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投资效应内涵

投资效应内涵

时间:2023-1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往客观经济经验表明,投资的需求效应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同时产生的,而投资的供给效应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形成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或投入生产并与流动资金相结合之后才能发挥作用。投资的需求效应,是指因投资活动引起的对生产资料和劳务商品的需求。按照支出法核算,投资是组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要组成之一,所以投资活动一旦开始,就立即会产生相应的需求,进而使得经济总量增长。

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一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或促进效应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短期的需求效应和长期的供给效应。以往客观经济经验表明,投资的需求效应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同时产生的,而投资的供给效应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后,形成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或投入生产并与流动资金相结合之后才能发挥作用。二者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上发生作用,供给效应相对需求效应具有滞缓延迟特点。因此,从时间序列上来看,投资的需求效应研究属于短期分析,主要是运用于宏观经济的周期理论和经济调节理论中,很大程度上用于解释短期经济波动,以及利用投资来调节增长失衡、熨平经济周期。而投资的供给效应研究则属于中长期分析,主要是在经济中长期增长理论中进行的,目的是分析投资或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一)需求效应

投资的需求效应,是指因投资活动引起的对生产资料和劳务商品的需求。通常,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共同构成了整个国家的总需求。消费需求短期内相对稳定,短期内很难提升,而出口受关税、汇率以及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使得出口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投资需求通常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投资需求可以从社会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两方面来影响整个国家的总需求。投资的需求效应具有以下特点:

1.即时性。按照支出法核算,投资是组成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要组成之一,所以投资活动一旦开始,就立即会产生相应的需求,进而使得经济总量增长。投资需求的即时性要求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必须考虑与当时可支配的社会闲置资源相适应,否则将影响社会资源的供求平衡。这种适应不但包括与可支配社会资源的总量相适应,而且还要与可支配社会资源的结构相适应。

2.无条件性。投资活动对社会闲置资源产生的需求是不需要条件的,只要有投资需求必然会产生相应对劳动资料和劳务的需求。投资数量越大,需求就越大;反之,需求就越小。投资需求的无条件性要求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应充分认识到投资产生的需求的不易控制性,因此,要站在社会供求平衡的高度来处理投资问题。

3.乘数性。投资乘数是指一定数额的投资会引致数倍于投资额的国民收入的增长。一般只要消费倾向系数小于1,国民收入将会是投资额的1/(1-β)倍。

(二)供给效应

投资的供给效应是指投资活动能向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资本,使得经济社会具备新的生产力。具体表现在生产资料(如机器、厂房)供给的增加。投资的供给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

一方面,投资是保持社会资本存量的主要手段。资本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会逐步转移,实物会逐步磨损,资本存量会随着时间的持续而减少。为了保持社会资本存量不变,需要有相应投资形成的资本加以弥补,这类投资通常称为重置投资。

另一方面,投资是实现社会资本增量的重要途径。现代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为了实现社会生产能力的扩大,必须增加社会资本量。为增加社会资本量而进行的投资,通常称为净投资。因此,总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当总投资小于重置投资时,意味着社会资本量在减少,这时经济很容易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当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时,意味着社会资本量将保持不变,这时要实现经济增长也比较困难;只有当总投资大于重置投资,经济增长才具有相应的物质基础。

当然,投资的供给效应并不是说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唯一要素。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可知,除了资本存量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如劳动数量的增加、自然条件的改善、科技进步、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家政局的稳定性、政策的正确性、经济制度以及体制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投资的供给效应始终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的供给效应相对需求效应而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滞后性。即相对于投资需求的即时性而言,投资的供给效应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为任何一个项目不可能一夜之间建设起来,需要一个建设周期才能完成。

2.有条件性。投资不会自然而然形成供给,倘若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不具备,最后导致无法顺利建成,或建成后无法顺利投产,从而形成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对国民经济是不会产生任何供给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