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外商人资本与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开发

山外商人资本与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开发

时间:2023-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山外商人资本与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开发山外商人在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外地商人资金直接介入山内林特产资源开发,甚或控制生产过程;本地人直接介入流通过程者少;生产的剩余价值亦大多被客商攫取,直接生产者所获甚微。万历《营山县志》卷3《物产》。民国《商南县志》卷6《物产》。如《宁羌州乡土志》载本地特产有蜡虫及白蜡。湘鄂川黔交界之雪峰山、武陵山区之白蜡生产颇盛。
山外商人资本与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开发_明清长江流域山区

(四)山外商人资本与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开发

山外商人在秦巴山区经济林特产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具体体现在:外地商人资金直接介入山内林特产资源开发,甚或控制生产过程;本地人直接介入流通过程者少;生产的剩余价值亦大多被客商攫取,直接生产者所获甚微。对此,以上论述所引录的资料已多有揭示,后文还将专门论述。

【注释】

(1)陈宏谋:《巡历乡村兴除事宜檄》,见贺长龄等《皇朝经世文编》卷28;参见民国《镇安县志》卷7《艺文》。

(2)嘉庆《安康县志》卷10。

(3)道光《石泉县志》卷4《事宜附录》。

(4)光绪《洵阳县志》卷13《艺文》。

(5)同治《郧西县志》卷18《艺文》。

(6)乾隆《归州志·艺文》。

(7)叶世倬:《新建宁陕厅城记》,见道光《宁陕厅志》卷4《艺文》。

(8)参见同治《户部则例》卷7《田赋二》。

(9)同治《郧县志》卷5《名宦·政绩》。

(10)民国《紫阳县志》卷2《建置志·市集》。

(11)光绪《太平县志》卷3《物产》。

(12)乾隆《大宁县志·物产》;光绪《大宁县志》卷1《物产》。

(13)道光《城口厅志》卷18《物产》。

(14)光绪《巫山县志》卷13《物产》。

(15)光绪《奉节县志》卷15《物产》。

(16)乾隆《广元县志》卷7《风土》;民国《广元县志稿》卷11《物产》。

(17)道光《通江县志》卷10《物产》。

(18)道光《南江县志》卷上《物产》;民国《南江县志》第2编《物产》。

(19)同治《昭化县志》卷22《物产》。

(20)万历《营山县志》卷3《物产》。

(21)《洋县乡土志·物产》。

(22)乾隆《洵阳县志》卷11《物产》;光绪《洵阳县志》卷7《物产》。

(23)康熙《石泉县志·物产》。

(24)民国《砖坪厅志》卷2《物产》。

(25)光绪《孝义厅志》卷3《物产》。

(26)光绪《白河县志》卷7《物产》。

(27)嘉庆《汉阴厅志》卷2《物产》。

(28)光绪《平利县志》卷9《土产》。

(29)光绪《定远厅志》卷8《物产》。

(30)光绪《宁羌州志》卷4《物产》。

(31)光绪《凤县志》卷8《物产》。

(32)嘉靖《略阳县志》卷3《物产》;雍正《略阳县志·物产》。

(33)康熙《西乡县志》卷3《物产》;道光《西乡县志·物产》;民国《西乡县乡土志·物产》。

(34)道光《宁陕厅志》卷1《物产》。

(35)道光《紫阳县志》卷3《物产》;民国《紫阳县志》卷1《物产》。

(36)乾隆《雒南县志》卷4《物产》。

(37)佚名《陕西商州直隶州乡土志·物产》。

(38)民国《商南县志》卷6《物产》。

(39)乾隆《竹山县志》卷11《物产》;同治《竹山县志》卷6《物产》。

(40)同治《房县志》卷11《物产》。

(41)同治《郧县志》卷4《物产》。

(42)同治《竹溪县志》卷15《物产》。

(43)同治《谷城县志》卷2《物产》。

(44)同治《南漳县志》卷4《物产》。

(45)参见拙作《传统方志农田水利资料利用琐议》,载《中国农史》1995年第2期。

(46)参见张沛编《安康碑石》,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170页。

(47)卢坤:《秦疆治略》。

(48)张邦伸:《云栈纪程》,见《留坝厅足征录》卷1。

(49)道光《石泉县志》卷2《田赋志·物产》。

(50)乾隆《镇安县志》卷7。

(51)《宁羌州乡土志·商务》。

(52)参见萧正洪《清代陕南种植业的盛衰及其原因》,见《中国农史》1988年第4期。

(53)乾隆《商南县志》卷5《物产》。

(54)乾隆《镇安县志》卷7。

(55)同治《保康县志》卷1《疆域》。

(56)该志接着又指出:“然除北部外,厥树无多者,则以树秧皆属天然生长,未谙人工种植之法故也。”由此可知,直到民国初年,漆树苗的人工栽培问题尚未解决,生漆的生产规模自然受到影响。

(57)民国《南江县志》亦云:“乡民多用桐油,故桐树南部低处遍地皆有之。”(第二编《物产》)。

(58)光绪《平利县志》卷9《物产》。

(59)道光《石泉县志》卷2《物产》。

(60)民国《商南县志》卷6《物产》。

(61)蒲松龄:《农桑经·农桑经残稿·畜养》,李长年校注本,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又,光绪《古丈坪厅志》亦有关于蜡虫放养的详细记载:“于立夏至小满日前用棕叶包蜡树子。如角黍形三角,一角剪破,以棕叶为带,系于插蜡树枝上。每树十余包,今日包上,明日其所包之插蜡树子及化为虫,自其剪破之口出,遍于所包之插蜡树上之叶下,隐伏不见,其大如最细之蚁。明年此树遍结子,至立夏日,子熟即使速摘下,以卖于市。外间来此收买者,每升五百文至八百文不等。树之大者,一株可结一二石。购子者日夜急走,回用棕叶包此子于白蜡树上,如包子插蜡树上之法,必小满以前包上,过则虫出而不可用矣。至本年八月,树上结蜡,如棉花在荚,如水柱之垂,遍树皆满,用铜刀刮下,提炼成白蜡,其树仍生叶如常而不结子,虫已化矣。”(光绪《古丈坪厅志》卷11《物产》)

(62)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8。

(63)蒲松龄:《农桑经·农桑经残稿·畜养》,李长年校注本,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

(64)光绪《巫山县志》卷13《物产》。

(65)光绪《大宁县志》卷1《物产》。

(66)道光《城口厅志》卷18《物产》。

(67)乾隆《雒南县志》附一卷。

(68)张浩良:《绿色史料札记》,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9)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物产》。

(70)民国《南江县志》第二编《物产》。

(71)如《宁羌州乡土志》载本地特产有蜡虫及白蜡。又如雒南县,乾隆间已有大量种植蜡树的计划。何树滋《筑雒南堤坝序》:“堤坝之上共插杨柳千余株,俾得盘结稳固。沿河遍插蜡条,成林之后,可免冲坍,兼可放虫取蜡。”(乾隆《雒南县志》附一卷)湘鄂川黔交界之雪峰山、武陵山区之白蜡生产颇盛。“常德府城有该学武生尹大卜,于雍正四年间有江南扬州客民朱武臣借大卜房屋寄贮白蜡三千斤,约值价银六百两,未经取去。至雍正七年间,尹大卜闻朱武臣物故,因访问江楚两地,俱无武臣的属,大卜即具呈请将白蜡归官变价,修葺学宫,以永垂朱武臣之名。”(雍正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署理湖广提督岳超龙奏《朱批谕旨》卷81《朱批岳超龙奏折》)

(72)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9《山货》。

(73)民国《广元县志稿》卷11《物产》。

(74)乾隆《商州志·物产》。

(75)嘉庆《山阳县志》卷12《杂集志·公牍》。

(76)嘉庆《山阳县志》卷12《杂集志·公牍》。

(77)道光《西乡县志·物产》。

(78)光绪《城固县乡土志》。

(79)嘉庆《汉南续修府志》卷3;参见光绪《宁羌州志》卷1《关隘》。

(80)光绪《宁羌州乡土志》。

(81)道光《南江县志》卷上《物产》。

(82)光绪《太平县志》卷3《物产》。

(83)道光《城口厅志》卷18《物产》。

(84)光绪《大宁县志》卷1《物产》。

(85)光绪《江油县志》卷10《物产》。

(86)章学诚:《湖北通志检存稿》,见《章氏遗书》卷24。

(87)同治《郧阳府志》卷4。

(88)吴翰章:《兴山种艺说》,见《双溪文钞》,又见《湖北文征》卷1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39页。

(89)道光《城口厅志》卷18《物产》。

(90)卢坤:《秦疆治略》。

(91)费经虞:《剑阁芳华集》卷7。

(92)道光《南江县志》卷上《物产》。

(93)《留坝厅足征录》卷2《诗征》。

(94)郭起元:《论闽省务本节用疏》,见贺长龄等《皇朝经世文编》卷36。

(95)岳震川:《府志食货论》,见贺长龄等《皇朝经世文编》卷36。

(96)《城固乡土志》。

(97)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8《民食》。

(98)岳震川:《府志食货论》,见贺长龄等《皇朝经世文编》卷36。

(99)光绪《续辑均州志》卷3《土产》。

(100)乾隆《商州志》卷8《风俗》。

(101)道光《宁陕厅志》卷1《物产》。

(102)光绪《凤县志》卷8《物产》。

(103)民国《銩稨县志》卷3《物产》引旧志。

(104)道光《城口厅志》卷18《物产》。

(105)道光《宁陕厅志》卷1《物产》。

(106)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9《山货》。

(107)昭=:《啸亭杂录》卷5:“予幼时服药,厚朴一两只直钱数十文,绝非贵物。嘉庆初,川、楚经教匪之乱,厚朴林薮尽为贼人所焚,其价顿昂。近日药店蓄者日少,东省直银十两。”

(108)光绪《平利县志》卷9《土产》。

(109)童兆蓉:《陈报各属山民灾歉请筹拨籽种口食银两禀》,见《童温处公遗书》卷3。

(110)陈绶:《雒南县乡土志·商务》,光绪抄本。

(111)光绪《商州乡土志》。

(112)同治《兴山县志·风俗》。

(113)槲皮可以浆染渔网,乃因其富含栲胶之故。

(114)乾隆《洵阳县志》卷11《物产》。

(115)乾隆《洵阳县志》卷11《物产》。

(116)张沛编:《安康碑石》,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4~205页。

(117)光绪《大宁县志》卷1《物产》。

(118)同治《竹溪县志》卷13《艺文》下。

(119)同治《郧西县志·卷首·凡例》。

(120)吴翰章:《兴山种艺说》,见《双溪文钞》,又见《湖北文征》卷1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0页。

(121)张鹏飞:《来鹿堂文集》卷4。

(122)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卷9《山货》。

(123)童兆蓉:《童温处公遗书》卷3。

(124)何树滋:《改修龙王庙序》,见嘉庆《山阳县志》卷3《衙署》。

(125)嘉庆《山阳县志》卷2《市镇》。

(126)何树滋:《修惠士田序》,嘉庆《山阳县志》卷4《学校》。

(127)道光《城口厅志》卷6《风俗》。

(128)民国《紫阳县志》卷2《建置》。

(129)同治《郧西县志》卷18《艺文》。

(130)明·普晖:《郑公祠记》,嘉庆《安康县志》卷18《文征》。

(131)万历《郧台志》卷4《宦绩》。

(132)陈绶:《雒南县乡土志·商务》,光绪抄本。

(133)道光《宁陕厅志》卷1《物产》。

(134)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8《种植》。

(135)蒲松龄:《农桑经·农桑经残稿·畜养》,李长年校注本,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

(136)叶植主编:《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847页。

(137)叶植主编:《襄樊市文物史迹普查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第845~846页。通江县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区,其《耳山会碑》亦反映了类似内容,其碑文云:“夫天地产此物以利人,而人不珍惜之,听其盗伐□□是墓天地之心也。公乃邀集同人,每各出白縐一两,集成一□□□□□产则分疆界,以禁偷窃。”(见张浩良《绿色史料札记》,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9~70页)

(138)张浩良:《绿色史料札记》,云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3页。

(139)《岚皋县志》编委会:《岚皋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16页。

(140)张沛编:《安康碑石》,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313~315页。

(141)张沛编:《安康碑石》,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6~357页。

(142)张沛编:《安康碑石》,三秦出版社1991年版,第363~364页。

(143)道光四年(1824年)刊立宣恩县李家河乡《永镇地方碑》,见王晓宁编著《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观》,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144)光绪《古丈坪厅志》卷16《艺文》。

(145)参见《湖北省房县地名志》,1984年编印;《湖北省竹溪县地名志》,1982年编印;《湖北省郧西县地名志》,1983年编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