、大家一致看好的股票。
“买升不买跌”是股市格言,所以一般情况下以避冷趋热为佳。因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违,应该远离冷门股,多关注主力大户介入的热门股票。这样,你赢利的机会就会多一些。不过,冷门股并不是统统都长期困于冷宫,有希望的冷门股最冷的时候,也许就是它即将翻身的日子。如果你持有已久,不妨再坚持一下,只要它没有根本性的问题,它终将重新跃起。而被誉为人人赚钱的热门股,在它达到沸点时你就必须抛出。这样做并非它没有辉煌的前景,只是因为人人获利后,回吐调整势在必行,若不适时抛出便会天价套牢。对此,投资者一定要辩证地看、客观地看。
5.绩优股和垃圾股
绩优股,顾名思义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对于绩优股,目前并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说,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年每股税后利润在0.50元以上;二是年净资产收益率在20%以上;三是市盈率在20倍以下。这几种标准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未免还略显肤浅。实际上,考察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如何,应当综合其各个方面的情况,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公司的经营状况、公司的管理水平、给股东的回报等。本书第二章对此有详细阐述。
从理论讲,买股票就是向该上市公司投资,投资的目的则是获取投资收益,而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提供回报的高低只能从其业绩(更直接的说是利润)状况来反映,业绩好说明其为股东提供的回报高,业绩差说明回报低,亏损说明投资者不仅得不到回报,还要用本钱去还债。因此,绩优股理所当然地受到市场欢迎。随着中国股市和投资者的日趋成熟,投资绩优股已逐渐成为市场的共识,从历年以来,中国股市炒作中绩优股最受追捧这一点就可以非常明显地觉察到了。
与绩优股相对应的是垃圾股。这类上市公司或者由于行业前景不好,或者由于经营不善等,业绩较差,效益低下,有的甚至进入亏损行列。其股票在市场上的表现萎靡不振,股价走低,交投不活跃,年终分红也差。之所以称之为垃圾股,就是因为它们像垃圾一样被投资者所抛弃。无论是何种股票市场中,垃圾股都是名声最坏的,因为它的市场表现正好与绩优股相反,“涨时涨得少,跌时跌得快”。即使有时市场出现恶炒垃圾股的现象,但终究是庄家所为,不能持久。投资者在考虑选择这些股票时,要有比较高的风险意识,切忌盲目跟风投机。
识别垃圾股并不困难:一是年每股收益不到0.10元;二是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到5%;三是产品无竞争力,市场份额小;四是行业前景不佳。
垃圾股一般价格较低,从比较效应来看,好像更便宜一些,所以有很多股民也涉足其中,但往往不仅寸功未立,还要损兵折将,因此,作为理性的投资者,要尽量回避垃圾股。当然,对一些真正有题材的垃圾股,也不妨关注其公司的动向,如资产重组和兼并收购。业绩不好的公司,往往会被一些实力较强的公司看中,对其进行收购、兼并或重组,这样一来,其业绩也会有所提高,一旦选准了这样的垃圾股也不失为一大幸事。
6.活跃股和呆滞股
活跃股是股性活跃,在大势升时它升得多,大势跌时它也震荡较大,这种股票群众基础好,大家都乐意炒它。而呆滞股是股性不好,往往股价呆滞,只会随大势作小幅波动,炒作这种股票往往赚不到什么钱。当然,股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通过机构长时间努力,或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可能会改变一些股票的特性。以前不活跃的股票可能突然活跃起来,以前活跃的股票也可能突然呆滞起来,对此我们要以变化的眼光来进行关注。
分析西方成熟股市的情况,无论彼得·林奇也好,还是巴菲特也好,百年以来,成功的证券投资大师的种种经验归结起来大同小异,那就是:买进那些内在价值远远高于其市场价格的股票。这就是说股质很重要。
巴菲特认为,作为一名投资者,你的目标应当仅仅是以理性的价格买入一家容易理解的公司的部分股权,在从现在开始的5年、10年和20年里,这家公司的收益实际上肯定可以大幅增长。在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麾下,包括了喜诗糖果连锁店、《布法罗新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全部股份,以及美国捷运、ABC(美国广播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嘎耐特通讯社、吉列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主要股份。他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最初为7.6美元一股,现已攀升至每股3万美元左右。
股价每天都在频繁地变化,一般投资者的情绪也总是被股价的波动所引导,他们激情洋溢地追逐着股价的上扬,而在股价下跌时则表现得烦躁不安。而实际上,在股价快速上涨时,许多股票的价格会偏离其价值,此时的策略是把远高于其价值的股票卖出,而不是跟着买进。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只有股价上扬才有差价可赚,也就是所谓的追涨杀跌。
巴菲特的一个投资杰作是认购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虽然,如今这种滋滋冒泡的甜美饮料已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但在20世纪70年代却并不受人重视。目光敏锐的巴菲特却从中发现了投资机会,立即投下巨资。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现在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其实相当简单:利用基本面分析找出市场上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并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
威廉·奥尼尔是华尔街顶尖的炒股能手。他在1958年开始股票生涯,30岁时就买下纽约证券交易所席位,并于洛杉矶创办执专业投资机构之牛耳的奥尼尔公司,目前是全球600位基金经理人的投资顾问。1988年,他以其40年来研究股市的心得和经营共同基金的实践经验,著有《股海淘金》一书,将他的选股艺术淬炼出CANSLIM的选股模式,该模式虽然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我国投资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综合分析选择股票的重要性。现简要介绍如下:
“C”=股票每季每股收益
大“黑马”的特征,就是盈余有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最近一季。最好的情况,就是每股收益能够加速增长。但若是去年同季获利水平很低,如每股收益去年仅1分,今年5分,就不能包括在内。当季收益高速增长,应当排除非经常性的收益,比如靠出售资产取得的巨额收益。
“A”=年度每股收益成长性
值得你买的好股票,应在过去的4~5年间,每股收益年度复合成长率达25%~50%,甚至100%以上。据统计,所有的飙升股票在启动时的每股收益年度复合成长率平均为24%,中间值则是21%。
“N”=新业务、新管理层、股价新高
公司展现新气象,是股价大涨的前兆。它可能是一项促成营业收入增加及盈余加速成长的重要新商品或服务;或是过去数年里,公司最高管理阶层换上新血液;或者发生一些和公司本身产业有关的事件。1953~1993年,美国股市能够大涨的股票超过95%出现这种情况。
“S”=流通股本小
通常股本较小的股票比较具有股价表现潜力。一般而言,股本小的股票流动性较差,股价波动情况会比较激烈,倾向于暴涨暴跌,但是,最具潜力的股票通常在这些中小型成长股上。过去40年,对所有飙升股的研究显示,95%公司的盈余成长及股价表现,最高峰均出现在实收股份少于2500万股的公司中,流通股本越少越好,易于被人操纵,显然易于涨升。
“L”=领涨股
要成为股市的赢家的法则是:不买落后股,不买同情股,全心全意抓住领涨股。在你采用这项原则之前,要先确认股票是在一个横向底部形态,而且股价向上突破后上升尚未超过5%~10%,这样,可以避免追进一只涨得过高的股票。
“I”=大机构的关照
股票需求必须扩大到相当程度,才能刺激股票供给需求,而最大的股票需求来自大投资机构。知道有多少大投资机构买进某一只股票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去了解操作水准较佳的大投资机构的持股内容。适于投资者买进的股票,应是最近操作业绩良好的数家大投资机构所认同的股票。
“M”=大市走向
你可以找出一群符合前6项选股模式的股票,但一旦看错大盘,这些股票约有七八成将随势沉落,惨赔出场。所以,还必须准确判断大盘处于多头行情或是空头行情。
从大师们的经验里,我们可以知道股票价值分析对于正确选择投资股票是多么的重要。可惜的是,许多股民对此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还在热衷于打听消息、追逐庄家、哄炒题材,还在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其结果不是套牢就是割肉。
根据国外投资大师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我们认为,投资者选择股票,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选择市场性优异的股票
所谓市场性优异的股票,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股性活跃的股票,这些股票的筹码锁定好,一有风吹草动立即脱缰而奔,大众认同的程度较高。而这些股票也往往有市场主力的介入,在其中推波逐浪,甚至有些股票的主力每隔一定的时间总要折腾一番,似乎吃定这只股票。这类股票当然是投资者首选的股票。因为市场性优异的股票,升跌的节奏快,炒作起来“带劲”。不像那些股性呆滞的股票,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都在原地踏步,或升跌幅度甚小。
那么,市场性优异的股票一般出自哪里?分析市场状况便可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是流通盘子小。因为流通盘子小,炒作起来使用的资金不多,易被中小机构青睐;有中小机构的炒作,加上盘子小,自然活跃。分析2007年第一季度涨幅最大的20只股票,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流通盘小。平均的流通市值只有14亿元(同期A股市场平均水平是24亿元),其中流通市值在10亿元以上的微型股有4家,而在20亿元以上的只有1家。
二是处于热点之中。市场追逐热点,犹如蜜蜂追逐鲜花。什么是市场的热点?通俗地理解为在某一特定时间里走红的板块或股票,这些股票便称为“热门股”,处于热点之中的股票,为众人追逐,自然活跃。比如2006年大牛市里涨幅较大的股票,有的属于资源垄断的有色金属板块,有的属于大盘蓝筹的金融行业,这都是2006年的热点。
三是有炒作题材。上市公司的重组、投资方向、业绩、分配和未来发展前景等信息,都可以作为市场炒作的题材。2007年第一季度涨幅最大的20只股票,有相当多的竟然是ST股票,许多投资者对此不理解,其实是他们没有发现这些ST股票都有炒作的热点,要么是资产重组,要么是整体上市,要么是股权激励。
当然市场性优异还有其他的类型,但主要是以上三条。具备了这些活跃条件的股票,往往先于大市上升,往往跑赢大市,甚至敢于逆市飘红。活跃的反面则是呆滞。流通盘子大、冷门股、无炒作题材的股票,往往是股性呆滞的股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股票流通盘子虽大,但处于热点之中,或有炒作题材,也会在此段时间里活跃起来,如深发展(流通盘为13.9亿股)、东方电子(流通盘为6.02亿股)等。
炒股当然要选择股性活跃、市场性优异的股票,因为这类股票上涨的机会多,涨起来的速度快,涨的幅度也比较大,投资者收益好。
2.选择波动幅度大的股票
既然每只股票的特性不同,自然有的波动大,有的波动小。波动大的股票最适合短线进出,而当一只原本平静无波、股性死寂的股票突然连续数日转强时,也不能等闲视之,如果此时成交量配合,那这只股票也可能会有一番表现。
3.选择有潜力的低价股
股票价格低,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势。低价格往往意味着低风险。某只股票的价格之所以低,那说明该股票的种种不利因素已被大众所了解,而股票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事情往往对市场不再起作用。所以,如果某只股票的价格很低,那一定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而且大家都已经接受了这种现状。然而事情并非一成不变,对业绩差的公司来说,使它业绩变差有时比使它业绩变好更难。在一批低价股中,常常就隐藏着几个可能变好的股票,这是最值得炒作的原因。同时,低价的特性使得炒作成本低,容易引起主力的关注,容易控制筹码。由于比例的效应,低价股上涨获利的比率会更大,获利的空间与想象的空间均更广阔。再加上群众基础好的原因,常常会使低价股成为大“黑马”。2006年以来出现的许多大“黑马”,都是低价股,如王府井、都市股份、ST长控、ST仁和等。当然,并非低价就一定好,有些上市公司积弱多年,毫无翻身的机会,甚至亏损累累,这样的低价股还是少碰为妙。最重要的是找出低价股中的好股票和有利好的可能。
4.新上市的股票要特别关注
新股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上方无套牢盘。一般新股上市,原始股东都是获利的,只要他们愿意抛出,都可以赚钱。同时,新股没有什么复杂的历史,这样也使主力容易掌握筹码的分布情况,容易集中吸货,从而完全控制该股票的筹码。尤其是那种上市后曾跌破发行价的新股,更是难得的炒作对象。在发行价之下,常常有机构大量吸货,日后必有不俗的表现。这种股票的筹码高度集中,机构主力爱做多高的价都可以。因此,目前的市场上,新股被疯炒的例子举不胜举,甚至到了逢新必炒的地步。这充分证明:当主力机构在市场上再难找到炒作对象时,新股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5.选择强势产业的股票
强势产业的股票往往是领导大市的主角,尤其是行业中的龙头,往往具有指标股的作用。因此,选股必须选择强势产业中的领头股,这样往往能领先大势获利。因此,投资者应该了解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与产业政策,哪些是夕阳产业,哪些是强势产业,应该做到心里有数。对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上市公司来讲,经营的阻力上要小一些,获利的能力上要大一些。另外,从全世界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也可以看出哪些是有前途的,哪些行业是面临困境的。投资者应有买股票就是买未来的观念,所以对前景看好的尖端产业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尤其要特别注意。投资者应经常去检视各类产业股票的表现情形,将弱势产业的股票换成强势产业的股票,这样会风险小,收益大。
从本质上讲,股票仅仅是一种凭证,其作用是用来证明持有人的财产权利,而不像普通商品一样包含有使用价值,所以股票自身并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有价格。但当持有股票后,股东不但可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且还能享受分红和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所以股票又是一种虚拟资本,它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流通转让。而股票的价值,就是用货币的形式来衡量股票作为获利手段的价值。所谓获利手段,即凭借着股票,持有人可取得的经济利益。利益愈大,股票的价值就愈高。
在股票的价值中,有面值、净值、清算价值、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等五种。
1.股票的面值
一般来说,股票的发行价都将会高于面值。当股票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后,股票的价格就与股票的面值相分离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股民爱将它炒多高,它就会有多高,如有些股票的价格达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但其面值也就仅为1元。
2.股票的净值
股票的净值,又称为账面价值,也称为每股净资产,指的是用会计的方法计算出来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资产净值。其计算方法是将公司的注册资本加上各种公积金、累积盈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股东权益,再除以总股本就是每股的净值。股票的账面价值是上市公司剔除了一切债务后的实际家产,是上市公司的净资产。
由于账面价值是财会计算结果,其数字准确程度较高,可信度较强,所以它是股票投资者评估和分析上市公司经营实力的重要依据之一。股票的账面价值高,则股东实际所拥有的财产就多;反之,股票的账面价值低,股东拥有的财产就少。因此,投资者除了要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外,还需特别注意股票的净资产含量。净资产含量愈高,公司自己所拥有的本钱就越大,抗拒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
3.股票的清算价值
股票的清算价值,是指股份公司破产或倒闭后进行清算时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每股清算价值应当与股票的账面价值相一致,但企业在破产清算时,其财产价值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计算的,而在进行财产处置时,其售价都低于实际价值。所以股票的清算值就与股票的净值不相一致,一般都要小于净值。股票的清算价值只有在股份公司因破产或因其他原因丧失法人资格而进行清算时才被作为确定股票价格的根据,在股票发行和流通过程中没有什么意义。
4.股票的市场价值
股票的市场价值,又称为股票的市值,是指股票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达成的成交价。股票的市值直接反映着股票市场行情,是投资者买卖股票的依据。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市场价值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股票的市场价值是与股票价格紧密相连的,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价值的集中表现,前者随后者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波动。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是根据股票的市场价值(股票行市)的高低变化来分析判断和确定股票价格的,所以通常所说的股票价格也就是股票的市场价值。
5.股票的内在价值
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在某一时刻股票的真正价值,它也是股票的投资价值。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需用折现法,由于上市公司的寿命期、每股税后利润及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等都是未知数,所以股票的内在价值较难计算,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取预测值。
投资者进入市场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赢利。因此,从广义来说,凡是能赢利的股票都是好股票;但是,按价值投资理念来讲,只有当某只股票的价值被市场低估,或具有尚未被发现的潜在价值时,才是值得投资的好股票。
造成股票价值低估的因素有很多:一是由于大盘下跌或偶发因素造成市场反应过激,使股价低于价值;二是企业重组或资产置换后价值提升,形成价值低估;三是行业复苏使公司预期盈利上升,相对于未来价值低估;四是企业能适应市场、挑战自我而不断发展,相对于未来发展潜力而言的价值低估。
作为投资者来说,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挖掘价值低估的股票。价值投资的本质是寻找价值被低估的投资品种,而不是单纯地买入业绩好或成长性高的股票。如果绩优股和高成长股的股价已经充分反映了其业绩的话,其投资价值也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投资价值。同样,如果绩差股或业绩下滑的股票,其价位低于其合理的估值水平的话,也是一种价值低估。2002年以来,航空、钢铁等行业的股票因为业绩的下滑而长期超跌,但它们超跌到一定程度,便出现了价值被低估。随着市场的回暖,价值低估的股票最终都会要回归价值。如果我们此时立即挖掘,大胆介入,在2006年的大牛市里便可大获全胜。
股票价格是股票在市场上出售的价格。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基本因素,另一个是技术因素,由此衍生出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基本分析方法,就是对股票的分析研究重点放在它本身的内在价值上,投资者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解释,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效果,进而了解财务报表中各项指标的变动对股票价格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根据微观的企业经营、盈利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最终作出投资某一只股票是否有利和安全的判断。一般来说,影响股价定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司所属行业的性质与股价
公司的成长受制于其所属产业和行业的兴衰的约束。如果企业属于成长型产业,其发展前景比较好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大;反之,如果公司属夕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欠佳,投资收益就相应要低。因此,公司所属行业的性质对股价影响极大,必须对公司所属的行业性质进行分析。
2.经营业绩与股价
从表面上看,似乎股价与效益、业绩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公司的经营效率、业绩提高可以带动股价上涨,效率低下,业绩不振,股价也跟着下跌。“股票随业绩调整”是股市不变的原则。有时候行情跌与业绩脱离关系,只是偶然现象,不管股价怎样千变万化,最后还是脱离不了业绩,时间能证明,只有业绩是股价最强烈的支持力量。因为公司经营效率和业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和获利能力。因此,炒股票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题材,但总的来说,一般都是炒经营业绩或与经营业绩相关的题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价格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业绩愈好,股票的价格就愈高;业绩差,股票的价格就要相应低一些。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股票的经营业绩每股就那么几分钱,其价格就比业绩胜过它几十倍的股票还高,这与庄家的炒作等多种因素有关,投资者对此要进行综合分析。
3.平均利润率与股价
平均利润率是关于资金流动的一条客观定律,其大意为:当两个部门间投资利润率存在差别时,资金就会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直到两部门的投资利润率基本相等。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表述平均利润率规律就是:水往低处流,资金向利润率高的地方走。
绝大部分投资者购买股票的动机就是认为股价会上涨,且一年之内的涨幅肯定要高于自己能涉足的投资领域,要不然,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入到其他利润率高的领域。而投资者将资金源源不断地投入股市的结果,就会驱使股价逐步攀升,从而导致股价收益率的下降。当资金运动的结果使股价收益率接近于其他领域的平均水平时,投资者购买股票与进行其他投资的收益就基本相等,此时资金的流动就会趋向于平缓,股价就会维持在一个相当的水平,既不上涨,也不下跌。所以,平均利润率规律有给股价定位的作用。
投资者投资于股市,其期望就是获得超额利润,即获得超过社会平均投资利润率水平的收益。而投资者在股市中的一切操作(买进和卖出)都是平均利润率规律的集中表现。
根据平均利润率规律,当股市周边领域的投资利润率发生变化时,资金总是要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导致资金的转移。在现阶段,影响股市资金的主要领域是银行储蓄、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等,另外,商贸、实业投资及收藏业对股市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其资金实力较小,又要兼顾工作,其在现阶段的主要投资渠道也就是银行储蓄、购买债券和股票投资。由于银行储蓄几乎无风险可言,又不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所以银行储蓄是一般市民的首选投资工具。若要进行股票投资,一般都会将银行利率作为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当投资于股票的收益要大于银行存款利率时,人们将选择股票;反之,当银行存款利率高于股票的投资收益率时,人们将会选择储蓄。所以,当一个股市的股民较为理性和成熟时,股市的投资收益基本上就会与所在地一年期的储蓄利率相等,因而其股价也就稳定在与此相适应的水平。在我国居民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中,占90%以上的为储蓄存款,其次为债券,这两个领域吸收的资金量最大。所以,银行利率或债券发行利率的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最大的。
由于期货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所以我国的期货市场也吸收了大量的游资,且我国的证券营业部门中许多都代理期货业务,资金在股市与期货之间的转移极其方便。当期货市场行情火爆的时候,它往往将股市的资金吸引过去,从而导致股市的低迷和股价的下行;而当期货市场行情清淡的时候,股市的资金就比较充盈,股价就比较坚挺。例如,1995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一切国债期货业务时,大量的资金就迅速涌入股市,最终导致了股市的暴涨,沪、深股市在这一天分别上扬了31%和23.5%。
另外,当股市周边的房地产业、收藏业、商贸及实业投资等领域比较兴旺时,由于高利润率的诱惑,这些领域也会从股市吸引一些资金。如我国的温州地区,由于当地居民擅长商贸及实业投资,且在这些行业能取得较高的利润,即使在行情火爆时,相对于其他城市,其证券买卖业务也较为冷清。
总的来说,当一个股市的股价上涨过快时,股票的价差收益就会明显超过其他领域。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外围的资金就会纷纷涌入,从而进一步抬高股价,推动股指的上涨。而由于涌入资金的惯性,股指往往会涨到一个相对高点。此时,进入股市的资金已相对过剩,市盈率偏高,过高的股价对资金已不再具有吸引力。相对于周边投资市场,股市的投资收益率已明显偏低。这时,平均利润率规律又将作用于股市,它将引导资金从股市向其他投资市场流动,一些较为理智的投资者就会率先撤出资金,股价开始下跌,从而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股市的暴跌,使股指又回到一个与周边领域投资利润率相适应的水平,这也就是股票市场暴涨之后必有暴跌的原因所在。反之,当股市暴跌而出现股价过低时,股价收益率提高,市盈率降低,股票的投资价值就会明显高于其他投资市场。此时,在平均利润率的作用下,资金又会从周边市场向股市转移,导致股价的回升。
4.净资产与股价
股票的净资产是上市公司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实际资产的数量,又称股票的账面价值或净值。它标志着上市公司的经济实力,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是以其净资产数量为依据的。如果一个企业负债过多而实际拥有的净资产较少,它意味着其经营成果的绝大部分都将用来还债;如负债过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企业将会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股票投资与银行储蓄有所不同。因为储蓄的利息率是事先固定的,所以储蓄的收益是与储蓄额成正比的,存得越多,获利越大。而股票投资的收益只与所持股票的多寡成正比,投入的多并不意味着收获就大,即使股民投入的资金量相同,但由于所购股票数量不等,其投资收益就有可能差异很大。
由于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净资产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经营实力,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净资产就对股价起决定性的影响。但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因为除了净资产外,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外部形象等都会对企业的最终经营效益产生影响,而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来自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
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都会围绕在一个平均水平上波动。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经过了较为严格的审查,且经营机制较为灵活,管理水平比一般企业要高,所以其盈利能力普遍要高于普通企业。不过,研究表明,各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虽然普遍都高于当地的平均投资利润率,但都不会超过150%这个范围。所以,只有当股票的平均价格不超过每股净资产的1.5倍时,投资于股市的收益才能和银行储蓄或其他投资的平均值相当。而当股价超过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值的1.5倍以后,购买股票的收益就不如其他投资了。不过,这是相对股市的整体平均而言的,对一个或少量几个上市公司并不适用。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出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且能长期稳定,生产手段和技术装备比较先进,对股价当然可看高一线,但也不宜超过净资产的3倍。
通过净资产含量也可确定股票价格的下限。只要一个上市公司经营范围不属于国家政策限制发展的产业或是夕阳产业,当其股价降到其净资产含量以下时,购买这种股票就物有所值了。当股价降到净资产含量以下时,上市公司就面临着一个被收购和兼并的问题。对于投资家来说,与其用同样的资金建设一个和这种上市公司规模相当的企业,还不如在股市上收购来得方便,它不但省去许许多多的项目前期工作,如申报、选址、可行性研究等,收购一个现成的上市公司还可节省建设所用时间,且上市公司还有现成的员工、销售网络可以利用等。上市公司被购并后,收购企业还可对其生产进行重组,如通过调整管理人员和产品结构等措施来迅速提高其经营效益。由此可以认为,股票的最低价格可定在每股净资产的80%以上。
因此,根据西方投资者的经验,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可控制在平均净资产值的80%~150%之间,即0.8×平均每股净资产<股票的平均价格<1.5×平均每股净资产。在这个范围内,购买股票将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超出这个范围,购买股票将具有较大的风险,市场的投机气氛可能要浓厚一些,被套牢的可能性就会高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的资产评估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许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含量被明显高估,投资者在选股时应加以注意。
5.心理因素与股价
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对其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些心理倾向对股价也有明显的影响。
(1)从众心理。服从多数是现代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的一项准则,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股民都认为多数的决定是合理的,于是就在自己毫不了解市场行情及股票情况的状况下,盲目依从他人跟风操作和追涨杀跌,这就是股市中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对股价主要起着放大的作用。在牛市阶段,有些股民看见别人购进股票,就轻易地认为股票行情一定看好,唯恐落后,失去获利的机会,在对市场前景毫无把握的情况下就急忙购进,从而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涨。而由于买入股票盈利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股民受他人的影响,也不管实际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也不作分析研究,就开始买进股票,推动股价的进一步上涨。随着炒股发财效应的逐渐扩大,入市的股民就越来越多,最后连一些平常对股市和金融都漠不关心的市民都入市了,从而将股价推向一个不合理的高度,形成了一个短期牛市。在牛市向熊市转换阶段,一些较为理智的股民会率先将资金从股市上撤出,引起股价的下跌,其他股民看见别人卖出股票,又认为股市行情一定看跌,生怕自己遭受损失,跟着别人立刻做出售出的决定。随着股票下跌幅度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股民就跟着卖出股票,最后引起股市的暴跌。
(2)预期心理。预期心理是指股民对未来股价走势以及各种影响股价因素变化的心理预期。在股市低迷时,股价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大部分都跌至每股净资产以内,但绝大多数股民都无动于衷,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而一旦行情翻转,股民在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却愿以较高的价格竞相买入股票,果然促使股价一路上扬。相反,在股价的顶部区域,股民都不愿出售,等待股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当股价开始下跌时,又认为股价的下跌空间很大,便纷纷加入抛售队伍。由于股民对股价的未来走势过于乐观,就可能将股价抬高到空中楼阁的水平,比如将股价抬高到平均净资产的3倍甚至5倍的水平,使股价明显脱离其内在价值。
(3)偏好心理。偏好心理是指股民在投资的股票种类上,总是倾向于某一类或某几种股票,特别是倾向于自己喜欢或经常做的股票。当机构大户偏好某种股票时,由于其购买力强或抛售的数量多,就会造成股票的价格脱离大势,呈现剧烈震荡现象。如沪市某些股票,其每年的税后利润也就0.1元左右,由于一些机构大户的偏好,就将股价拉到接近30元的价格,而一旦大户出货,其价格便大幅下跌,导致一些跟风的散户惨遭损失。
(4)博傻心理。在股市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股票交易是傻子与傻子竞技,不怕自己稀里糊涂以高价买进或低价卖出,只要有人比自己更傻,愿意以更高价买走或更低价抛售,自己就能有所盈利,这种心理就是博傻心理。由于博傻心理,许多股民并不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股票的投资价值,只要有人买就跟着买,有人卖就跟着卖,造成股价的大幅震荡,市场风险极大。比如我国的沪、深股市,由于我国股民尚不成熟,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价常常出现大幅震荡,这就是股民的博傻心理在作怪,只要我买,就会有人出更高的价格买走我的股票;只要我卖,就会有人在更低的价格出售,使自己能在低价补进。
总的来说,一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资,除了要考察上市公司的质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看目前的股价定位是否合理。有些股票虽然业绩优良,成长性好,但如果股价过高,也是不宜投资的。
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估算股票的投资价值和合理定位外,还有两个简便的方法可供参考。
一是成熟市场的价格对照法。商品的价格除了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一个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以前国内投资渠道狭窄、股票数量有限,致使新股以天价发行仍有人捧场,而经过这几年的大幅扩容,证券品种、数量大大增加,且近期通过首发、增发、减持、配股等手法扩大发行量,股市供求状况悄然改观,已逐步演变成供过于求,此时股价向国际靠拢自然顺理成章。目前许多上市公司既在沪、深股市上市,也在中国香港股市上市,二者存在着一定的价格差别。虽然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价格定位,但投资者将其两相对照,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来的。
二是根据法人股的交易价格估算。法人股与流通股因为流通性不同,同一品种的成交价往往出现巨大差异。流通股因各种各样的因素价值被大大高估,而法人股的成交价才真实地反映市场的资金成本与投资的预期收益。也就是说,判断股票的价值,不妨以同一品种的法人股的交易价来大致估算一下流通股的价值。例如,某法人股以2.54元的价格买走。3年后,法院拍卖,这批法人股的价格是0.32元。此时,其流通股仍接近9元,是法人股价格的近30倍!可见其中仍隐含着较大的泡沫。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我们既要了解上市公司的行业形势与经营状况,而且也要分析股票的合理定价。纵然上市公司再具成长性,经营业绩再好,但如果股价定得过高,其投资价值也要大打折扣。现在有些股票价格过高,超过了业绩的支撑能力,最终是持续不久的,投资者不要盲目地追逐高价股,而必须确认其价格是否与其价值基本相符。
股票价值投资分析方法就是要正确估计个股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分析的鼻祖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他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投资理论家。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以企业本身的价值为基础,认为只要股价低于企业的真正价值就行了。格氏认为市场迟早会认识到企业真正的价值而抬高股价,弥补它与实价之间的距离,这样原先的投资者就能获利。
价值投资的依据就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即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市场上某一东西的价格远低于其价值时,价值规律的内在作用会拉动价格向上;反之,若某一商品的价格远高于价值时,价值规律的内在作用又会拉动价格向下。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些合适的股票和合适的买点。如某种股票看起来应值20元,但市价却只有10元,它可能就是价值被低估了的股票,买入这种股票一般收益丰厚,而风险又不大。那么如何发现这类具有实质价值的股票呢?
寻找实质价值股的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计算市盈率。市盈率即市价盈利率,又叫本益比。它是上市公司股票市价与每股税后利润之间的比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当派息率为100%及所得股息没有进行再投资的条件下,股民可以通过股息全部收回投资的年限。计算公式为: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税后利润。股票价格是当前的每股市价,税后利润则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来一年或几年的预测盈利。一般情况下,一只股票市盈率越低,市价相对于股票的盈利能力越低,表明投资回收期越短,投资风险就越小,股票的投资价值就越大;反之,则结论相反。
市盈率不仅可以反映股票的投资收益,而且可以显示投资价值,因此,市盈率既是分析股票市价高与低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市盈率,投资者可据此预期公司未来盈利的增长状况以及投资的风险程度。因为市盈率与获利率有关,是获利率的倒数。例如:市盈率为20倍,获利率即为0.05,即5%。一般情况而言,选择市盈率低的股票胜于市盈率高的股票,因为在大市上升阶段,市盈率低的股票上升空间大;在大市下跌阶段,市盈率低的股票风险小,翻本期短,对投资者较为有利。市盈率的作用还体现在可以作为确定新发行股票初始价格的参照标准。如果股票按照溢价发行的方法发行的话,要考虑按市场平均投资潜力状况来定溢价幅度,这时股市各种类似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便可作为参照标准。
市盈率虽然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实际运用市盈率选股时,还必须克服机械操作思维,正确认识市盈率的局限性与不绝对性。
(1)计算市盈率的盈利数据有较大的变动性。无论是采用上一年的税后利润,还是采用当年的预计利润,都与本年度真实的税后利润存在一定差距。一般意义上的市盈率不能反映股票因现在及未来经营情况和每股收益变化而使股票投资价值发生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体制更替、市场构建、微观机制多层次的各种因素均对上市公司的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公司的创利水平发生较大的波动,使预计的税后利润很可能高估或低估,计算出来的市盈率就会产生偏差。所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仔细研究,去伪存真,保证没有膨胀或低估真正获利能力的会计戏法。对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也要谨慎处之,采取保守态度。
(2)市盈率是一个历史的动态指标,股市平均市盈率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动。企业业绩和价格的变化随时改变相应股票的市盈率,市场内在的股价结构也直接影响整体市盈率,而且,市盈率与股价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公司盈利增加,股价上扬,市盈率较高;反之,经济调整时期,公司盈利下降,市盈率较低。
(3)由于股票价格是计算市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决定股价高低的因素除公司经营业绩之外,还有公司的成长性、市场走势、庄家操作手法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使股价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比如有些公司资产雄厚,正处于高速成长时期,经得起经济冲击,大市下跌时,该股的市盈率仍然比较高。这表示投资者人人看好这些股,对这些股有信心,即使较高的市盈率也能被投资者接受。相反,有些市盈率较低的股,同样被投资者看淡,其原因很多,包括:流通盘子过大,难于炒作;经营效益低,增长速度慢;资产存量低,负债重,抵御风险能力弱;管理层出现什么问题等。
(4)不同股票市场有不同的市盈率水平。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市场利率水平,这影响到各自股市的市盈率水平。一方面,总体来说,新兴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大多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利润增长率较高,其整体市盈率水平要高于成熟证券市场。另一方面,股市资金供给量取决于股票投资与其他投资方式的比照关系,由于社会资金追求平均利润率的作用,一国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水平还与其市场利率水平的倒数有关系。以国际经验看,一般发达国家的市盈率水平在10~20倍,而发展中国家通常在20~50倍之间。
(5)不同行业股票有不同的市盈率水平。在成熟股市中,市盈率分布大致有如下特点:稳健型、发展缓慢型企业的市盈率低,增长性强的企业市盈率高,周期起伏型企业的市盈率介于两者之间。市盈率如此分布,包含相对地对公司未来业绩变动的预期。因为,高增长型及周期起伏企业未来的业绩均有望大幅提高,所以这类公司的市盈率便相对要高一些,同时较高的市盈率也并不完全表明风险较高。而一些已步入成熟期的公司,在公司保持稳健的同时,未来也难以出现明显的增长,所以市盈率不高,也较稳定,若这类公司的市盈率较高的话,则意味着风险过高。
(6)市盈率应与基准利率挂钩。基准利率是人们投资收益率的参照系数,也反映了整个社会资金成本的高低。一般来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基准利率的倒数与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正向关系。如果基本利率低,合理的市盈率可以高一点;如果基准利率很高,合理的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
(7)市盈率还与股本有关。平均市盈率与总股本和流通股本都有关,总股本和流通股本越小,平均市盈率就会越高。在美国,小盘股的平均市盈率高于大盘股平均市盈率的好几倍,NASDAQ市场市盈率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市盈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股本因素有关。市盈率跟股本结构也有关系。如果股份是全流通的,市盈率就会低一些,如果股份不是全流通的,那么流通股的市盈率就会高一些。原因在于,如果上市公司的总价值不变,股份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而资产的流动性会增加资产的价值(流动性溢价)。从一般意义上说,流通股的每股价格自然要高于非流通股的价格,非流通股的价格越低,流通股的价格就越高,其结果就必然是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高于非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越小,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价格差异越大,流通股的平均市盈率就越高。
因此,观察市盈率不能绝对化,不能把它片面地作为衡量股票价值的标准,要结合其他有关信息,从长期趋势上来分析市盈率和判断股票价值。在采用市盈率选股时要注意两方面:第一,与市盈率的历史比较。用同一股票目前的市盈率与过去数年的市盈率比较。例如,某股票现价是20元,其每股收益为1元,市盈率为20倍。现在将该股目前的高低价与过去数年的市盈率比较,如果目前的10倍市盈率接近或低于过去数年的低市盈率,则说明该股现价位可能偏低;反之,则可能偏高。第二,成长性分析是运用市盈率的灵魂。要使市盈率成为选股工具,就必须与成长性结合起来。买股票时希望市盈率尽可能低,只是基本价格便宜,从“物美价廉”的要求看,还应该考虑成长性这个“物美”的标准。低市盈率、高成长性是投资者最理想的选择,它可以使投资者获得两级增值:一级增值是公司收益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投资收益;二级增值是市盈率增大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本增值。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发明了一个模式:当市盈率是公司增长率一半时,是一个很好的购进时机。总之,投资者只有正确理解市盈率的含义,完整运用市盈率的规则,准确使用市盈率的计算方法,才能对股市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从而也就对股市的大势研判及现实表象的洞察不至于发生偏差。
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市盈率把股价和企业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其水平高低更真实地反映了股票价格的高低。例如,股价同为50元的两只股票,其每股收益分别为5元和1元,则其市盈率分别是10倍和50倍,也就是说与当前的实际价格水平相差5倍。若企业盈利能力不变,这说明投资者以同样50元价格购买的两种股票,要分别在10年和50年以后才能从企业盈利中收回投资。但是,由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会不断改变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更看重企业的未来。因此,一些发展前景很好的公司,即使当前的市盈率较高,投资者也愿意去购买。预期的利润增长率高的公司,其股票的市盈率也会比较高。例如,对两家上年每股盈利同为1元的公司来讲,如果A公司今后每年保持20%的利润增长率,B公司每年只能保持10%的增长率,那么到第10年时,A公司的每股盈利将达到6.2元,B公司只有2.6元,因此,A公司当前的市盈率必然应当高于B公司。投资者若以同样价格购买这家公司股票,对A公司的投资能更早地收回。
为了反映不同市场或者不同行业股票的价格水平,也可以计算出每个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或者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具体计算方法是用全部上市公司的市价总值除以全部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总额,即可得出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
影响一个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两个,即该市场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市场利率水平。一般而言,新兴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普遍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利润增长率比较高,因此,新兴证券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水平会比成熟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高。欧美等发达国家股市的市盈率一般保持在15~20倍。在1993年以前美国纽约交易所的平均市盈率是6倍,纳斯达克是18倍。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正常情况下的市盈率在30倍左右。其中,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居60倍以上。一般来说,30倍左右是低风险区,50倍左右则是高风险区。
事实上,各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衡量标准,造成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差距比较大,即使是不同的行业,也会有不同的市盈率水平。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来看,市盈率会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在一个投资区间内上下波动。因为较高的市盈率水平意味着较高的投资风险和较低的投资价值,表明市场投机气氛较浓,泡沫成分较大,因此,总体偏高的市盈率水平将难以长期维持下去。而任何过度投机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市场法则的惩罚,股价必然会向合理的价值中枢进行回归。日本股市是如此,中国台湾股市是如此,其他新兴股市也是如此。
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市场,从1990年至今才17年时间,市盈率偏高是新兴股市的共同特点。1993年,沪、深股市的市盈率分别为42.48倍和42.69倍,1994年分别为23.45倍和10.28倍,1995年沪、深两市的市盈率分别为15.70倍和9.46倍,2001年的暴跌前,两市的平均市盈率高达60~80倍。随后在5年的漫漫熊市里,我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幅度下降,根据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3月,上海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为19.42倍,深圳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为18.78倍。牛市启动后,随着股价的大幅度回升,市盈率也大幅度提高。到2007年2月,上海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上涨到39.62倍,深圳市场A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上涨到43.46倍。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从整体上讲,市盈率高低的合理性难以判断。过去、现在、未来的动态变化和对未来的预期只能说明市盈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对我国市盈率是高还是不高的争论,限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战格局。有人认为当前的市盈率并不高。在国有股、法人股尚未完全流通的情况下,我国高速成长的证券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在40倍左右是合适的,沪、深市场平均市盈率过高主要是由垃圾股造成的,真正蓝筹股的市盈率水平只在20倍左右。也有人采用参照系比较的测定方法,认为我国股市的市盈率过高,常态泡沫已在向非常态泡沫转化。
其实,看待中国股市的市盈率状况,既要对照国外成熟市场的历史和现状,又要考虑我国股市的实际和特点。从理论上说,市盈率是股票价格与企业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上市公司的单个市盈率的加权平均就形成了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目前,人们普遍把市盈率作为衡量股票价格高低和投资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是不全面的,这是因为:
(1)在市盈率与股价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市盈率高,股价不一定就高,市盈率低,股价也不一定就低;或者反过来说,股价低,市盈率不一定就低,股价高,市盈率也不一定就高。就美国股市来说,1998~2000年年底,道琼斯股价指数从9181.43点上涨到10786.85点,涨幅达17.49%,但市盈率却从37.20倍下降到25.22倍,降幅达32.20%。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业绩的提高和市场股价结构的调整。中国股市也是如此。1996年1~5月,沪市月平均综合指数为594.30点,平均市盈率为54.95倍;而在当年的6~12月,沪市月平均综合指数为887.39点,比前5个月的平均指数高293.09点,但平均市盈率却降为31.20倍,比前5个月低43.2%,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是企业业绩的提高,一、二线股的涨幅高于三线股的涨幅。进入2007年2月后,尽管上证综指上涨了700余点,深证成指上涨2300余点,但两市加权平均市盈率水平却从40倍多下降到39倍左右。其原因也是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将较高的市盈率水平“拉”下来了。另外,有些股票仅仅是股价高,有人就以为其市盈率高,实际不然。如中国第一高价股驰宏锌锗,尽管其股价已经超过了100元,但按照其2006年每股收益5.31元计算,市盈率还不到20倍。同时,该公司200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92%,而主营业务增长率为281%,大大低于利润增长率。这说明,公司的规模效应正在进一步扩大。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驰宏锌锗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48.98%,显示公司具备卓越的内生持续增长能力。如果保守估计,2007年公司的增长速度可达到20%,那么按照当前的股价,市盈率可就此下降到16倍,估值的吸引力是很高的。因此,市盈率与股价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函数关系,对此,需要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分析。
(2)市盈率仅仅是一个一般性指标,它是将当前的股价和过去最后一个报告期的每股税后利润进行的比较,它只能反映股价和公司每股税后利润的比较关系,而不能对股价和公司总体状况的关系进行全面描述。市盈率是由股价决定的,市盈率是股价和利润的商,而不能反过来简单地把股价作为市盈率和利润的积看待,也就是说不能先确定市盈率,再用市盈率去要求股价达到多少。这就是说,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中买卖股票成交的是价格而不是成交的市盈率。所以,不能用市盈率的高低去判断股市泡沫的多与少。
(3)任何一种交易品,只要它含有了预期,其交易价格就是一个变数,决定这个变数的会是很多种因素。股票是含有预期最强的交易品之一,因此,决定股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心理预期和心理偏好就是决定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人们喜好在此搏取差价,不同品种的不同股票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价格,他们正是在这种价格的涨落中获得快乐或寻求刺激,这种激情又反过来助长了股价的波动。因此,股价与绩优股就难以形成一一对等的高相关关系。
(4)国外是股本全流通并全部参与市盈率的计算,而我国则是每股利润以全部股本平摊,股价仅以流通股计算,它们之间因此不具有可比性。另外一个原因是国外用部分股票的市盈率代表了全部,我国则是用全部股票推算整体市盈率。这样,用不可比的指标去进行对比,其本身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再在此基础上作判断就更站不住脚了。
了解了这些因素,我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运用市盈率判断大势,分析个股。在证券市场上,市场整体市盈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该市场定价合理与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市场,我国股市不成熟,监管不规范,并且还存在体制、机制、结构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市盈率处于较高水平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和无视中国股市市盈率偏高,并超出常态范围的基本事实。回顾我国A股市场历史市盈率表现,1996年以前,市盈率水平非常低,仅在10~20倍之间,由此给1996~1997年度股市的上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1996~1999年,市盈率在30~50倍间波动,价值中枢基本在40倍左右。到2000年底,沪市的市盈率提高到58.22倍,其中房地产类股票的平均市盈率高达121.64倍。深市的市盈率提高到56.03倍,其中市盈率在1000倍以上的有15家,最高的为3946.7倍,平均为1718倍;市盈率在500~1000倍之间的有7家,平均为734倍;市盈率在30倍以下的只有26家,最低的为深康佳,只有18.48倍,平均为25倍。因监管不严而“庄家”盛行,因“资产重组”而“鸡犬升天”,是我国股市市盈率结构不合理、市场投资理念偏差的突出表现。另外,股价市盈率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状况,而真正能与储蓄存款利息相比较的是股份公司的分红派息。2001年中报,推出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占所有公布中报的比重仅为6.52%,在拟分配公司中,有55家进行派现,派现总额占所有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3.76%,显然即便参与分配的,也远低于其盈利额,因而按投资回报计算的实际市盈率已经不是60倍,而是100倍或者200倍,也就是从投资价值来看投资股票得到的分红派息远低于储蓄存款,大体只有一年期储蓄存款利息的25%。过高的市盈率终究要回归其内在合理水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现实。果然如大坝不堪高位洪水一样,中国股市也因为不堪高市盈率而导致了2001年下半年开始的大幅调整,股市由此进入漫漫熊市,直到市盈率又降到十多倍的最低点后才引发了2006年的新一轮牛市。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来判断大势趋势,同样,我们也可以运用个股的市盈率来作为选股的依据。在股市里,市盈率高低水平相差很大。高的数千倍,低的只有几倍。截至2007年4月25日,两市A股最大市盈率前20名均超过1000倍,最大市盈率个股为ST中鼎,市盈率高达10545.45倍(见表4-1),市盈率最小的A股为S*ST华侨,市盈率仅7.19倍(见表4-2)。
表4-1 A股市盈率最大20名
表4-2 A股市盈率最小20名
续表
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市盈率高的都不好,市盈率低的就都可以选择。实际上,有部分股票虽然市盈率高,但也有其合理性。比如2000年美国总市值最高的20家企业,有6家的市盈率超过100倍。1972年,标普500的市盈率19倍,但“漂亮50”市盈率42倍,其中包括施乐、IBM、宝利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列、百威、辉瑞制药、默克制药、强生等。中国股市也有许多股票,虽然市盈率偏高,但因其业绩优良,成长性好,因此同样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我们并不是建议买高市盈率股票,只是认为如果业绩增速高,在它高增长的几年里,享受一定范围的高市盈率也是并不过分的。但是,市场的走向最终决定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因此,高达千倍市盈率的个股狂飙虽然惹人眼球,但毕竟这是危险的游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主力设置的陷阱之中。在A股市盈率最高和最低的个股名单中,我们注意到市盈率较低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钢铁、煤炭行业;而市盈率较高的上市公司,则更多地以资产重组、券商借壳等概念股为主,如已经连续23个涨停的S*ST幸福以及创造连续25个交易日涨停,并且经过调整后又继续出现连续涨停的S前锋。在市盈率较高的前20位上市公司中,就有多达7家ST公司。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投资者看好重组后公司的业绩预期,普遍相信优质资产注入后,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肯定会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提高。有了这种预期(虽然是相当不可靠的),股价肯定提前反应,让这类概念股的市盈率节节攀升,就像脱离轨道的卫星飘到太空里了。比如某公司2006年每股收益不过0.03元,股价却达到31.95元,市盈率高达1125倍,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类公司股价的回归,应是迟早的事情。市盈率的偏高,直接限制了投资者的获利空间,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有一只股票,股价10元上下,按照2006年报每股收益0.1元来看,市盈率早已高达将近100倍。换言之,2007年,该公司业绩至少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上涨300%,而股价同时保持目前的10元上下,市盈率才能下降到33倍。这说明其股价已经完全透支了2007年的业绩成长,甚至已经透支了2008年的增长。这类公司虽然业绩不错,但价格显然已经不便宜了。万一全年的实际业绩未能达到预期,股价回归价值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我们认为,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还是应该尽量避免那些市盈率畸高到几百甚至几千倍的高风险股票,而挑选成长性好、市盈率偏低的股票,这才能既保证较好的盈利水平,又减少投资的风险。
从股票价格的支持因素中看,对上市公司股价起基本支撑作用的是它的净资产。如果低市盈率的股票其市净率也低,显然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
一般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在净资产值之上,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价中不但包括可看得见的净资产值,同时也包括看不见的期权价值。期权价值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的市净率在理论上应该大于1的,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价评估也往往是以净资产值作为调整的下限。
市净率实际上也可以叫作净资产的倍率,通常是用来表达投资活动安全性的指标,它表示投资者购买1个单位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市净率越小,该股票就越安全。其计算方法是:市净率=每股市值/每股净资产。比如说现在股价是10.00元,净资产是5.00元,10除以5,净资产的倍率是2.00,就是说市净率是2.00。
从市净率的公式可以看出,市净率反映了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价关系。该指标表明股价以每股净值的多少倍在流通,即评价相对于净值而言是否被高估。市净率越小,说明股票的市价低于其净资产值越多,投资价值越高,股价的支撑越有保证;反之,则投资价值越低。其中,市净率为负表明该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为负,且绝对值越大,股价与净资产偏离越严重;而市净率小于1则表明该股价尚在净资产值以下,股价并未体现公司的价值。对成长性一般的传统类公司来说,其安全投资区一般是市净率在1~2之间。例如,2001年中报银广夏每股净资产1.03元,也就是说,银广夏下跌的底线有可能低至1~2元,这样一估算,你就不会在七八元的位置抢反弹了。而低于1的股票,则值得我们投资。1996年以前的沪、深股市里,有许多股票的市价接近或低于其净资产值,即净资产倍率接近或小于1,且业绩优良,在1996~1997年的价值发现中,该类股票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表现。以四川长虹为例,1996年初沪市指数跌至500多点时,该股价曾经跌至7.35元(折合除权价4.59元),但其每股净资产当时却有7元多,市净率小于1。众所周知,四川长虹是我国彩电行业的老大,即使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经济处于低潮的时期,公司每年的税后利润仍然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显然价值被严重低估了。当股市启动以后,长虹一马当先,远远跑赢大市。按1996年最高价28.24元计算,股价涨升了515%;按年底收市价22.85元计算,上涨了398%,名列沪市榜首。还有深市的粤照明、广东甘化、粤电力、深长城、粤丽珠、粤宏远、粤金曼、粤美雅、深万科、深金田、皖美菱等股票,1996年年初其股价都曾跌破其每股净值,在1996年的涨升浪中,均有突出表现,按年底收市计算,分别上涨了200%~400%不等。在2001~2005年的熊市里,随着股市的连续下跌,许多只个股股价又纷纷向净资产值靠拢,有上百只股票的股价接近净资产,甚至有跌破净资产值的股票出现。可惜的是,大多数投资者没有吸取1996年的教训,错过了捕捉“黑马”的大好机会。
从净资产与股价的关系看,它们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但又存在相当的差异性。比如许多与净资产值接近的股票,其股价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价值时间段是不一致的。净资产以及净收益体现的都是公司过去的一种经营成果的积累在现在的反映,而上市公司的市场股价不仅要包含过去的经营成果的积累,同时更多的是体现投资者对于投资品种的未来预期。如果现在的投资品种能够在未来给投资者带来好的收益,那么现阶段它的市场需求也就会较高,从而推动市场价格的走高。比如以前对网络科技股的较高预期使得这类个股股价大幅上行;相反,如果投资者预期该投资品未来难以带来好的收益,那么它的市场价格走低甚至走到净值之下也是不足为奇的。另外,选股除了进行净值比较外,最好还要看看它是否具有上升潜力。因为有时某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低于其实质价值,极有可能是由于该公司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如果真是这样,该公司经营不善,没有盈利,甚至亏损,每股净资产值再高,迟早会坐吃山空,资本增值更无从谈起。这种股票即使最便宜,也不要碰它为好。
显然,对于股市淘金者来说,如果选中了经营稳定、业绩优良、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个股,就无异于发掘出了一座藏量丰富的金矿。尤其是市净率与市盈率双低的股票,更是照亮我们财富之路的火种。如果低市盈率的股票其市净率也低,除了表明市场的弱势外,对于理性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一个极好的投资机会的来临。如果一些个股股价跌破了净资产值,不排除会引发资金的关注,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这些公司显现强劲的复苏迹象,部分股票的净资产值有望继续增长,随着股价的下跌,这类个股的投资价值也会逐步显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市净率和市盈率两项指标进行股票的选择,从中挑选出具有升值潜力的优良股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