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农产品之小麦
农产品包括谷物类、油籽类和软质商品三大类,其中谷物类中小麦和玉米的市场关注度非常高,交易量非常大,因此大家在进行投资交易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关注这两类农产品。农产品的价格除了容易受到市场供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库存以及能源和畜牧等相关产业的变动情况也是影响行情波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也必须时刻留意相关信息。
欧盟地区是全球小麦产量最大的地区,但如果从国别划分的话,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则排名前四位,见表5.1。
表5.1 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小麦产量
从历史上来看,一旦上述这些国家出现了不利于产量上升的信息的话,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全球小麦的供应,进而触动金融资本敏感的神经,那些实力机构会在供应预期下降这一题材上大做文章从而大幅超搞小麦价格,见图5.19。
记得从2010年的三季度开始,由于北半球的主要产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水涝,导致欧盟、俄罗斯、美国等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明显下降。与此同时,CBOT小麦价格也应声上涨并从440美分开始启动,之后一路飙升到了800美分上方。当然,这其中还加杂着美元汇率、俄罗斯小麦出口政策变动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上供应下降是行情的主线。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无论经济环境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只要供应受到严重威胁,那么国际粮价就易涨难跌,因为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础性必需品,即便在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它们的价格也极易受到供求的影响而出现暴涨暴跌,所以说当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农产品领域中不时会出现可观的投资机会。
图5.19 小麦价格变化
除了产量影响供应之外,国际市场的进出口情况以及相关政策变动对于供求关系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经验,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只要出现进出口政策变动,那么就会对全球的小麦价格产生冲击,见表5.2、表5.3。
表5.2 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小麦进口量
表5.3 2010年10月到2011年1月小麦出口量
记得在2007之后发生的世界粮食危机中,除了自然灾害导致一些农产品生产国出现了减产,为了应对全球粮价持续大幅上涨,主要的粮食主产国都调整了包括小麦在内的粮食进出口政策,这些政策的变动对于粮价的上涨明显起到了提振的作用:
2007年,世界第五大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对小麦出口加征了10%的出口关税;2008年,税率被提高到40%。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已从世界各国进口了520万吨粮食,为找到尽可能多的粮食并储备起来,欧盟决定在2008年6月之前,暂时取消粮食进口税。
2007年12月30日中国宣布对粮食和粮食制品加征出口关税;2008年1月1日宣布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品实施出口配额管理许可证。
印度粮食单产十年来没有取得突破,产量增长陷入瓶颈,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加剧了粮食短缺状况。作为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印度不得不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这一糟糕消息使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当天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原本就紧张的粮食供应雪上加霜,投机资金抓住了这一机会在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并借助媒体等其他工具最终把小麦价格推高到了1 300美分/蒲式耳上方,见图5.20。
图5.20 粮食危机导致粮价暴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