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供应链风险与风险链理论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2002),Deloitte(2004),丁伟东等(2003),胡金环等(2005),马林(2005),刘永胜[7](2007)从项目风险管理角度出发,从供应链的供应风险问题开始,对潜在危险、中断风险、系统的脆弱性、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归纳起来,供应链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影响供应链预期目标的实现,给整个供应链和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危害和风险损失。Johnson(2001)分析了供应链的需求风险和供应风险。Jah etal.(2001)分析了建筑业供应链的供求风险,指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工具和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系统风险结构的统计方法。刘永胜(2007)认为供应链风险的主要特征包括:复杂性、传递性、运作性、多样性、互补性和动态性。从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因素角度把供应链风险划分为:系统结构风险、成本分摊风险、信息风险、合作伙伴风险、主观行为风险、需求波动风险、环境突变风险、基础条件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其他因素风险。供应链是一个多参与主体、多个环节、多重目标的复杂系统。从供应链系统构成的角度可分为:系统环境风险、系统结构风险、行为主体风险以及协作风险。Lindroth etal.(2001)提出了直观的三维供应链风险分析框架,包括三个维度:供应链分析单元、风险类型和风险控制。克兰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2002)提出了一个四阶段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包括供应链范围和构成要素描绘、供应链脆弱性和风险识别、供应链风险评价、供应链风险管理。Deloitte管理咨询公司(2004)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供应链风险管理包括四个步骤:识别风险、决定供应链风险管理战略和行动、执行实施行动、监控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和结果,但重点在于核心企业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供应商、客户和环境风险。国际风险和供应链研究网络(ISCRIM)创建人克莱尔·布林德利(Clare Brindley)(2009),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teve A.Melnyk教授等14位专家学者在建筑业、物流业、化学物品等行业的风险检验和供应链风险问题上进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供应链风险进行研究。
邵晓峰等(2006)认为供应链上的单个风险之间存在两种关系:相互耦合关系和传递关系,从单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看,存在耦合风险和传递风险。相互耦合关系是指供应链各单个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由风险的自身特征和供应链结构共同决定,可以分为独立关系和依赖关系,具有独立关系的各风险之间相互独立,风险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影响损失不受其他风险的影响,这种风险对其他风险没有影响。依赖关系是指某一风险的发生依赖于另一风险的发生。传递关系是指供应链各个单个风险按照供应链结构传播形式形成共同风险时所体现的关系,这是由供应链结构所决定的,供应链的传递关系又分为串联关系、并联关系和混合关系。风险A1,A2,…,An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风险事件发生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情形,称为串联关系。并联关系是指当风险A1,A2,…,An的风险事件一起发生才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风险发生的情形。混合关系是指对于风险A1,A2,…,An的风险事件来说,某些风险事件的任意一个发生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风险发生,而另外一些风险事件多个一起发生才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风险发生。
西宝和李一军(2002)认为风险链是指围绕项目,通过对风险价值流的控制,从范围管理和供应管理开始,对项目进行进度、质量、投资、人力资源、沟通管理直至工程项目完成,并把工程项目移交到用户手中的包括供应商、承包商、分包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就像鞭子振动时的横向摆动,具有“鞭梢效应”和“迁移性”。叶建木和王洪运(2004)对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链进行了研究,认为该风险链由“链首”——并购决策风险、“链身”——并购融资风险、“链尾”——并购整合风险,以及政治政策、法律、自然风险因素组成。马颖和谢科范(2004,2007)从营销渠道的风险链类型角度研究风险链的传递方式和途径,认为风险链是一个用于分析风险因素与风险损失关系的技术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分析框架,包括风险因素、环境、风险因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作用结果和风险后果。[8]吴桂宣和谢科范(2007)对企业风险源与风险链进行了研究,认为企业风险具有风险放大效应、传递效应和促发效应。马彦和王海龙等(2007)认为风险事件之间由逻辑关系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共同形成了相互关联的风险链。从复杂工程项目关键技术出发,研究了项目群风险链关键技术,认为在多项目环境下,风险之间会形成相互关联的风险链,其中风险传播性是主要特点,表现在构成风险链的风险因素会进行相互传播,风险传播是双向的,不同于网络计划活动单向传递。王元明和赵道致(2008)从关键链(Critical Chain)角度研究了项目工期风险链式传递规律,认为环境(E)、内部结构(S)、状态(Sim)和对外作用(R)构成了项目工期风险链的基本要素。
综上所述,本书在复杂系统、CSM互动论、供应链风险和风险链等理论基础上,对投资建设项目群链式风险进行研究,链式风险是对风险链的具体深化、补充和完善。链式风险与风险链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所指风险都符合链式传递规律,都具有供应链风险的部分特点。不同点在于:上述文献所研究的风险链侧重于研究项目和企业的风险,没有涉及多个项目、项目群和复杂系统,而链式风险则侧重于研究复杂系统和项目群自身特有的风险,与一般单个项目有较大区别。一般认为,链式风险既是项目群风险的基本单元,也是构成风险链上的基本节点要素,多个链式风险因素可组成不同的结构链。从目前文献研究情况来看,在多个结构链中,由于处在价值链或关键链上的结构链是价值形成的关键,是所有结构链的核心,符合上述风险链论述的定义和特征,本书把处在价值链或关键链上的结构链称为风险链。因此本书研究的链式风险既综合了复杂系统、CSM互动论、供应链风险、风险链等理论基础,又是对风险管理理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所研究的链式风险是指项目群链式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