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集群与投资决策
一、产业集群及其生命周期
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中认为,集群就是在某一个特定区域中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业化的制度和协会。产业集群是指产业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企业和服务机构组成的规模巨大、结构功能健全且行动主体共同行动的经济群体。
当某地因自然禀赋条件或其他原因出现了一个关键性企业,该企业衍生出许多生产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时,就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内部强化倾向,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和相关服务企业向该集群聚集,在该阶段产业集群处于成长期。
当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程度,“集群效应”将得到充分体现,进入成熟期。该阶段基本达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集群内的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之间出现协同效应,行动主体之间共同行动和全面创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波特教授通过对十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指出成功的产业集聚区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展出坚实稳固的竞争优势。
到了一定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或其他原因,许多关键企业迁出,产业集群就会减弱,进入集群衰退期,衰退期内,集群的优势逐渐失去。
二、集群与投资决策的关联性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对“产业集群度”考虑的权重越来越大,正成为投资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波特经过深入研究得出重要结论: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公司的许多竞争优势不是由公司内部决定的,而是来源于公司之外,即来源于公司所在的地域和产业集群。他还精辟地指出,随着基于自然禀赋比较优势的作用相对减小,竞争优势在决定企业前途方面越来越重要,产业集群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的竞争优势。
建立产业集群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投资提供决策依据,为评价区域竞争力提供量化标准。集群具有较强的地方植根性和难以模仿性,集群度的高低反映了区域竞争力和区域产业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集群的重要价值,并以此作为是否投资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一个城市的产业集群度不但要有一个定性的判断,更需要有一个定量的依据。设计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和判断方法可以较快地提供某一区域产业集群的定量依据。
产业集群度将成为衡量某一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首先,现阶段,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关联性增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产业集群逐步成为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产业集群度反映了产业竞争力的大小。
其次,产业集群度反映了区域竞争优势。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等,随着交通信息条件的改善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些优势逐渐弱化,产业集群将成为这些地区重要的“后天优势”。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配套条件给该区域带来了竞争优势。波特的研究成果显示,一个公司的许多竞争优势不是由公司内部决定的,而是来源于公司之外,即来源于公司所在的地域和产业集群。该结论同样适合中国,可以断言,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相当部分来源于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度较高的地方,政府支持性政策能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及提供教育项目和信息平台等准公共品服务,政府支持性制度决定了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行业协会的作用是对内提供机会、传播信息、维护整个行业的利益,对外发布信息、打造品牌、代表整个行业行使相关权利,专业性服务完善度反映了提供相关服务的功能齐全性,表现为专业性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发展程度。
案例
广东虎门服装产业竞争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其生产服装在世界享有盛名,原因是其服装产业的集群度大,面料、辅料、加工、销售、展示、设计等厂商都聚集在此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同时,行业协会积极协调和组织,全球性的服装设计比赛和模特大赛定期举行,把最新的世界服装设计理念带入虎门,使虎门永远走在服装行业的最前沿。2004年,我们调研组一行在实地考察虎门时最大的感受是:车水马龙,集群带来了竞争优势,众多国内外服装、面料、机械等相关行业的厂商纷纷在虎门投资。
三、产业集群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区域产业集群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种复合因素组成的系统,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须遵循全面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既要全面系统考虑,防止遗漏重要指标,保持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尽可能避免信息相互重叠,又要使评价指标尽可能可以量化,数据可以获得。
基于以上原则,根据集群和区域竞争力的内涵,将决定产业集群大小的因素归为产业链长度、结构与规模,行动主体共同行动的协同度,公共服务功能水平三大因素,共设八个指标。在三大因素中,产业链长度、结构与规模因素反映了供应商、生产商等集聚的数量和相关产业企业种类齐全程度,对产业集群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行动主体共同行动的协同度反映了集群内企业之间共同协作、信息共享、促进产业升级的协同度,对产业集群发挥关键作用;公共服务功能水平则反映集群的外部环境,是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
第一个因素是产业链长度、结构与规模,衡量指标可以设置为四个指标,分别是该产业集群范围内的产业链完整性、企业数量与该行政区划面积之比、年度销售额与当年GDP的比值、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数量与该行政区划面积之比、年度销售额与当年GDP的比值、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三个指标可以直接量化,数据比较容易得到。但产业链完整性很难直接量化,可以把该产业地产业链分成几个主要单元,根据每一个城市的产业链的单元数占总产业链单元数的比重大致衡量该城市产业链的完整性。
这四个指标主要反映集群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集群规模经济性反映集群内的相关产业的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用低于双倍的成本获得双倍产出的一种状态,大规模的企业集群比单个企业生产更便宜,更有利可图;集群范围经济性表示集群内的相关产业的企业联合以后,联合的产出大于单个企业各自生产一种产品所能达到的产量,众多联合生产的企业进行集群,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两个指标分别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衡量产业集群程度,是衡量产业集群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集群内行动主体共同行动的协同度。共同行动主要体现在市场合作和创新合作两个方面,即集群市场关联度和集群创新合作度。
集群市场关联度表现为行动主体之间在市场交易、市场开拓、保持市场份额和防止过度竞争等方面的合作程度。集群范围内企业数量比较多,企业之间能否一致行动,建立关联市场,在市场交易方面相互协调,在价格制定方面一致对外,保持良性竞争是集群市场关联度的重要体现。这里可以设计一个映射指标:该产业在本城市建立该产业专门的工业园区和专业交易市场个数与该城市行政区划面积的比值。
集群创新合作程度主要反映集群内部相关产业的企业基于市场和技术的共同创新程度,创新合作度反映了产业集群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进行公共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所花费的代价。这里可以设计一个映射指标:某一产业在本城市进行公共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年度耗费的资金额与该产业年度销售额之比。
这两个指标衡量集群内行动主体之间共同行动的程度,是衡量产业集群的关键性指标,因为区域的产业集群是通过集群内企业共同行动带来竞争优势的,如果没有共同的行动,也就没有所谓的集群效应。
第三个因素是公共服务体系功能水平,可以设置为两个指标,即政府支持性政策和行业协会作用。这两个指标均是定性指标,可以提取反映其基本特征的特征参数作为输入量,如:把不能量化的指标设为4/10,3/10,2/10,1/10四等,分别代表优、良、中、差。特征参数的确定也应该有一个科学依据,可以采取多名专家打分,求均值的方法确定分值。这两个指标都是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角度来衡量产业集群程度的,这些指标反映产业集群的基础环境和必要条件。
八大指标分别从产业规模、结构、市场、创新和外部基础条件等各个角度反映集群情况,构成一个评价系统。在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这里的指标都是正向指标,一般情况下,正向指标越高越好。见表3-5。
表3-5 产业集群度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这个指标体系,可以用模糊判断法进行综合模糊判断,得出的结论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实践调查数据
我们选择80家跨国公司作为样本进行调研,从2006~2007年,采取直接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获得62家跨国公司的反馈问卷。跨国公司来自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行业包括制造业、零售业、餐饮业、饮料、化工、医药等。该调查问卷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时考虑的因素权重,结果1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产业集群是投资决策中要考虑的首要因素,41%的企业认为产业集群是投资决策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26%的企业认为产业集群是投资决策中要考虑的一般因素,20%的企业认为产业集群是投资决策中要考虑的次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